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教你分辨自己的体质!

 njfwind 2017-03-20

中医教你分辨自己的体质!


科德投资


我们的体质分为以下几类,根据自己的体质特征进行调养遵循养生因人而异的原则。下面看看,亲们你是属于哪种体质哦~


1.平和体质

2.阳虚体质

3.气虚体质

4.湿热体质

5.阴虚(加内热)体质

6.痰湿体质

7.瘀血体质

8.气郁体质

 

一、平和体质

 

1.平和体质的特点:政令畅达,太平盛世。 平和体质的人如果得病易愈。家族几乎看不到遗传病。


2. 外形:匀称,体重稳定,神态安稳,七情适度,饮食规律,物质代谢畅通,二便好,皮肤油干适度,也可或油或干,但不生痘,口唇淡红润,舌象淡红,舌薄苔白(《望舌识图调饮食》),这些都说明你的体内“内环境”干净。故皮肤有光泽。借用朱熹的诗“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比喻平和体质那是血脉畅通,这样的体质,即耐寒又耐热。


3. 平和体质的修养:首先有平和的性格和情绪。有一日本作家写了一本书《钝感力》。谈了人的性格的先天于后天。建议人不要太敏感。情绪波动时消耗内脏的,情绪失调走内脏,痰湿体质就出来了。平和体质靠后天是可以修为出来的。主要是调形养形加养神。后者为首要务。


4. 原则:不要扰动。养形与养神。不伤不扰,不乱进补。


5. 养生要点:女人负有养育下一代的责任。母亲对幼儿的教养,从小培养,吃饭吃有吃相,坐有坐相,玩具玩后要归位,逐渐形成自我约束能力。对东西不贪婪。教养孩子,主要是教养平和,不要姿性纵欲。家庭生活简单,生态简单。


6. 修身心,怡性情,济天下。

 

二、 阳虚体质


1.阳虚体质的特点:阳虚体质,主要是热量不够,真阳不足,缺乏阳气,感到一股阴冷气,背部怕冷,腹部怕冷。天元大宝只此一轮红日;人之大宝,只此一息真阳。真阳一足不生病。


2. 体质机理:阳气是走人体的“边防”的,——走皮肤。阳气不足的人,脸色发白,故要调体温,抗外邪,调膀胱经,膀胱经走“藩篱”,是“藩篱”墙,背部走肾经。保护好背和丹田(丹田元阳所在),女性保护好盆腔不受影响。


3. 病因与症状:

* 首先好好想想病是怎么来的?——检查一下自己的修为问题。阳虚体质主要是下边虚,生机不够,生发不茂,喝水就尿出去了,穿肠而过,大便多,蒸腾气化不行,体水没有被利用。大肠偏寒,拉肚。舌体胖大,娇嫩,脉多沉细。神态,性格,沉静,情绪消沉,易患抑郁症(气虚阳虚)。

原因:

* 母亲在怀孕期间给的“产前一盆火——贪凉;产后一团冰——腹寒”——这属于先天的;后天的——幼年时期用了抗生素、激素等药物,伤了阳气;成年后——过度的**消耗了阳气。工作环境—— 罐头厂,肉联厂,冷库,矿工多易得阳虚体质。


4. 阳虚体质特征:阳虚体质的人易发胖————因为他(她)的细胞懒惰——给它都不动;易脱发,睡眠不好,美容不好。四问——问月经,二便,睡眠,情绪。睡眠轻易受惊吓,骨质疏松(需**阳),易得慢性结肠炎,易得痹症,气虚阳虚易水肿,因为水的不到气化,故在下肢留存——踝部;常常痛经,月经日期后推;缺乏**;痤疮,痤疮属于囊肿型的,往里走;夜尿,小腹凉,膝凉——偏寒(上热下寒,上下像两节似的——下边是真相);口嗅(但忌用清热的药物)——虚阳上浮;也会有色斑(上热下寒)。内科杂病,妇科杂病。


5. 阳虚体质的养生:

* 稳定性与可变性相结合——不是不调,而是顺势而为——不伤它,不添乱,因为它易感病。

* 养生原则——温补。温化水湿,水遇温则行,遇寒则停(像夏季的河流洪、枯);——有潜在的淤血体质倾向,要畅达气血。


6. 饮食养生:忌生冷。如果是痰湿阳虚体质,则不宜多吃水果。宜吃甘温,甘缓的食物,例如:羊肉(羊肉柔和),牛肉,狗肉,栗子,核桃(温肾阳),当归,白芍(补阳,补血),狗肉——刚燥——类如烈火,不宜多补,反而把虚阳给带上来了。可加一些冰糖银耳;要善借天力,在热天吃羊肉,——天灸,用温热的膏**位——关元、命门、足三里等**。韭菜加虾仁,韭菜炒核桃(蟹寒而虾温)。


7. 日常起居:增加户外活动,锻炼阳气——用进废退——使“身体内外环境”的功能得到增强——吸取日月之精华——否则影响骨骼的发育。特别注意肚脐和背部不要受凉,保护好百会,风池,两肩胛、颈部**位;邪风像小窃者,“撬**门”而入。


8. 中成药:鹿茸、补骨、桑寄生、杜仲、参茸、“右归丸”、金贵肾气丸等。


9. 经络养生:脐——关元、气海、肾俞、命门、神阙、用生姜和盐,盐在下,生姜片在上,用艾熏,用艾条灸气海关元**。拔火罐。医家格言:每个人自身有天然药库,要调动起来,获取良好的生命体验!

 

三、 气虚体质


1.症状:气短乏力,容易出汗、说话声音低落,快走或上楼时就气喘。脾气虚,食用少纳呆经常腹胀,大便干而不爽;心气虚,胸闷气短,倦怠乏力等。


2. 倾向患病:脱肛、**脱垂;男子滑精**、女子白带清晰等、鼻炎、便秘。


3. 四季保养:春天生发,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生,早起,户外活动,穿宽衣。暑必挟湿。脾胃肝脏一怕生气欺=,二怕湿。秋天先休息脾胃,到了冬天再进补。


4. 饮食事项:平和偏温,缓补(脾胃偏虚,所以不要蛮补,呆补,滞补),初秋修养脾胃。小米,扁豆,鸡肉,红枣。如果冬补,秋天先垫底。进补要因人而异。气虚者秋冬进补的原则是——细水长流(宜缓不宜急),忌生冷寒凉。如果服用清热解毒类的药品——“中病即止”。忌燥热的辣椒狗肉类食品,如果吃羊肉,可放些白芍——抑生内热。


5. 生活起居:气虚体质的人,对气候环境变化敏感,季节变换是个挑战24节气注意衣服的增减。气虚阳虚体质的人,适宜听兴奋振奋的音乐。气虚体质属于娇嫩体质,不能太劳累,太费心思。女人的美丽是睡出来的,男人的健康是吃出来的。


6. 中成药:大枣(补气血),淮山,党参,人参,黄芪,云苓(茯苓),白术,薏苡仁,紫河车,用以煲汤或者熬粥喝。四君子汤(党参,白术,茯苓,甘草),补中益气丸,玉屏风散颗粒,香砂养胃丸,归脾丸。


7. 经络方法:足三里、气海、脾俞,用灸法。可以经常按摩这三个**位,灸法最好。

 

四、湿热体质

 

1.湿热体质的特征:湿热体质的人,比较影响外形,口干、苦、嗅,面垢、黄暗、油腻、唇红齿黄,眼有沉淀物,易生痤疮、发红、脓包;*   有体味,汗味,便粘,异味大,难闻,小便黄深;妇女白带偏多,偏黄,****,异味,* 舌象红苔黄;神:神情急躁易怒。


2. 形成原因:

*此种体质也有先天因素。

*男士烟酒,熬夜,————生活方式,加之滋补不当或过度,会加重不良症状;*长期情绪压抑;

* 肝炎病毒携带者;会出现浊象

*肝胆疏泄不好,长期生活在湿热的环境下,个人处于亚健康状况;外形浊,

*滋补不当;症状,湿热,急性皮炎,体味,痤疮,**感染,皮肤得痹症,得黄疸,易出现筋骨疲劳。给人的感觉都是浊象。


3. 易困扰得疾病:

*脂溢性皮炎,

*体味,

*带下,

*泌尿系统疾病,

*皮肤出疱,

*癣症,

*黄疸,

*筋骨疲劳感。


4. 对治措施:

*截断产生疾病的源头,

*清二便,适当清热利湿。


5. 饮食事项:少吃甜食,甘甜饮料,少吃辛辣,少吃肥甘厚味(生湿热,大不过酒)。常喝绿茶,花茶,冬瓜,丝瓜,赤小豆。


6. 生活起居:选择一种生活方式,就要接受一种后果——病是自家生。忌熬夜,熬夜要伤肝胆,避**,买房子,尽量不要买底层的,稍高为宜。


7. 方药简介:湿热体质是一种过渡性的体质,主要是青壮年易得,到了老年以后,易生阴虚或阳虚气虚体质。需清热解毒——但这些药不够平和,偏寒凉,故药中即止;但过于寒凉易转为阴虚体质,或者气虚体质。藿香,淡竹,鸡骨草,甘草,车前草等,君泰口服液,清热抑湿口服液。


8. 养生原则:四季保养。冬季不能大量跟“风”,大量进补,尽量穿天然棉丝制品的内衣。


9. 经络理疗:刮痧,拔罐,治肩颈酸痛,奏效,没有指定的**位。

 

五、阴虚(加内热)体质

 

1.阴虚特征: 体内少水,阴份不足,少滋润,干涩,故火偏盛,易生内热(上火)。统说阴虚内热,此种体质在女性中比较常见。对女性要问:经、带、胎、产、乳,以血为主,属阴;


2. 外形特征:消耗大,细胞“勤奋”,故不易胖,胃口好,胃火旺,消谷善饥,能吃,中焦偏旺,故容易“五心烦热”,“无热不生烦”,精力旺盛,耐熬。大便干结(羊矢状)小便少而黄,眼睛和关节干涩,口唇红干,皮肤干,怕过夏天,耐冬不耐夏。睡眠较少,精神足,眼有神,情绪易波动。


3. 形成原因 :

*先天的;

*女性长期压抑不释放,情志化火,在内耗**(林黛玉),消灼津液,

*结核体质

*吃辛辣过多时间过长的人,

*高血压人吃利尿的药过多。


4. 静能生水。月经提前,阴虚体质薄弱在肺和肾。肾阴和肺阴不足。


5. 食物养阴:不吃油炸煎炒的食物,又干又热。宜焖、蒸、炖、煮;清甜的水果,莲藕夏天榨汁,吃鸭肉,鳖肉。


6. 起居锻炼:不适合“夏练三伏”。尽量避开烈日酷暑。


7. 简单方药:银耳、燕窝,冬虫夏草、旱莲草、百合、(秋天——沙参、麦冬、玉竹、雪梨、瘦猪肉合起煲汤。)


8. 中成药:可以减少剂量地用,六味地黄丸系列:眼干涩,用杞菊地黄丸、尿黄用知柏地黄丸,如果睡眠差,可用些天丸补心丹。


9. 季节保养:秋季是阴虚体质保养的重点季节。肺在秋天要保证它肃降,把肝火,心火降下来。阴虚内热湿热体质的人适合听摇篮曲,小夜曲类型的音乐。


10. 经络养生:不明显——对于阴虚体质。

 

六、痰湿体质

 

1. 体质特征:属于积滞体质。“痰”——没有用的废物——没有处理好的“半成品”。广义的—— 水谷化不成津液的堆积物,体内的“河流”不畅通则积滞了——形成“痰湿”;狭义的,就是指“痰”。中医有个理论“百病皆由痰作祟”——顽痰生怪症。痰湿是人体代谢不顺。有诸内则形诸外。 胖,脂肪肝的人多。痰湿体质的人,胖人多痰湿,瘦人多内热。痰湿体质的人,身体比较笨重,不喜欢喝水,口味偏咸,小便混浊,起泡沫(啤酒尿),多爱出汗,大便发粘,不顺,舌体胖大苔厚;神——形体情绪反应慢,神昏头重,想睡,饭后蒙蔽清阳,涩,粘滞。

 

2. 形成原因:

*先天的,家族史

*偏咸,年轻时吃冰冻寒凉食品,(脾胃是生痰之源,肺胃储痰之器)

*长期熬夜形成的,

*舌苔厚腻就不去,影响胆气疏泄,进而影响肝和脾,胆——肝——脾。


3. 易得疾病:偏胖,高血压,高血脂,肝血糖,痛风,心梗,脂肪肝;皮肤不好,油性,囊肿,痤疮;月经不调,经量少;慢性咽炎。经常暴躁——不良的生活**惯出现——由于焦虑郁症,不安所以喜欢不断吃东西,贪凉,熬夜,致使脾胃怠工。——对治————首先心理沟通,舒缓情绪。好好保护脾胃。脾胃是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百病皆由脾胃生”。痰湿体质是生活方式病,在中国,多是企业高层,白领,和公务员患者。


4. 饮食事项:控制食量,不暴饮暴食,淡食,不要吃“宵夜”,一定要吃早餐,这是减肥的第一步,如果晚上多食,滞于中焦,使阳气在晚上不能“潜藏”。对治——化痰理气散结——可多用汗法——把发汗的功能调动出来,出汗具有很好的排泄功能,可通过吃麻辣烫,做桑拿,用生姜等办法出汗,散湿暖脾胃,促发汗。用生姜调理,效果明显——

*泡茶——红糖,红枣,姜片,姜茶——到了夏天坚持喝一段时间,发汗——通透——肤色好。重用姜——7片——对大胖子——要出汗。男性烟酒者减少些,夏天的姜的药理——夏月伏阴在里,一般人都是外强中干,气血外走,故不能贪凉,姜可以帮助气血外达,鼓舞气血外发;到了秋凉以后,就减少或停用姜;

*冬天阳气收敛了——伏阳在内,不宜用姜了。所以冬天多吃萝卜——补而不呆。如果冬天伏阳外发,易得腮腺炎。人**睡觉,要把阳气潜藏起来才是养生。

*少咸,少酸,少寒凉,少吃收涩的食品——酸甘化淤,醋生湿,山楂伤脾胃,不利痰湿,少喝饮料,甘能生湿,肥胖是一毛钱一毛钱吃出来的。西瓜少吃(西瓜是天然的“白虎汤”),海鲜,水果也少吃,

*从复杂的生活方式中退出来——好气斗狠,熬夜网游,恣情纵欲,应酬过多。

*多运动


5. 生活起居:

*中年多痰湿证者,注意查血脂血糖血压,而且是空腹和餐后两个时间的。

*多晒太阳,散湿气,振阳气。

*多洗热水澡,泡浴,到皮肤发红,毛孔开张,出汗后,不宜立刻用凉水冲洗,一定要把汗出透,自然落汗。

*少用空调。(阳加阴谓之汗);

*衣服宽松,宜散湿气。


6. 方药:党参,扁豆,砂仁,——中焦;白芥子,陈皮,——肺;赤小豆——走于下;绞股蓝,陈皮六君子丸,参苓白术散,排毒扬言胶囊(此药中病即止)。


7. 四季保养:痰湿体质的人秋冬季就不要进补了。女性通经水谷便血情,这是美容的关键。


8. 经络养生:脾俞**,胃俞**,足三里,阴陵泉,水分(脐上一指),神阙(脐下一指),轮换灸。

 

七、瘀血体质

 

1.淤血体质特征:易感病——肥胖,高血压,消瘦,月经不好。由于气血内淤,这种类型易生暗疮,疮印不消,易成色素,易生斑,多用“桃仁四物汤”对治。易痛经,易患**积瘤,乳腺增生。女性患者较多,易生肿瘤——如加上淤血体质往往与痰湿体质混合,多为**,或量少。注意经期保健,避免凉,冷,饮水,盥洗,露脐等。瘀血体质,易患抑郁症,这种郁,多偏头痛,胁肋疼痛(如刺痛更典型了,胀痛往往是气郁体质),气郁而胀痛。如果得了淤血体质,很容易转为慢性的。要十分注意调理,改善呵护,阻断产生的因素。


2. 形成原因:

*阴虚内热,消耗大;

*气血化元不足,吃少排多; 

*淤血不去,新血不生,微细脉络堵塞,皮肤干燥。必须活血化淤,必要时用虫类药,钻开堵塞——大黄蛰虫丸。瘦弱类型的一个例子; 一男孩,18岁,体征似8、9岁,便秘十几年,烦躁。应治,活血,清开细小的血络,用大黄蛰虫丸,药量是正常用量减半。效果明显。


3. 调理原则:对于肝郁给予疏泄,疏泄气机,因为“气停则血瘀”;重点安抚肝,注意疏

肝理气。肝藏血。肝,将军之官,如果使其受到束缚,就会不高兴,所以要理气,疏(舒肝),肝逆,则“内乱”——造成气滞血瘀。季节变化对肝也有明显的影响。饮食方面,喝酒不利其养;衣着上,春天要宽衣服,忌紧衣,闷气,呆坐。躯体痛苦,精神受折磨。对于舒理肝脏的药物,稍用化淤理气的药,但不宜久用。


4. 饮食事项:可少量饮些红葡萄酒,活血化淤。适用山楂,韭菜,红糖,醋;菇类,金橘,蜜桔,玫瑰,花茶,**等。一食疗方:糯米甜醋,猪蹄,同炖(如若怕冷,可放红枣,姜去皮,块状放入)通炖,——养人,周身通泰;月经退推后者可用此方。美容。但,阴虚内热者慎用,可适量加当归。少吃收涩的东西,不要受寒凉,少受冻。“血遇温则行,遇凉则停”。这种体质的人,不适合“秋冻”。


5. 生活起居:瘀血体质,主要是不科学的生活**惯产生的不良后果。首先要从情绪上调理,要开朗,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气会更通泰,不要使气机阻塞,气停水停,容易产生痰湿。许多现代生活方式,对身体不利。电脑对心肺功能的负面影响较大,含胸驼背地坐着。气散则血行。多交朋友,大笑,大唱,大玩。开朗,增加运动,唤起振奋,使心肺畅达。


6. 宜用药及**位:山楂,红花,桃仁,当归,田七,益母草,可以常常冲阿胶喝,枸杞,首乌,红枣,(田七,红枣,用瘦猪肉或鸡肉煲汤,一周一次),桃仁四物汤,生化汤,大黄蛰虫丸,等等。女如血瘀,血虚,可用逍遥丸。在意补血润血,血干则不行或缓行。


7. 保养季节:关键是春天,重点是养肝。尤其要舒展侧体,拉伸侧体。披发缓行,利于气血生发。修身心,怡性情。


8. 针灸的**位:瘀血体质特别适合针灸。重要**位是,曲池,合谷,血海,三阴交


9. 和瘀血体质关联的是气郁体质。


10.心,君主之官,肺,相辅之官,肝,将军之官。

 

八、气郁体质

 

1. 外形特征:闷,不舒服。气息不舒展。咽喉不利,梅核气。经前乳胀,腹胀,气运不顺,,入阴出阳不利,眼不好,便燥发干。性格内向为主,或心里门儿精,敏感,从躯体疾病中反映出来,胃溃疡、肿瘤、。多数在幼年有不良生活打击有关——家庭,学校。


2. 易得病:

a.抑郁症,

b.妇人脏躁症,乳胀痛,月经周期乱,慢性咽喉炎、突然晕倒、

c.易失眠、

d.胸胁间神经痛、胀痛为主,紧张综合症,

e.慢性咽炎,

f.甲亢,瘿瘤,

g.溃疡,

h.头痛,偏头痛,胸闷叹气。


3. 其主要问题在肝。气郁胀/头痛,头发黄,体瘦,面青黄,常叹气“善太息”,肝的特点是体阴而用阳,  肝阴主藏血,喜欢有阴血涵养它,故肝血要充足,疏泄好。气郁日久而转为瘀血体质了,所以,在气郁阶段(上游阶段)要注意调理,“喂饱它”,疏泄有度,收放自如,特别注意补充肝血。有一女孩,体型瘦弱纤细,面白净文静,披肩发,外柔,而脉却弦,肝血不足——贫血,情绪易燥,要柔肝,舒肝,补肝血。


4. 饮食方面:柠檬,橙子,陈皮,柑橘类水果,洋葱,丝瓜,虽易上火,但吃东西不要贪凉,可清热,但不可过凉。少量饮酒,葡萄酒。


5. 日常起居:听振奋的音乐,巴赫,莫扎特,多出去旅游,走向自然山水之间,多交朋友,使自己开朗而气机舒畅。不要使小性儿。


6. 简易药方:杨把握舒肝理气,补肝血为主,葡萄干,香附子,阿胶,柴胡,逍遥丸,柴胡疏肝丸,越鞠丸。


7. 四季保养:务必舒展情绪,春季是黄金季节。


8. 经络养生:中脘,气海,内关——理气三要**,膻中,临睡前,两手掌搓热,平擦两肋,感到热,像灌热水袋一样的感觉。——肝位置在右,通道在左。少受寒,因为津液气血都喜欢温暖。气郁体质不适合受寒,是脏器功能停滞缓慢。要点:中医讲,女子以肝为先天。淤血体质是刺痛,气郁体质是胀痛。肝血不足则易怒,易燥,故要肝气活起来。过度烦躁,血压飙升。肝郁者,特易上火。

转发随喜,让更多人因你而更健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