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三日空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 渭水收暮雨,处处多新泽。宫苑傍山明,云林带天碧。 花萼楼前雨露新,长安城里太平人。 豪家沽酒长安陌,一旦起楼高百尺。 暗闻歌吹声,知是长安路。 夜夜相思更漏残,伤心明月凭栏干,想君思我锦衾寒。咫尺画堂深似海,忆来唯把旧书看,几时携手入长安。 长安雪后似春归,积素凝华连曙辉。 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柳道离别 。 年年今日谁相问,独卧长安泣岁华。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长安城中月如练,家家此夜持针线。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岑参曾这么夸赞大雁塔:“塔势如涌出,孤高耸天宫。登临出世界,磴道盤虚空。突兀压神州,峥嵘如鬼工。四角碍白日,七层摩苍穹。” 前宵灯映影,今午水喷形。塔变千年后,犹为特景名! 滞雨长安夜,残灯独客愁。 徘徊在大雁塔下,玄奘法师雕像前,在雾霾散尽时,举首遥想盛唐长安,那个北临滔滔渭水,南依苍茫终南山的长安古城,那些才华横溢的饱学之士,孟浩然、王昌龄、高适、韩愈、柳宗元、白居易、李白、李贺、李商隐......他们一个一个从眼前走过,如同天上闪耀的繁星,让我感到一丝微弱但确切的光明。 那是一个多么宽厚包容的时代,能够容纳、激发、推崇无数灿如群星的文人的才智与情思,让他们谱写下这些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正是大唐如此自由宽阔的胸襟,给予人们自由广阔的创造空间,孕育了大气磅礴的长安及豪迈奔放的艺术气氛,才使它拥有无限的创造力,成为一个伟大的时代。只有那样的盛世,才会产生“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这样豪迈的诗句和诗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