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全国地表水总磷改善幅度较小,部分流域/湖泊污染加重

 大禹治水x6cubq 2017-03-18


全国地表水总磷改善幅度较小,部分流域/湖泊污染加重;氨氮对劣Ⅴ类水体的污染贡献最高,冬季尤甚。

近年来,全国地表水总磷超标情况虽略有改善,但幅度较小,部分流域和湖泊污染有加重趋势;氨氮是劣Ⅴ类水体的主要污染指标,在冬季对污染的贡献最大。


一、总磷改善幅度较小,部分流域/湖泊污染加重



2012~2016年,全国地表水839个可比断面(点位)中,总磷2012~2014年均为第二位主要污染指标,2015年起超过化学需氧量成为首要污染指标。


2012~2016年全国地表水可比断面(点位)主要污染指标排名


从主要污染指标断面超标率变化来看,与2012年相比,2016年总磷、化学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和五日生化需氧量断面超标率分别下降1.8、7.0、3.3和5.5个百分点。总磷断面超标率虽逐年下降,但降幅最小。


2012~2016年全国地表水可比断面(点位)主要污染指标断面超标率年际变化


从流域总磷浓度的年际变化来看,黄河流域、辽河流域、珠江流域和西北诸河总体呈上升趋势,黄河流域上升趋势较为明显,由0.142 mg/L升至0.215 mg/L,上升幅度达51.4%,水质由Ⅲ类变为Ⅳ类;海河流域先升后降,总体呈下降趋势,但浓度仍远超过三类标准值;淮河流域、松花江流域、长江流域、西南诸河和浙闽片河流总体呈下降趋势。



2012~2016年全国河流及十大流域可比断面总磷浓度年际变化


太湖、巢湖和滇池总磷均超过Ⅲ类标准限值。其中,巢湖总磷浓度总体呈上升趋势,接近Ⅳ类标准限值;太湖总磷浓度在Ⅳ类限值附近小幅波动;滇池总磷浓度下降幅度较大,由Ⅴ类好转为Ⅳ类。



2012~2016年三湖可比点位总磷浓度年际变化


二、氨氮对劣Ⅴ类水体的污染贡献最高,冬季尤甚


2016年,143个劣Ⅴ类水质断面中,氨氮超标断面占73.4%,其次为总磷和化学需氧量;以氨氮为首要污染指标(超标倍数最高)的断面占56.6%,总磷和化学需氧量为首要污染指标的断面分别占21.7%和11.9%。


2016年劣Ⅴ类水质断面中氨氮、总磷和化学需氧量贡献比较


2016年1月~2017年2月,氨氮超标断面占劣Ⅴ类水质断面的比例呈“V”形变化,冬季最高,夏季最低,随季节变化较大;劣Ⅴ类水体氨氮月均浓度也呈“V”形变化,7~10月较低,其他月份较高,均为劣Ⅴ类。


2016年1月~2017年2月劣Ⅴ类水质断面中氨氮超标断面比例月际变化


2016年1月~2017年2月劣Ⅴ类水质断面中氨氮月均浓度月际变化


本文版权归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所有,转载

请注明作者和来源“中国环境监测”公众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