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婕妤,西汉著名的辞赋家,越骑校尉班况的女儿,出身于名将之家。她自幼聪明伶俐,秀色聪慧,工于诗赋,文才出众,读书甚多,史称她善诗赋,厚美德,被誉为中国历史上最完美的女人。 汉建始元年,汉成帝刘骜即位,班婕妤被选入皇宫,是汉成帝宠幸的后宫妃子。 在赵飞燕入宫前,汉成帝对她最为宠幸,而班婕妤在后宫中的贤德也有口皆碑。当初,汉成帝被她的美艳及风韵吸引,为了能够与班婕妤形影不离,特命人制作一辆较大的辇车,以便同车出游,但却遭到她的拒绝。 班婕妤说:贤圣之君,皆有名臣在侧,三代末主乃有嬖女。古代圣贤之君都有名臣在侧,而夏、商、周三代末主夏桀、商纣、周幽王,才有嬖幸的妃子在身边。 当时,王太后听到班婕妤以理制情,不与皇帝同车出游,非常欣赏,逢人便说:古有樊姬,今有班婕妤。王太后的赏识,使班婕妤的地位,在后宫更加突出。而她的妇德、妇容、妇才、妇工等多方面的修养,对汉成帝产生了更大的影响。可惜,汉成帝没有凭借班婕妤的贤内助,成就一番帝皇霸业,因为他本性荒淫无耻,没有造化所致。 晋朝顾恺之在他所画的《女史箴图》中,描绘了班婕妤的端庄娴静,作为劝导嫔妃们慎言善行的榜样,天下女子学习的典范,成了美好妇德的化身。 梁代钟嵘在《诗品》中说,班婕妤是千百年间,有妇人焉,一人而已。 在中国历史上,一位女子能够得到许多男人的青睐,并给予崇高的评价,非常难得。班婕妤不但有花容月貌,而且颇有才华,写得一手极好的辞赋,得才兼备,有一份雍容华贵的气质,和无与伦比的人格魅力。 古代才貌双全的女子并不多见,红颜薄命者也不在少数。而班婕妤的过人之处,不仅有美丽的容颜,出众的才华,而且对生活有超然的姿态。 班婕妤得宠时,不争宠,不干预政事,谨守礼教,行事端正。失宠后,能做到急流勇退,明哲保身,毫无妒意,心如止水。在复杂险恶的宫争中,在后宫春花秋月的劫难里,她始终保持一枝独秀,像一朵金黄的菊花,静静地开在深宫别院的污浊里。 随着赵飞燕、赵合德姐妹入宫,汉成帝过起了声色犬马、荒淫无道的生活。而班婕妤以及许皇后,都受到冷落,但是两人的结局却大相径庭,何也?许皇后心生妒意,在孤灯寒食的寝宫中设置神坛,诅咒赵氏姐妹。事情败露以后,汉成帝一怒之下,把许皇后废居昭台宫。 当赵氏姐妹欲对班婕妤加以陷害时,班婕妤从容不迫对汉成帝说:妾闻死生有命,富贵在天,修正尚未得福,为邪欲以何望?若使鬼神有知,岂有听信谗思之理?倘若鬼神无知,则谗温又有何益?妾不但不敢为,也不屑为。班婕妤一番肺腑之言,打消了汉成帝的疑心,还得到厚加赏赐。 班婕妤是一个有见识、有德操的贤淑女子,面对宠爱,不骄不躁;面对谗构、嫉妒和排挤,她采取急流勇退、明哲保身的策略,缮就一篇奏章,自请前往长信宫侍奉王太后,聪明的班婕妤把自己置于王太后的羽翼之下,就不怕赵飞燕姐妹的陷害了,汉成帝允其所请。 自此,她悄然隐退在长信宫的淡柳晨月之中,视宫廷内的灯红酒绿、歌舞升平,为隔世之事。 婕妤的高超智慧及完美人格,保全了自己,赢得世人的尊重。相比之下,历代在宫廷阴谋中,倒下去的具有文韬武略的男人,不知有多少,即使是那些和皇帝一起打江山的人们,也难以摆脱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命运。何况,作为一个后宫之妃,更是皇家砧板上的肉。而班婕妤失宠后,能够保全自身,退而养性。 班婕妤经常诵读《诗经》、《窃窕》、《德象》、《女师》等,而且每次觐见皇帝,都依照古代礼节。 班婕妤的作品很多,大部分已佚失,流传到今的只有《团扇歌》、《自悼赋》、《捣素赋》等少量作品。 《团扇歌》 --班婕妤 新制齐纨素,皎洁如霜雪。 裁作合欢扇,团圆似明月。 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 常恐秋节至,凉意夺炎热。 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