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具有共同使命和责任的6000多名微友和同仁,共同为AAC行业努力。同时欢迎大家来稿! 需要铝粉发气试验用气量管、石灰消解特性试验仪、板材结构性能试验仪、生产技术讲义和化验员培训讲义可于本微信平台留言。 【编者按】作者多年从事加气混凝土生产,对采用电厂过热蒸汽有相当的体会和经验,并由此为企业获得了经济效益,现不啬赐稿,提供借鉴。需要说明的是,文章仅为该企业条件下的经验,并未进行系统的研究,参考采用时切勿照图索骥,还应以试验为基础,质量为目标,共同完善该技术。 蒸压加气混凝土生产中可谨慎使用“过热蒸汽”(上) 扬州市金秋建材集团 郑延年 蒸压加气混凝土制品(以下简称加气制品)生产过程中的水化和热化反应,是制品形成的两个最主要的化学反应。在这两个反应过程中,热能的主要提供者——蒸汽,是决定反应速度和反应质量的关键因素。而蒸汽的温度、压力、焓值(表征系统中的总能量,即内能和压力位能之和),决定了不同蒸汽有不同的品质。笔者根据自身的专业知识和从事加气制品生产的多年实践,略抒对使用“过热蒸汽”的一孔之见。 一、蒸汽固有的三种状态 液体水在有限的密闭空间中受热蒸发时,液体分子通过液面进入上面空间,成为蒸汽分子。由于蒸汽分子处于紊乱的热运动之中,发生相互无规则碰撞,并和容器壁以及液面发生碰撞,在碰撞过程中,有的蒸汽分子会降温凝结——“冷凝水”,被液体分子吸收或容器壁所吸引,受重力作用重新返回液体中成为液体分子。 液态水开始蒸发时,进入密闭空间的分子数目多于返回液体中分子的数目,随着蒸发的继续进行,密闭空间蒸汽分子的密度不断增大,因而返回液体中的分子数目也在增多。当单位时间内,进入空间的分子数目与返回液体中的分子数目相等时,则蒸发与凝结处于动平衡状态。这时虽然蒸发和凝结仍在进行,但空间中蒸汽分子的密度不再增大,此时的状态称为饱和状态,在饱和状态下的液体称为饱和液体,其对应的蒸汽是饱和蒸汽。 最初蒸发的只是“湿饱和蒸汽”,待饱和水中的水分完全蒸发后才是“干饱和蒸汽”。从湿饱和蒸汽到干饱和蒸汽,除了增加蒸汽压力(密度),其蒸汽温度不会增加。当对干饱和蒸汽继续加热,则蒸汽温度会上升,成为“过热蒸汽”,这时温度已与压力无直接对应关系,但蒸汽的内能则在不断的增加 。 从以上过程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从饱和蒸汽到“过热蒸汽”的过程,是蒸汽温度不断升高的过程,也是蒸汽系统中的总能量——“焓值”,不断提高的过程。 二、两种常用蒸汽的主要指标 按现行行业设计和企业使用习惯,在加气制品生产过程中,我们通常使用的是两种类型的蒸汽,即加气生产企业自备锅炉制备的饱和蒸汽(1.0-1.3MPa)和电厂供应的“过热蒸汽”(1.0MPa左右),其关联指标主要是压力、温度和焓值。
从上表可以看出:过热蒸汽在压力不变的情况下,温度和焓值两者为正比关系。 以上指标我们可以看到:两种蒸汽在相同温度情况下,过热蒸汽的焓值高于饱和蒸汽,即过热蒸汽的总能量高于饱和蒸汽。 三、蒸汽在加气制品生产过程中的作用 1.加气制品的生产过程中,主要有三方面使用蒸汽: (1)前期半成品在浇注机和模框里面的化学反应,所需的热量主要来源于钙质材料——生石灰,其次来源于用蒸汽对料浆的加温。对蒸汽的压力没有特别要求,只要能让蒸汽在管道中顺畅流动就行。 (2)在静养室和预养房,是用蒸汽散热系统或水循环散热系统对固有环境加热。对蒸汽的压力没有特别要求。 (3)在蒸压釜内的养护,被称为“恒温恒压养护”,需要蒸汽压力达到1.3MPa以上,温度到190℃左右。 2.蒸汽进入蒸压釜内对加气制品的作用 (1)加热过程中的加气制品的化学变化:半成品进入蒸压釜内,在不断输入蒸汽加热的情况下,不间断进行复杂的水化和热化反应,从而完成组成制品材料中的主要硅、钙原素的化学反应全过程,形成加气制品。 (2)加热过程中的加气制品的物理变化:由于不断输入蒸汽对制品加热,导致制品在釜内的“体温”不断升高,使原来半成品中含量40%以上的“低度水”,部分陆续汽化迁移出制品,并与输入的高温蒸汽分子及釜壁和模板碰撞进行冷热交换,产生液态水因重力作用流淌到釜底,使进釜半成品部分“脱水”。 无论是自备锅炉自产蒸汽,还是使用电厂供应的蒸汽,其管道和蒸压釜均必须严格按规范做好保温,借以减小管(釜)壁与大气热交换的降温成度,减少蒸汽分子碰撞“冷管(釜)壁”产生的降温损失;并在管道(釜)的下方按规范安装自动疏水阀,及时排泄管道中的“冷凝水”,以确保输入蒸汽中不含“水”、确保蒸压釜内的“冷凝水”及时排出,使成品的含水量与半成品相比,降低5~15%。 四、对加气制品生产过程中蒸汽温度和压力的思考 1.加气制品在釜中进行复杂的水化热化反应时,为加速反应过程,提高反应效果,需要在不断输入蒸汽加热的条件下进行,并使釜内制品体温在达到一定的区间温度时,达到最佳反应效果。 笔者认为:给加气制品的水化热化反应过程加热,本质上用的是蒸汽的能量——焓值,对蒸汽的压力没有所谓的“恒压”要求,只要求压力能让蒸汽顺畅流进釜内带进热量即可。饱和蒸汽中一定的温度需要对应的压力来支撑,即饱和蒸汽需要压力来维持蒸汽密度和温度,而半成品在蒸压釜中的“恒压”的实际是对蒸汽“恒温”的保证。当然,压力高有利于蒸汽渗入坯体。 2.釜内半成品物理和化学变化过程中,我们的“行业教材(讲义)”中讲,釜内温度要达到174.5~213℃。但笔者认为:我们还需作进一步的思考: (1)加气制品生产过程中的化学反应,根据不同的的原材料配比和水料比(因为水的比热大、汽化热高),制品内升温时间与蒸汽温度的关系有哪些?加气制品生产过程中的化学反应,在不同的原料配比和水料比的情况下,恒温多少时间才能完成全部反应过程,延长或缩短恒温时间,对制品质量的哪些指标有多大的影响? (2)加气制品生产过程中的化学反应,在相同的温度条件下,制品多大的含水量为最适宜?最小含水量是多少?加气制品生产过程中的物理变化,需要用高温蒸汽来加快体内水分向体外迁移的速度,温度赿高迁移赿快,我们要生产出合格的加气制品,不影响化学反应的最高极限温度是多少? 以上这些都是我们还需要进一步研究的课题,它直接影响加气制品的反应速度和质量。只要上述等问题得到了有效解答的权威参数,就不需要再讨论什么“几周转”的问题了,笔者也觉得这是对现行加气制品生产理论的丰富和完善。 3.半成品中所含的水份,进釜前基本上都在70℃左右,而成品中所含的水份,现行工艺制度下,水化热化反应完成时,基本上都在185℃以上。也就是说每一立方米加气制品在蒸压养护过程中,有65-90公斤的“体内水”要通过蒸汽加热被汽化后排出“体”外,大量耗用了蒸汽能量。如何能及早排出半成品体内的“低温水”,从而快速提高反应温度,加速反应过程,提高反应质量,节约蒸汽能耗成本,这些都应该作为我们加气人在生产工艺上的永远有效的追求方向。 |
|
来自: 楚3dz2okfy1lsq > 《加气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