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菜根谭》心得十六

 老刘tdrhg 2017-03-19

《菜根谭》心得十六

(2013-04-03 19:58:12)
标签:

经典

文化

分类: 博览群书

    《菜根谭》心得十六

 

菜根谭:厚德载物

菜根谭:厚德载物
    七六、厚德载物,雅量容人
  
地之秽者多生物,水之清者常无鱼;故君子当存含垢纳污之量,不可持好洁独行之操。
  一块堆满了腐草粪便的土地,才是能生长许多植物的好土壤;一条清澈见底的河流,往往不会有任何鱼虾的繁殖。所以一个有清高修养的君子,应该有接纳庸俗的气度和宽恕他的雅量,绝对不可自命清高不跟任何人来往而陷入孤独状态。
  常言有:“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友”,可见一个人如果太孤芳自赏不但交不到朋友,就连任何事业也很难有所成就,因为他已经陷入孤立无援状态。世间并无绝对的真理,而且正邪善恶交错,所以我们立身处世的基本态度,必须有清浊并容的雅量,可见一个人要想创造一番事业,就必须有恢宏的气度。俗话所说,“宰相肚里能行船”就是指明这种道理。能容天下的人才能为天下人所容,所以凡是一个能创大事业的人一定有容忍人的度量,例如史搢臣就曾说:“容得几个小人,耐得几桩逆事,近后颇觉心胃开阔,眉目清扬。正如人吃橄榄,当下不无酸涩,然回味时满口清凉。”实际上容忍小人确实很难做到,不过假如我们能有顾恺之“倒吃甘蔗,渐入佳境”的人生观,自然就会有“厚德载物,雅量容人”的胸襟了
 

菜根谭:磨练心性

菜根谭:磨练心性
    七七、忧劳兴国,逸豫亡身
  泛驾之马可就驰驱,跃治之金终归型范;只一忧游不振,便终身无个进步,白沙云:“为人多病未足羞,一生无病是吾忧。”真确论也。
    一匹性情凶悍的马,只要训练有素驾驭得法,仍然可以骑上它奔驰万里;在溶化时爆出熔炉的金属,最后还是被人注入模型变成器具。一个人只要一贪图吃喝玩乐游手好闲,就会使精神陷于萎靡不振的状态,如此就一辈子也没什么出息。所以明陈献章才说:“做人有过失并没什么可耻的,只有一生不知悔悟的人才最值得忧心。”这真是一句至理名言。
    古人说:“忧劳足以兴国,逸豫足以亡身。”又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这就说明了一个人要想创立大事业,必须先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磨练心性,然后才经得起巨浪的冲激,最后才能担当起“挽狂澜于既倒”的经邦治国重任。
 

菜根谭:修身之宝

菜根谭:修身之宝
    七八、一念贪私,万劫不复
  人只一念贪私,便销刚为柔,塞智为昏,变恩为惨,染洁为污,坏了一生人品。故古人以不贪为宝,所以度越一世。
    一个人只要心中出现一点贪婪或偏私的念头,那他原本刚直的性格就会变得很懦弱,原本聪明的性格就会被蒙蔽得很昏庸,原本慈悲的心肠就会变得很残酷,原本纯洁的人格就会变得很污浊,结果就等于毁灭了他一辈子的品德。所以古圣贤一致认为,做人要以“不贪”二字为修身之宝,才能超越物欲度过一生。
    王阳明一生的理学主张就是“致良知”,例如他说:“良知无待他求,尽人皆有,只有被物欲汨没了他。”可见为人绝对不可胡乱动贪心,贪心一动良知就自然泯灭,良知泯灭就丧失了正邪观念。如此刚毅之气也就顿时化为乌有,而聪颖的智慧也就变成了糊涂昏聩,仁慈之心就变成了残酷刻薄,清白高尚的品德也就染满了污点,只此一念之差就使一生的人格破产。的确不错,“不贪”二字真是做人之宝,因此俗语才有“吃人的嘴软,拿人的手短”。可见很多贪官污吏都是因为受贿,才变成了任由行贿者摆布的可怜虫
 

菜根谭:内心之贼

菜根谭:内心之贼
    七九、心公不昧,六贼无踪
  耳目见闻为外贼,情欲意识为内贼。只是主人翁惺惺不昧,独坐中堂,贼便化为家人矣!
    每个人的眼睛都喜欢看美色,每个人的耳朵都喜欢听美音,所有这些声色都是属于外来的敌人;每个人都有容易冲动的感情,每个人都有永远无法满足的欲望,所有这些心理上的邪念都是内在的敌人。不管是内贼也好外贼也罢,只要身为主人翁的你自己保持灵魂的清醒,每天所做的事都循规蹈矩不违背情理法则,所有心理敌人都会变成你修养品德的助手。
    内贼和外贼这两种心理敌人实在可怕,稍一疏忽他们就乘虚而入向人们进攻,人们既然是处在这两种敌人夹攻的环境之间,必须时时提防不要成为两贼的俘虏。然而人不是神仙,无法完全不受物欲的诱惑,所以必须多作自我克制。官能上的享乐可以调剂身心,但是也足可腐化人性,情欲上的活动可以创造人生,但是也可以毁灭生命。因此我们日常生活,必须遵守一定的原则,要发乎情止于礼,否则在人欲横流的社会里,就有一失足而堕入物欲大海而丧生的危险
 

菜根谭:鉴往知来

菜根谭:鉴往知来
    八O、勉励现前之业,图谋未来之功
  图未就之功,不如保已成之业;悔既往之失,不如防将来之非。
    与其计划没有绝对把握完成的功业,倒不如维护已经完成的事业;与其懊悔以前的过失,还不如预防未来可能发生的错误。
    一个人对自己的过去、现在、未来的心路历程,最好是抱“不懊悔(夸耀)过去,要检讨(反省)过去;不轻视(不满)现实,要把握(迁就)现实;不梦想(恐惧)未来,要策划(努力)未来”的态度才行。古人有“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的明训,这就说明了“鉴往足可以知来”,所以我们要检讨过去作为策划未来的借鉴,也就是追溯以往而策励将来
 
分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