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要带孩子亲近大自然?这是我见过的最好的答案!

 陈东北小院 2017-03-19



文 | 南匀木

1


当我们回忆童年,什么印象最为深刻?


恐怕大多数人都会提到自己在春天里,跟大自然亲密接触的经历吧!在春天里撒欢,多么无拘无束,多么酣畅淋漓啊!童年时代,那种对大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是回味无穷的。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万物生长的季节,孩子们放学回来,放下其它一切活动,赶忙去放风筝,融入春天,感受春天!春天,因有了孩子们的活泼好动,顿时变得有趣起来!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这是宋朝苏轼眼中的春天,是他给惠崇画作《春江晚景》题的诗。桃花初放、江暖鸭嬉、芦芽短嫩,寥寥几笔,就勾勒出好一派优美的早春江景图,令人拍案叫绝。但这些其实都是想象,并非实景描写。


今天,孩子们写有关大自然的作文,也大多是靠想象,所不同的是,苏轼有深厚阅历作支撑,所以光靠想象,就能写出来传诵至今的名句,而现在的孩子们写的作文,却常让大人们啼笑皆非。


 曾经,有位老师让孩子们用一句话表现春天来了,一个小朋友造的句子是:“春天来了,小草发芽了,草地像绿色的大球一样。”


老师很不解,为什么像绿色的大球?小朋友说,因为地球是圆的。孩子纯粹是用想像推理的方式来造句。孩子看见过圆圆的地球仪,就觉得长满草,就是个绿色大球!


快节奏的生活里,大家都各种忙,恐怕也没闲情逸致带孩子亲近大自然,于是IPAD之类的电子产品就成了孩子的玩伴。原本充满想象力的大自然,反而成了稀奇八怪的神话世界。


还谈什么“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纸鸢”呢?那样的童真和快乐,很多孩子还没来得及去感受,就已经长大了!


2


我居住的小城外十几公里,就是一个万亩槐林,一到春天,林木郁郁葱葱,林下青草茂盛,进入其中,满眼的绿色,浑身的清凉,让人的心一下子静下来。


去野餐,去野营,带着一种逃离繁忙的心态,带上全家去悠哉;抑或呼朋唤友,竟成了有意思的自驾游,20多辆车载着我们对大自然的向往,浩浩荡荡地出发。


我们下午五点左右,到达了槐树林。大人们观察地形,寻找合适的露营和野餐地点,二十几个小孩子早已经飞奔下车,在林子间的草地上嬉闹起来,静谧的槐树林开始热闹起来。


 “看,这课树,我能爬上去。”几个八九岁的孩子开始了游戏,不论男孩女孩,都想显显自己爬树的本领。男人们支起炉子做烧烤,女人们串肉串,而孩子们则在这林子里勇敢探险,搜寻这能满足自己好奇心的一切。不一会儿,林子里就充满了欢声笑语。


槐树都不粗,但是很高,因为是人工林,排列有致,所以其中清凉的风很容易浸透过来。脚下的草很密,大多是一尺来高,铺上防潮垫,躺在上面,耳边是孩子的嬉闹和小虫的鸣叫,真是久违的声音和感受。烤炉里的火旺起来了,飘散出一阵肉香,孩子们却不为所动,依旧沉浸在大自然的怀抱里!


九岁的女儿在营地外十几米的地方,领着一个六七岁的小女孩,用小铁锹使劲儿地挖着什么。“安安,你们在干嘛?”我走过去,看着地上二十公分深的坑问。“挖坑啊。”安安头也不抬地回答。“打算干什么呢?”我一阵好奇。“生火,我们自己烤肉串!”这时女儿抬起头,有些慌张地说,旁边的小女孩也有些紧张地等着我的回答。我问她们靠自己是否能行,她们见我没有反对,明显轻松多了,女儿手上的动作不停,嘴里迸出一个字,“行”,透着倔强,而她的那个小伙伴也扬起笑脸开心地附和,“行!”那声音里满是自豪与快乐。


等我再回来查看她们进度的时候,坑边只剩女儿还在用力铲着土。坑扩大了一些,但是没有更深,土里都是纵横交错的树根,一个九岁的女孩显然无法挖得更深。“要帮忙吗?”我问。“太好了!”女儿高兴了,同时对着旁边大喊,“有人帮忙了!”


我看见不远处的草丛站起来刚才的小女孩,一个兴奋的声音传过来,“好----,我也找到了很多柴呢!”小女孩举着两根树枝,开始兴奋地往这边跑。


要生火了,但是树枝不好点燃,女儿开始尝试用纸,用小树枝儿,从烤炉膛里拿来燃烧的树枝,最后,火终于着起来,两个小女孩开始忙着烤肉了,她们的举动引得周围的孩子都围拢过来,也要尝试这样的方法烤肉串,于是一群小家伙开始叽叽喳喳地商量谁先烤,怎么烤,女儿则做着协调工作,几位妈妈也很好奇,拿着肉串过来凑热闹,于是这两个女孩脸上洋溢起自豪的神采。


在大自然里玩,对于孩子们来说,不仅是休闲,更是成长的体验、学习的契机。


我们发现,一接触大自然,无论是孩子,还是我们,都会变成全新的面貌。原本沉默寡言的孩子,竟变得热情开朗;而总爱板着面孔的大人,也是笑逐颜开。

   

3


很多家长不让孩子做家务、不让孩子玩太久,想“节省时间”,让孩子把更多精力放在学习上,以后有个“好前途”。然古人有言,欲速则不达。


不可否认,快节奏的生活,学习是竞争力,但如果总让孩子埋头在书本中,就会错失很多在大自然中认知和历练的好机会,给孩子的成长留下难以弥补的缺憾。


一位老师说,每当她对孩子说:走,老师带你们去逛公园,去找花仙子,去看小喜鹊,去看小蚂蚁搬家,孩子们那股高兴劲儿简直无法形容!他们这里看看,那里摸摸。看见花花草草捡一捡,闻一闻,还开动脑筋用小草编出各种各样的小动物,用树叶做成好看的书签,五彩缤纷的大自然,让他们如此着迷。


树林里,下起雨来。一个孩子说:“嘘!别出声,小树小鸟在跟小雨点说话呢!”另一个孩子说:“小雨点在唱歌,真好听!”孩子们站在那儿,竖起耳朵,瞪大眼睛,听得入迷。过了一会儿,又有一个孩子说:“小雨点告诉我们,它想和我们交朋友……小树、小草、小花在感谢小雨点,它让它们喝饱了肚子……” 


看见迎风摆动的小树叶,他们会说:“树叶在向我们招手呢!”看见地上忙碌的小蚂蚁,他们会问:“小蚂蚁,你们要搬新家吗?”看见公园里的大树,小家伙们会摸着大树说:“看,大树爷爷的胡须真长……” 


我们总是怪孩子的想象力不够,活泼劲儿不足,孩子有点呆,孩子有点内向,孩子怕生,甚至孩子不爱学习,孩子调皮......


别说了,别抱怨了,就直接把孩子扔进大自然,带他们去野餐,去野营,去玩儿,去感受无与伦比的得轻松与快乐……


4


有位教育家说得好:“大自然是世界上最有趣的教师,它的教益无穷无尽,然而,世界上有很多孩子却没有机会与这位教师亲近,实在遗憾。”


是的,大自然就是一位渊博的老师,会教给孩子很多很多。


大自然可以锻炼孩子的体格,促进生长发育。


在大自然里,孩子奔跑、打滚、跳跃,踮起脚尖来摸一下小树的叶子,蹲下来看看蚂蚁搬家,身体的各部分肌肉都会得到很好的锻炼。


大自然可以培养孩子的观察和思维能力。


大自然色彩缤纷,而且每种颜色都有不同层次,就拿绿色来说,就有深绿、浅绿、墨绿、翠绿等;青草、泥土、花朵、果实有着不同的气味;树皮、石头、树叶表面不同的触感;鸟叫、虫鸣、风声、水声都有着不同的韵味;小伙伴们捉迷藏、踢毽子、追跑等游戏,都吸引着孩子,在大自然里,他们的视野会更开阔,思维会更活跃。


大自然可以促进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


很多家长发现孩子在大自然中玩耍时,语言表达力似乎立刻就得到了快速提升。这是因为,绚烂神奇的大自然,各种放松好玩的活动,刺激着孩子们的感官,新鲜的体验会增加孩子表达的欲望,而且放松的环境里,孩子们更愿意表达。


大自然能改善亲子关系。


在大自然里,因为环境的放松和活动目的的娱乐性,亲子之间往往更容易沟通和协作。父母的阅历和知识,能启迪孩子在大自然里的灵感;孩子借此也能更加了解父母;父母也会这种活动中更加了解孩子。在沟通和协作中,亲子关系就更融洽了。


5


带着娃,尽情去大自然撒欢吧!当然了,也要掌握一些基本的安全事项:


首先,做好活动预案。活动地点、出行时间、路线、准备等,可提前跟孩子沟通好,培养孩子的计划能力。


其次,做好安全事项讲解。孩子自我保护意识差,难免会出现危险情况,出发前,父母要多给孩子讲解一些保护性的常识,并且在游玩过程中时刻注意保护孩子,以防发生摔伤、蛇咬伤、溺水等意外事故;


再次,做好充分准备。孩子到了自然环境中,由于好奇和兴奋,可能会到处跑跳,有时会跑到草丛中捉昆虫,或到小河中捉鱼虾,甚至有时会趴在地上观察昆虫活动,往往会搞得衣冠不整,满身泥土,家长要为孩子准备好游玩服装,不能随意限制孩子的玩耍活动,并且要多带件衣服,以备换用,此外,热水、必要零食等也要准备好。


最后,不能随意批评。父母对孩子的活动,不能求全责备,不能过分干涉,否则会影响孩子的活动兴致,变得缩手缩脚,达不到预期的目的。

       


——我们期望看到一个拥有身强体健、心理健康、阅历丰富、眼界开阔、才华横溢的孩子,那就应该给孩子感受大自然的权利。只有亲身体验过,终有一天,他们才能更深刻地感悟到“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等诗句中的美好意境。


——春暖花开的季节里,快带上孩子,走进大自然吧,别再辜负孩子的童年!





文章 | 作者:南匀木,择学堂原创出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