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日本为何要将手榴弹设计成敲击后才能引爆?这是多此一举吗

 昵称413468 2017-03-19

相信大家在看抗日类型剧目的时候,都会发现日本兵在拉掉手榴弹的保险环后,会先放在钢盔上敲打一下,之后将手榴弹扔出才会爆炸。对此很多人感到不解。

基于我们对日本手榴弹的了解,其实大致可分为97式、十年式和简化版99式,及91式这四款。日本的手榴弹在外观上非常易于辨别,因为它与中国和美国手榴弹形状不同,基本都是圆柱形状的。以97和91式为代表,整个手榴弹重量约为四百五十克左右,内部装载的炸药约合九十克,爆炸后杀伤力半径大约在十米范围内,整体而言日本这类手榴弹的威力还是可以的。且日本为了增加手榴弹的威力,还会在弹体上增设相关纹路。

上述介绍到的这几款日式手榴弹有特别的引爆方式——针刺式。这种方式主要靠的就是手榴弹内部的击针。而保险帽就是该击针上方的惯性体结构。手榴弹在没有被引爆的时候,击针和惯性体会被保险销固定住,且雷管和导火索也处于分离的状态。如果要引爆那么就只需拔掉保险销就可以了,但是同时还需要外力的配合,因为击针若无外力敲打就不能将导火索引燃,如此内部装置的炸药就不能被引爆,这就是为什么日本士兵会先把手榴弹在帽子上撞一下再扔掉的原因了。其实除了日本兵的所带的钢帽,他们脚上穿的鞋子,以及战场上的石头等等都可以拿来使用。保险帽受到外力撞击后,在扔出去的五秒左右就会彻底爆炸。

其实日本之所以这样设计手榴弹,一定程度上考虑了日本士兵的生命安全。譬如美国的手榴弹在拔掉保险销后,如果没有外力来压制住保险,那么很快就会进入待爆炸的状态。如此一来如果美国士兵行走在丛林中,那么身上携带的手榴弹很容易被树枝刮掉保险销,而士兵根本就没有时间寻找外力压住保险,因此往往很多美国兵都死在了自己的手榴弹下。相比之下日本的手榴弹设计更显人性化和安全性。

当然有优势就一定存在弊端,日本的手榴弹明显不够灵活,譬如战场激战时,日本兵很有可能会死在砸手雷的时候,因为毕竟多了一个步骤,战争中就相当于多了一份危险。其次其引信工艺的复杂程度也存在劣势。

然而当时我国在抗战时还是很希望收缴这类手榴弹的,因为毕竟是正规工厂生产,且内置TNT炸药,即便使用起来略显麻烦,也总比小作坊生产的好上很多倍。看过《亮剑》的应该会有印象,主角李云龙就曾对我国的手榴弹有过抱怨,主要是因为我国手榴弹的炸药与弹体的质量太差。因此日本产的手榴弹相较之下就显得优势很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