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是实情: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

 昵称34994362 2017-03-20
分类: 随笔

     傍晚妻子很有感慨地把这篇微信文章推荐给我,我读了后也深有所悟。虽然我不大赞成该文的无前提尽孝观点,一点儿也不喜欢文章开头所延引的故事。可文章标题所表达的,却是人生实实在在的痛: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是的,早在31年前的1986年8月,我就有了这种深入骨髓的痛,在外求学期间,先父突发心脏病离开了我们。再后来,母亲去世,我这种无家感更深重了。2007年7月岳父逝世,我就跟妻子讲我心头凝结了十余年的话:老人走了,我们就没有家了。意思和该文标题完全一致。现在我们的父母亲都去世了。我们检讨起来,发现确有多处对不起父母的地方,尤其是我,不能在父母亲活着的时候多陪陪他们,多和他们说说话,这是罪过,难以饶恕的罪过。虽然我曾在课堂上,讨论史铁生《我与地坛》时,当着百多学生言及此事泪流不止,但不能丝毫减除我的罪感。在接下来的归途中,做一个有德行的人,走好吧。

         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

2017-01-28 善信
       古代有个孝子叫韩伯俞。他的母亲在他犯错时,总是严厉地教导他,有时还会打他。待他长大成人后,当他犯错时,母亲的教训依然如故。有一次母亲打他,他突然放声大哭。母亲很惊讶,几十年来打他从未哭过。于是就问他:“为什么要哭?”伯俞回答说:“从小到大,母亲打我,我都觉得很痛。我能感受到母亲是为了教育我才这么做。但是今天母亲打我,我已经感觉不到痛了。这说明母亲的身体愈来愈虚弱,我奉养母亲的时间愈来愈短了。想到此我不禁悲从中来。”

    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

    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

      这句话大概讲的就是父母在世时,人生还有根基,心灵还有归宿,每个在外漂泊的孩子,累的时候还能有个休息的港湾,每逢过年心中总有一个牵挂、相聚、思念的地方;父母离世时,自己虽然也有自己的小家,但是一个我们生活从小至大的家不在了,人生大半生的思念和生活也不在了,心灵就仿佛成为世界的孤儿,忙忙碌碌无人嘘寒问暖,只能自己咬咬牙往前走,人生就剩下一段回归另一个世界的旅程。

      有人说,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年轻时,一直找寻着能够陪伴自己一生的人,往往就忽视了在背后默默看着自己的父母,大抵是从出生时就已经习惯了他们的存在和陪伴,仿佛一回头他们就在那里,于是习惯就变成了忽视,但是终究父母是没有办法一直陪伴着自己的,然后陪伴也许在某一天突然就变成了思念。思念到极致是什么感觉?大概是漫漫无期的等待吧。

      毕淑敏先生有一篇小文《孝心无价》,讲的就是关于“孝”这一平常而又深刻的话题。最后借用此文与大家共勉吧,常回家看看爸妈,能陪伴的时候多多珍惜,不然等待你的只剩下漫漫无期的思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