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范曾:有人说他一代宗师,有人说他欺师灭祖

 自华居 2017-03-19
2017-03-133评

如果要问当代中国艺术家,能头顶桂冠又饱受非议,那无人能出范曾之右了,对于范曾,有人爱,有人恨,爱他的人将其誉为“五百年上下不见之大家”,恨他的人又毁其“贪图名声败坏艺品”

十年之前,央视制作的纪录片《范曾》在北京点映,这是央视赠予范曾70大寿的礼物。年岁已高的杨振宁特地前来恭贺,赵忠祥、濮存昕、赵文瑄等名人也悉数出席,名流之多,以致于有人称“这毫不输给奥斯卡红毯秀”。

但与此同时,依旧有别样的声音此起起伏,有人骂范曾是“伪大师”,有人说他“艺高德劣”,甚至不乏有国画界的大家站出来质疑他。

如果要问当代中国艺术家能头顶桂冠又饱受非议,那无人能出范曾之右了。

对于范曾,有人爱,有人恨。爱他的人将其誉为“五百年上下不见之大家”,恨他的人又毁其“贪图名声败坏艺品”。

文学泰斗钱钟书曾盛赞范曾为:“画品居上之上,化人现身外身。”

东方学大师季羡林也不吝惜美言:“我认识范曾有一个三部曲:第一步认为他只是个画家,第二步认为他是一个国学家,第三步认为他是一个思想家。在这三个方面,他都有精湛深邃的造诣。”

与此同时,范曾的老师、国画大师李苦禅临终之言却是:“没有范曾这个学生,子系中山狼,得志变猖狂”。

同样身为范曾老师的“鬼才画家”黄永玉也数次斥范曾为“过度包装的伪君子”。

恩师沈从文更是表示范曾是“一生无法原谅的人”。

孰是孰非无人可知。黑白相融,纵然微词不断,但就像许多人说的那样,“范曾首先是一个有善恶美丑的人,然后才是一个大师。”

1938年7月5日,范曾出生于江苏南通的一个诗书世家,先祖是大文豪范仲淹。范曾的父亲范子愚、母亲缪镜心都是著名的教育家。良好的家教自年幼起便给范曾打下了深厚扎实的文化基础。

1942年,年仅4岁的范曾便表现出了对于书画的兴趣。他因见到家中藏书中达摩祖师的形象,于是便深有触动,开始临摹。当时他年纪还小,家人未曾给过他太多正规的笔纸砚墨,纸张不能满足小范曾作画的“雄心”,他就在家中的四面墙壁上画了一个又一个达摩。

大书画家王羲之练字造了笔山墨池,范曾练画的结果就是“满墙佛像”。令其家人称奇。

因为这件事,范曾在绘画方面的潜能开始逐渐被重视。

1945年,范曾入读由母亲缪镜心所任校长的南通女子师范第二附属小学,在校期间他的绘画天赋和兴趣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到1951年的时候,年仅13岁的范曾已经凭借其画工加入了南通市美协,与袁运生、顾乐夫并称“南通三小画家”。

学画,尤其是传统的中国画,一个好老师的作用非常巨大的。1957年,十九岁的范曾进入了大师云集的中央美院。

在这里,他遇见了对其影响巨大的恩师李苦禅。成名后的范曾也不止一次在公开场合表达自己对恩师的敬重。

但人生如戏,不知为何范曾与师傅李苦禅关系破裂。乃至在李苦禅临终后,范曾更是被直接拒绝为其守灵。

范曾与李苦禅这师徒间的坊间传言很多,有人说,范曾得志后曾狠批李苦禅的国画造诣,导致李苦禅怒逐范曾出师门。

很多人不知道,范曾还有一位“门外汉”老师。

他就是小说大师沈从文。

范曾在中央美院毕业后,到中国历史博物馆工作。在那里,他跟随已经不能写小说的沈从文共同研究古代服饰。

沈从文引荐范曾到绘画领域从事工作,一个人对工作充满兴趣,势必会迸发出动人的热情。从这个意义上讲,这奠定了范曾成为国画大师的基础。

换而言之,沈从文对范曾的影响丝毫不低于李苦禅等人。

然而,沈从文对范曾并不满意,后来却在《沈从文别集·顾问官》中说:“揭发我最多的是范曾,到我家前后不会过十次,有几回还是和他爱人同来的。过去老话说,十大罪状已够致人于死地,范曾一下子竟写出几百条。”

在沈从文的学生中,范曾算是其中成就颇高的一个。然而黑色幽默的是,范曾却也是他“一生都无法原谅”的人。

旁人数落范曾,都会拿李苦禅,沈从文来引证,指责他“忘恩负义”,但范曾却说:“君子之行,君子之过,人家都可以看到,君子改了过,人家都能仰望他,人人都知道自己的成绩,也都知道自己的过失,如果对自己有充分的信心,何必左顾右盼。”

范曾和门下的子弟关系相当好。

这一点,范曾的关门弟子朱军、廖永昌等人都曾数次力挺自己的师傅,范曾也多以他们为傲。而身为著名主持人的朱军在师从范曾后,其国画水平还得到了艺术界和市场的许多赞赏。

朱军说:“这就是名师出高徒。”

2008年奥运会临近开幕,朱军的工作很多。累得筋疲力尽,心情也十分烦躁。有一天,他忙里偷闲,前去看望已经多日没见的师父范曾。朱军一进门就开始埋怨:“先生,我最近快累死了。”

范曾点头说:“是,你们最近肯定特别忙。”“先生,累得我直想骂人。”范曾问:“骂谁呀?”朱军满肚子的苦水,一脸沮丧地说:“我也不是真想骂谁,反正心里觉得累,就想骂人。”

范曾看出朱军的状态确实很糟糕,便慢条斯理地说:“那好办,回去找你们台长,告诉他,‘我不干了’,这就搞定了啊。你把自己累成这个样子干什么?你要是不好意思说,我跟你们台长去说,我徒弟不干了,就跟我专心学画了。”说罢,范曾自己上楼看书去了。

朱军一个人被晾在楼下,傻了。过了一阵子,朱军上楼找范曾,说:“我想通了。”范曾问:“怎么想通了?”朱军无奈地说:“我还得干。”

范曾继续说:“要干,你就不要那么埋怨。埋怨你也干不好,你自己心里还不舒畅。没人让你受委屈,你要不愿意干就算了。”

这是范曾对朱军的安慰,也是他的价值观。不想做就不做,要做就做好,绝不抱怨。

范曾不谦卑,他自评二十四字:“痴于绘画,能书。偶为辞章,颇抒己怀。好读书史,略通古今之变”,又对诸多书画前辈提出质疑。

在《八大山人论》中,范曾说:“繁采与水墨是有些不共戴天的,失败者包括精于水墨的张大千,也包括步其后尘而泼采诸公,更包括什么也不是的咒骂笔墨等于零的中国画坛现代派‘先驱’某人的理论。”某人则是指大师吴冠中。

斗胆一下子将张大千、吴冠中都数落一番的,当代中国仅有二人,一个是鬼才黄永玉,第二个就是范曾。

只是黄永玉也并不认可范曾,说范曾是“过度包装的伪君子”,而范曾也不惮于对自己往日的老师加以批评,作出了《蝜蝂外传——为黄永玉画像》等文章。

范曾自己说与黄永玉虽时有口诛笔伐,但内心并非真的憎恨对方,也有不少人认为,范黄二人文骂口贬之间其实是“顽童之气大于暴戾之心”。要果真如此,那还算是好的。

正如许多人说的,无论是黄永玉还是范曾,都是“不管你承不承认,他们都是代表中国的国画大师”。

范曾在师徒关系上可谓是被诸多人从头到脚骂了遍,可同时他在社会责任感上也令人称道。

2000年之后,范曾多以公益事业为重,03年为抗击非典给南开大学捐款,汶川地震时又捐出一千万赈灾。据古玩拍卖机构荣宝斋估算,1980-2009年间,范曾所捐赠祖国各地书画价值五亿三千万元,实属艺术家之最。

在艺术界,能像范曾这样热心于公益,不吝于财物的书画家着实不多。

这就是范曾,不尽然非黑即白,但既有黑得刺眼的一面,也有白得纯粹的一面。

作为一个享有各界赞誉同时又饱受争议的大师,范曾注定与他笔下的那些泼墨画作一样,黑与白既分得开明却又相融相生,但正因黑和白都鲜明真实,所画之人物才显得饱满。

李苦禅、黄永玉都骂范曾,可他终究成了与老师齐名的大家;社会批评范曾“人品低劣”,但他在公益和文化传承的贡献也不可忽视。

历史上,名声毁誉参半的文士不胜枚举,范曾或许也将成为其中一个。

评价由人,范曾的艺术高度与个人品行的争议应该留给后人评说,知我罪我,其惟春秋。

那些和他有是非恩怨的人大多作古,对他的评价,留给后人评说,似乎只能如此。

/

关注走寻(zouxun1949)

与我们一起,发现大师之美

走寻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