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无法呼吸的泰姬陵

 良辰美景奈何天 2017-03-19

无法呼吸的泰姬陵——拯救“矿井中的金丝雀”

(2017-03-02 14:23:09)
标签:

杂谈

?

图片来源于网络

泰姬陵是印度历史的缩影,萦绕着太多事实、想象和神秘。


泰姬陵每年都会吸引超过300万的游客,在介绍世界历史遗迹和建筑的书籍封面上,也许除了雅典卫城之外,泰姬陵出现的频率比任何其他建筑都要高。


泰姬陵的精髓在于它融合了两种不同的文化。在一个冲突不断的世界里,它向人们传递着希望。第五世国王沙贾汗在微服私访时遇见了一位美丽的女孩,并迅速娶她为他第二任妻子,并将其封为慕塔芝·玛哈(Mumtaz Mahal,意为上天选中的人)。

图片取自图书《夺回伊甸园》

泰姬陵即为其所建造。泰姬陵,一座为爱情而建的建筑,通过建筑传达的爱情,能够穿越时空,经得起时间的风雨。

图片取自图书《夺回伊甸园》

建造泰姬陵花了22年时间。泰姬陵建造在阿格拉城(Agra)的亚穆纳河(Yamuna River)岸边,这里距离新德里北部大约150英里(约241公里),这项工程动用了2万名役工,耗资10亿美元。泰姬陵的圆形穹顶直径60英尺(约18米),高180英尺(约54米)。从某种角度来说,泰姬陵是真正的360°无死角的完美建筑。

图片源于网络

到了20世纪60年代,阿格拉已经变成了一座工业城市,人口超过1000万人,合计200万辆的汽车、柴油卡车和大巴。大型工厂接近300家,包含冶炼业、铸造业、玻璃制造业、砖窑厂、制革厂,等等。除此之外,还有数不清的小型作坊。所有工厂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以焦炭、煤或者石油为燃料,都向空气排放碳化物与硫化物,而这些物质都会沉降在泰姬陵的大理石上。


一个化学常识就是,碳氧化物和硫氧化物会侵蚀大理石。任何一个想要解释佛蒙特州墓碑上的文字为何会消磨殆尽,或法国教堂的滴水嘴兽为何丧失了原本的模样的人,都知道碳氧化物和硫氧化物对大理石的侵蚀速度是持续的、可测的、可见的。空气污染所摧毁的建筑石头和雕像,超过自然界的任何风化过程,当然风化过程也加大了空气污染的破坏力。每一层石头表面的碳化物都能形成一层膜,防止石头遭受进一步的侵蚀,但是雨水(在本案中是季风雨)能够冲开这层膜,导致大理石再次遭受侵蚀。用梅塔的话说,这就是大理石癌症

图片源于网络

泰姬陵内部的毁坏更加严重。建筑内部墙体变成了一种“黄灰色”,有些地方有“难看的红色或者黑色的污点”,显得更加丑陋。在沙贾汗与阿姬曼的墓穴所在的陵墓内部,腐坏更加严重。这真是极端的亵渎。

袭击泰姬陵的还不止工业污染,大概650万吨的卡车交通流量穿梭于离泰姬陵很近的阿格拉。亚穆纳河上游的新德里和一些小城镇将接近3亿吨的生活污水排入河中,这些河水都会冲向泰姬陵。实际上河水是从陵墓地下流过,水中的污物会向清真寺的地基汇集。政府还计划在泰姬陵附近修建商场和饭店,以此为旅游业增收。确实,还有一些泰姬陵围墙之内的政府特许项目。而泰姬陵的处境也反映出有一股力量正在改变着印度,同时也在改变着整个世界。 

图片源于网络

亚穆纳河富营养化严重


第二次世界大战展现了工业发展的力量,印度也想抓住这次机会。印度的文化确实包含着对自然的崇敬,但是惊人的贫困率和疾病激起了人们的愤怒,摧毁了敬畏自然的心理基础。圣雄甘地反对英国式的集权统治,他的愿望是建立以乡村共和国和小工业为基础的杰弗逊式的民主政治。但是与杰弗逊一样,甘地的政策被他的继承者抛到九霄云外。贾瓦哈拉尔·尼赫鲁认为印度应该“与命运共舞”,学习西方和苏联模式,发展重工业,并建设大量的公共工程。他将水坝工程称为“现代印度神庙”。他还为新建的工厂提供补贴,大力刺激外商投资。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印度甚至进军危险废物处理业务,从将近50个国家进口有毒物质。一时间,印度采矿业和制造业增长了160个百分点,其他工业产出最高增长250个百分点。尼赫鲁的政策确实奏效。 

图片源于网络

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


接下来到了1972年,从遥远的斯德哥尔摩传来了一波新的环境思潮,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是一个能令全球感到慌乱的会议,而印度和其他发展中国家一样,公开对这次新的行动表示质疑,似乎发达国家在抢掠完自己的资源,完成工业化之后,开始企图限制发展中国家与之竞争了。正如英迪拉·甘地在这次会议上所作的发自肺腑的发言所说: 

一方面那些发达国家对我们长久以来的贫困不屑一顾,另一方面他们又警告我们不要采取他们的方法。我们确实不想进一步消耗环境,但此时此刻我们无法无视国内正在遭受贫困的人们。难道贫困、贫穷不正是最大的污染者吗?……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并不是过度工业化造成的,却是发展不足造成的。


与自然和谐共处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但是首先要做的是发展经济。印度确实屈服于听起来很高尚的斯德哥尔摩宣言,也颁布了管理空气、水和森林资源的框架性法律,但是这些法律规定是如此暧昧不清,承担的法律责任也相当轻微,执行更是犹豫不决,恐怕这些法律只是虚有其名罢了。污染阿格拉的砖窑、皮革厂、炼油厂、机动车辆继续发展,不受控制,不受约束,就像在全国其他地方一样。直到一位刚从农村来到德里的律师:马赫什·C.梅塔,登上最高法院的台阶,代表自己也代表泰姬陵,向最高法院提交起诉状。


接下来发生的一系列事情将成为环境保护史上最重要的一个篇章。

此案大约花费了十几年时间,如果从梅塔第一次走进最高法院请求最高法院受理本案时算起,那应该是12年。1996年12月30日,法院下达了最终判决,落下了锤子。最高法院在判决中援引了宪法条款、3部法律、3项国际法原则。大法官们认为,应当“不惜一切代价消除”影响泰姬陵的污染源,除了人类生命之外,“在保护泰姬陵这样的久负盛名的人类遗产时,即便1%的风险都不能冒”。接着,最高法院命令大概292家工业企业要么改用天然气作为能源,要么就搬离泰姬陵附近。最高法院还要求政府协助这些企业搬迁,建立新的机构促进搬迁程序。除此之外,最高法院还命令在泰姬陵附近建设一条支路,以便让车辆绕开这个区域,在泰姬陵周围建设一条绿化带,取消具有干扰性的特许权,采取清理亚穆纳河的初步措施。


不管是采用何种客观标准判断,梅塔后来都成为全球最成功的环境律师之一,而印度最高法院也成为全世界最活跃的环保法庭之一。


所有这一切,都缘于全球鲜有匹敌的一项成就。


——选自《夺回伊甸园》第五章泰姬陵(印度)


相关阅读


【简介】本书选取全球8个代表性案例:美国暴风王山案、日本日光太郎杉案、菲律宾未成年的欧博萨案、加拿大大鲸河案、印度泰姬陵案、俄罗斯列宁树案、希腊阿刻罗俄斯河案、智利延龄草项目案。娓娓道来的案件,呈现出环境问题背后复杂的政治、社会、历史、文化与经济因素。

【作者】奥利弗·A.霍克(Oliver A. Houck),美国杜兰大学(Tulane University)法学教授,著名环境法学者。霍克教授先后毕业于哈佛大学和乔治敦大学法学院,曾担任联邦检察官等职务,自1981年起从事环境法教学和研究工作,至今三十余载。

【译者】尤明青,法学博士,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博士生

它是如此纯净,如此神圣,简直不是人类所造。定是天使将它带入凡尘,我们应该为它罩上一层玻璃,防止它被污浊的空气污染。

——《夺回伊甸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