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懂得为未来工作,有一天你可能会发现自己OUT了

 壹去 2017-03-20

文/林小白


上周天,我参加了一场探讨转行的小型聚会,谈到最后我发现好像一开始对「转行」的概念没有明晰。我问,转行不转职的算是转行吗?比如原先在制造业做HR,现在到了旅游业做HR,算不算转行?大部分人都认为不算。

到最后,我发现大部分人对于工作的纠结实际上是对于工作岗位的纠结。但我觉得,比起纠结工作岗位,更应该思虑行业。

实际上,我们现在所有的工作岗位,都是因为滋生了某个新的行业,引发了大量社会需求,才设置了岗位。好比空乘是因为有了航空服务业才设置的,程序员是因为有了互联网业才出现的,新媒体运营专员是因为有了新媒体才有的。

问问自己,如果时间倒转到1995年,你到了可以参加工作的年纪,你会去做什么工作?水利电力?制造业?互联网行业?如果是我,我就选择去互联网行业,因为它在未来的10年内会发展地如此迅猛,随着行业趋势的一路高涨,即便我就从一个助理开始做起,我的薪水也不知道会翻了几番。


图片来自网络

现在,站在2017回头看,每个行业都有一些比较类似的岗位,比如管理、秘书、助理、运营、推广、销售、技术等等。但不同行业的同一岗位的薪资确是不同的,这就是行业趋势带来的力量。

有句话叫“越努力越幸运”,但很不幸,如果你努力的方向是错的,那么越努力就离你的目标越远了。如果方向是正确的,哪怕这条路我们要走得再久,我们都会感到安心,因为我们总会走到的,怕就怕我们走的是一条错误的道路。

有的人在选择工作的时候是根据个人能力来选择的,还有的人是根据上司来选的,所以老板一不对口味就跳槽,大多数是根据公司来选择的,它是500强还是初创企业成了考量的标准。

但更好的方式是按照趋势或是行业来做选择,这样的选择才比较有可持续发展性,因为社会源源不断地伸手问这个行业要资源。


就好比你目前要去买股票,有两支股给你选。一支每股50元,但未来5年可以增长到100元/股;另一支每股5元,但未来5年会增长到50元/股。你会买哪一支?以1万元的本金为计,不算任何手续费,那么第一支股票的收益是100%,第二支股票的收益是1000%。

可见,增速才是第一要素,和现在的大小关系不大。所以我们应该选个未来在持续发展、走高的行业,而不是聚焦当下,拿当下所谓的高薪。选择远比努力更重要

行业是有一个生命周期的,基本分为: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初创期的时候,只有一小部分人看到了它的可能,然后开始倒腾。成长期是越来越多人意识到,某个事情已经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大家的视线里。成熟期是所有人都知道了,这个行业正如日中天。衰退期就是夕阳产业了。



这4个周期我们还是相对比较好区分的,比如邮政行业就正处于衰退期,想想看,你多久没写过一封信了?而互联网已经进入了成熟期,多少人削尖了脑袋要往百度、阿里钻?旅游业、文化娱乐业及体育业开始进入成长期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大家对这种现代服务产业开始有越来越多的需求了。而人工智能虽然刚起步不太久,但威力不可小觑。

那我们知道,为了职业的可持续发展,我们不要去处于衰退期的行业。那剩下的要去哪个呢?比较稳妥的选择是去处于成长期的行业

目前处于成熟期的行业固然是好,但也因发展得比较成熟了,所以企业很多,还有不少是500强的大企业。那这就有两个问题,一是进入的门槛变高了,可能非985、211不要,非研究生不要;二是这些大公司的利润都被以前进去的人、现在已经在里面的人瓜分得差不多了。

而在初创期的相较成长期而言风险会比较大,一开始的薪资可能极其不稳定,还有可能在发展运营中遇到问题夭折了。所以综合考虑,处于成长期的是比较稳妥的。

锁定了行业,你就可以去往里钻了。具体要就职哪个岗位,可以参照你的兴趣、能力及价值观做个简单的定位。但建议,尽量往核心部门靠,因为机会比较多。现在人才济济,有了机会,你才能很好地把你的能力展现出来,从而来个华丽的跳转。

最后分享两句我很喜欢的话。Stay hungry, stay foolish. Live in the moment, work for the future.

—END—

相关内容分享:

一上班就想下班?你大概是找了一份“假工作”

找工作和找对象一样,适合比理想更重要

本文为原创,如需转载,请发送简信联系我的经纪人bingo_

作者简介:林小白。热衷旅行,热爱写作,正过着白天写公文、晚上写故事的生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