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菜根谭》心得十八

 老刘tdrhg 2017-03-19

《菜根谭》心得十八

(2013-04-03 20:49:00)
标签:

经典

文化

分类: 博览群书

    《菜根谭》心得十八

 

菜根谭:临崖勒马

菜根谭:宁静淡泊
《菜根谭》心得十八
    八六、临崖勒马,起死回生
  念头起处,才觉向欲路上去,便挽从理路上来,一起便觉,一觉便转,此是转祸为福,起死生回生的关头,切莫轻易放过。
    当你中心刚一浮起邪念时,假如你能发觉这种邪念有走向物欲或情欲方向的可能,你就应该立刻用理智把这种欲念拉回正路上去。只要坏的念头一产生你就立刻有所警觉,当你有所警觉就立刻设法来挽救,这才是扭转灾祸为幸福,改变死亡为生机的重要关头,所以你绝对不可以轻轻放过这邪念产生的一刹那。
    一念不慎足以铸成千古恨事,因此先儒才有“穷理于事物始生之际,研机于心意初动之时”的名言。可见假如一个人不能防邪念于未然,就会出现“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头已百年身”的凄惨后果。但是假如让私欲和天理同存是很困难的,所以人必须拿出毅力恒心控制私欲的横流,并且当机立断把这种欲念扭转到合乎天理的路上。而生死祸福的命运完全操之在我,一念之间上可登天堂下可堕地狱,所以人在善恶邪正之间千万不可有所忽略

菜根谭:宁静淡泊

 菜根谭:临崖勒马
  八七、宁静淡泊,观心之道
  静中念虑澄澈,见心之真体;闲中气象从容,识心之真机;淡中意趣冲夷,得心之真味。观心证道,无如此三者。
    一个人只有在宁静中心绪才会像秋水一般清澈,这时才能发现人性真正本源;一个人只有在闲暇中气概才会像万里晴空一般舒畅悠闲,这时才能发现人生的真正灵魂;一个人只有在淡泊明志中内心才会像平静无波的湖水一般谦虚和蔼,这时才能获得人性的真正道理,再也没有比这种观人之术更好的了。
    一个人当心静如止水时,就不会有一点邪念袭来,因为这时的心有如一尘不染的明镜,最能反映出一个人的本然之性,也就是能反映出作者所说的“真体”和“真机”。当一个人内心非常安闲时,就能出现从容不迫的神态,这时如果来考虑任何事情,最容易发现奥妙的真理,也就是最能找出作者所说内心的真机。当一个人的心处于淡泊状态下时,他的情趣就会悠然自得,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掩蔽他内心的真趣。而我们关心悟道的方法,也就在于这种“静中念虑澄澈,闲中气象从容”,所以诸葛亮才用“宁静以致远,淡泊以明志”两句话来作为他的座右铭,藉以磨练他淡泊明志的心胸和恢宏辽阔的气度

菜根谭:动中真静

菜根谭:动中真静
    八八、动中静是真静,苦中乐是真乐
  静中静非真静,动处静得来,才是性天之真境;乐处乐非真乐,苦中乐得来,才是心体之真机。
    在万籁俱寂环境中所得到的宁静并非真宁静,只有在喧闹环境中还能保持平静的心情,才算是合乎人类本然之性的真正宁静;在狂歌热舞环境中得到的快乐并非真快乐,只有在艰苦环境中仍能保持乐观的情趣,才算是合乎人类本然灵性的真正乐趣。
    一个人住在远离烦忧世界的深山幽谷之中可保持一份宁静的心情,其实这种宁静绝对不算真正的宁静,只有在枪林弹雨杀声震天的环境中,仍能保持一颗平静无波的才算宁静。一个人在丰衣足食踌躇满志的富贵生活中自然会很快乐,但是这种快乐并非真快乐,必须在饥寒交迫的艰苦环境中能自得其乐的人,才算是使“心体成真”的真快乐。例如晋朝竹林七贤中的嵇康,由于得罪了当朝权门而被下狱论死,在他临死时仍能保持镇静,抚琴一曲高歌与世诀别,这虽然说是苦中作乐,但也足以证明他的心体是全真的,不论在任何恶劣环境中都能悠然自得

菜根谭:忘我精神

菜根谭:忘我精神
    八九、舍己毋处疑,施恩勿望报
  舍己毋处其疑,处其疑即所舍之志多愧矣;施人毋责其报,责其报并所施之心俱非矣。
    假如一个人要想作自我牺牲,就不应存有计较利害得失的观念,假如有这种观念就会使你对这种牺牲感到犹疑不决,既然对你的牺牲心存计较犹疑,那就会使你的牺牲志节蒙羞。假如一个人要想施恩惠给他人,就绝对不要希望得到人家的回报,假如你一定要求对方感成图报,那就连你原来帮助人的一番好心也会变质。
    当我们为国家社会或他人作自牺牲时,千万不可计较利害得失或事后懊悔,否则可能前功尽弃转恩为仇。例如据新闻报道,有一位年高多病的老人由于同村一位青年的热心照料,感激之余就毅然把价值千余万元的房产都赠予这位青年。岂料这位老人事后却又计较起利害得失而且疑神疑鬼深为懊悔,于是就到法院告了一状,指称这位青年“欺诈”。可是由于赠予一事已经立了“赠予书”,交换条件是以后这位青年负责照顾老人的晚年生活。到最后老人官司败诉,而青年也由于老人的多疑懊悔而转为仇,虽然依约接受了老人的全部房屋,可是却在气愤之下根本没依约照顾老的人生活,结果使老人的生活陷于比以前更悲惨的境地,这就是“处其疑”所的造成悲惨恶果的典例
 

菜根谭:厚德载物

菜根谭:厚德载物
    九O、厚德以积福,逸心以补劳,修道以解厄
  天薄我以福,吾厚吾德以迓之;天劳我以形,吾逸吾心以补之;天厄我以遇,吾享吾道以通之。天且奈我何哉?
    假如上天不肯给我很多福分,我就多做些善事来培养我的福分;假如上天用劳苦来困乏我,我就用安逸的心情来保养我疲惫的身体;假如上天用穷困来折磨我,我就开辟我的求生之路来打通困境。假如我能做到以上各点,上天他又能对我如何呢?
    古人常说“天助自助者”,可见天运是给自强不息的人,而且“天道无私,常与善人”,所以只要我们心地善良多做好事,不论上天对我们如何残酷,总有一天能凭自己的主观努力,而挽回自己坎坷的命运,绝对不可自暴自弃叹命薄。上天对于利欲熏心的人非常厌恶,所以“天福善人打击坏人”,乃成为千古不变的定律。但是究竟什么是上天呢?其实古人所说的上天,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真理,也就是万物生命来源的天地和大气层。因为假如没有天地大气层,万物都不能生存,自然也没有任何真理存在,自从人类登上月球以后更能证明此种道理,可见古人所说的“父母天地”确实有道理
 

 

 

相关链接:
 
 
分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