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想看看屠呦呦获得的诺贝尔奖章是什么样的吗?

 红豆居士 2017-03-20

随着今年诺贝尔奖各奖项的揭晓,“诺贝尔奖”再次成为热词。特别是继莫言之后,中国人再次上榜,药学家屠呦呦喜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成为首获科学类诺贝尔奖的中国人。诺贝尔奖包括金质奖章、证书和一笔不菲的奖金。有人好奇诺贝尔奖章到底长什么样?其实,不同奖项的奖章是不一样的。


今天,我们就来讲讲屠呦呦将获得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奖章,奖章的作者埃里克·林德伯格(Erik Lindberg,1873-1966)是一位著名的瑞典雕刻家,他的父亲老林德伯格也是一位有名的雕刻家。在父亲引导下,他于1893-1897年就读于斯德哥尔摩高等美术学院,在1899-1902年间,他赴法国巴黎游学,师从夏普兰等名师,他的作品风格因此深受罗蒂、夏普兰等法国新艺术运动时期章牌艺术名家的影响。后来,他长期供职于瑞典皇家造币厂。

1901年,林德伯格受命设计了诺贝尔奖三个奖项的奖章,和平奖奖章则由挪威人古斯塔夫·维格兰(Gustav Vigeland)设计。

奖章正面为诺贝尔的半身侧面像,右边为诺贝尔的生卒年(罗马数字),左下角有作者签名“E.LINDBERG 1902”。

背面图案为古希腊神话中的健康女神许癸厄亚在给一个重病的少女喂饮岩间清泉。 许癸厄是医神阿斯克勒庇厄斯的女儿,专司预防疾病与清洁卫生,她是阿斯克勒庇俄斯的伴神,典型形象是一个用碗喂蛇的少女。我们在右下角就可以看到这样一个被蛇盘绕的砵状的药盘,它被称作“许癸厄亚之杯”。

许癸厄亚之杯跟其父亲阿斯克勒庇俄斯的蛇杖一样,具备医学、治疗的象征意义,是现今世界常用的符号之一。仔细分类的话,“阿斯克勒庇俄斯之杖”代表着“医学”,而“许癸厄亚之杯”则代表着“药学”。

背面的设计非常符合医学的主题,而借用古希腊神话也是西方章牌设计中惯用的一种手法。受奖者的名字及年份会被可在背面的正下方空白处。



这样的一枚奖章通常被装在一个红色的皮质盒子里,盒子的四个角上有四个“N”,代表诺贝尔,盒子中间则会印上受奖者的名字。



上面的这枚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奖章的获得者是英国人弗朗西斯·哈里·康普顿·克里克,他因DNA分子结构的研究而获得同沃森威尔金斯一道荣获诺贝尔生物学奖或医学奖,这枚奖章曾经在美国遗产拍卖公司(HA)拍卖,连同拍卖的还有他的获奖证书。



由林德伯格设计雕刻的三种诺贝尔奖奖章,正面都是一样的,只是背面不同,下次有机会再做介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