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战国韩桓惠王陵墓,派郑国到秦修郑国渠,割上党引发长平之战

 伟天英 2017-03-18

韩国,来源于春秋战国分界的标志事件:三家分晋。韩、赵、魏三族本是晋国同姓宗室,三家分晋后建立了韩、赵、魏三国。韩国很不幸,立国之初就有巨大的先天不足,他北临魏赵,东齐南楚,西有强秦,整个国家是四战之地。初期韩国的兵器制造业很强,制造的强弩利剑各国不能敌,所以一开始韩国国势还比较强,甚至在公元前375年灭掉了郑国,韩国的国势巅峰是韩厘侯时起用申不害变法。然而,它地理上的先天不足决定了它基本没有什么发展空间,战国七雄中国土最小,屡遭列强欺凌,天天都在亡国边缘挣扎,公元前230年,韩国成为第一个被秦所灭的诸侯国。

战国韩桓惠王陵墓,派郑国到秦修郑国渠,割上党引发长平之战

战国初期的韩国

韩桓惠王,是韩国倒数第二的国君。公元前272年至前239年在位,韩桓惠王时期,韩国国势已衰,国内政治混乱,韩桓惠王27年,他派了水工郑国到秦国,说动秦国举全国之力兴修水利工程郑国渠,使得秦国暂时无力东侵,给了韩国以喘息之机,然而郑国渠修成后秦国农业得到了极大发展,反而大大加强了秦国国力。公元前262年,秦国白起进攻并占领了韩国的重要城市野王(今河南沁阳),韩国国土被一分为二,韩桓惠王被迫割让上党地区(今山西长治)给秦国求和,结果上党人不愿降秦,就降了赵,由此爆发了著名的长平之战。

战国末期韩国的国都在今新郑市,今天的“郑韩故城”已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开始发掘了新郑市的胡庄大墓,这座大墓位于当年韩国都城城墙西约1.5公里,很多专家认为这就是战国时期韩国倒数第二代王桓惠王的陵墓,且也是我国首次发现“战国七雄”中的韩国国君墓。整个陵园呈近长方形,面积4万多平方米,规模很大,陵园的核心是两座带有高大封土的“中”字形大墓,是夫妻合葬墓,大墓周围还有大量的贵族陪葬墓,虽然陵墓不知道被盗了多少回,但仍有些青铜器、兵器等重要文物出土,里面的铭文上刻有“王后”字样,有些刻有“左库”、“王后宫”等韩国官署的名称。

战国韩桓惠王陵墓,派郑国到秦修郑国渠,割上党引发长平之战

胡庄大墓封土

战国韩桓惠王陵墓,派郑国到秦修郑国渠,割上党引发长平之战

从空中俯瞰胡庄大墓

战国韩桓惠王陵墓,派郑国到秦修郑国渠,割上党引发长平之战

停放棺椁的棺床

战国韩桓惠王陵墓,派郑国到秦修郑国渠,割上党引发长平之战

出土的铜构件

战国韩桓惠王陵墓,派郑国到秦修郑国渠,割上党引发长平之战

“王后”铭文

战国韩桓惠王陵墓,派郑国到秦修郑国渠,割上党引发长平之战

依然锋利的兵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