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痛苦的灵魂 | 饱受抑郁症折磨的艺术家

 如歌行板11 2017-03-19
 



在传统的英国小说里,绅士们外出散步时,往往会牵着一只黑色皮毛的爱犬,不论发生什么事,它都形影不离地跟在主人左右。丘吉尔把抑郁症比作黑狗,虽然带着几分自嘲,却非常贴切。在那之后,黑狗(blackdog)就成了抑郁症的代名词。


Photo by  Robert and Shana Parkeharrison

对于大部分普通人来说,抑郁症是一种“大人物才会得的症状”,好像跟自己没什么关系。随着这几年“抑郁症”这个词出现的概率越来越多,才渐渐引起了大众的关注。
 
崔永元曾说:“抑郁症离我很近,近得像亲兄弟。”这句话和“丘吉尔的黑狗”殊途同归,都说明了忧郁症离我们的生活非常近。

当我们回溯艺术史时,常常令人心碎的是,我们总是会看到那些一流的作家和艺术家,因为常常受困于抑郁的枷锁处于精神崩溃的边缘,有的甚至直接走向了死亡的深渊。有些精神分析家声称,这些心理上的异常是造成他们作品非凡的根源。聪明的头脑,与工作的动力是两回事,如果内心平静,家庭美满,聪明的人也许会度过从容而平淡的一生,很多所谓天才,因不适应外在环境导致的内在矛盾,不可抑制地投入创造,促使他们成就了丰功伟业。而所谓疯子,是那些找不到出路,无法表现或解决内在冲突的人,精神上终于陷于病态。但如果这个观点真的成立,那又何曾不是一种极大的悲哀?

因为精神抑郁与否,根本由不得你选择。

我们看得到他们在艺术领域驰骋,却无法窥视他们心中驱之不散的黑暗。而对于一般人来说,艺术家呈现于世人面前的总是光怪陆离的奇思妙想、令人膜拜的神奇技艺,很难让人将之与抑郁症之间划上等号。直至那团墨色将一个鲜活的生命掩盖,众人才发出喟叹:

原来那些熟悉的笑脸,曾在我看不到的地方饱受摧残。



文森特·梵高

 

这个绘出了《星月夜》、《向日葵》等举世闻名的画作的青年,一生饱受精神疾病的折磨。

  梵高是荷兰人,但他后来一直生活在法国。他到巴黎时已经33岁了。但巴黎太嘈杂喧嚣了,后来他到法国南部的阿尔小镇与高更一起生活。那时,他的创作势头非常旺盛,画出了著名的《向日葵》。有一天,梵高与好友高更讨论艺术创作问题,高更高傲的训人口吻使梵高不能容忍,他将一只玻璃杯扔向高更的脑袋,梵高也割下了自己的一只耳朵,高更惊恐地离开了他。加之生活所迫,梵高患上了严重的抑郁症,进了疯人院。在病中,他依然创作不休。在作品中,他以辉煌的色彩表现大自然的美丽景色,充满着熊熊燃烧的生命激情。1890年7月27日,他借口打乌鸦借了手枪,到田野边靠在一棵树干上,将子弹射入了自己的胸膛。7月29日凌晨,37岁的梵高停止了呼吸。

梵高死后,人们在他的衣服的口袋里发现一封写给弟弟提奥的信,他对提奥说的最后一句话是:苦难永不会终结。不久,提奥也随他而去。
  

星月夜
《收割者》


巴勃罗·鲁伊斯·毕加索

 

毕加索曾说,“艺术家就像是个装满情感的容器,这些情感可能来自天空,来自大地,来自一片纸屑,一抹人影,甚至是一张蜘蛛网。”抑郁的情绪往往会使画家倾向选择冷色调与弱色调,美术史家就认为毕加索阴郁冷酷的蓝色时期,与他当时的心理状态莫不相关。

毕加索的一生都环绕着抑郁症的阴影。在这位艺术家生命的最后几年,毕加索钟爱的恋人陷入抑郁,这使他感到无限痛心。同时,个人创作力的衰退,也不能不影响到他的生活热情。毕加索就是在这种氛围下郁抑而死的。

《老吉他手》
《哭泣的女人》


爱德华·蒙克

 

爱德华·蒙克是挪威表现主义画家,以代表作《呐喊》闻名于世。他患有抑郁症和精神病,但他用大胆的色彩和有力的线条传达他对人生的看法,画作深刻地表现了对生的不安、对死的恐惧、对爱的焦虑。

蒙克始终认为是血缘诅咒导致自己变疯。在《呐喊》上方,绛红如血的天空中央,有画家潦草的笔迹“只有疯人才画得出”几个小字,那便是蒙克的呼喊。他的《呐喊》超越了画家个人的不安,诉说着人类灵魂深处尚未被唤醒的不安和恐惧。

《呐喊》
《生命之舞》


弗里达.卡拉

 

1925年9月17日,18岁的弗里达.卡拉遭遇到一起严重的车祸,这造成了她脊柱、锁骨、肋骨断裂,骨盆破碎,右腿11处骨折。此外,她的右脚脱臼,粉碎性骨折,肩膀也脱臼。此后一个月,弗里达不得不平卧,被固定在一个塑料的盒式装置中。弗里达的生存意志和渴望使她活了下来,不断地康复。车祸后不久,她就开始画画,因为禁锢在床上的生活过于无聊。 这成为她终生的职业。在很多方面,她的美术作品是她在医疗过程中的个人痛苦和斗争的编年史。但这些作品的源泉仍然是她的天才和热情。实际上,她一生中大约经历了30次手术。她有时不得不依靠酒精、麻醉品和卷烟来缓解肉体的疼痛。

《没有希望》
《小鹿》


黛安.阿勃丝


 

1971年1月26日,48岁的黛安.阿勃丝因为严重的抑郁症,在自己家中吞了一把巴比妥盐酸,穿戴整齐地爬入浴缸中,用一把刀片切开了自己的双腕。 她留在日记本上最后的词语是“最后的晚餐”。谁也不知道她何所指。有人称她为“摄影界的文森特·凡高”。 戴安·阿勃丝是美国新纪实摄影最重要的旗手,她把穷人、畸形人、流浪汉、变性人、同性恋者、裸体主义者、智障患者作为自己(正常人)和社会(主流)的背面而进行的摄影探索,执拗地逼迫着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正常”与“不正常”、“道德”与“不道德”、“公正”与“非公正”、“尊重”与“侵犯”这样一些根本问题。

“你无法脱出自己的皮肤,而进人其他人的身躯;别人的悲剧是永远不可能成为你的。” 
——黛安.阿勃丝

阿勃丝印放的孪生子系列的小样
马里兰州一个狂欢节上表演吞剑的女郎,1970年



查尔斯·舒尔茨


 

查尔斯·舒尔茨(Charles Schulz),美国漫画家,2000年2月12日因肠结癌辞世,享年77岁。他1950年开始创作史努比系列漫画,五十年来史努比、查理·布朗等故事人物的触角,已延伸至全球七十五个国家,透过21种翻译本刊登在2600家报纸上,以及3亿本漫画和50部卡通,估计每天陪伴3亿5千万读者一同欢笑。据曝光他患有抑郁症。
《史努比》



翠西·艾敏

 

翠西·艾敏1963年7月3日生于英国伦敦的一个艺术家家庭,然后在一个叫Margate的小镇长大。在艾敏很小的时候,父亲遗弃了她们一家,娶了另外的女人。艾敏的生活由此陷入困顿,不幸的遭遇渐次展开:她在14岁的时候不幸被强奸,成年后延续着混乱和痛苦的生活,酗酒、抑郁症、滥交、数次流产。艾敏在1999年入围英国当代艺术大奖特纳奖,并作为英国代表艺术家入选2007年第五十二届威尼斯双年展。而早年那些痛苦不堪的经历则是她艺术创作的来源。

《我的床》
《和我睡过的每一个人》


凯文·卡特

 

凯文·卡特是南非的一名摄影师,他的作品《饥饿的苏丹》获1994年普利策新闻奖(美国新闻界最高奖)“特写性新闻摄影”(Feature Photography)。作品内容是一个苏丹女童,即将饿毙跪倒在地,而兀鹰正在女孩后方不远处,虎视眈眈,等候猎食女孩的画面。这张照片于1993年3月26日,被美国著名权威大报《纽约时报》首家刊登。接着,其他媒体很快将其传遍世界,在各国人民中激起强烈反响。普利策颁奖仪式结束后,1994年7月27日夜里,警察在南非东北部城市约翰内斯堡发现凯文·卡特用一氧化碳自杀身亡。他留下了遗言:“真的,真的对不起大家,生活的痛苦远远超过了欢乐的程度。”

《饥饿的苏丹》

抑郁症的本质是跟自身的内在做斗争,随之产生的痛苦虽可湮没患者,但也可能唤醒他们的意识和创造力。就某种程度来说,创造力可以抵挡心理疾病的发作。


而我们所知道的艺术家,只不过是这备受煎熬痛苦中的沧海一粟。就如同这些作品所呈现出的色彩斑斓一样,表面的阳光灿烂难掩内心的苦闷。

  抑郁其实是人类当中的智者们向内思考、回归内心的最有效形式之一。 如果你也认为自己饱受抑郁的困扰,那么不妨试着寻找一种适合自己的方法,不要赶走黑狗,而是学会与之相处,把它扎成一束鲜花,作为礼物送给自己。如果你身边有抑郁的朋友,请把他们当成正常人来看待,多倾听,不要流露出歧视或可怜,就是对他们莫大的支持。

面对抑郁,我们能做的,是给予身边的人更多的关心与照顾。阴暗固不可免,还有光明可以与之对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