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苦艾

 HGDFABCD 2017-03-18
苦艾

苦艾

苦艾

苦艾

苦艾

  植物名称:苦艾
  拉丁学名:Artemisia absinihium
  别 称:钻叶火绒草、洋艾、苦蒿、啤酒蒿
  科属:菊科,火绒草属
  苦艾,又名:钻叶火绒草,别名:白特、羊毛火绒草等,拉丁学名:Artemisia absinthium Linn.属桔梗目,菊科、火绒草属的植物,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分布于欧洲、克什米尔、非洲、阿富汗、伊朗、俄罗斯、北美洲、印度、巴基斯坦以及中国大陆的新疆等地,生长于海拔1100米至1500米的地区,多生长于山坡、林缘、野果林、草原及灌丛地等,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根状茎粗短,根出条木质,有密集的枯萎宿存的叶和顶生的缨状叶丛,多分枝,后渐落叶,平卧或斜升,通常疏散丛生。
  花茎多数,通常生长于根出条叶丛上或根状茎上,长5-30厘米,直立或斜升,纤细,或挺直而稍宿存,下部不分枝,或有时具不正常的腋生短柄的苞叶群,或上部有花序枝,被白色绢状蛛丝状或棉状茸毛,全部有密生或上部有疏生的叶;节间除上部外长1-3毫米。叶直立或开展,线形或线状钻形,长8-30毫米,宽不超过1毫米,顶端尖或稍钝,有细长的尖头,基部多少狭窄,无柄,草质,边缘反卷,上面被蛛丝状毛或长柔毛,或近无毛,下面被白色茸毛;根出条顶生叶较短,顶端钝,两面被较密的长柔毛。
  苞叶多数,与茎部叶等长或远较长,卵圆状披针形或披针形,宽1.2-3毫米,顶端尖,两面被白色或有时黄褐色厚茸毛,较花序稍长或长2-3倍,开展成径2-6厘米的苞叶群。头状花序径3-4毫米,常10-40个密集成团伞状或复伞房状。总苞长约3毫米,被白色厚茸毛;总苞片约3层,顶端无毛,尖或稍钝,常隐没于毛茸中。小花异形或雌雄异株。花冠长2.5-3毫米;雄花冠漏斗状管状,有披针形尖裂片;雌花花冠丝状。冠毛白色;雄花冠毛上部稍粗厚,有锯齿,雌花冠毛细丝状,有细锯齿。不育的子房和瘦果有乳头状突起。花期8-9月。
  习性分布  生于高山和亚高山荒原、草甸、砾石坡地和针叶林外缘,海拔2500-2900米。 日照充足通风良好,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为佳,有利生长。
  世界分布  北温带广布种。原产地为欧洲,主要分布于亚洲东部,如朝鲜半岛、日本、蒙古。亚洲中部或中西部地区地伊朗、阿富汗、印度(北部)、巴基斯坦(北部)、克什米尔地区、前苏联(中亚、高加索、西伯利亚西部)、欧洲各国、非洲北部及西北部、北美洲的加拿大与美国东部地区也有。
  中国分布  新疆天山北部、华南、华北、四川、贵州、云南等地,生于海拔1100-1500米地区的山坡、草原、野果林、灌丛地等;南京及其他少数城市也有栽培种植该植物的。
  产四川西部、中部、西南部(雅江、冕宁、德昌、峨边、会理、雷波、泰宁、泸定等)和云南西部、中部、北部、东北部(德钦、大理、丽江、维西、昆明、滨川、会泽等)。
  药用价值
  性味:苦、寒、涩、入脾、胃二经。
  功能:清热燥湿、健胃消食、止血去痛、治湿热症、食欲不振症状。
  主治:治湿热症、食欲不振,如湿寒性胃虚纳少,咽喉炎,扁桃体炎,乃孜乐性感冒,伤寒,肝炎,脾脏炎肿,心包炎及关节疼痛,疗疮,湿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