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行走丨走近敦煌

 昵称45109175 2019-11-26

如果这辈子有一个地方是一定要去的,那一定就是:敦煌。

去年8月,我和几个同伴驾车去西部旅行,终于见到了这座闻名世界的历史名城——敦煌。在这里,真实和梦想,现实与历史浑然成为一体,灿烂辉煌的古代文化与雄浑朴厚的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璀璨夺目!在这个质朴而又富有魅力的地方,中西文化融会贯通,拂去千年的历史尘埃,敦煌象一幅画卷展现在我的面前。

敦煌,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西部,南枕祁连,襟带西域,鸣沙为环,党河为带,前阳关而后玉门,控伊西而通漠北,东西长60-240公里,南北宽90-190公里,纵横31,200平方公里;地势自西南向东北逐渐倾斜,至疏勒河以北又逐渐升高,呈南北高,中间低的地貌特征,形成敦煌盆地,盆地南部横卧着三危山,鸣沙山及崔木头山,北部为北山(属华牛山一支脉),中部为党河冲积扇形带及疏勒河冲积平原,称为“绿洲区” 该区域土地肥沃,渠道纵横,是天然的膏沃之地。

敦煌地处内陆,四周被沙漠、戈壁包围,干燥少雨,平均海拔1200米以下,昼夜温差较大,具有明显沙漠气候特征.说到敦煌,就不能不提党河,党河发源于祁连山中,靠冰川雪水补给,经肃北流入敦煌,全长390公里,唐称甘泉,宋叫都乡河,到了清代始称党河,因流经党城湾而得名。敦煌唯一的水利调蓄工程党河水库,每到夏秋两季,登上坝顶,天光漠色都含蕴在湖光波影里,引人入胜!远处的祁连山,皑皑白雪,映衬蓝天,清晰如画;近俯浩浩戈壁,萦荡着斑斑点点的碧涛林荷,更觉波光云影,风光旖旎!除党河外,南湖的泉水也是古阳关下风景胜迹;汉武帝元鼎四年,“渥洼池出天马”的典故即源于此,如今,“湖中天马冲波出,蹴踏惊涛行飘忽”的情景虽已成过去,但“湖水荡漾舂波绿,游人纷至觅旧迹”的旅游热却异常引人,今日的南湖,湖阔水深,碧波如镜,游鱼浮鸟,嬉戏其中,情趣盎然!

历史悠久的丝路古城,千余年风云变幻的磅礴历史,戈壁的古道风尘,湮灭了多少风起云涌,时代变迁,大漠的长河落日又见证了多少人来人往,过客匆匆,荣辱盛衰的兴亡故事已随风而逝,唯有千年的敦煌依旧在驼铃隐约的宁静中守望着昔日不朽的文明!

作为古丝绸之路的重镇,它雄踞中西交通的咽喉之地,在人类文化史的坐标系上,敦煌堪与长安、罗马、耶路撒冷等名城并肩争辉,在其境内星罗棋布的文化遗产中,世界文化遗产莫高窟又是其中最为璀璨的一颗明珠!

莫高窟背靠浩瀚的鸣沙山,面对高耸的三危山,前面有大泉河流过,窟前绿树成荫,流水潺潺,窟内则美轮美奂,别有洞天! 

莫高窟俗称千佛洞。位于敦煌市区东南二十五公里的鸣沙山东麓的铄石上,上下五层,高低错落,鳞次栉比。从南到北长达1600余米。它是我国现存佛教艺术:“三大宝库”之一,也是驰名中外的一颗艺术明珠。国务院于1961年3月4日,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莫高窟开凿于前秦建元二年,之建窟年代,应以晋穆帝永和九年(353)之说,益为可信。首创至今已有一千六百三十余年的历史。十六国经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元、清各代均由开凿,至今仍保存洞窟491个。莫高窟的建筑,主要是石窟,石窟的形制也各不相同;禅窟,主室为长方形或正方形,顶部为平棋倒斗藻井,正壁开龛塑佛像,四壁及顶部布满壁画,主室两侧为小禅室、是僧侣坐禅修行的地方。塔庙窟又称中心窟,呈长方形,前厅有悬山式屋顶,后部有中心柱直通屋顶,四面开龛,龛内塑有佛像及侍从像,供僧侣及善男信女绕塔观像!殿堂窟有前后室,并有很长的通道,后室为主室,平面呈长方形,倒斗藻井,活动空间较大,是礼拜的场所,唐、宋窟多属这种类型!大佛窟平面为横长形,窟身为方锥形,有的在窟顶营造木构楼阁,亭台辉映,颇为壮观!

莫高窟现存的彩塑2415身,历经千百年的侵蚀和人为的破坏,损失严重,其基本完好的原作只有1400余身,北魏时的塑像,大多体态健硕,面像丰圆略长,鼻隆眼鼓,肩宽胸平,脖颈细长;衣服折波,紧贴在身,给人以薄纱透体之感。北周的塑像,面短而艳,高鼻深目,具有西域民族的特征。隋代的塑像变得丰满有致,头大腿粗,衣线折纹柔和实在,富有民族风格。唐代塑像造型洗练、比例适度、面如满月、云髻峨峨,神情恬淡,浓丽丰肥;五代以后,石窟艺术总的趋向逐渐走向衰退,到了元、清二代,技巧也远不及宋之娴熟。

莫高窟上百成千的彩塑,凝结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也是世界文化宝库中一宗灿烂的艺术瑰宝!

莫高窟现存壁画45000多平方米,连接起来长可达25公里,被誉为世界现存最大的艺术画廊;从北魏迄宋元,显示出各个时代不同的艺术风格。北魏的壁画,原始粗犷,着色用笔雄健壮丽,朴实古拙,层层晕染,立体感很强。色彩鲜艳,一般在赭红色的底色上绘石青、石绿、墨黑等颜料。隋代的壁画线条流畅活泼,人物情容逼真,用色丰富柔和;到了唐代,壁画的色彩更加丰富鲜浓,形态丰满有力,写实的逼真,意境的深邃和线条的细密流畅,勾勒的娟姣灵活,都是空前绝后的;元代以后,嘉峪关封闭,敦煌旷无建置二百年,莫高窟的石窟艺术也戛然而止了。

敦煌,所以称之为:“光明之城”  除了字面解释:“敦,大也;煌,明光也!”外,与它两千年来历史、文化、艺术创造、宗教信仰都紧密相关。无论是它的建筑、塑像、还是壁画,都表达了一种人们对光明境界的向往,无论是“西出阳关无故人”的阳关,还是“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的历史情景应该就发生在它的附近;“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等古人描述的情景都或多或少跟敦煌的地域有关;对我而言,置身此地,有关敦煌的思绪就会在脑海里萦绕,挥之不去!对大多数人来说,敦煌就是一个传奇,是一个梦想,时空的轮回流转,终究会留在记忆的长河里:画匠史小玉、舞女程佛儿、寡妇阿龙、道士王圆箓、探险者斯坦因、节度使曹元忠、修行者乐僔……他们的情感、信仰、生活和命运;他们的存在和消散都曾汇聚在敦煌这片神奇而不朽的土地!

时间就像大漠的沙子,不停的流走,来来去去的,有多少人在这里走过又停留,又发生过多少的鲜为人知的故事,敦煌在经历着这一切,见证着这一切,她像一位安静的,神秘的女子,讲述着她的过去和现在,敦煌,这座历史悠久的丝路古城,正以她辉煌灿烂的古代文化遗存,绰约的自然风光和闻名遐迩的地方特色,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人、学者、探险家、艺术家;对她无限的倾慕之情,注定了这座“世界长廊”、“墙壁上的博物馆”、这座“汗牛充栋、包罗万象、博大精深的世界百科全书”,会越来越吸引着全世界关注的眼球;回望身后,我所走近的敦煌,是那么的凄美、厚重,我不过是拣拾了一朵大海里的浪花,如果有机会我还会回来,因为我一定是爱她的!

关联阅读

行摄丨春天的脚步

行走丨一枝花(外二首)

行走丨乌镇,初春写意

行走丨在小小的村庄里写诗(组诗)

行走丨把新春的第一首诗献给你

立春丨我的岁月,春风得意

行走丨在春光里流连(外三首)

行走丨时光渐老,不嫁不惧

行走丨我的后山顶(组诗)

行走丨冷盈袖诗选

行走丨侠客行(组诗)

行走丨北方大寒(组诗)

行走丨等一场雪(七首)

行走丨月河客栈(外三首)

行摄丨光阴的触角(组诗)

行走丨辞旧迎新(外二首)

行走丨荒凉烟火(外三首)

行走丨芷妍诗选

虚构丨无法忏悔

行走丨接受春天

旅途上的故事,请告诉我们;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