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集邮里的“三俗”为何成为热门?

 wbq7818 2017-03-19

今天小编带着你解读集邮里的“三俗”(即厂名、色标、版号),是部分邮人自主选择的一种集邮方式,体现某些方面的集邮深度

“三俗” 姓 “邮”属“邮”而非附属品。为什么这么说,个人看法如下:

1、三俗本源
纸是邮票的母体,纸和三俗结合诞生邮票。而齿孔和背胶是为方便邮票使用,后来才出现的,邮票开始没有齿孔和背胶,这俩才是邮票的附属产物。

2、三俗作用

三俗集邮研究的内容。包括研究邮票的母体(纸质),出生地(厂名),基因组合(色标、版别),研究成长过程(工铭、制版铭、电眼、十字对准线等),研究家族成员(工号、包号、版号、流水号)等等。

我们不否定收集三俗是因为它漂亮,有着赏心悦目,愉悦心情,居奇满足的作用。但只集裸票,个人认为仅是集票(有个过程和认识不同问题),其了解主要是票面及其有限的延伸。而收集三俗能够更深入的了解邮票(不论主动还是被动),入其肌肤甚至脾脏,不再停留在表皮层。

3、三俗价值

个人愚见是“物以稀为贵”,价高几乎不是炒作造成的。因为三俗价格太高,我们不自觉把它看成是炒作本源,所谓不在其道不悟其由吧。个人觉得其价值主要有五点:
A.价格稳定指数高,炒作指数低。表现为没有大起大落,也少有阴跌,这说明什么,有持续的需要,供小于求啊。大家可以找邮界大老板,动员他去炒三俗,看看有没有干的。
B.稀少难觅局外的不妨做个测试,就拿1995-5“鸮”这个票(3元1套吧),你可以自己凑套全品的全红色标试试,看看需要花费多少精力和成本。如出售给需要的同好,定价多少合算。另以j65安全月4-4红色标为例,该票发行约8.5万版,据说每两版才印刷一个红色标,是4.25万枚,听说有超过三分之二以上的红色标几乎没有,那么清晰的红色标不消耗也只有1.4万枚,实际见到的少之又少。
目前三俗的核心是jt板块,是永恒的经典;1992-2001早期编年玩的人少(因此个人看好),这时期印刷大多沿袭JT票40-50套模式,名色稀少;后期自2002起编年的发行小版化,三俗比例增大,意义降低。
C.体现集邮深度。集三俗的大都是有一定
年限和深度的邮人,没有一定的邮票综合知识了解不大敢玩三俗(主指JT),可谓是集邮者的中坚。“普品足入三俗”,体现了事物由浅入深的发展过程。
D.票颜值高,集邮信息量大
如若在同等售价下,一套色标西游记和一套裸票西游记让你选,绝大部分人会选色标的,这足以说明比裸票好。可是整版西游记只有2套厂名,2套色标,1套版号,既好又少喜欢的多,以市场经济价值规律看,价格高于裸票正常。若2套色标有4个甚至6个人抢,其价格非常态了。至于三俗集邮信息量大的问题,前边有表达了。

E.邮票身世的直观证明。如果世界上的邮票只有裸票了,其身世难以直观的证明和了解,集邮文化就会出现缺失。

4、三俗梦话(愚人乱弹)
局内邮人:甲说裸票太容易,集三俗有高度,难搞才显真功夫;乙说三俗漂亮赏心悦目,世界不缺美丽,缺少发现;丙说JT裸票阴跌不止,三俗相对稳定;丁说不能让邮票失去客观的身世证明。

局外邮人:甲曰价格扯淡,真心不懂;乙曰当年失之桑榆未得东隅,是心中的痛,排斥它;丙曰痛恨拿三俗炒作圈钱,它只是多余的纸,毫无价值;丁曰我不伸手,与我何干。不一而举。


觉得不错,请点赞↓↓↓

爱大兴、爱生活、爱集邮、爱收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