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养生主

 自然学派 2017-03-18

 

养生主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1)无涯,殆已(2)。已(3)而为知者,殆而已矣。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4),可以保身, 可以全生(5),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译文]

  我们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要想用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就会疲敝不堪了。停止追求知识,疲困也就随之停止了。做善事不能只求虚名,做恶事不能遭受惩罚,把因循统帅万物的自然之道作为处事原则,就可以保全身躯,保全天性,奉养双亲,享尽天年了。

 

其实,求知也是人的本性和本能,小孩子不用你去指导,他自己就会探索这个世界,乐此不疲。既然是本性,又何必扼杀呢?又何必因为“无涯”而终止呢?又怎知求知之中只有疲而没有乐呢?再说,人类社会最重要的特征就是“传承”,一人之生命是短暂的,而人类的生命却是漫长的,如果不是我们前面那么多代的先辈们不断积累和传承知识,我们岂不是还在饮血茹毛?
   
“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这还是比较有道理的。但要注意,做好事不是不求名,而是不能只为求名,如果既有好处,又能有好名声,那么何乐而不为呢?而那些只能带来虚名却没有什么好处的所谓的善事,其实就不是善事了。比如有人“保护、关爱”了很多流浪猫狗,花了很多钱,费了很大劲,除了得到“善良”“慈悲”之类的虚名,还能得到什么?只能是越养越多,负担越来越重,何苦来哉?

同理,那些对自己有好处,又不会有什么不良后果随之而来,那么何乐而不为呢?又怎么称得上是为恶呢?这里的“刑”,不能狭义地理解为“刑罚”,而应该泛指一切种类的“惩罚”。比如,子曰“非礼勿视”,可是如果路上碰到帅哥美女,多看几眼又能如何呢?当然如果爱吃醋的女朋友在旁边你还是要收敛些,否则你就“近刑”了。

其实我们通常所认为的善,不尽然都是善;我们所认为的恶,也不尽然都是恶,所以,“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并不是真的要有善而不为,有恶而为之,而是要我们再次合理地区分善恶。


  [注释]

  (1)随:追随、追求。
  (2)殆:通怠,疲倦。
  (3)已:停止。
  (4)缘:因,顺行。督:统帅。经:常法,原则。
  (5)全生:生通性,保全自己的天性。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1),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2),砉然(3)响然,奏刀(4),莫不中音(5)。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6)。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7)至此乎?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8)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也,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之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9),批大郤(10),导大窾(11),因其固然。技经肯繁綮(12)之未尝,而况大軱(13)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14)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15)。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16),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17),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18)已解,如土委地(19)。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20),善刀而藏之。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译文]


  庖丁给文惠君宰牛,手所接触到的,肩所抵住的,脚所踩着的,膝所顶着的地方,都发出了轻微的响声,进刀割解时则发出嚯嚯的声音,那声音没有不符合音乐节拍的。既合乎《桑林》舞曲的拍节,又符合《经首》的乐曲旋律。文惠君说:哎呀,太好了!技巧怎么能达到这种程度呢?庖丁放下刀回答说:我所爱好的是道,已经超过技巧了。最初我宰牛的时候,所看到的无非是牛,三年之后,就未曾看到过整个的牛了。到了现在,我只用心神去和牛接触而不用眼睛去看,感官的作用停止了而心神还在活动。依照牛体的自然结构,劈开筋肉相连的大间隙,导入骨节之间的大空当,因循牛体本来的结构来运刀。我的技巧连筋骨相连的地方都不会去碰,更何况大块的骨头呢!好的厨师每年更换一把刀,因为他们是用刀割筋肉的;一般的厨师每月更换一把刀,因为他们是用刀砍骨头的。现在我这把刀已经用了十九年了,宰的牛有几千头了,可是刀刃还象刚刚磨过的一样。牛的骨节有间隙,而刀刃薄得几乎没有厚度,以没有厚度的刀刃切入有间隙的骨节,显得很宽绰,在其中运刀必定是有回施余地的,所以这把刀用了十九年,还象刚磨过的一样。虽然如此,每当碰到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我觉得难下刀,立刻小心谨慎起来,聚精会神,行动放慢,动刀很轻微,牛就哗啦一下子解体了,就象土堆散在地上一样。这时我提刀站立,因为顺利解牛而环视四周,心满意足,把刀擦干净并收藏起来。文惠君说:好啊!我听了庖丁的话,领悟到养生的道理啦。

 

做事情一定要因循自然固有之理,不能有丝毫的违背,这样就能顺利地达到目标,而且付出代价极小,也不会遇到危险。人如果能到达这种境界,就如同庖丁手里的刀子,历久而弥新,此谓养生。

  [注释]

  (1)庖(páo)丁:厨师。文惠君:梁惠王。
  (2)踦():用力抵住。
  (3)砉():皮骨相离的微声。
  (4)奏刀:进刀。huō):刀割物裂的粗声。
  (5)中(zhòng)音:与乐音相合。
  (6)会:音节,节奏。
  (7)盖:通盍()何,什么。
  (8)进:超出,超过。乎:于。
  (9)天理:指牛的自然结构。
  (10)批:劈。郤():同隙,间隙。指牛骨节的间隙。
  (11)导:引,入。窾(kuǎn):空。
  (12)肯:附在骨头上的肉。綮(qìng):指筋肉纠结的地方。
  (13)軱():这里指大骨头。

(14)族:众。族庖:一般的厨工。
  (15)硎:磨刀石,磨石。
  (16)族:犹簇,筋骨纠结处。
  (17)怵(chù):惕,小心。怵然为戒:小心谨慎。
  (18)謋(huò):这里指骨肉相离的声音。
  (19)委:堆。积。
  (20)踌躇满志,从容自得而心满意足。


  
  公文轩见右师而惊曰(1)是何人也?恶乎介也(2)?天与,其人与(3)曰:天也,非人也。天之生是使独也,人之貌有与也(4) ,以是知其天也,非人也。


  [译文]

  公文轩看到一位右师,惊讶的说:这是怎么样的人呢?为什么只有一只脚呢?这是天生的,还是人为的呢?右师说:这是天生的,不是人为。天生下我来就让我只有一只脚的,人的形貌是有与我同类的,因而可知这是天生,并不是人为的。

 

这一段话啰嗦又难解。大概是说,人的形体外貌并不是最重要的,天生什么样就什么样,都不足为奇,不足为患。隐含的意思可能是,人的内在本性最重要,这个独脚人不是也能当上右师吗?


  [注释]

  (1)公文轩:相传为宋国人。右师:官名。
  (2)介:一只脚。
  (3)其:抑或,或是。
  (4)与:党与,朋党,类,同类。

泽雉(1)十步一啄,百步一饮,不蕲畜乎樊中(2)。神虽王(3),不善也。

 

[译文]

   
草泽中的野鸡走十步才能啄到一口食,走百步才能饮一次水,但它并不希望自己被畜养在笼子里。那样虽然不愁饮食而精神旺盛,但野鸡并不觉得好。


    关在笼子里的生活环境虽然在某些方面来说条件变好了,但野鸡并不适应,也并不觉得好,这是因为我们改变了它原本自然的生存状态,不符合其自然的天性。什么是好呢?自然才是好。很多人一看自己有钱了,山珍海味成天吃,结果呢?身体却适应不了,因为这不符合人的自然的生存状态,人的肠胃生来就不是为这些美食设计的,人们在胡吃海塞一阵之后,又意识到了,该多吃点儿粗粮蔬菜,还是家常便饭最养人。

 

(1)泽雉:生活在草泽中的野鸡。
  (2)樊:笼子。
  (3)王(wàng):通,旺盛。

  老聃(1)死,秦失(2)吊之,三号而出。弟子曰:非夫子之友邪?曰:然。”“然则吊焉若此,可乎?曰:然。始也吾以为其人也(3),而今非也。向(4)吾入而吊焉,有老者哭之,如哭其子;少者哭之,如哭其母。彼其所以会(5)之,必有不蕲言而言之,不蕲哭而哭者。是遁天倍情(6),忘其所受(7),古者谓之遁天之刑。适来,夫子时也;适去,夫子顺也。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古者谓是帝之县解(8)

 

[译文]

  老聃死了,秦失去吊唁他,哭了几声就出来了。老聃的弟子说:你不是我们老师的朋友吗?秦失说:是的。”“那么您像这样吊唁,行吗?秦失说:可以。开始时我认为你们都是得道之人,现在看来并非如此。刚才我进去吊唁时,看见有年长的哭他,像哭自己的孩子;有年轻的人哭他,像哭自己的父母。他们之所以聚在这里,必定有人不想说话却说了,不想哭却哭了。这是违反天性悖离真情的,忘记了自己所禀受的本性,古人称之为违反天性的刑罚。该来的时候,你们老师应时而来;该离去的时候,你们老师顺乎自然而去。应时而生而又顺乎自然而死,那么悲伤与快乐就都不能进入身心,古人称这是自然的解脱。

 

世间有太多装样子给别人看的事情,就像本例所说的那样,有人表面上哭祭老子,实际上是在想着其他伤心事儿挤眼泪,与其如此,还不如洒脱地由心而发,该怎样就怎样,反而大家都轻松。但是,人们偏偏认为前者是正常的,后者是反常的,这真是违背真情违背自然天性的事儿做的太久了,不正常的反而正常、正常的反而不正常,反而被人所指责了。


  [注释]

  (1)老聃(dān):即老子,春秋末期道家的创始人。
  (2)秦失(:人名。
  (3)其人:指老聃的弟子。
  (4)向:刚才。
  (5)会:聚会。
  (6)遁:脱离。倍:违背。
  (7)受:禀受。
  (8)县(xuán)解:悬解,束缚解除。

 

指穷于为薪(14),火传也,不知其尽也。

 

[译文]

油脂作为燃料会被烧尽,但火种却得以流传下去,不会穷尽。

 

养生,如果仅仅是养身体,那么身体总有消亡的那一天,就好比木柴和油脂这些燃料一样,总会被烧掉。所以,我们要养的更重要的东西,是人的本性、天性,这才是能更长久地流传下去的东西。所以,庄子在本篇第一段就说了,不但要保身,更要全生,即保全本性。


  [注释]

  (1)指:通脂,油脂。薪:木柴,这里指燃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