分享

打朱棣脸:明仁宗为建文忠臣翻案

 共同成长888 2017-03-17

打朱棣脸:明仁宗为建文忠臣翻案

明成祖朱棣作为著名的铁腕帝王,虽不乏伟大之处,但他更是个难以伺候的暴君,大肆屠杀建文忠臣,实行重刑主义,滥搞面子工程——“万国来朝”,搞得整个永乐时代充满戾气。

朱棣蛮横血腥的刚性执政风格并未遗传给长子朱高炽。在古代社会,新皇帝一般不敢违背老皇帝的遗命,更别说更改了。这一点,朱高炽让人不得不服,朱棣尸骨未寒,他就推翻了朱棣的遗命,为方孝孺、黄子澄等翻案,说大了,这可是“大逆不道”,这种打脸,史上罕见。

作为政治家的朱高炽开启建文冤狱平反的意义实在重大,它化解了大明帝国积存了许久的重重怨气和紧张政治气氛,将一个绝对政治高压的永乐时代转向平和的洪熙时代,很大程度上培植了大明的元气,稳固了大明的根基。

作为一个跟父亲朱棣的“三观”有很大差异的皇帝,他不愿为朱棣背上暴戾恣睢的锅,甚至用实际行动来表明朱棣的那一套是不合适的,是错误的。

朱高炽性格端庄稳重,喜好读书,他一直坚持以儒家仁爱的态度来对待臣民,废除苛政,停止了朱棣时期的穷兵黩武,使百姓得以休养生息,为“仁宣之治”打下基础。

作为太子时的朱高炽在监国期间,因为对父亲朱棣过于严苛的法令不满,便私下里改动了很多,朱棣发现后,就大肆打压太子、党,将自己的法令又给改回去了。朱棣死后,朱高炽继位,便没有人能再阻止他更改朱棣的法令。值得称道的一点是,登基后,朱高炽告诫司法官要依法宣判,如果司法官利用权力干违法之事,将会被重罚,另外,在宣判死刑前,司法官必须复查对犯人的控告,如不复查,以失职罪论处。

朱高炽还想方设法为遭受朱棣杀害的人平反。朱高炽的人品一直都很好,对朋友好,对敌人也很宽容。他为很多遭受打击和陷害的亲太子之臣平反,或者给他们加官以示补偿,或者发放财物来弥补他们的损失,凡是因自己而遭到牵连的人,朱高炽都尽力补偿,不仅如此,对那些曾经陷害自己的人,无才无德的无用之辈,朱高炽也只是将他们贬为庶民,逐出朝廷。他下令赦免那些因为“靖难之役”被罚为奴的官员家属,并且由国家送给他们一定的土地,既当做国家赔偿,也为稳定这些人的生活。如果是被灭族的人,全国政府尤其是相关主管部门,无论多么困难都要仔细查访,看有没有侥幸逃过一劫的人,找到这样的人,要立即上报,好让中央拨付赔偿。

当年齐泰和黄子澄都被灭族,齐泰有一个年仅六岁的小儿子,因为年龄不够,免了他杀头之罪,被罚去戍卫边疆,朱高炽下诏,再次特赦齐泰儿子,让他安安心心地回家。黄子澄有一个儿子,全家被灭族时,他更改姓名逃过一劫,朝廷查到他的踪迹后,朱高炽也下令赦免。

方孝孺的气节让朱高炽很感动,尽管他被灭十族,按理说不会再有亲人朋友,朱高炽还是下令寻找方孝孺的亲人,怀着儒家的理想人格,朱高炽认为像方孝孺这样的忠臣义士,不应该绝种。在他的心里,方孝孺不仅是天下读书人的种子,也是天下有气节人的种子。

找来找去,终于找到了一个与方孝孺沾得上亲戚的人,方孝孺有一个叔叔名叫方克家,方克家有一个儿子名叫方孝复,他被罚去守卫边疆。听到这个好消息后,朱高炽立刻下令,接方孝复回家。大难不死,遭受种种困难后,还能回到家乡是天大的好事,可是,回到家的方孝复发现亲人都死了,也难免伤心落泪。

接着,朱高炽又成立了一个调查小组,调查朱棣在位期间的经费开销。朱棣当皇帝时确实开创了许多壮举,但这都是以钱为代价的。羊毛出在羊身上,这些钱自然是从老百姓那里搜刮而来。朱高炽此时想知道,国家的财政究竟到了什么境地。他派遣调查组到几个主要的地方政府去查纳税负担,调查出来的结果让朱高炽很心痛,因为百姓的负担很重。自此,朱高炽颁布了很多减轻人民负担的法令,免除了灾区的田赋,还免费发放粮食和救济物资。

纵观朱高炽的一生,他是历史上少有的开明儒家的贤明君主,他以古代贤王为楷模,坚持简朴之风,广施仁爱。他对人很诚恳,没有城府,他做到了既是朝臣的君主,也是朝臣的朋友。

尽管朱高炽的文治武功没有朱棣的大,但历史给他的正面评价很高,甚至高过朱棣所受到的正面评价。

但是朱高熙就极其不理解朱高炽。即使朱高炽登基称帝了,朱高熙仍然不甘心,尽管遭到朱高熙的种种阴谋和暗算,朱高炽并没有记恨他的弟弟,反而登基不久就增加了他的亲王俸禄,还给朱高熙的几个儿子都封了爵位。

朱高炽的身体很不好,当上皇帝后,更加恶化。在当了不到一年皇帝后,朱高炽就死了。关于他的死因,说法有很多,被雷击死,中毒而死,纵欲过度而死,但更可信的应是死于心脏病发作,因他实在太胖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