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换种方式讲西汉 72 | 田窦之争(1)

 金色年华554 2017-03-19


说了田蚡对钱、权、色的贪欲,田蚡绝对是汉武帝一朝当之无愧的头号大老虎,在贪污腐败方面,无人能出其右,也绝对没人敢像田蚡一样,贪的那么明目张胆。不过即便如此,汉武帝也没有丝毫要摘掉田蚡的想法。这里面也有很多原因,从王恢一事上,就能看出田蚡的对上级小心谨慎的特点。有的人,与任何人相处都能谦谦有礼,进退得当,不论对方的身份还是地位;有的人,与地位比自己高、身份比自己尊贵的人相处时,温顺如狗,与身份地位不如自己的人相处时则凶恶如狼。田蚡是典型的后者。

 

在我们眼里,可能田蚡就是个小人;在儒家眼里,田蚡根本就不是人。《孟子·公孙丑》:“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 想当初汉武帝刚继位想要抬高儒学地位,田蚡便是支持者之一。支持儒家学说的田蚡在孟子眼里居然列为“非人”之列,真是可悲。那么我们就来说一说田蚡的“非人”行为。

 

那时候宴会以坐西朝东最为尊贵,其次是坐北朝南,再然后则依次坐南朝北和坐东朝西,这一点从当年鸿门宴中的座位安排便可得知。项羽最尊,面东座西;亚父范增仅次于项羽,坐北朝南;刘邦则坐在范增对面,坐南朝北;张良则只能坐在东面。

 

有一次,田蚡举办宴会,当时田蚡同母异父的哥哥盖候王信也在,但田蚡二话不说,自己坐上了西座,而让王信上了北座。因为田蚡觉得,尽管你是我哥哥,可我却是大汉的丞相,我比你尊贵,所以不能因为我是弟弟就要委屈了自己。这是田蚡无辞让之心。

 

顺便说一下,普通宴会是以西为尊,但是在朝堂上就不一样了。皇家宫殿都是坐北朝南,皇帝也永远是坐在北面,上北下南;其次是东面,古代以右为尊,群臣于皇帝阶下两侧,东面便是右边;再然后便是西边;最后是南面。





至于田蚡其他“非人”,在其与窦婴的斗争中,都暴露无遗。

 

自打窦太后去世,田蚡的日子就越过越好,与其相反的是窦婴。当年窦太后还在的时候,虽然窦婴总惹窦太后不高兴,但好歹是窦家的代表人物,也是窦太后之外的窦氏精神领袖,为了家族考虑,窦太后还不至于将窦婴彻底放弃。可自从建元六年窦太后去世,窦婴的地位便一落千丈,甚至连边缘人物都算不上了。

 

建元六年之后,汉武帝用人选择很明确,一个是要好用,一个是要听话。窦婴是个好用的人,但绝对不是个听话的人。以窦婴的资历和能力,非三公不能与之相配。当时的三公,丞相是田蚡,这个肯定不可能被撸掉;太尉主管军政,这个位子自从上任田蚡被罢免后,皇帝就没有再设置过太尉,主要是没合适的人选。在别人眼里,合适太尉一职无非还是那两点,资历和能力。可是别人毕竟不是汉武帝,在汉武帝眼里,一个真正符合自己心意的太尉,首先要是一个鹰派,其次再看能力和资历,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听话。放眼整个汉朝,目前有能力和资历可以担任太尉一职的,也就韩安国和窦婴。韩安国就不说了,一个保守鸽派,马邑之谋韩安国都百般阻挠,要是放这么个人当太尉,也当不了两天就被汉武帝给罢官了;至于窦婴,论能力和资历更在韩安国之上,但这人脾气太大,太不好管了,一旦不符合他的心意,窦婴就要辞职,而且窦婴认定不能干的事,就绝对说什么都不会去做。所以与其放个不能让自己顺心的人当太尉,还不如将它空出来,汉武帝自己亲力亲为;至于御史大夫一职,韩安国当的十分不错,不牵扯打仗的话,韩安国的一切都很让汉武帝满意顺心,汉武帝也有心让其成为下一任丞相。

 

三公中没有能让窦婴担任的职位,三公之下窦婴又未必看的上,所以干脆也就没再安排窦婴的职务。窦婴就这样,日子过的一天不如一天,窦婴养的那群宾客一看如今老大失势了,跟着也没什么未来,便都一个接一个的走了。人情似纸张张薄,世事如棋局局新。人都是要吃饭要上进的,因窦婴失势而离开的也就未必都是小人,有的人日后发家了再回来报答窦婴,其实也没什么不妥,可问题是有些人一旦不靠窦婴吃饭了,那副小人的嘴脸便露出来了,对待窦婴的态度急转直下,这让窦婴十分恼火。

 

窦婴那么心高气傲的人,一想到自己平日里居然养了这么一帮小人,便气不打一处来。窦婴又不是菩萨,也会记仇,所以便将那些在自己失势后对自己不敬的人都一一记了下来,以图日后报复。窦婴毕竟当世国士,声名远播,且几度身处帝国的权力核心,身边自然不会只有宵小之人,也有豪杰贤士的存在。就有那么一个人,在窦婴失势后,没有离去,对待窦婴也一如既往,这个人跟贤士不搭边,但却是个绝对的豪杰,他便是七国之乱中脱颖而出的猛人灌夫。

 

汉武帝时期瓦当


窦婴当时身边的人已经不多,真正拿得出手能办事的猛人也只有灌夫一人了,窦婴期望灌夫能为自己报复那些小人,所以对灌夫也是格外的好,史书上讲,这二人亲如父子。

 

当年七国之乱,在南方战场上率领十几人便闯进吴国军营又重伤而回的灌夫一战成名,全天下都知道了这么一号不畏死的猛人,单论这一方面,灌夫的确是个让人敬畏的豪杰。可说到别的,灌夫像个精神病院偷跑出来的疯子。

 

因为在平定七国之乱战争中突出的表现,灌夫被当时的汉景帝任命为中郎将。结果没过几个月,便因为犯法而丢了官。见识了京城繁华后的灌夫,便不想走了,在京城安了家。那时候的灌夫还是个小人物,只不过是个被罢免的中郎将,初入京城对所有人都恭敬有加,当时长安城里的达官显贵们没有不称赞他的。因为得到了众人的称赞,后来汉景帝又任命了灌夫为代国国相,一下子又恢复成了二千石级别的高官(中郎将也是二千石级别的)。

 

虽然再次上任的灌夫变成了地方官员,却也能看出汉景帝对其十分重视。代国不比其他地方,三天两头打仗,让灌夫做代国国相,说明汉景帝相信灌夫的能力,也有心培养灌夫成为下一代军事栋梁。

 

后来景帝驾崩,汉武帝登基,依然对灌夫表现出了十分的重视。汉武帝年纪轻轻便登基为帝,知道国内有不少怀有异心的人,认为淮阳是汉朝的交通纽扣,是军事重地,需要派重兵把守,以防兵乱。于是汉武帝便任命了灌夫为淮阳太守,由此可知汉武帝对灌夫的信任。后来没过多久,汉武帝又将灌夫调任为太仆。太仆这个职位的重要性和特殊性以前说了太多太多,已经无需再讲了。这一下灌夫真是厉害了,成为了皇帝的贴身人员,且位列九卿。

 

灌夫的官职变了,人也变了。灌夫不再是当年那个初入长安的新人,而是任何人见了都不能忽视的太仆,是朝堂之上仅次于三公的九卿了,灌夫膨胀了。当年的灌夫,整个长安城内的显贵都对其称赞有加;如今的灌夫,逮着达官显贵就怼……

 

史书对其评价是,灌夫喜欢撒酒疯,但是为人刚强直爽。但我觉得,灌夫就是脑子有病。在朝堂站稳脚的灌夫,三天两头的怼人,而且怼的对象只有一种——比自己地位显贵的人。地位这种东西,并非只看权力大小,有的人或许是外戚,但是没有官职和权力;有的人或许已经赋闲在家了,但是资格很老大家都对其很是尊敬。灌夫这人,只要看到比自己有地位的人,就要上去怼一顿,想尽一切办法要去羞辱人家;对比自己地位低的人,反倒是表示出了尊敬,越是没地位就越是尊敬人家,而且还刻意在大庭广众之下对那些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大加赞誉。因为许多士人也都开始推崇灌夫。

 

真是可笑。

 

打眼一看,灌夫这人好像是不畏强权,厚待下人,可仔细一想……你灌夫真是能装。被灌夫怼的那些人,也没干什么伤天害理的坏事,他们被怼的唯一原因,就是比灌夫地位高。人家是刨了你家祖坟还是怎么着?地位比你高你就要怼人家,这种人不是脑子有问题吗?这样一个灌夫,居然还有士人推崇,想想真是可怕。好像这种类似劫富济贫的行为就全是对的,人家是靠拐卖你老婆孩子发家的?还是靠偷你家粮食变富的?


灌夫骂座

 

而且很多人忽略了,灌夫也是当朝权贵之一啊。灌夫和灌夫家族在自己家乡干的事,比那些被灌夫怼的人要过分不知多少倍。

 

灌夫当了不到一整年的太仆,到了建元二年。灌夫和当时的长乐宫卫尉窦甫喝酒,结果灌夫喝醉了……对,刚才说了,灌夫喜欢发酒疯,发起酒疯的灌夫上去就打了窦甫一顿。窦甫,一看这姓,再一看是长乐宫的卫尉,就百分百是窦太后的亲戚了。没错,窦甫是窦太后的兄弟。你想想,窦太后的兄弟,那肯定年纪也不小了,让灌夫这么一个青年一顿暴揍,那还有个好?汉武帝刘彻得知了此事后,大呼一声,这哥们又惹事了。好在此时的刘彻还很看重灌夫,害怕窦太后会一气之下杀掉灌夫,于是赶紧将灌夫调任为了燕国国相,远离京城。

 

从汉武帝将灌夫调为燕国国相来看,当时的刘彻依然对灌夫充满了无限期望,燕国也是边境之地,经常打仗,跟代国没区别,依然可以磨炼灌夫,而且燕地比代地离京城还要远,就算窦太后派人杀过去要捉拿灌夫回京城,灌夫也能提前得到消息来得及跑。刘彻都为灌夫着想到这个地步了,按理来说灌夫也应该低调点了,结果并没有。没过几年,灌夫又出事了……犯了法,被削职为民,只能赋闲家中。

 

「错金银博山炉」 河北省博物馆藏品薰炉是汉朝贵族普遍使用家居用具,用作燃烧香草产生香气。


虽然丢了官职,但灌夫依然很有钱。家里资产几千万,每天食客不断,而且在颍川一带有许多地产,可见当了这么多年官也没少捞。灌夫家族在颍川一带十分出名,出了名的坏。什么利益垄断啦、霸占良田啦,他们都干,在自己的家乡都横行霸道,可见灌夫和他的家族到底如何。平时与灌夫交往的也全都是豪强或是大盗,没事了一起喝酒,有事了一起作恶。在颍川一带,人们提到灌夫家族就恨得不行,后来有歌谣唱道:“颍水清,灌氏宁。颍水浊,灌氏族。”

 

当然,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灌夫也有值得称赞的地方,除了在战场上不怕死能打仗,平日里灌夫也有个很大的优点,那就是仗义守信。只要灌夫答应了别人的事情,不论怎么样都会去替人办到,这似乎是当时所有豪强的特点了,仗义守信。

 

当时灌夫赋闲在家,窦婴的情况也差不多,失势后天天在家待着,论地位,窦婴和灌夫已经差不多惨了,灌夫也就不会去想着怎么怼窦婴了……而且窦婴在灌夫心中的地位,那绝对不同于一般人。

 

当年平定七国之乱的两位统帅,就是主管北方战区的窦婴和主管南方战区的周亚夫。而灌夫在平定七国之乱的战争中才得以闻名天下,受到皇帝的重用。这种心态就像是小时候看着电视上的球星踢球,后来长大了也成了专业球员,并且跟少时的偶像在一个球队,不但成了队友还成了朋友,那种心情,美滋滋。

 

本来灌夫就对窦婴怀揣着小小的崇拜,结果窦婴也对灌夫十分不错,这就让灌夫感动不已了。再加上两个人都有小心思,窦婴想让灌夫替自己报复那些背叛了自己的人,而灌夫则想通过窦婴的关系去结交更多的皇亲和列侯,所以这二人的关系并没有因为彼此失势而疏远,反而更加亲近了。结果后来两人越来越互相依赖,越来越相见恨晚,本来彼此利用的关系,居然动了真心……我好像说的有点恶心了,但事实就是如此……

 

下周有点私事要忙,我又是那种不到交稿前几个小时就码不出字的人……所以实在没有存稿,下周日应该是不能更了。我尽量在下下周日把字数补上,一周补不上就补两周,最晚两周补齐,恳请各位见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