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说说日本的古琴

 yanc5 2017-03-18


说说日本的古琴


       (一)导语

       作为中国的海上邻国,日本在历史上与中国的关系十分密切。从秦始皇时的徐福东渡,到盛唐时期无数的遣唐使与留学生,再到明末文人东避战乱,日本的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也息息相关。

       日语中大量使用的汉字以及由汉字演变而来的假名,再加上语法上受古汉语文言文的巨大影响,使得日本的传统社会与中国古代社会极其相似。

       相似的建筑,相似的服饰,相似的食物,中国古代音乐与日本传统音乐也有极大的相似之处。古琴也不例外。

 

       (二)起缘

       早在两千年前的汉朝,中国的文化就进入了当时称为“扶桑”的日本。据《后汉书·东夷传》,后汉光武帝建武中元二年(公元57年),“倭奴国奉贡朝贺,使人自称大夫,倭国之极南界也。光武赐以印绶”。而1784年在日本九州发现的铸有“汉委奴国王”的金印一方,也证明了中日古代外交的悠久历史。

       后来,受秦始皇派遣寻找不老仙药的徐福带着五百童男童女登陆日本,因未发现不老药恐被杀害便留在了当地,也同时为古代日本带去了先进的中华文化。


       早期的中日交流多是经过朝鲜半岛,故朝鲜半岛的文化习俗也与中日两国相似。在文化交流的过程中,古琴作为中国文人音乐的代表,也与宫廷音乐一起传入了朝鲜半岛。然而,古琴在朝鲜的地位被当地的“玄琴”所取代,在日本却得到了保存。

 

       (三)交流

       公元四世纪时,大和国统一了日本,便先后向中国的东晋、宋、梁各朝请求册封。中日通好后,中国文化不断地流入日本,为后来日本飞乌文化的形成带来很大影响。

       到了中国的唐朝,中日之间的文化交流已不再依赖于朝鲜半岛,而是在东海直接通航。

 

       日本自舒明天皇二年(630年,唐太宗贞观四年),到宇多天皇宽平六年(894年,唐昭宗乾宁元年)止,共任命19次遣唐使。期间,古琴音乐大量传入日本,各种琴谱、琴书、琴器,开始源源不断地流入东瀛。而且当时日本来唐的留学生,也为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日本宇多天皇时期(中国唐昭宗时期)的古琴资料已有相当数量,包括晋孔衍撰《琴操》三卷,唐赵耶利《琴法》《琴录》《琴叙谱》《琴用手法》各一卷,《杂琴谱》一百二十卷,《雅琴操》和《弹琴用指法》各一卷。

       另外,现今最早的,也是唯一的古琴文字谱《碣石调 · 幽兰》的唐人写本,也在此时传入日本,现已成为日本国宝。而文字谱的记谱法被减字谱淘汰后则在中国渐渐失传了。


       (四)人物

       虽然古琴音乐很早便进入了日本,而当时的古琴还是一门十分小众的音乐,并没有广泛流传。古琴开始在日本被认知,始于明末琴僧东皋心越东渡日本以后。

 

       明末清初,大批文人、僧侣东渡日本。东皋禅师也是其中之一,他的东渡,使日本古琴文化得到中兴,也对日本文化作出了显著的贡献。

       东皋心越(1639 —1695),俗姓蒋,法名兴俦,字心越。清兵入关后,为避战乱,于康熙十五年(1676)东渡日本,时年37 岁。后来在日本创立了袛园寺。54 岁时,移居天德寺,任住持。57 岁时圆寂。

       东皋心越是一位才艺出众的僧人,能书善画,工于篆刻,精于抚琴,登高作赋,下笔成文,他的篆刻、古琴对日本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还学习日文,有和歌、徘句传世。

       东皋东渡日本时,携带了五张古琴。其中,最著名的为明琴“虞舜”,此琴红漆覆面,后归水户德川家族,视为珍宝,现存东京帝国博物馆。“素王”琴赠给了他的学生人见竹洞,现已失传。

       除琴器以外,东皋带到日本的还有《松弦馆琴谱》《理性元雅》《伯牙心法》《琴学心声》等琴谱。现日本袛园寺尚存东皋手译多种,除《松弦馆琴谱》外,还有东皋手抄的琴谱五曲。东皋生前未刻谱,圆寂后,其弟子将其所抄所传琴曲编成《东皋琴谱》。


       《东皋琴谱》在日本曾多次翻刻,影响很大。从《东皋琴谱》所收的琴曲来看,主要以琴歌为主,并且绝大多数都是将有词的小曲略加订正。后期的《熙春操》《思亲引》《安排曲》《清平乐》《大哉行》《华清引》,注明“谐音”、“调入”,都是创作曲。

 

       (五)发展

       由于东皋东渡传授琴乐,许多日本名流也开始学习古琴。其中,人见竹洞(1620—1688)和幕府贵官杉浦琴川(1669—1771),更使中国的古琴音乐在日本的儒士及学者中间广为流传。 

       据儿玉空空《琴社诸友记》 所载,小野时期琴人多达120人,仅明和至文化40 余年间,日本琴人多达数百人。而由于地理的隔绝,古琴也在日本发展出了独特的一面。

       在日本本土琴家的作曲中,1791年的《梅枝》具有典型的日本风格,而演奏的指法则与中国一致,颇具代表性。而琴歌弹唱的表演形式也在日本得到传承,如配上日本歌谣的琴歌《青柳》。

 

       (六)衰微与复兴

       在公元19世纪的明治时代,由于西方文化对日本社会的极大冲击,日本全面西化,而古琴音乐也渐渐衰微。到了19世纪末,日本弹琴之人与琴学研究者已经十分稀少了。时至今日,日本的弹琴之人依旧十分稀少,但由于历史资料的长期积累,对琴学的研究则渐渐兴盛起来。

       日本琴学研究的复苏,是从20 世纪下半叶开始的。其中,日本东方音乐学家林谦三很早就开始从事古琴琴谱的研究。20 世纪40 年代,荷兰汉学家高罗佩在日本担任外交官期间,曾在早稻田大学演剧博物馆讲授并弹奏古琴。1946 年,日本音乐史学家岸边成雄向高罗佩学习了两首琴曲。后来,岸边成雄博士对遗留在日本各地的古琴展开了积极的调查,并撰写《江户时代之琴士物语》,自1993年开始连续发表。

 
荷兰汉学家高罗佩

       近几十年来,日本琴人渐多,其中如东京大学三谷阳子、东京琴社社长坂田进一、东洋琴学研究所副所长稗田浩雄等。而每年来中国大陆学习古琴的年轻学子则更是不胜枚举。

       如今,日本古琴界已重新壮大,以1971年在东京成立的首个境外古琴机构东京琴社为中心,继续传承日本独特的古琴音乐。

 

       (七)考证

       在历代中日文化交流中,大量古琴琴器与相关资料流往日本,并得到了良好的保存。

       今东京博物馆原法隆寺藏琴,其琴腹内有款曰“开元十二年岁在甲子五月五日九龙县造”, 曾被认为是唐朝雷氏作品。另一床著名的日本藏琴,是日本正仓院的“金银平纹”琴,日本音乐史学家林谦三鉴定其斫制年代,在唐开元或贞元年间。但也有不少专家认定它是日本的仿唐伪作。


金银平纹琴,正仓院藏

       除了现在已是国宝级文物的唐琴外,日本还有许多其他古琴。如严岛神社藏仲尼式琴、小畑松坡家藏淳熙十六年刘日新作仲尼式琴等。其中明琴较多,京都诗仙堂的石川丈山在东皋琴学流传之前,已得陈眉公琴一张。

 

       (八)结语

       日本的古琴,保留了许多中国古人弹琴的元素,是对古琴历史研究的宝贵资料。中国的音乐已通过古琴在日本生根发芽,在全球文化交融的今天,也希望古琴能作为中华文化的载体,继续传承并推广中华文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