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保护自己?教师需要认识到这些……

 流水笑清风 2017-03-20

保护自己?教师需要认识到这些……

2016,师生冲突的事件频发。或许不是2016,而是贯穿了当下教育的每一年,只是种种原因,没有浮出水面而已。

何种原因,让师生冲突不断呢?

我认为师生冲突的根源是传统师生理念的倒置。做了教师,似乎就有一种“天赋师权”在老师的头脑里,学生就应该尊重老师,学生就应该听老师的话。但很少有老师去思考,自己到底有没有资格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教导前进,甚至有没有认真审视过自己要求学生去做的事情是否正确。

传统的教育认知,如果学生是一粒粒种子的话,老师就是大树,老师就要求学生照着自己指引的方向前进,按照自己的要求去做。于是,老师需要去规范孩子的成长。姑且不谈老师有没有资格去这么要求学生,单就孩子来说,现在孩子的经历、视野远远强于先前的学生。他们个性鲜明,见识广博,他们怎么可能乖乖地做教育的温顺儿呢?何况做教育的温顺儿对于未来来说,恐怕是悲哀的事情。何况现代媒介的冲击,早已在新时代的孩子意识里消解了老师的崇高,贴近了老师的真实,那么孩子们还会如前时代一样去崇拜老师和听从老师吗?不会!一个要规范,一个要不听,冲突自然而然地产生了。

关键就在于,老师可以做大树吗?老师有资格做大树?老师必须做大树吗?老师做了大树会不会误导成长?

客观思考,那么老师是不能做大树的。如果孩子是丰富多彩的种子,老师应该做的是给不同的种子提供不同的成长土地,给孩子成长的舞台,然后“化作春泥更护花”,给孩子成长的动力。当老师俯下了自己的身姿,而不是高高在上而不是真理和正确的代言人的时候,孩子会因为您给的土地而生长,会因为您给的动力而蓬勃,会因为您给的土地和动力而心存感激。

师生冲突的第二原因是老师的话语情境和学生的话语情境之间有隔阂。时代变了,无论你接受还是不接受,很多新鲜的词语就出现了。但是如果老师不能接受现行生态中的语言系统,就会自然造成矛盾冲突。或者教育如果不能接受特定语言环境中的特定的意义,也会造成矛盾冲突。例如“坑爹”这词儿,本来就是“很坑人”的意思。现在的孩子对成人哪怕老师也会脱口而出“你不是坑爹吗?”其实,孩子无意去当老师的“爹”,他本来就没这个意思,如果老师非要认为学生在侮辱自己,自然就会产生矛盾。

前天语文期中考试成绩刚刚出来,安同学急匆匆到办公室问我语文成绩考了多少分。我说:“不错,106分!”(满分120分)结果他来了句 “放屁,我不可能考这么多分!”咋的,作为老师你狠狠地收拾这种没有素质没有教养的东西?错了,孩子只是不相信自己考了那么多分数而已,这里面的“放屁”大概也就等同于“你就耍我吧”的意思。如果老师的话语情境不能和学生的话语情境对接,那么这个孩子就惨了,你要狠狠地收拾他了。

我将这个故事讲给了几个老师听,他们大多迫不及待地问我:“你怎么处理这小子的?”我就说没处理啊,就微笑着对他说了句“你小子总是不相信自己!”然后在他惊讶之后的惊喜中结束了。

时代变了,老师往往说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教了,其实往往是老师的脚步跟不上了时代的变化,越来越不会和学生相处了。

第三个原因就是教师对待错误的意识有问题。一旦学生出现了点错误,老师尤其是班主任往往如临大敌,认为错误不可饶恕。

对待错误应该有三种基本的认知。第一就是可以忽略不计的错误。当你面临明明知道没有结果的所谓错误的时候,还非要和学生较劲,让学生按照老师的思维来做,那就会造成矛盾爆发。例如高三学生抽烟的问题,无论你怎么处理都无法让孩子不抽烟,即使他不在学校里抽也会回到家里或者走到社会上抽烟。明明知道你的处理那怕是剑拔弩张也不会有结果,你又何必就较真呢?你只需告诉孩子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不能抽就可以了。第二种就是错误可以转化为孩子成长的契机,成为拉近师生关系的契机,成为拉近家校关系的契机。如果事件的处理不能促进孩子的成长,或者说如果事件处理本身不包含正能量,那么这样的处理就没有意义。所有教育最终目的都是指向孩子的成长的,没有这个指向就不要处理所谓的错误。第三种就是教师的态度问题。面对孩子的错误,我们应该有的不是“孩子又犯错了”,而应感到庆幸,因为“错误,是孩子成长的勋章”,正是一个个的错误和一次次的碰壁才成就了人的成长。当老师破除了对学生错误的恐惧心理,转而为悦纳的心理,在处理问题的时候就会理智得多,智慧得多了。

第四点就是老师处理问题不够智慧了。教育需要迂回,不需要硬碰硬。正如夫妻关系,要靠经营,不能仅仅靠爱情本身。如果一个老师不能智慧地处理问题,而是直接指向问题,往往会将事态激化。

例如某个孩子不交作业,总是会有老师把孩子拉到办公室训斥一顿,然后停别的课,在办公室里让孩子补写作业。还有重者就是直接请来家长,或者写检讨。想想如果这个孩子“好欺负”,那教师就“获胜”了。如果这个孩子“不好惹”,给你个甩袖而去或者大喊一声“老子就不写!”你咋办?着急?找校长?这是在解决问题还是在火上浇油?假设有了个结果,结果会是孩子因此而写作业了,还是使得孩子越来越讨厌你这个老师越来越讨厌你这个学科了?如果是后者,那就是教育的悲哀了,但大多数是后者。前几天央视财经频道里的《滔滔不绝》里窦文涛就讲述了一个孩子因为老师逼他写检讨而跳楼的故事,如果因为一个写检讨而产生这样的悲剧,这种不智慧的代价可太大了。

简单来说,如果老师和学生有个书面交流小本的话,只需在交流小本上留上“你小子啊,怎么没见到你的作业啊,这次放过,下次不许哟!”恐怕结果就是两样了吧。或者把孩子叫到旁边,搂着孩子肩膀说声:“你不带这么关心老师吧,其实老师不怕批作业累的,对我狠点吧,将作业补补。”孩子会把作业补上的吧。

一个可以让孩子生命消逝的问题,其实解决也就一句话的事儿。

诚然,所有的问题,归结到最后,还是老师的“自我”意识在作怪,是传统的对教师的认知在作怪。如果俯下身子,做了让孩子成长的土地,给孩子的成长提供动力,那么问题将不再是问题。

“上善若水”,因为水把自己放到了最低,它看到的是万物的正能量,于是它能化育万物而不争。如果教师把自己放到最低,看到所有孩子的正能量,就会有得天下孩子而教之的幸福,怎么可能和学生产生冲突呢?

上善,则置于最低;善,则生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