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历代道士对《道德经》的注解

 福建得源 2017-03-19

[摘要]唐初道教重玄学兴盛,当时的《道德经》注家,如成玄英、李荣、蔡子晃等道士,皆以重玄之道解释《道德经》的思想。

文/尹志华

道教自立教之始,即奉老子为道祖,以老子所著《道德经》为根本经典,因此历史上为《道德经》作注解的道士层出不穷。

现存较早的道教注本是《老子想尔注》,作者或说是东汉天师道创始人张道陵,或说是其孙子张鲁。该注提出“生为道之别体”,主张“自威以道诫,自劝以长生”。三国东吴时著名道士葛玄撰有《老子道德经序诀》。两晋南北朝时,道士们所作的《道德经》注疏已有数十种,影响较大的有《老子节解》等。

历代道士对《道德经》的注解

天柱山(资料图)

唐初道教重玄学兴盛,当时的《道德经》注家,如成玄英、李荣、蔡子晃等道士,皆以重玄之道解释《道德经》的思想。唐末杜光庭的《道德真经广圣义》,以解说唐玄宗的《注》《疏》为基础,再融入自己的看法进行发挥。书中对以往的各种注解进行了梳理和评论,相当于一部汉唐老学总结之作。

北宋著名道士陈景元的《道德真经藏室纂微篇》,既承唐代重玄余韵,又较深入地阐发宇宙自然之理、治身治国之道,在宋代老学中颇有影响。

南宋孝宗时道士吕知常所著《道德经讲义》十二卷,是较早以道教内丹学诠释《道德经》的著作,反映了宋元道教老学宗趣之转变。

南宋著名道士白玉蟾所著《道德宝章》,注解十分精练。他主张“即心是道”,认为“心为万物之宗,道为一心之体”。元代著名书法家赵孟頫曾书写该注。

南宋理宗时道士范应元,字善甫,号无隐斋谷神子,曾任南岳寿宁观长讲。他所著《老子道德经古本集注》考辨多种版本,征引三十多家注解,资料丰富,在版本上很受重视。

历代道士对《道德经》的注解

元代著名道士杜道坚的《道德玄经元旨》,则注重阐发“皇道帝德”的治国理论。

元代著名内丹学家李道纯所著《道德会元》,突出“性命双修”的主旨,并援引儒家的“中和”之说进行会通。

被一些学者认为是《封神演义》作者的明代著名内丹学家陆西星,著有《老子道德经玄览》。他主张,凡《老子》中治国用兵取天下等语,皆属寓言,读者不可拘泥于字句。《老子》的真正意旨是教人返朴还淳,复归性命之本原。《老子》乃性命之学。而性命之学在道教中就是内丹术。

明代万历年间道士王一清则认为,仅以修炼之道阐释《道德经》是片面的。他在《道德经释辞》中说,“五千文之道,不只专言炼养,盖亦兼言治道。……若概以炼养之意释之,则隘矣,然非老子之旨也”。在他看来,“老子之道,极深研几圣人南面之术也”。因此,他非常注重《道德经》中的治国内容,表现出明显的救世情怀。同时,他也阐述了修炼之道。

清代傅山、董汉策、宋常星、潘静观、董德宁、刘一明、李西月、黄裳、张灿等道门人对《道德经》的注解,也各有特色,值得研究。

本文由腾讯道学编辑整理,转载自“道学探索”微信公众平台,文:尹志华。如喜欢本文欢迎转载,但请务必请注明作者与文章出处。

文章作者观点与立场,不代表腾讯媒体的观点与立场。

喜欢该类内容欢迎上微信关注“腾讯道学”微信公众号!返回腾讯网首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