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写作技巧(六)如何写出一篇能被媒体刊用的新闻

 京城客家人老黄 2017-03-19

这些天我们坚持新闻写作训练,总体感觉大家对于如何发现新闻、如何编写新闻有了很大的进步,举几个我印象深刻的例子:

1、大家发现身边新闻的敏锐性有了很大提高。我观察任羽同学有好几篇稿子都写的是图书馆活动的,说明她到图书馆去的过程中就留意了身边的新闻,还有她本院的英语大赛等,都是身边的新闻写出来,既快也培养了捕捉新闻的敏锐性。还比如,卞一涵、乐晴、李叶、熊山、陈忠洋同学写身边开通班车、出现小红伞、菜谱、举办比赛等新闻,都很鲜活。

2、大家提炼新闻“吸睛点”的水平越来越高。钟伟良、麦凝婷、任羽、高宝玉、、丰兴亮、张一帆等同学摘报新闻,找点都非常精准,很多新闻都是网络热点。包括发现新甲虫、清华大学学生不到北京就业等等。

3、大家拟写新闻的规范程度有了很大提高。刘美周、蒙丽娟、杨恺、乔丽平、吴阳、祁冰清、肖鑫、肖正月、钟守静、何强、王娜、刘如萍、杨佳欣等同学的稿子,结构清晰,文字越来越新闻体。

这些都是发生在大家身上我看到的进步,短短的几周时间从一个门外汉变成初步精通,我觉得非常不容易。进步的关键还在于大家的坚持,包括每天整理汇总新闻的同学,王晓悦、 黄世阳 史文娟 、龙春菊等持续坚守,非常不容易,也一天比一天成熟 。每天哪怕只写一篇,回过头来看,进步就会是巨大的。

经历了新闻初阶后,大家心里一定会想,我怎样写出一篇新闻才能被新闻媒体刊用呢?或者写出什么样的新闻学校的新闻网、官网能刊用呢?这就是内心的动力,源源不断,也是我们从成功走向成功的阶梯(我当年就是这样的。)

有以下几个技巧,大家可以结合实践去体会:

一是时效。我没有特地强调及时性,是因为,时效性在新闻刊用时更有针对性,更要求自己有新闻敏感度。我们经常看到,国际新闻传媒机构“新闻大战”最重要的标准是看谁先发出新闻,特别是一些重大的国际事件时。这是新闻的本质要求,要注重“快”,这是作为一个新闻人的基本素养。但在日常学习工作中,我们同学们做新闻,这个“效”字往往更值得注意,因为,在我们身边发生的新闻,如果和大的形势不贴合,那往往会被看成是个“小事情”,媒体不会刊用,但如果,这个事情或写作提交的时候,刚好符合大的形势,那么“命中率”会明显提高。比如,女生节的事情,如果女生节没到、或者女生节已经过了,你提早写、延迟写,显然都不符合媒体刊用的“口味”,时间节点不对,好新闻也会被淹没。还比如,志愿服务,在媒体不怎么关注这类事情的时候,虽然是及时发生的,也往往会被筛掉。那么遇到这种情况如何处理呢?提前办活动的,可以往后延迟在重要的节点时再发给编辑,雪中送炭,“命中率”肯定高。延迟办的活动,可以放在综述类型的文章里写,单独成篇肯定登不了。因此,关键的节点写关键的新闻,非常重要。

考虑时效性的一个关键要素,就是和国际、国内、社会等时间节点要结合起来。比如,每月的重点节假日,每一个阶段性的任务(考试、入学、毕业、考研、就业等等),学校的阶段性重点工作(评估、评审、交流等等),挂起钩来考虑自己所写的新闻,那么投稿的准头就会高。这也是训练新闻敏锐性的一个重要方法。

二是规范。现在,由于网络媒体,特别是自媒体门槛的降低,我们发新闻的规范没有以前那么高了,但这不能成为我们降低自我要求的理由,因为,将来我们走向社会,从事写作工作,严谨规范的新闻体,是承担文案工作、“笔杆子”工作的基础。如果我们写出的新闻不符合规范,被刷掉的可能性就会大增。我们在提笔写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新闻结构。要有标题、导语、倒金字塔,要交代清楚新闻的5W要素扥。时时按照规范写,编辑想不用都难。

三是挖掘细节。同学们也会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比如一个节点或一个大型活动的时候,周围的院系或社会上办的活动都大同小异,投出去的稿子由于内容的雷同石沉大海。这个时候,大家就一定要注重挖掘身边新闻活动的细节。细节,是与别人不同的最大特殊点。细节里往往有新意。有时候编辑在编选时,可能不会用你整篇的稿子,但你写的细节说不定就能被摘用。比如,大家都在搞志愿服务,你可以这样挖掘,你这边志愿服务人次、数量是多少呢?你服务的人有没有特别的地方呢?和去年比,有什么不同呢?等等,这些大家容易忽视的细节,你注意到了,那么你的新闻就有吸引力。前不久我们在报志愿服务时,肖正月的一篇退休教师清扫校园,就很有新意,单独刊发出去影响也很好。

今天写的比较长,核心只有一个,就是高标准地要求自己,找好点,争取写出更多被媒体刊用的新闻。

祝福大家。(@CP总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