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个程序猿是怎么解决那些比敲写代码还难的事的?| 蜂窝日记 No.7

 长沙7喜 2017-03-18

比敲代码还难的事情是什么?对蜂窝的程序员乾哥来说,就是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产品功能了,在开发蜂窝给孩子的学习问答社区 BeeHub 的过程中,乾哥遇到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他用自己最不擅长的“写作”记录了下来,里面可以看到一个快当爸爸的程序员,在开发给孩子的学习社区过程中的反思,以及他自己发现问题-拆解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最重要的是,随着乾哥的问题解决,蜂窝反复修改了大半年的产品终于快要上线了……

蜂窝程序员 DollarB


开发 BeeHub,这有啥难的。


说起开发 BeeHub,一开始其实我内心是觉得没多大难度的,网络素养测评?提交挑战作品?点评?嗯,没啥难的!然后,然后在开发过程中我就陷入了无数的懵逼。更改产品模型、调整产品逻辑、优化用户使用流程等等……


其实,这些都还好啦。更可怕的是,当某个功能开发进展到一定程度时,流程突然没有了。是的,你没看错,真的是就没有了。比如注册,按我的开发逻辑,注册的时候怎么也得告诉孩子是否注册成功吧!没有,真的是没有。既没有密码错误,找密码的界面,也没有提示注册是否成功。这,咋办咯?瞬间懵逼,赶紧跟产品沟通,查缺补漏。


终于,经过一个月的磕磕碰碰,随着细节和使用逻辑的补补修修,BeeHub(前身)终于可以上线了,如下图。


第一个版本的蜂窝电子护照


接下来,我想先说说为什么开发?


当然,在谈为什么开发 BeeHub 的时候我们得先回到到蜂窝正在做的事。下面是传送门:芥末堆:学校没教会的,让互联网来!蜂窝告诉你,什么是儿童网络素养教育


我们希望一起与孩子成长为具有网络素养的积极与独立的「行动者、学习者、思考者」。


基于此,我们推出了网络素养课程。这是我们今年推出的网络直播课,以及课程中使用的网络素养框架,是到目前为止是我们迭代出的第四个版本,是我们和《网络素养》一书的作者沟通后形成的。并且在直播课程中,我们会把框架细化为不同的挑战,游戏化的方式让孩子来完成各种挑战,并获得相应的印章。


网络素养


网络素养(digital literacy),也译作“电子素养”或“数位素养”,是指在电子信息时代,高效地使用电子信息软、硬件,完成任务或解决问题的能力。网络素养包含了知识、技能、思维、态度及价值观等多个方面,是一项综合能力。


经过测试,孩子们很喜欢我们的课程。可是家长们就有疑问了,如何评估孩子的学习效果呢?所以,我们就出了一套评估方式,其背后是有一套经验系统支持。


首先,孩子们可以去做网络素养测评,知道自己拥有哪些能力,哪些能力需要加强;


其次,孩子们可以直接单独去学超能力卡,完成这个动作,他自学了一遍,我们认为他学会了1/6的超能力,并获得100EXP;


最后,如果他和我们一起上了一遍网络素养直播课,他会学到1/3,得到200EXP;如果他做了副本挑战,他学会1/2,得到300EXP;加起来等于1,如下图。

我的成长记录


同时,在孩子完成挑战后,我们的课程设计师会在第一时间通过 BeeHub 给孩子的们的作品点评并且给予支持。


随着护照 BeeHub(前身)的上线,孩子们已经可以做网络素养测评,以及进行各种挑战并提交作品。接下来我们会根据每个孩子不同的学习曲线去进行更个性化的课程推荐。至于未来......


我们希望孩子通过学习网络素养可以习惯基于不同的问题进行社会化学习,使用社会化工具,解决社会问题。


产品有了,可是孩子们用不到啊!


BeeHub(前身)上线有一段时间了,并没有达到设定的衡量指标。开始不断反问自己,孩子们不是很喜欢我们的课程吗?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护照的功能不是都基于用户故事卡片开发的吗?


对了,给大家科普一下蜂窝现在的产品开发方法,传送门:敏捷开发Scrum,一个教育创业团队的尝试


总之,陷入不断的沉思当中,开始反思到底是什么地方出了问题,坐在那,瞎想了一会。当然,肯定没什么结果。于是,去看了看服务器的访问日志以及网页访问的数据分析。在数据面前才意识到即使用户需要使用这些功能,但是过多的流程也会打消用户使用的动力,如下图。


用户的体验和我们的设计


护照注册流程


1.在QQ直播上看看到舰长发布注册 BeeHub(前身)的消息;


2.下载/打开微信;


3.大家可能有疑问为什么不让孩子直接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因为孩子用QQ,扫微信二维码无法跳转。


题图来源:unplash 版权协议:署名 4.0 国际 (CC BY-NC-ND 4.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