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深度解析《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T F20-2015)

 大漠3pdliegw0b 2017-03-18

深度解析《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T F20-2015

《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T F20-2015)于2015519发布,201581正式实施,原《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 034-2000)同时废止。这本细则颠覆了以往我们对于半刚性基层的一贯看法,用震撼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下面,我从设计的角度,对这本细则进行深度解构,或许会让大家越来越糊涂。但是,作为技术一线的人员,我们都是规范派,规范怎么说,我们就怎么执行,就算错了也执行。

1、从字面上来看,这本是推荐性的细则。

2、编排体系作了调整,将原规范按照材料类型编写的体例,改为按照施工流程编写。

3、重申了沥青路面的设计理念:“强基、薄面、稳土基”。

4、本次细则依然没有列入固化剂的内容,因为固化剂品种繁多,缺乏系统的研究和总结。实际应用固化剂时,不但要检测7d强度,还要进行抗压模量、弯拉模量、环境耐久性等评价。

5、提高了基层粗集料压碎值要求,并增加了软石含量、针片状颗粒含量和粉尘含量。尤其是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的基层粗集料达到了面层的要求,为一体化备料扫清了技术障碍。此外,花岗岩的压碎值比较大,所以极重、特重交通的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调整了花岗岩压碎值要求。

6、强调了高速公路、一级公路极重、特重交通荷载等级基层的4.75mm以上粗集料应采用单一粒径的规格料。这是为了提高材料的均匀性和稳定性,所谓单一粒径,即在相邻筛孔间剩余的质量占总质量85%以上。

7、本次细则推荐重型压实法,批评了振动成型压实法。这与很多省份在积极推进振动成型法很不一致。

细则不推荐振动成型法,基于以下几个理由:

1)对于半刚性基层,确定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这两个参数,对于强度和抗裂性有直接关系,而这两种方法如果压实功相同,得到这两个参数结果差不多,所以这两种方法无所谓优劣。

2)细则认为,工程界产生振动压实方法比重型击实的强度高、水泥剂量低、抗裂性好的观点,关键原因为两个试验方法压实功不等效,常常是振动压实功大于重型击实功。此外,国内振动压实设备、型号很多,很难比较。

3)国内一些工程采用非标准振动试验方法,工程中存在难碾压的问题。

4)重型击实法是几十年来普遍应用的方法,很多科研和实验资料都是基于此,若改成振动成型方法不利于成果的延续和继承。

5)工程中重型击实法之所以产生问题,是因为工程单位没有严格按照规程去操作。

以上是细则的看法,那么问题来了,振动成型方法很多省份都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甚至都出台了相应的技术规范。振动成型技术研究认为,重型击实法与现场材料实际碾压方式不匹配,进而使得最大干密度、最佳含水量、水泥剂量、强度等指标产生偏差,还会把粗集料压碎,振动成型技术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那么听谁的呢?

8、更劲爆的来了,细则认为,半刚性基层材料的强度与收缩开裂没什么必然联系,所以不再限定最大剂量,并将水稳基层最大强度提高到7Mpa。细则基于以下理由:

1)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具有足够的强度,这是保证安全必不可少的。若想强度3-4Mpa,回弹模量达到1400-1700Mpa,自然界中不存在。强度高,回弹模量才会高。为了适应重载交通,提高强度是必然的。

2)对于横向裂缝是否一定是基层引起,也是值得商榷。对于18cm厚的沥青面层,根据英国、澳大利亚的研究,这么厚的沥青面层几乎不产生反射裂缝。2007-2010年,根据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院的调查,所谓反射裂缝的比例仅占横向裂缝的20-30%,其余大部分为温度裂缝和路基不均匀沉降引起。

3)对于面层铺筑以前的裂缝,只要基层承载能力满足要求,沥青面层设计完善,不必过度关注;对于面层铺筑后的裂缝,只要有足够厚的沥青面层保护,无机结合料的温缩和干缩问题不再突出。所以,没有必要担心提高强度后,对沥青层产生反射裂缝。

4)大量实践证明,基层强度低,不利于改善沥青面层与基层的结合,不利于基层整体性的形成,更容易导致路面非正常损坏。

5)提高强度,要先从优化矿料级配入手,其次才是增加结合料剂量,并且要改善施工工艺,加强养生。

然而,沈金安教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的编制者)在《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早期损坏分析与防治对策》里明确指出,半刚性基层水泥剂量大,设计强度高,出现严重开裂,问题比较普遍;根据国内外成功经验,7d强度通常适宜3-4Mpa;施工阶段基层产生的裂缝,再铺筑沥青面层,无论如何防治,这种裂缝都会反射到路面上来;如果无机结合料基层强度达到5Mpa以上,应该明确它是贫砼,按照水泥砼的要求去做,比如分块、设缝或者将其下放,设置碎石过渡层。

两种说法针锋相对。

9、又一个劲爆的来了,细则认为对于水泥稳定碎石或砾石,根本不存在所谓的“骨架密实结构”,06年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提供的骨架密实级配,其实有骨架但不密实,不密实对混合料的耐久性和路用性能产生严重影响。水泥稳定类材料,强度主要来自矿料本身强度、混合料密实性及水泥水化作用,与级配的骨架本身并没有直接联系,所以混合料密实性比骨架结构更重要。

104.75mm以上粗集料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越少越好,含量在55-65%,混合料具有较好的力学状态。

11、只有在具有足够的摊铺能力和压实功率时,可增加碾压厚度。一般适宜厚度是16-20cm

12、两层水稳基层连续摊铺,虽然可以有效改善层间结合状态,缩短养生周期,节省成本,但是缺乏对下层质量控制,所以要慎重。

13、路基顶面回弹弯沉还是与老规范一样,按该公式计算的弯沉很大,无法控制施工质量。新的路基规范已采用动态回弹模量,弯沉为动弯沉,还采用这个公式恐怕不合适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