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的常识有多少,你知道哪些?

 卓尼中医院华华 2017-03-17

中医的常识有多少,你知道哪些?

(一)阴阳理论

7.中医理论中的阴阳是什么?

阴阳学说认为,自然界的任何事物都包含阴、阳两个方面,双方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阴阳的对立统一运动,是自然界一切事物发生、发展、变化及消亡的根本原因。正如《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所以说,阴阳的对立统一运动规律是自然界一切事物运动变化固有的规律,世界本身就是阴阳二气对立统一运动的结果。中医的阴阳学说内容丰富,包括阴阳对立、阴阳互根、阴阳消长、阴阳转化等方面。

8.什么是“阳”和“阳证”?

阳主动,主升而热,凡是向光的、明亮的、上升的、温热的、运动的,都属于阳。阳证多表现面部红、身多热、易烦、声音大,口渴喜欢冷饮,小便黄、大便干等。

9.什么是“阴”和“阴证”?

阴主静,主降而寒,凡是背光的、晦暗的、内向的、下降的、寒冷的、相对静止的,都属于阴。阴证表现多面色暗淡,精神不振,身体怕冷,不喜欢说话,口多不渴,小便清长,大便稀等。

10.什么是阴阳的对立?

阴阳的对立指阴阳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如:上与下、天与地、动与静、升与降等,其中上属阳,下属阴;天为阳,地为阴;动为阳,静为阴;升属阳,降属阴。

11.什么是“阴阳互根”?

阳依存于阴,阴依存于阳,每一方都以其相对立的另一方的存在为自己存在的条件。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另一方而单独存在。如上为阳,下为阴,没有上也就无所谓下。

12.什么是“阴阳消长”?

指阴阳存在着始终不断的增减盛衰的运动变化。从子夜到中午,阳气渐盛,人体的生理功能逐渐由抑制转向兴奋,即阴消阳长;而从中午到子夜,阳气渐衰,则人体的生理功能由兴奋渐变为抑制,这就是阴阳消长。

13.什么是“阴阳格拒”?

主要由于某些原因引起阴、阳的一方盛极,因而壅盛于内,将另一方排斥格拒于外,迫使阴阳之间不相维系,从而形成真寒假热或真热假寒等的表现。

14.什么是“阴平阳秘”?

阴平阳秘指的是阴气平顺,阳气固守,两者互相调节而维持人体的相对平衡,是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基本条件。

15.什么是“阴阳自合”?

阴阳趋于相对平衡时中医称“阴阳自合”,是指在病理上的阴阳失调趋向相对平衡的建立,表示疾病的好转或痊愈。如感冒恢复期的热退而脉和缓,口津充足,食欲渐佳,二便通调等。阴阳自合是中医认为疾病好转的标志。

16.什么是“阴不抱阳”?

阴不抱阳是指由于阴的病变,不能维系阳气的正常固守,出现病理上的“阴虚阳亢”或“阴盛格阳”的病理现象。

17.什么是“阴阳失调”?

阴阳失调是机体阴阳消长失去动态平衡,当人体在致病因素作用下,功能异常,气血阴阳平衡协调关系被破坏,导致阴阳失调,就出现各种症状而发生了疾病。

18.什么是“调和阴阳”?

调和阴阳是根据机体阴阳失调的具体状况,损其偏盛,补其偏衰,促使阴阳恢复相对的协调平衡。中医认为“一阴一阳谓之道,偏盛偏衰谓之疾”。

19.什么是“阴阳偏盛”?

阴阳偏盛,是阴或阳的过盛有余。阴寒盛易损伤阳气,阳热盛易耗伤阴液,协调阴阳的偏盛应注意阴或阳盛衰。临床上阴或阳偏盛,另一方没有损伤,采用“损其有余”的方法;若另一方损伤,应配合以扶阳或益阴的方法。

20.什么是“阴阳偏衰”?

阴阳偏衰,是阴或阳不足。阳不足以制阴,为阳虚阴盛的虚寒证;阴不足以制阳,为阴虚阳亢的虚热证。在协调阴阳的偏衰时,应采用“补其不足”的方法。

21.什么是“阴阳互损”?

中医理论中的阴阳相互依存、相互资生、互为化源和相互为用。一方亏虚或功能减退,不能资助另一方或促进另一方的化生,必然导致另一方的衰退,这就是阴阳互损。

22.什么是“戴阳证”?

阳气因下焦虚寒而浮越于上,出现下真寒而上假热的征候,称为“戴阳”。是阳虚阴盛,阴阳之间不相维系的一种特殊表现。

23.什么是“阴阳亡失”?

阴阳的亡失,是机体的阴液或阳气因大量消耗而亡失,是生命垂危的一种病理状态。

24.亡阳是指什么?

中医中的亡阳主要是指人体由于疾病,阳气突然脱失,出现大汗淋漓,肌肤手足发冷,精神疲惫,气息微弱,甚则昏迷、生命垂危的一种病理状态。多见于休克病人。

25.亡阳的原因是什么?

亡阳多由外邪过盛,正不敌邪,阳气突然大量耗伤而脱失;或由于素体阳虚,正气不足,又加疲劳过度等多种因素所诱发;或过用汗法,阳随津枯,阳气外脱等所致。慢性消耗性疾病之亡阳,多由于阳气严重耗散而衰竭,虚阳外越所致。

26.亡阴是指什么?

中医中的亡阴是指机体的阴液大量消耗或丢失,多见汗出如油,热而黏手,呼吸急促,烦躁,口干喜饮,面色潮红,舌红干无苔等,甚则昏迷谵妄的全身机能严重衰竭的一种病理状态。

27.亡阴的原因是什么?

亡阴多由高热损伤阴液,或因慢性消耗性疾病,阴液耗竭所致。多见于大失血或脱水的病人。

28.阴阳不平衡会有什么表现?

阴阳不平衡会有阴盛阳衰、阳亢阴虚、阴胜阳复、阳胜阴复等表现,“胜”即胜利或亢盛,“复”即报复或反克。阴阳的变化,阴盛阳衰,阳亢阴虚是它们发展不平衡的一方面,而阴胜阳复,阳胜阴复是这种不平衡的反作用的另一方面。阴阳不和或失调,就会彼此偏衰偏亢,气血逆乱,脏腑功能失常等。

29.如何辨阴虚和阳虚?

阴虚与阳虚是人体脏腑阴阳亏损病变产生的征候。阴虚是指由于多种原因导致体内阴液不足,津血亏损,滋润、荣养不够,因阴不制阳,可导致阳相对亢盛,机能虚性亢奋,而引起的一组临床综合征,表现为口干口渴,心烦失眠,急躁易怒,小便黄,大便偏干,舌质红,舌苔少或者无舌苔等。

阳虚是指多种原因导致体内阳气不足,机能减退或衰弱,机体反应低下,代谢活动减退,热量不足,而表现的临床综合征,表现为形寒肢冷,嗜睡,面色苍白,小便清长,大便稀薄等。

30.如何辨阴证和阳证?

阴证的症状为精神委靡、面色苍白、畏寒肢冷、气短声低、口不渴、便溏、尿清、舌淡苔白、脉沉迟微弱等。其病因病机为年老体弱或内伤久病,或外邪内传脏腑等导致正气衰弱、阳虚阴盛。

凡病在表、在气,属实、属热,正气未伤,机体反应多呈亢盛的表现均属阳证的范围。其症状为心情烦躁、面赤身热、气壮声高、口渴善冷饮、呼吸气粗、腹痛拒按、大便秘结、尿短赤、舌红绛苔黄、脉浮洪或滑数有力等。其病因病机为邪气入侵,邪盛而正气亦强,正邪激争所致。

31.如何辨亡阴和亡阳?

亡阴多在高热大汗、剧烈吐泻、失血过多等阴液迅速丧失的情况下出现,常见汗出而黏、呼吸短促、手足温、躁动不安、渴喜冷饮、面色潮红、舌红而干、脉数无力。

亡阳常因邪毒炽盛,或内脏病变严重耗损体内阳气所致,亦能因大汗、大吐、大泻、大出血等所致,常见冷汗如珠、面色灰白、呼吸气微、畏寒肢冷、精神委靡、舌淡苔润、脉细微欲绝。

32.为什么说阴虚的基础上又会出现阳虚的症状?

中医理论认为,由于阴液亏损,累及阳气,使阳气生化不足或无所依附而耗散,从而在阴虚的基础上又导致了阳虚,形成了以阴虚为主的阴阳两虚的病理变化。

33.为什么说阳虚的基础上又会出现阴虚的症状?

中医理论认为,由于阳气虚损,无阳则阴无以生,累及阴液的生化不足,从而在阳虚的基础上又导致了阴虚,形成了以阳虚为主的阴阳两虚的病理变化。

34.阳偏盛的表现有哪些?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阳偏盛时,机体的机能活动亢奋,多见发热、烦躁、面部红、小便黄、大便干等症状。进一步发展,可伤及津液,出现口渴等症。

阳偏盛多由于感受温热,或感受寒邪,但人体阳盛而化热,或情志抑郁,郁而化火,或气滞、淤血、食积等郁而化热所致。

35.阴偏盛的表现有哪些?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阴偏盛时,机体的机能低下,热量不足,多见痰多、身体较胖、小便多等表现。进一步发展可导致阳气不足,出现手脚发凉等症状。

阴偏盛多由受寒,或吃冷的饮食,或由体质阳气不足所致,常可出现机体生理功能活动减退情况。阴偏盛日久必伤阳气,出现手足冷等症状。

36.什么是阳偏衰?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中医理论认为,阳偏衰是指机体阳气虚弱,机能减退或衰弱,热量不足的病理状态。临床可见面色苍白、畏寒肢冷、大便稀等症状。

中医理论认为,阳偏衰多由于先天阳气不足,或平常饮食不节制,损伤脾胃,或者过于劳累,或久病、大病损伤等原因导致。

37.什么是阴偏衰?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中医理论认为,阴偏衰是指机体精、血、津液等物质亏耗,以及由于阴液不足,阴不制阳,导致阳相对亢盛,机能虚性亢奋的病例状态。临床可见五心烦热、消瘦、盗汗、口干、舌红、脉细数等。

中医理论认为,阴偏衰多由于热性病证,邪热炽盛,灼耗津液,或因五志过极,化火伤阴,或因久病损耗阴液等所致。

38.什么是“阳虚则寒”?

由于阳气虚弱,阳气温煦身体的功能减弱,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的功能活动减退,阳不制阴,使阴相对偏亢而成的虚寒证。

39.什么是“热极生寒”?

某些急性热病,由于热毒极重,大量耗伤机体阴液,在持续高烧的情况下突然出现体温下降,四肢发冷等症状,这是热急伤阴,阴竭而致阳脱,由阳证转化为阴证的表现,即所谓的“热极生寒”

40.什么是“阴虚火旺”?

阴虚火旺是指脏腑阴分亏虚,失于滋养,阴虚则不能制阳,致使阳相对亢盛并生热化(成)火。心、肝、肺、脾、肾均可出现此种情况。如肾阴虚会出现包括潮热盗汗、心烦、失眠,或男子早泄、遗精,女子经少或经闭,或骨蒸发热、腰膝酸软、耳鸣等症状。

41.什么是“阴虚内热”?

阴虚内热是指阴液不足,不能制约阳气,阳气相对亢盛,从而形成阴虚内热。阴虚内热多有心烦,手足心热,夜晚多汗,舌红口干,咽喉干痛,两颧发红发热,或有咳血或痰中带血等症状,有时还会出现眩晕耳鸣等症。

42.为什么中医将“脾”又称为“至阴”?

至是到的意思。至阴,即到达阴的意思。如太阴为三阴之始,故太阴又称为至阴。太阴属脾,中医说的至阴常作为脾的代词。

43.人体是怎样用阴阳划分的?

从人体部位来说,上部为阳,下部为阴;体表为阳,体内为阴;背属阳,腹属阴;四肢外侧为阳,四肢内侧为阴。以脏腑来分,五脏属阴,六腑属阳。

44.中药是如何用阴阳划分?

寒、凉药属阴,温、热药属阳;味酸、苦、咸者属阴,味辛、甘、淡者属阳;具有收敛、沉降作用者属阴,而具发散、升浮作用者属阳。

45.为什么在补阳的配方中加入补阴药,和在补阴的配方中加入补阳药?

中医认为阴阳互根、阴阳相互转化,临床上在补阳的配方中加入一些补阴药,可以加强补益阳气作用,增加疗效。同样,临床治疗阴虚病人时,在补阴的配方中加入一些补阳药,可以加强补益阴精作用。常用的肾气丸就是阳中求阴的代表方剂。

如果你是百分百的中医爱好者,那就赶快加我微信GLTY2018

↑↑↑↑↑↑长按可复制到微信添加朋友黏贴即可关注,我每天都会推送最新的实用养生资讯,不停输送养生爱好者的精神食粮,来加入我们吧。

有不同意见的朋友,可以留言评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