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名品赏析】黄宾虹国画作品欣赏(十四)

 宅翁老李 2017-03-19

黄宾虹国画作品欣赏(十四)


山水  镜心 设色纸本 1952年作

    这是一幅黄宾虹(1865-1955)画的设色纸本山水镜心。画面横80厘米,纵48厘米。画中的远山、近林、屋舍、人物,构图细致精巧,天、水、云气相互关联。屋舍中一位长者坐在案前读书。画面右上角写有邃兹以范华(范华:北宋画家,华原县人,今陕西耀县)原意写之。壬辰(1952年)八十九叟(虚两岁)宾虹。在“宾红”二字的下方钤盖白文方印“黄宾虹”。画面左下角钤盖朱文印章“黄山山中人”。

宿雨初收  镜心 壬辰(1952年)作

黄山烟云  立轴

深山幽居图  立轴 设色纸本 1952年作

    该图创作于壬辰年,是年黄宾虹89岁,这一年黄宾虹双目白内障,一目已失明,令人感佩无已的是这位高龄九旬而几近失明的老人,创作激情喷射而出,笔下精彩纷呈。这幅作品画家水墨的淹润和华滋推到了一个极致,水份饱满的墨晕完全表达了自然生命自身的无尽魅力,鲜美无比。以浓墨勾点的山廓、树杆,苍翠掩映之间有几处茅亭,石板桥上一老人悠然自得,自然微妙的留白似飘拂着游走的水气云雾。此图黄宾虹非常重视线条质量,点墨、色见笔触和质感,点多于线,密集的点增加了画面的浑厚,而点呈现出的一种方向感和韵律感,黄宾虹以书法用笔表现自然之美和经营画面形式,也是其最为显着的艺术特色。黄宾虹的积墨法更能表现体积感,且更接近山石茂林的自然质感,并且将山体与自然空间里的湿润空气、阴晴之间的光线明暗融合在一个微妙的关系里,似乎能闻得到土壤草木的气息,而密密匝匝的点染本身又呈现出丰富的华滋之美,自然融通的留白和山中屋宇、路径更是塑造出一种“可居可游”的意境。

山川卧游图  手卷 设色纸本 壬辰(1952年)作 (5290万元,2011年11月中国嘉德秋拍)

    题识:细而不纤,粗而不犷。气在笔力,韵在墨采。北宋人画,浑厚华滋,六法兼备,层层点染,常积数十百遍而成。此卷或作或止,今有年矣。挹翠阁主人绘事已臻妙境,因捡而足成之,以博一笑。壬辰,八十九叟,宾虹呵冻题。

    《山川卧游图卷》是黄宾虹1952年送给澳门好友吴鸣医生的作品。同年,黄宾虹为祝贺吴鸣在澳门建成新居—挹翠阁,作了另一幅作品《松筠高阁图》。晚年宾虹的作品艺术成就已达到颠峰,也是一生画艺的结晶,历来受到藏家重视。《山川卧游图卷》正如在其跋语中所讲用笔用墨之法,细而不纤,粗而不犷,气在笔端,韵在墨采,浑厚华滋,六法兼备。徐徐展卷,景致由远至近,色墨愈发浓烈,及到卷尾,色墨焕发,予人的视觉冲击直让人触目惊心,叹为观止。

松筠高阁  立轴 设色纸本 壬辰(1952年)作 (253万元,2006年11月中国嘉德) 

    《松筠高阁》作于黄宾虹晚年,是他此期的典型面貌。由于目疾原因,黄宾虹生命最后一个时期的绘画无法追求精准的轮廓与细微的笔墨刻画,而是将几十年蓄积的功力与情怀完全释放到相对粗笔的山水之中,这时期画作的墨与色,用笔与用水看似已经完全打破了传统章法与规律,有很多画作都是以浓墨在十分浅谈的墨或赭石、花青上点划,与一般山水画先用墨笔,再点染颜色有很大差别,可整幅画看上去,只觉无比老辣,层次井然;而且黄宾虹此时用墨极富墨彩,耐人玩味。正因为这些特点,黄宾虹晚年画作一直被认为是他一生画艺的结晶,格外受到鉴赏家的珍受。

山水  镜心 设色纸本 1952年作

积墨山水  立轴 1953年作

山水  立轴 1952年作

桂林山水纪游  立轴 水墨纸本 1953年作

    此幅是黄宾虹九十岁之作品,原题“桂林山水纪游作”。画家以深沉有力,而又生动潇洒的笔墨,表现畅游桂林的感悟。或写漫步山林石路的游客,或绘藏于山脚下的亭台楼阁,可居、可游、可思,具有生动的情趣和出神入化的境界。

山 水  立轴 设色纸本 1953年作

江行图  1953年作

    此画最能体现黄宾虹扎实的传统功力与独特的审美个性。画的正上方一高山巍然耸立,中腰下黑压压的山峦横断其面,中间留出一条白带,令高山与低峦形成了黑白、开合、虚实的强烈对比。那高山浓黑的整体中又间以几座虚淡的屋宇,以山路衬之,使高山更高;以屋宇垫之,令低峦更低。加之左下方留大片的虚白,水中着一小舟,两隐士端坐其间,使画面呈现出空灵静谧的无言美境。全图色墨融和,意境闲雅,传达出作者淡泊旷远的审美情味。“之”字型的构图法,把沉郁的江山以三段不同的形态分别画出,产生了一种纵深、突兀、幽然的神韵



(未完        待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