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画家的幽默感

 用口叟 2017-03-19

“幽默”这个词最早出现于《楚辞》:

“眴兮杳杳,孔静幽默。”

意为静寂无声。

但现今看到“幽默”二字,多意会的是,辞典中有趣而意味深长的解释。

此解读源自国学大师林语堂,他以将英语单词“Humor”译为“幽默”。

并解释为:

“凡善于幽默的人,其谐趣必愈幽隐;

而善于鉴赏幽默的人,

其欣赏尤在于内心静默的理会,

大有不可与外人道之滋味。

与粗鄙显露的笑话不同,幽默愈幽愈默而愈妙。”

2017新年之初,国立故宫博物院专门择取了一些“不正经”的作品,别出心裁地策划了一场名为“书画家的幽默感”的展览。

当印象里本该正襟危坐的书画家们玩起“幽默”,这场面还真有一点“反差萌”~

今天小编就带您一起感受一下书画名家们的“幽默感”。第一幅

下图这个小眼小鼻憨态可掬的醉酒仙人,是号曰“梁疯子”的画家梁楷所画。

梁楷,山东东平人,寓居钱塘,此人生性嗜酒不拘礼法。

关于他最意思的一件事就是,嘉泰年间梁楷任画院待诏,赐金带,不受,挂带而去。

本幅为画册《名画琳琅》的第二幅,画中仙人坦胸露腹,步履蹒跚。

全作除头耳、胸线和五官用线条钩画外,余均水墨淋漓,纵笔挥洒,不求形似,而能生动传神。

仙人酒后的醉醺醺与陶陶然,全都显露在五官紧缩的瞇笑当中,这个极小部位的面部表情,不仅成为画幅焦点,也显示画家的高度幽默感。第二幅

夏季蚊虫叮咬惹人厌烦,但是因为不胜其扰,专门写篇文章来控诉的怕是少之又少,大文豪欧阳修就曾作过一篇《憎苍蝇赋》。

后来一位晚明书家托名赵孟頫又将这篇赋变成了一幅书法组品。

幅中显现文学家和书家的双重幽默。

文学家正式撰文,细述苍蝇这种不起眼、有害又不时惹人厌昆虫的习性,及令人困扰的为害之处,用幽默方式来讽刺谗人的乱国。

以此为题完成书迹,自言书以自适,亦有所寓意,充分反映出书写者的心声。第三幅

这幅《寒林钟馗》为明四大家之一文征明的作品。

东晋葛洪《抱朴子》言林中每多魑魅魍魉等辈出没,为钟馗最需用武之地,发展出“寒林钟馗”图式。

但明代的文人画家如文征明、钱谷等,多以笏板取代宝剑,一改昔日举剑挥舞的武官形象,演变成“文相钟馗”典型。

本幅即展现其俊爽风神,并赋予一抺笑意,有些淘气,是开心驱走了鬼怪,还是笑看人世一切,其中幽默待观赏者去体会。第四幅

这幅怂萌怂萌的老虎是清朝扬州画派代表人物华严、岩的作品,名为《蜂虎》。

草原上老虎低头屈身,尾下垂,举前爪,露出遇蜂来袭躲避不及,既怕受伤又无可奈何的可怜表情,完全颠覆习见老虎威风凛凛的形象。

作者或是想寄托自身不得志的情怀,运用体积和老虎不成比例的细腰蜂,形成如此戏剧性的画面,展现十足的幽默感。第五幅

这幅《丰绥先兆图》没有落款,画面中钟馗着朱袍,以四鬼为座,拿下乌帽揽镜自照,蝙蝠翱翔于上方。

画题“丰绥先兆”,取自“封祟仙照”谐音。

钟馗面容貌丑,连自己照镜时也不免讶异,布局充满趣味,让人不禁莞尔。

另被压坐的四名小鬼并无害怕的表情,而是一付无可奈何的神态,也展现出作者巧妙设计的幽默元素。第六幅

此幅名为《化须疏》,是明朝书画家沈周的作品。

内容说的是:沈周的朋友赵鸣玉没有胡子,另一位朋友姚存道请以此疏,向美髯公周宗道求助,分须十茎给赵鸣玉,以补不足。

原是朋友间的一番戏谑,却于文中一派正经地引经据典,阐述着需分茎的道理,且精谨地以行书大字写成。

书风沉着稳健,体势劲挺有神,成为其大行书的传世代表作。

这种严谨与诙谐的对照,令人莞尔,正是沈周展现幽默之处。

文章来源:“博物馆世界”,特此鸣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