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太极棒尺气功

 天地虚怀xia 2017-03-19

太极棒尺气功

 

太极棒内功松天柱教学太极尺内功_视频在线观看 - 56.com  http://www.56.com/u12/v_NTY5MTQ5Njk.html

太极棒内功(8个桩法)演示_土豆_高清视频在线观看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3AApUSZmS70/?union_id=100501_100500_01_01&tpa=dW5pb25faWQ9MTAyMjEzXzEwMDAwMV8wMV8wMQ

 

  太极棒气功是我国古老的健身法。由著名百岁老人赵中道传授,赵老早在二十年代就曾著书介绍此法(如《太极柔术说阴书》)。解放后,他在北京开设太极柔术健身社传授此法,深受群众欢迎,不仅北京有木制太极尺出售,有关太极棒气功的各种书也相继出版。

  太极棒气功,又名太极尺、乾坤尺,太极柔术等,其特点是通过柔和缓慢、“顺”劲的动作,诱导练功者较快入静,达到使身体上虚下实的作用。本功适合于练功难于入静以及身体不易放松的人练习。太极棒气功兼有太极拳与气功之效,是一种动静相兼,刚柔兼致的健身法。

  练功前,需用车床车制木质(杨柳木、榆木,枣木均可)的太极棒一根。棒体正中部,每隔8毫米车出凹槽,共三道,棒的两端均为圆曲面,以便掌心握持。

  “身法”不做严格要求,但要达到“体松,内静而养气”,要微含胸,呼吸才能合顺。先不练调息,久练后,呼吸和动作自然配合,就会自然养成呼放、吸提的腹式呼吸。

  初练功时,意念应集中在动作上,当动作熟练后,即可意守丹田或气海穴,动静自然结合。

  气功在中国这块古老文明的大地上已衍延了数千年,显示着他超凡的生命活力。实践证明,修炼气功可以祛病强身,延年益寿,开发智能,健美形体,是一门探索人体生命奥秘的科学。在此,我们向您推荐一种太极棒尺气功,希望有益于你的健康。

  太极棒尺气功又叫太极棒气功、太极尺气功、太极柔术内功和太极内功运动法。它是赵中道老师1954年设计并公开传授的。按照《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中“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的道理,它能够做到“以意制心,以心制身,以身御气”,从而砥砺先天元气,收敛人身三宝:精、气、神。太极棒尺气功正是这样一种养生健身良法。

  太极棒尺气功平稳、大方、含蓄,兼有太极拳和气功的效能,是一种无偏差、动静结合的健身术,也是一种先天练法的优秀内功,可收到外动内静,身心俱壮之益。其姿式和动作均顺着生理和习惯的自然,不用力,呼吸自然,以求心平气静,身心舒适。

  太极棒尺气功中的抖字诀、转字诀和太极诀诸功法,符合练武者所强调的“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的原则,即不仅练外形的动作,而且注重子内气的蓄养与导引。《太极柔术说明书》序言提到:“创此太极柔术,其精微奥妙,有山右王宗岳先生论之详矣。自是而后,源远派分,各随其意而变其形式,太极架子外功十三势经明达注成图说,太极内功练法失传久矣。”也就是说,练拳虽多,内功要求基本上都是一样的,而且都应当按拳论所讲的“由内及外”。太极棒尺气功,就有助于练拳者练好内功,武术爱好者不妨一试,必然行拳运劲,如车入轨而行,肯定会有较深体验,掌握起来也更快,拳功的劲路更易于找到。

  初练时,主练外,即先注意肢体动作是否正确,用力是否合度。此功的单式练法极为简单易学,学练会后即可专心练内,意静神安,使内气凝聚,内三合统一,内力储蓄,增强人体内部生理功能。

  太极棒尺气功的操作方法是按练功“字诀”进行的。有单式和组合式练功法,运动量和难度可根据学者酌情取定。男、女、老、少,行、站、坐、卧均可配太极棒尺练功。太极棒尺气功操作“宇诀”虽有多种,但不必都练,一般选上1―3种即可。外出人员随身带轻便的棒尺,可做到练功无辍。在公园中可加练行功。饭前饭后随时均可轻度练功,饭后练功尚有助消化和吸收。

  太极尺十字诀功概要

  十字诀功法是太极尺运用的总功法,不必全练,可根据个人情况选练一二种,持久练习即可收到功效。

  (一)洞,意即空洞。要使自己空洞,必须全身放枞才会有空洞的感觉。此法适用于初练者。动作取平坐或马裆步式,两掌心相对夹持太极尺两端,在胸前做上下提放,上提至与胸升高,然后一股劲地向前下方松放,如抛重物,放至两臂似曲非曲,似直非直为度。提尺时要轻起,放尺时要借自重下抛,如此一提一放为一次,提比放速度要快些,每分钟可做30—40次。站式与坐式练法相同。

  (二)摇以肩关节为轴进行摇动,易使肩关节松开,引导为内气下行,适用于老年体弱引起的贫血、失眠者。动作取盘坐或平悭,两掌夹持尺两端,置于腿上,然后以肩关节为轴向前上方迁出,送至极点时微停,再放松两臂,落网原处为一次。功作幅度可在30厘米左右,每分钟可做50次。

  (三)晃以肘关节为轴进行晃动,适用于久病不能起床,下肢活动不使者,也适合于心悸、高血压头晕者。动作是取仰卧或半仰卧式,两手夹持棒两端,屈肘,肘关节为支点放在床上不动,可前后左右晃动,每分钟晃动30—50次。动作幅度不拘,以灵便、不感吃力为度。

  (四)转假想丹田似个气球随太极棒转动而在腹中转动。这样持久练功,就会做到内外相合,上下相顾,动如车轮转动,心意贯满,圆满无块,不使有丝毫间断,这是太极尺气功的基本功之一,可用于治病康复,也可用来练柔劲。动作可取平坐式、马裆步式或弓箭步式。两掌夹持棒两端,自胸前弧形向下转动腹部,然后弧形转回胸部—周。动作路线呈圆圈,动作轨迹呈电波曲形,动作幅度可在1尺范围内。若取弓箭步式,身体可随棒转动而移动,即重心在前腿时,后脚贮略离地,重心在后腿时,前脚尖略离地、这样前倾后仰为一次,两手即同时转动一周或二周太极棒,而且膝部始终保持微曲,上身要保持正中安适,上下相随,绷劲不丢,动作均匀。

  (五)坠此功适合于因病卧床不起,但尚有力练习者。动作取仰卧床上,时屈胃于床上,两掌夹尺,两腿平放或屈膝均可。先做见字决功,然后将尺上升至极点,略停而意不断,随即将上举之双臂双肩放松,借尺下落之势下沉坠至原处为一次,如床有弹性,这时可带动整个身体震动一次,每分钟可做40—50次。上举时,切忌用拙力,但允许用太极拳的棚劲。

  (六)簸此功适合于肺结核、慢性肾病者。动作取平坐式或弓箭步式,但两脚不动,两掌夹尺,尺离小腹6—8寸许,一面做簸米动作,一面划小圈。动作熟练后,两掌心好似机器的轴承,尺好像是在轴在中间滚动,每分钟可簸动80—100次左右。

  (七)弹操练弹字诀功,主要在于发挥人体筋骨间的五弓之劲力,培育人速战速决的勇敢精神,这种精神的振作,颇有利于心神的完美。此功侧重于懂劲应用的功夫。练此动要符合一身备“五弓”的要义.即两腿,两臂、身躯共为五张弓,整体松中有紧,蓄而后发。由根节达于梢节·要节节贯穿。主宰于腰(肾功),气源在丹田,上下前后相顾。在“洞功”松沉(出速度)及“转功”绵粘(绵里透刚)之功的基础上,练此弹字诀功为佳。

  (八)颤取平坐式,两掌心夹持尺两端,举于胸部齐高。然后,双手—股劲地向前下方放至极点后,如被弹簧弹回一样又回到原处,有突然发劲之意,此为一次,每分钟可做30—40次。此功主练筋骨间的内劲,唯提起时要慢,下放时要快,以保持绷劲不丢。

  (九)抖此功要求在转字决功基础上进行,但如取坐式,则可直接练。练时胸腹肌肉如能充分放松,则通过抖动来震动全身,特别是腹部,所以能促进胃的蠕动,有助于治疗胃病,食积、低血压等。做法是取平坐式,两掌心夹持尺置于脐下方,距小腹15厘米,然后向前右下方和前左下方抖动,频频抖动,勿间歇,每分钟可做60—80次,若取站式,可用弓箭步式,夹持尺端于脐上,心窝下,距身12厘米,然后身前探,同时一面扳动,一面向前推出,推至离身24厘米时停止。接着,再向后移坐其身势,还原,此为一次。再向前推出,前足实,后足虚,稍离地寸余。如此抖动,每分钟可做80—100次。

  (十)静此功可与上述八字诀功配合做。具体做法如下:在练各种收功前,将尺返至起点,将心意稳固在肚脐静守片刻,然后收功。在练各种功过程中间,可暂停动作,静守肚脐,只要杂念不起,外界无干扰,就可长时间静守下去。如杂念起,外界有干扰,则可立即恢复练功动作,这样就可以排除杂念和外界的干扰影响,还归于静,这也是太极尺气功的独特优点,是动静结合的典型功法。太极尺气功的特点是以外动引内静,伹内静之后要使人体的精、气、神不致散乱,就顺势移意于丹田中,可配合降浊气法。

  具体做法是意想内气由头顶百会穴降至上丹田(两眉之间印堂穴),继而降至中丹田(肚脐),下降至下丹田(会阴穴),最后降至脚心涌泉穴。此为上下丹田结合运用的功法,坐式,站式均可采用。但在练功中,仍以中丹田为首要穴位。

  太极棒气功的特点和作用

  太极棒气功做起来舒适自然,在室外室内都可做,其要求和太极拳完全相同,但其动作比太极拳简易得多,高龄的人仍可坚持练。另外,人习惯于动态生活,想一下子静下来并非易事。有些人练气功或静功,愈想静,愈静不下来,往往半途而废。而太极棒气功,通过反复做轻松柔和的动作,在不知不觉之中即易达到人静境界,使神经得到休息。所以,太极棒气功兼有太极拳和气功之效,是一种典型的动静结合的健身法,也是一种优秀的内功,可收到身心俱壮之益,这也是它的主要特点。

  另外,练武术者都强调“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亦即不仅要练外形动作,而且要注意内气的蓄养与导引。也就是说,拳架虽多,内功要求基本上都是一样的。而练太极棒气功,有助于练拳者练好内功,所以武术爱好者不妨一试,肯定会有较深体会,而且掌握起来也更快,劲路更容易找到,对练好武术也会大有帮助。

  坚持太极棒柔缓活动,按照中医理论来说,易使上体舒松(虚其心),从而使火下行,下体充实(实其腹);还能使水上升,亦即能降其浊,而生其阳。人如能做到上虚下实,就可调理中和,养心健身。气太实,则气不通;太虚,则气不足,怒则气提高,过喜则气易散,过忧则气易狂,恐惧则气慑萎,气急则气促,这都是中气不和所致。若以太极棒功法调理中和,则其种种弊端都可克服。

  坚持练太极棒气功可养气静神,因它能做到以静平意,意平则神静,神静则养气,气多则体自健。所以,练功应先强其内,后壮其外,而太极棒气功正是内外兼练并以练内为主的功法。

  初练时,主要练外,即先注意肢体动作是否正确。此功动作极为简单易学,练会后即可专心练内,意静神凝,使内气凝聚,内劲储蓄,实际上就是增强人体内部生理功能。因此,太极棒气功被称为砥砺先天元气的一种功法。

  坚持练太极棒气功几个月之后,一般可达到下列功效。

  1.头——练功后,神智清晰,无限松快,记忆力增强,睡眠好转,精力充沛。

  2.目——练功后,睁目视物,格外清晰,明亮。

  3.口——练功后,口中一般大量生津液,这时可结合着进行鼓漱和叩齿,以健牙活舌,然后把津液分几次缓缓咽人胃中,为消化之良药。唾液,俗称“口水”,古人称为“圣水”,内可润肺腑,外可润肤肌,还可以消食和解毒,对人体的生长发育和健壮至关重要。

  4.胸——久练此功,可使人感到心胸空空如洞,气息自调而通畅,周身感到舒畅。这时,气自然会下到丹田中,感到腹部充实,可以体会到“上虚下实”的感觉。

  5.胃——练功后,食欲一般会大增,食物有味,消化强。但练功人仍应以八分饱为度,不可暴饮暴食。

  6.腹——练功后,会感到腹部充实,有增力感,有时肠鸣如雷,说明膈肌上下运动幅度加大,肠胃蠕动增强。

  7.手——练功后,会感到指胀满,其力增,指甲长得快,掌心易潮汗。两掌夹棒练功时,会产生两手互相吸合的感觉。

  8.脚——练功后,会感到行动轻捷,灵活无滞,灵敏度大增。

  9.腰——武术家常说:“练拳不练腰,到老艺不高。”这说明腰在运动中所起的作用很大。太极棒气功的动作,大多强调劲要发自腰部,以带动四肢,好像树干摇动柳枝摆,青竹欲动节节行一样,所以练功后会感到腰部有力,灵活。

  10.整体——练功时,整个身体似软弹簧(软中有弹力),感到舒适松快。动作用劲是由内及外,轻中有重,柔中透刚,上下相随,意气通达,所以能得心应手,整体合一,确是美在其中,妙不可言。

  太极棒气功

  一预备姿势和要领

  练太极棒气功及各种辅助保健功,可根据个人喜好和身体情况,选用下列姿势进行。例如,初练或体弱者可先采取卧式或坐式,然后再转入立式;也可以根据个人喜好,交替选用。

  1平坐式

  练功时,双手掌心夹持太极棒或太极尺,掌心相对,将太极棒或尺置于大腿上,以静待动

  这样准备妥当之后,全身放松,呼吸和顺,心不烦,意步乱,按照选定的功法轻轻活动,但不论什么功法,均需要太极棒或尺高不过心窝或胸,低不过耻骨。

  动作速度一般每分钟约做30-40次,一上一下为一次。一般呼吸每分钟约为15-17次,一呼一吸为一次。久练之后,呼吸和动作就会自然配合,形成呼则放,吸则提的习惯,所以练功时不必注意调息和呼吸时气的出入。

  初练时,注意力可集中在动作和太极棒或尺上,当动作熟练或能由多念化为一念时,即可移易于中丹田或气海穴,进一步诱导入静。素有功基者,可直接守着中丹田练各种功法。

  端坐时不要左倾右斜,要放松腰背和胸腹部,头正直,眼睛平视前方,含胸,耸肩,垂肘,全身有下沉感,两腿曲膝下垂,双足平行左右分开与肩同宽,平踏于地面,不宜悬空。胯膝足腕关节屈曲要大于90度,一边持棒尺操作,但专习静功时可保持90度。

  2盘坐式

  盘坐有单盘、双盘、自然盘和草盘等式。盘坐式的上身要求与平坐式的相同,仅下肢盘坐不同。

  单盘坐式——一条腿向里盘起,足掌朝上压在异侧大腿下(或左或右)盘起,另一条腿放在对侧腿上,脚心向上。此法平稳,易做,上身易于自然端正。两手心夹持棒或尺,架空脐下腹前5寸处。

  双盘坐式——先将右脚向内盘起,使足跟接近大腿根处,脚心向上,然后再将左脚搬到右小腿上面,足跟接近右大腿根处,脚心向上。此法更稳固,全能坐实,但难度大,常人不易做到,所以不用强做。两手扣棒或尺,放落于小腿之上,距腹2-3寸,以静待动,准备按选定的功法练动作。

  自然盘坐式——练功者随意盘,如在田间,炕头上休息时的姿势,坐稳即可,两掌握棒尺,放落于大小腿隙之间,距腹6-7寸。要求内外俱静,然后按选定的功练动作。

  草盘坐式——在自然盘做的形式上,将一条腿的脚面板放在另一腿上面,松散的盘坐。此式似单盘式,但难度小得多,必自然盘要稳固,操作空间大。

  上述几种盘坐式,要求全身保持内外俱静,以便持棒或尺做动作。在专练静功时,也选用上述坐式。

  3卧式

  仰卧式——在床上仰卧,两腿自然伸直,两足自然分开与肩同宽,足尖分别朝外上方,两臂平放在躯体两侧,肘关节自然弯曲,用两掌心扣握棒尺至于中脘穴上方附近,心静神宁,鼻尖与肚脐成直线,头枕略高,另气息和顺,无堵闷感,然后开始按选定的功法练功。、

  半仰卧式——身体举靠半握,两腿取其曲膝,平放脚掌于床上,两张心扣握棒尺至于中脘穴上方附近,肘关节自然垂放落实,以动待静。这时如能入静,干脆暂时放下棒尺,只专心守肚脐或气海穴,静养心神。这样做精工之后或杂念又起时,可再做棒功。

  4站式

  站式有弓箭定步式、弓箭起落步式和马档式三种。

  马档式——要求身体自然站立,两脚左右平行分开稍宽于肩,两足平均着地,足尖稍向内收,胸微含,膝微曲,臀部不收不突,任其松腰下劲,双掌扣握棒尺,置于脐腹前,然后开始练功。

  练习太极尺的三个阶段

  初学者学练太极棒尺内功一般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练形阶段。就是认真学习掌握各段运动的动作要领,做到准确、顺畅、熟练地完成各种功法动作。要熟记一种功法动作,操练时保证动作的连贯完整性,在做动作的同时,要边做动作边检查,要注意身体各部位是否符合要领,逐渐掌握动作的规范及要求。

  这一阶段是练形阶段,要力求达到外三合与周身相合,注意力应集中在练形上,即动作上。不要过多得注意意念,更不要去追求、执著于以引气行的路线、窍位及呼吸等等。要顺其自然,这是练习好本功法的基本功。一定要反复认真学练,为下一阶段的提高打好基础。

  第二阶段:练气阶段。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将注意力逐渐转移到呼吸与动作的配合上。按功法要求的呼吸方法配合动作进行练气,呼吸要求做到均匀深长,呼吸与动作要配合得当,练功时感到气通顺畅不憋气。认真掌握好内三合与外三合的配合一致,这样就能逐渐培养内气,使内气增长,为下一阶段的提高打好基础。

  第三阶段:行气阶段。在能够准确地完成功法动作,并能够很好地同呼吸意念配合起来练习之后,就可将注意力转到运气行气上来了。这就是更切实掌握、体会意念要求,并在练功时用心体会用身体验。

  经过第二阶段练功后,一般都能产生很强的气感。将内气按照各功法的动作,意念要求在体内运行,争取达到意到气到、气到动作到、内外合一内外相呼应的练功效果。从而逐渐修炼达到更深的练功境界。在这段练功时要注意的是,要熟记意念要求,要自然而然地行气,不可过于紧张,逐渐达到轻松适意的练功境界。特别是开始练习用意引气最后达到目的地(意守窍位)即可。

  经过一段时间练习之后,自然体会感到气运行过程中的感觉,但即便此时也切记不要强求气按自己的想打执著地运行,还要求顺乎自然,要力求达到功无功,意无意,无功无意是真意的练功境界,为以后的进步提高打好基础。

  练习太极尺注意事项

  练功前准备事项:

  1)练功前要整理情绪、排除杂念、以求心安意宁情绪平定,情绪有较大波动时不宜马上练功。

  2)练功前要排除大小便。

  3)练功前要宽解衣带,有利于身体放松和气血循环。

  4)练功前应先做一些放松关节肌肉的功前准备活动,以利于消除身体及精神上的紧张状态。

  5)在室外练功应选择在空气清新、无污染、无噪音、环境优美的地方。

  练功中注意事项:

  1)练功时间长短、次数及选择练功内容、应按自己的身体状况和工作状况来确定,以练完功后感到精神饱满,一天的生活工作精神旺盛为度。

  2)练习气功应按部就班有序地来练功,不能急于求成、只图进度快,在还没有达到某层次时就过早地修炼下一步功法,这种拔苗助长的练习方法不可取。

  3)要在有经验的气功老师指导下练习,如练功中遇到问题出现一些反应现象,要及时反应给老师以求正确指导,以免产生偏差。

  4)练功时如出现气动、循环、肠鸣、自发功、幻觉等练功反应现象时,要正确理解对待,不要刻意追求、任其自然。

  5)练功时如出现疲劳时应暂停练功,待消除疲劳后再继续练功。

  6)练功时如遇雷鸣闪电的气候时,应暂停练功,以免受到惊吓使气机紊乱。

  7)每次练完气功后,应认真做好收工。

  8)妇女在月经期间、怀孕期间,应减少练功时间和强度,如遇不适,应暂停练功。

  9)男子在练功期间,应减少房事或禁止房事,以免损失元气,影响练功效果。如房事后或遗精应注意休息,不宜马上练功。

  练功禁忌:

  1)饥饿时和饭后不宜马上练功。

  2)患有高烧、感染、失血、外伤的情况下应禁止练功,待病好后再练功。

  3)传染性疾病患者应禁止与他人一起练功。

  4)禁止酒后在神志不清不能自控的情况下练功。

  5)患有植物神经紊乱,癔病,精神、情绪控制不佳者不宜练习气功。

  高血压病人的练功要领:

  练习气功不仅可以控制血压的上升,还能起到有效降低血压的作用。但如果方式不当,则适得其反而加重病情。

  高血压病人练功是要注意三个字——静、松、降。静:即心静,不为杂念所干扰,最好选择安静的绿化地带进行练功,心静神安可以降低大脑皮质的兴奋性,有利于植物神经功能的调整和血管舒缩的调节,从而起到降压的作用。松:即要求在活动中肌肉放松,降低外周血管的紧张度,使血管舒张,血压则不会上升。降:即把意念向下想。意守下腹部丹田处或足心涌泉穴,再配合动作和呼吸导引向下,有利于降低血压。

  我们通过脉象测试观察到,选择适合自己身体状况的意守部位非常重要,但练功者意守腹部丹田时,血氧流量显著地在该部位增加,激素也相应增加,呼吸频率显著减慢,血压呈下降趋势。尤其是当练功者意守会阴、涌泉穴位时,血压下降明显。而当练功者意守头部的祖窍、百汇、囱门穴时,血流量显著地在该部位增加,激素也相应增加,意守部位周围皮肤穴位温度上升,血压也随之上升。低头弯腰,屏气用力都是高血压患者的禁忌。低头时,由于重力作用可是人脑循环血流量增加,血管壁紧张,易引起头昏、头重,有时还会诱发脑血管破裂,引起脑溢血。

  屏气可使胸腹部压力增加,血压上升,而且屏气时心脏射血阻力也增加,一旦放松,心脏泵出的血液会对脑动脉形成冲击,也会诱发中风。因此,高血压病人练功时不宜做体位变化,幅度过大的动作,也不宜进行剧烈对抗竞争性项目。以上练功时间经验和仪器测试,为我们今后科学练功提供了依据。

  有关太极尺的求教

  气功在中国这块古老文明的大地上已衍延了数千年,显示着他超凡的生命活力。实践证明,修炼气功可以祛病强身,延年益寿,开发智能,健美形体,是一门探索人体生命奥秘的科学。

  太极尺又叫太极尺气功、太极柔术内功和太极内功运动法。它是赵中道老师1954年设计并公开传授的。按照《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中“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的道理,它能够做到“以意制心,以心制身,以身御气”,从而砥砺先天元气,收敛人身三宝:精、气、神。太极尺正是这样一种养生健身良法。

 
 
 

  太极尺的主要器械是太极尺,长度约为30厘米,棒尺的直径约5.5厘米。

  太极尺平稳、大方、含蓄,兼有太极拳和气功的效能,是一种无偏差、动静结合的健身术,也是一种先天练法的优秀内功,可收到外动内静,身心俱壮之益。其姿式和动作均顺着生理和习惯的自然,不用力,呼吸自然,以求心平气静,身心舒适。

  太极尺中的抖字诀、转字诀和太极诀诸功法,符合练武者所强调的“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的原则,即不仅练外形的动作,而且注重子内气的蓄养与导引。《太极柔术说明书》序言提到:“创此太极柔术,其精微奥妙,有山右王宗岳先生论之详矣。自是而后,源远派分,各随其意而变其形式,太极架子外功十三势经明达注成图说,太极内功练法失传久矣。”也就是说,练拳虽多,内功要求基本上都是一样的,而且都应当按拳论所讲的“由内及外”。太极尺,就有助于练拳者练好内功,武术爱好者不妨一试,必然行拳运劲,如车入轨而行,肯定会有较深体验,掌握起来也更快,拳功的劲路更易于找到。

  初练时,主练外,即先注意肢体动作是否正确,用力是否合度。此功的单式练法极为简单易学,学练会后即可专心练内,意静神安,使内气凝聚,内三合统一,内力储蓄,增强人体内部生理功能。

  太极尺的操作方法是按练功“字诀”进行的。有单式和组合式练功法,运动量和难度可根据学者酌情取定。男、女、老、少,行、站、坐、卧均可配太极棒尺练功。太极尺操作“宇诀”虽有多种,但不必都练,一般选上1―3种即可。外出人员随身带轻便的棒尺,可做到练功无辍。在公园中可加练行功。饭前饭后随时均可轻度练功,饭后练功尚有助消化和吸收。

  太极尺十字诀功之一_洞字诀

  十字诀功是太极尺气功的总功法,共有洞,摇、晃、转、坠、簸,弹、颤、抖、静十种体(养生)用(发劲)兼备的功法,都是持太极尺进行,可全练,也可根据个人之需选练三两个功法,持之以恒,就能收到良好功效。

  一洞字诀功

  作用

  洞,意指空洞。容易使心胸空洞,气行顺畅。长期以来,有人把“洞”当作“动”,这是对内功尚未顿悟和体验看产生的误解。要使自己身体松静得好,特别是心胸、腹部,象变成空洞一样,必须以洞字诀反复贯彻其“松”意,不起僵劲,不用外力。这种空洞的感觉还表现在,练功中感到太极尺的重量增加了,这表明肌肉骨胳等在走向放松。此法适宜练功(或其他功夫)一直不能很好放松,体之内应(硬)力较大,不能入静者选练。

  姿势,动作

  取坐式或马档步站式,双掌心相对扣握太极尺的两端,十指自然弯屈,自胸至腹前做上下提放。上提至与胸部齐高,距胸1.5~2厘米左右,然后向前下方松放,如抛物,放至两臂似曲非曲,似直非直为度,距小腹13厘米左右,提尺时要不含劲力轻起,放尺时借助尺的重量下抛(尺不离手,还须扣握从轻)。如此一提一放为一次,提比放的速度要慢些,每分钟可做30-40次。

  站式操练方法有二种

  一是取马裆步式,下肢无动作,手的操动与平坐式练法相同,

  二是,在手的上下操动的同时,加上身势的寸升寸降。即放尺时,双膝盖亦随之向前功(弓)进寸许,腰身也随之下劲势。如此提尺升身势,降尺坐身势,一升一降为一次。每分钟可做20——30次,勿过多,免劳累!

  洞字功要诀

  首功操洞速得松,内外皆松亦获静。

  降浊升清心胸空,真阳归根入丹经。

  立身或坐捏棒尺,十指曲着不脱落。

  从下向上均匀提,不快不慢随心意。

  提至极点稍停息,意气内含感饱满。

  然后向下快于提,稍久松感遍全身。

  太极尺十字诀功之二_摇字诀

  作用

  此功系以肩关节为轴一面摇动一面提放,所以易使肩关节松开而虚腋,引导内气和内劲下行。适合于老年,病弱.失眠以及欲求松静者选练。

  姿势、动作

  取任何一种盘坐,平坐或弓箭起落步式均可。

  取弓箭定步式(提前足间)。两步之距26-30厘米,重心于档中,双足平均着地,其心意侧重于后腿,双掌扣握太极尺,要持平,置于脐前,距脐7-14厘米左右。然后,后足蹬劲,前腿弓(攻)膝向前,并负身体重量的70%,同时向前上摇尺,含胸拔背沉腰劲,双臂含掤劲而微停,然后坐身势,重心落于后腿,并落尺.归原部位,前足尖顺势翘离地3.3厘米左右,内中含着劲势。如此向前探身起尺,向回坐身落尺,一出一回为一次。每分钟可做30-40次。前后(左右)步式可以轮换进行.

  摇功要诀

  盘坐撑尺先需定,双腿紧合上体松。

  运用之妙在寸动,久摇久守运真功。

  功至气冲消滞灵,有利肢体在返童。

  放功下坐展下肢,舒筋活血快感至。

  四肢展放取平坐,夹尺轻重以不脱。

  撑尺躜上勿偏坠,一气呵成至胸际。

  微停其势意继贯,归时沉肘意随尺。

  坐式运动与丹连,起开落合意息变。

  站式弓箭把尺摇,根基力源在于脚。

  十趾抓地涌泉空,涌泉开合在意行。

  探身起尺在身落,起刚落柔阴阳合。

  丹日落劲使尺落,启功与止皆宜缓。

  太极尺十字诀功之三_晃字诀

  作用

  以肘关节为轴进行晃动,适合于久卧病床不便起身,下肢不便行动或因病习惯于背靠物而坐者选练,也适合于心悸.气虚、高血压、低血压或头晕患者选练。

  姿势,动作

  取仰卧式或半仰卧式,两掌心相对,扣握尺两瑞,屈肘,肘关节为支点平放在床上。然后手握尺在胸部和腹部之间来回晃动,以轻,稳,慢为妥。每分钟可晃动30-40次,最多不过50次,视体力酌量。晃动的幅度不拘,以灵便和顺,不感到吃力为度。在晃动过

  程中,腿还可屈(半仰卧式)伸(伸卧式)变替进行。

  体质稍强时,可借其功势增大晃动幅度,将尺下移到与脐相对,然后做微有“小抖”的功法。这有可能使胸腹间产生一种“微震感”。但此功忌用力,宜在“放松”的基础上加练此法,其动幅被称之为“寸动”或“寸劲”。

  有一定体力者,也可取弓箭步站式直接练晃功。从弓箭定步式开始,重心在裆中或偏后。然后,运用起落步,随身体前探后坐,双手握尺同时一面做上下晃动,一面推向前方和收回原处。如此反复进行,久之则可引气下行而入静。其要点在于分清前探后坐时全身和两腿起落虚实的变化。前后步式,可以适当轮换。

  晃功要诀

  久卧病榻练晃功,睡前调心取晃法。

  莫观晃功动量小,要明关键在内静。

  排除忧愁现乐观,调神养性增智能。

  行功乃在心思空,慢启慢收速宜中。

  有始有终劲不空,持之以恒必成功。

  随晃随眠皆忘之,气归身内体自坚。

  

  根椐网络资料整理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