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祥,字宋瑞,号文山,江西吉州庐陵人,宋末政治家、文学家,爱国诗人,抗元名臣,民族英雄,与陆秀夫、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 宝祐四年,状元及第,官至右丞相,封信国公。于五坡岭兵败被俘,宁死不降。至元十九年十二月初九,在柴市从容就义。著有《文山诗集》、《指南录》、《指南后录》、《正气歌》等。 文天祥留下的精神财富非常丰富。他在百忙中不忘友人所托,写了大量的文稿,其中包括序言、墓志铭、寿序、赞、颂、祝辞、书、启、跋等各种不同形式的文体,有《集杜诗》200首以及《十八拍》等词,这些有价值的著作,被称之为史诗。 文天祥积聚了大量兵丁,他们是自愿来到军营的,是一支爱憎分明、具有战斗力的队伍。因此,在文天祥的心目中,复兴南宋和收复失地有望。这一时期写的诗歌,清新、明快、豪放,感情特别丰富。文天祥常以饱满的战斗精神勉励自己,使人读之如饮葡萄美酒,沁人肺腑。 苗再成要将文天祥杀掉,以绝后顾之忧。苗再成通过与文天祥共议复兴大志,设“看城子”之计,将文天祥引出城外,然后拒而不纳。文天祥并未气馁,而是斗志昂扬的迎接战斗。他写了《高沙道中》这首长诗,运用平易流畅的语言,按照时间顺序,周详地将他出真州城后身历险境的经过和盘托出,读之如身临其境。全诗每句五言,隔句押韵,长达80多韵,一韵到底。读后有酣畅淋漓的感觉,后人觉得可与杜甫写的《北征》相媲美。 到了福安之后,情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皇帝被陈宜中等人把持。虽然文天祥由朝廷给了官职,但是不允许他在朝廷工作。文天祥这个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的职衔,不过是一个形同虚设的官衔名称而已。这一时期,文天祥在诗词写作上,大都有对人生旅途“险阻艰难”和未尽人意的感叹。 祥兴二年,张弘范集中军力破崖山,强制文天祥与之随船前去。文天祥坐在另一船中,看到宋军被元军打败的惨景,心如刀割,深恨竖子不争气,致此惨败,造成覆灭。乃作长诗以哀之,表达了当时沉痛的心情,对贾似道、陈宜中之流所造成的恶果无比痛恨。 《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 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 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金陵驿》 草合离宫转夕晖, 孤云漂泊复何依? 山河风景原无异, 城郭人民半已非。 满地芦花和我老, 旧家燕子傍谁飞! 从今别却江南路, 化作啼鹃带血归。 《扬子江》 几日随风北海游, 回从扬子大江头。 臣心一片磁针石, 不指南方不肯休。 《夜坐》 淡烟枫叶路,细雨蓼花时。 宿雁半江画,寒蛩四壁诗。 少年成老大,吾道付逶迤。 终有剑心在,闻鸡坐欲驰。 《正气歌》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 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 於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 皇路当清夷,含和吐明庭。 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 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 在秦张良椎,在汉苏武节。 为严将军头,为嵇侍中血。 为张睢阳齿,为颜常山舌。 或为辽东帽,清操厉冰雪。 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 或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 或为击贼笏,逆竖头破裂。 是气所磅礴,凛烈万古存。 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 地维赖以立,天柱赖以尊。 三纲实系命,道义为之根。 嗟予遘阳九,隶也实不力。 楚囚缨其冠,传车送穷北。 鼎镬甘如饴,求之不可得。 阴房阗鬼火,春院闭天黑。 牛骥同一皂,鸡栖凤凰食。 一朝蒙雾露,分作沟中瘠。 如此再寒暑,百疠自辟易。 哀哉沮洳场,为我安乐国。 岂有他缪巧,阴阳不能贼。 顾此耿耿存,仰视浮云白。 悠悠我心悲,苍天曷有极。 哲人日已远,典刑在夙昔。 风檐展书读,古道照颜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