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潘柬芝:没有什么比得上自由的心

 书画雅苑 2017-03-20

潘柬芝:没有什么比得上自由的心

潘柬芝,1987年生于香港。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艺术硕士。运用绘画、摄影和录像等不同手法表达和探索对个人身份的不确定性和私人空间存在形象的感知。以视觉构造内部的精神层面。把内心的世界以艺术工作的劳动手法投射向社会。作品被艺术机构及私人藏家收藏。现在旅居及创作于北京。

本文配图:潘柬芝 后现代彩墨女图系列 138x69cm 紙本設色 2016

潘柬芝:没有什么比得上自由的心

文/林元亨

在写潘柬芝之前,我要讲一个趣事。2014年,所在杂志“艺术家”栏目排潘柬芝的稿子,美编把版子排好后给我看校稿,我忽然发现,她的名字突然全被神一般地(不知是美编还是校对)改成了潘东芝。我忽然就很开心地笑了。我似乎很少这样开心地大笑了,以致后来,我在一个深夜看其微信上的《visit中国美术学院》”的探访自拍,那夹杂着英语单词的香港话,我虽然一句也听不懂,但会一边看录像一边还是忍不住开心地笑。由此,我首先要感谢潘柬芝,这个让人容易开心的名字。当然,还有她容易让人会心一笑的作品。

能够认识来自香港的潘柬芝,是因为灵子(当代艺术家詹灵娟)的热心介绍,因为她们2014年同在北京上苑艺术馆驻馆创作。但事实上,我之前就在一场微拍上看过她的作品,印象颇深——那时候,觉得这样的作品很令人惊奇和惊喜,这种单纯、质朴又有点小女生似的创作,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仿佛回到久违而又遗忘了的懵懂童年,陌生的是,我们好多艺术家都在创作一些表面高大上的作品,但反而缺少这样少有伪饰、直抵本真、触及内心与日常生活的作品,至少,举目四望,泛泛之辈的我们已经少有这样的勇气与初心。

潘柬芝:没有什么比得上自由的心

后来,认识与走近柬芝,看她的一幅幅作品,如棉布丙烯的《草花头系列》(2014),如宣纸彩墨的《天堂系列》(2014-2015)、《森女系列》(2015)……一幅幅地诞生,你总是会掩饰不住地欣喜与喜欢,虽然,我们也可以说出其作品的一些不足与问题,还需要她一个个地花费力气去解决——或许,那会是一条很长很长很寂寞很孤独的路,荒凉,乃至绝望——但对于一个自足而喜悦的生命来说,即使一个人在这个世界上,在这个天地之间,又何尝不是芳草萋萋、满目葱茏呢——虽然,我曾经颇为悲哀地对柬芝说,个体注定是孤独的,但众生却是我们的宿命。

事实上,要解读潘柬芝的作品,是比较困难的,至少对我来说如此。面对这位80后女性艺术家的日常创作,你走进去,仿佛能够阅读其生活与梦想的点点滴滴,这些画作,仿佛一个个有着无限外延的词汇词根,似乎指向的是一场记忆,一个刹那,一条线索,一段路程,然而,它们又似乎仅仅只是潘柬芝画笔下的幻象,云彩,日月,花朵,春夏,这些都只是她可以早出与晚归的碎片与反光,波光潋滟,鸥鸭横渡。没有多少人能够去惊扰她的美好梦境,那是她的白日梦,她一个人拒绝进入的花园。日出日落,花开花谢。那个阿尔西纳的花园,除了花朵、藤蔓植物和小松鼠、小鹿,只有她一个人在。她,是自己的女妖与公主。她,高高在上。像一朵花。

潘柬芝:没有什么比得上自由的心

“但是有一点,那个没有人进入的花园,是否一种真空的追求呢?精神洁癖,或者是一座牢?”潘柬芝这样问我,抑或,问她自己。我不知道怎样回答她。我只记得对她说过,“我们的生命其实是在不断填空”、“我和你组成我们,我和你因而两难”类似虚无缥缈的话。我只会在刹那间想起,她在棉布上,一遍遍用丙烯在一个个深夜画下的青蓝色的窗户与金黄色的日光。那,也是她的牢吗?或者,你我的?

——或许,她,画的,只是她自己,她的所见,她的所感,她的所梦,她的所在;她,画的,只有她自己,她的坚守,她的放置,她的悲欢,她的命运,仅此而已。

潘柬芝:没有什么比得上自由的心

潘柬芝先后就读于香港艺术学院和香港中文大学。在香港艺术学院,她念的是“应用及媒体艺术文学系”,在香港中文大学,也是“文学艺术”专业,但其所受的教育,并非国内那般学院派或者说应试教育。所以,潘柬芝在绘画方面,可以说相对自由,少有约束。期间,她做了一些不俗的影像作品,比如《littlemermaid》就很令人震撼,表达手法也很细腻充分,那种淹没沉溺、漂浮挣扎,仿佛一个刻骨铭心的手势,虽然我们看不见主人公的脸,但我们却能读懂其所有背负的内容,以及在命运之力的破坏下试图抓住的那根不可预期的救命草。

潘柬芝的影像作品里,我们可以看到一个香港女孩的青春与张扬,甚至可以说是肆无忌惮的自由选取任何题材与形式,时而乖巧、时而怪诞、时而小清新、时而重口味……但都有着共同的特点,除了篇幅上是短小精干的生活化、心情化的碎片,更是女孩心中白日梦的可视化再现。(董洁《“阿尔西纳的花园”展览前言》)

潘柬芝:没有什么比得上自由的心

同时,从小爱画画的潘柬芝(不是国内的那种为了考联考校考的艺考生,而是在作业本上的那种无知无畏、乱涂乱画)也涉足绘画、装置和雕塑。我在其微信上看过一个她在台湾参展的装置作品,就很有意思,让人耳目一新。“运用绘画、摄影和录像不同的手法表达和探索对个人身份的不确定性和私人空间存在形象的感知。以视觉构造内部的精神层面。把内心的世界以艺术工作的劳动手法投射向社会。”她这样解读自己工匠似的创作,或者说,这是她给自己定下的一个方向与未来。

2012年后,潘柬芝开始尝试画一些花朵。她发现“花”是除了人脸之外,对她来说特别有感觉的东西。“去到任何地方,第一时间最吸引我的都是花瓣设计的纹路又或者花布之类的东西。”“我发现花朵是一种回归日常生活的元素,是一种生活情境里面常常出现的一个符号。”花朵,让潘柬芝触及到了灵魂深处一个最本真最本质最本来的东西,简单,安全,纯粹,美好……而在这期间,除了花朵,一个小女孩自然而然地出现了,这个形象,是她孩提时代不断在纸上画着的美少女形象,也是80后90后女孩共同做过的事情,今天,这个挥之不去的美少女,以潘柬芝的“我”投射到这个画面上,在布面上,在宣纸上,花朵,树木,云彩,山水,她是她自己,又不是她自己。她是不断走失又不断回来的“我们”。

潘柬芝:没有什么比得上自由的心

在我创作里面,童年时看到的美少女战士卡通片有着重要在精神上、成长上、陪伴的意义,那么“花”这个符号的构成,就带着熟悉的安全感、沉闷而重复的追寻图案与颜色的拼合,有关美感与颜色及自然植物的物化教育。而这些东西需要一个空间去盛载,在生活中最自然与惯性的一个空间便是“房间”,一个城市人必然存在的空间,以这个私密的空间,是一个个人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面,我们可以做自己喜爱的事情,就像是没有第三者看见似的。每当独处的时候,发呆直至睡着之前,会构成一个很好的思考的时间,在那个时间,便会产生一种强烈的孤独感,这种感觉就像是一个未知的空间,充满无限想象的空白,一个看不清楚的 “窗”。(潘柬芝作品自述)

2014年12月,《草花头》在香港艺术学院艺廊展览,一位陌生网友来参观后,给潘柬芝留下了如下文字:

潘柬芝:没有什么比得上自由的心

……满眼的绿意盎然,漂亮的图案,空中的窗户透露未知的幻想,在阳光下闪烁着若隐若现的金光,一切在微风下轻轻飘动,就如水中的月,雾里的花,梦与幻在飞翔。然而,现实却是被紧紧凝固在框架中的肢体,躯壳就如支离破碎的八音盒,都被覆上厚厚的胶质,沉重、绷紧、困顿。……我总觉得潘柬芝的作品有宗教味道,因为阳光中的色彩有如教堂中的彩绘玻璃,那一扇扇的门和窗不正是出口?逃离的通道。她的人物很多都有一对翼状物,有如天使的到来。尽管天使们都闭上眼睛,伸出双手凭触觉探索世界。我需要凭借眼睛去确认现实,潘柬芝却相信感觉,这种朦胧的相信有如某种信仰。

这段文字让人击赏,作者可谓知音,道出了潘柬芝的创作初衷。我没有问过潘柬芝,是否是个基督徒,抑或看过一些《圣经》或佛经类似的书籍。但在其画面前,作画的潘柬芝,不管是拿着马克笔还是毛笔,她都是那样地充满仪式感。这一点,从她的一些工作照可以确认。画画的潘柬芝,就像一个神的儿女,那一刻,她与神同在。天使,无翼的天使,有时候只需一次次跟着一部亘古的《诗经》上溯,在一夜夜,在一夜夜的灯下与梦里,打马回家。

潘柬芝:没有什么比得上自由的心

这个“家”,对于从小在香港长大的潘柬芝来说,尤为重要。潘柬芝没有受到多少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对于宣纸上的中国绘画,也缺乏足够的教育与训练。她像一个无根的飘蓬,但却因为一次杭州之行,对毛笔水墨宣纸砚台产生了特别的热爱,仿佛一个桃之夭夭的女子,多年后,重新伫立在了那棵走散多年的桃树下,而那时候,桃花在莺飞草长的时候适时地开了,只为她一个人盛开,刹那而芳华,灿烂而妩媚。

于是,2014年至2015年,潘柬芝的宣纸作品,以一种两难甚至有点尴尬的身份出现。它们不是传统的我们看惯了的那种中国画,也不是所谓的具有实验和先锋性的“当代水墨”抑或我们人云亦云的“新水墨”。我们只是看见,潘柬芝以一种固执自恋到破坏姿态的绘画,肢解和重构了她认识的中国绘画,或者说她所要所想要所想表达的宣纸叙事与述说,这就是我们前面提到的她的《天堂系列》、《森女系列》,乃至她不断记录着自己生活片刻的日常作品,这些天真的作品,一幅比一幅更让人喜欢,比如说作品《蒸饺》,那些有着娃娃一般笑脸的四个胖乎乎的热饺,和其相依的如床一般如家一般的蒸笼,旁边空置的竹筷,与未出现的吃饺子的“观者”构成了一种独特而奇妙的关系,一种人神俱现、天人合一的境界;比如说作品《大假》,粉红色的女子一边拿着自拍的手机,面对一大堆吃的,虾、番茄、秋葵、意粉、蒜薹、辣椒这些字眼镶嵌其中,而偷偷在大假海吃偷乐的这位女子,还在画面的一个个不起眼的地方,留下“哈哈”或者“红”、“红”的字样,可爱的“美少女”和“新仕女”都像《聊斋志异》中的婴宁一样,跃然纸上。

潘柬芝:没有什么比得上自由的心

柬芝说,“可能我天真但只能做到这样,我在‘寻找’一种自己舒服的表达,包括具体的生活。”

柬芝说,“我感觉我内部有个人,不能表达又是个控制狂,应该是潜意识的影响着我。”

柬芝说,“没有什么比得上自由的心,没有啊!”

在这句苍凉的话语下面,我看到她在另一个微信上,配着自己的一幅新作的局部,写着“为了什么”这样突兀的句子?那是一张灿烂如桃花如血液的绘画,平时爱哭鼻子的小女子潘柬芝,那时候有着怎样不为人知的心境与自问。

潘柬芝:没有什么比得上自由的心

1373年(洪武六年癸丑),八月,73岁的倪瓒相约王季耕,到耕渔隐者家看一幅画,面对两位老友知交,倪瓒欣然题句:“倪瓒八月十一日观于耕渔轩,时积雨初霁,残暑犹炽。王季耕(号耕云)自其山居折桂花一枝,以石罂注水插花着几格间,户府阒寂,香气馥然,展玩此卷久之,如在世外也。癸丑。”(见朱存理《珊瑚木难》卷三,吴升《大观录》卷二)

那时候,此情此景,倪瓒是否会遗忘一切。“群山相缪,空翠入户。庭桂盛发,清风递香。衡门昼闭,径无来迹。尘喧之念净尽,如在世外。人间纷纷如絮,旷然不与耳目接。”(倪瓒《与耕云书》)

潘柬芝:没有什么比得上自由的心

又过了数百年后的1702年(康熙四十一年),三月,约73岁的石涛在乌龙潭上观桃花,舟中做《云山图轴》,题跋云:“随笔一落,随意一发,自成天蒙。处处通情,处处醒透,处处脱尘而生活。自脱天地牢笼之手,归于自然矣。”

我在这里,写下两个时年73岁的艺术家,一次遥相呼应的文字踪迹,只是想让潘柬芝能够明白。那天光下面,山水淡然之处,自然与氤氲。就像王季耕自山中折来的一枝桂花,带着风,带着月,芳香四溢,浸入骨髓。

潘柬芝:没有什么比得上自由的心

虽然不被妈妈认可,说卖不掉啥画;虽然香港的家很小,不能画味道很大的油画;虽然自己面临着找工作的压力,在画与不画之间徘徊;虽然在香港,这样画画的女子似乎是异类;虽然,自己被认可似乎比被打击多得多——但潘柬芝依然在固执地画着她自己的画,画着属于她的简单和纯粹、色彩与温暖。我曾经和柬芝争论过一些创作与市场的问题,但她表示,她只想这样简简单单地去画,不想功利与包装。她的坦诚与执著,让我常想起常玉所说过的一句话:“我的生命中一无所有,我只是一个画家。关于我的作品,我认为毋须赋予任何解释,当观赏我的作品时,应清楚了解我所要表达的……只是一个简单的概念。”

或许,行笔此刻,我可以明白,潘柬芝为什么那么喜欢画花朵和那个女孩,因为,她们都只属于大观园里关不住的那个从前的春天。

潘柬芝:没有什么比得上自由的心

因为《草花头》在香港艺术学院艺廊的展览——那个展览也是她一个人忙活出来的,一个钉子一个钉子都是她钉上去的——潘柬芝曾做过一个自问自答的对话文字,虽然有点自嘲似的孤立无援,但又如此自我满足、一本正经。发问者是“潘”,回答者是“芝”。在里面,我读到潘柬芝为什么不经意地走上了艺术之路。

“夏季的某一天,在逛完书展要离开的时候,突然下起大雨。我当然立刻找地方避雨啦,无意中看见堆着一座山那么高的香港艺术学院的升学指南。两天后,我得到一个面试的机会和一个取录消息。那天我才第一次知道有香港艺术学院呢。”

潘柬芝:没有什么比得上自由的心

那一刻,那个夏季,阳光扑面的青葱女生,特别让人感动,我仿佛能够看见,她小脸蛋上,因为偶然的仰望,而看见的一种神圣的光芒。或许,这就是注定与因缘。这就是我们生命中所固有的一种时刻与仪式。冥冥之中,那个或许港台电影里面常见的那种中学女生,爱吃零食爱追星爱叽叽喳喳八卦的小女生潘柬芝抑或潘东芝,从那一个夏日开始,就这样,把她的手心与命里、花朵与热爱交给了艺术缪斯。而我,作为喜欢和偏爱其作品的一个门外汉,唯有祝福与目送。

祝越画越好,越走越好,柬芝。

潘柬芝:没有什么比得上自由的心

学历:

2010 -2012 香港中文大学文学艺术硕士

驻场计划:

2015 杭州两岸文化研究与交流中心两岸艺术家驻站计划中国杭州

2014 上苑艺术馆中国北京

个展:

2014 草花头香港艺术学院艺廊香港艺术中心

潘柬芝:没有什么比得上自由的心

部分获奖:

2011 潘秀娟助学金,新生代摄影展

2010 好香港海报设计比赛得奖

2010 君子杂志22周年纪念封设计赛第三名

2009 第2届流动影节优异短?

2008 最佳实验短?奖香港艺术学院

2007 最佳视觉艺术学术奖?港艺术学院

部分联展:

2017 六和雅集宽的空间中国北京

2017 “ 实验·绘画——Inter-Youth国际青年绘画展” 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中国杭州

2016 中韩艺术交流展上能艺术当量中国宋庄上能艺术当量美术馆中国北京

2016WeekendART 天津当代艺术沙龙天津中国

2016《碰撞—中国文化管理协会艺术家委员会优秀会员作品联展》先声画廊《中国国家艺术》杂志 798艺术区

2015 香港艺术学院校友作品展香港艺术学院艺廊香港艺术中心

2014 2014-2015年度亚洲青年艺术家提名展songyangart798中国北京

2014 台北艺术?由?伊日美学?活基?会/自由?人艺术公寓台湾台北

2014 Alone /Together 7人展上能艺术当量中国宋庄上能艺术当量美术馆中国北京

2014 微景致上苑艺术家作品邀请展中国北京

2013 传承.开创香港中大学禧校庆校友艺术作品展香港中央图书馆中国香港

2013 奥沙弹出的市场- 嘣! 港奥沙观塘中国香港

2013 Cliftons ArtPrize Finalist Hong Kong 2013 中国香港

2012 香港中文大学文学硕士毕业展2012:思嗦中国香港

2011《黑白分明?新生代摄影展》赛马会创意艺术中心中国香港

2011 中国平遥国际摄影大展游学及参展团中国平遥

2011 韩国NEMFA - 美人鱼韩国首尔

2011「好视多磨」香港中文大学中国香港

2010 Video Art ForAll Orient Foundation Casa Garden Gallery VAFA 中国澳门

2010 Asia New Digi'The 10th Seoul International New Media Festival 韩国首尔

2010 JIAO 角香港艺术中包画廊中国香港

2009 Ego Systems /份实例香港艺术中心中国香港

2008 菊诡戏香港艺术中- agnesb.电影院中国香港

2007 East/WestTelematic Exchange Looptopia Festival 芝加哥,美国及香港

2007 IRIS,Interactive video installation (Collective Exhibition )香港艺术学院香港艺术中?中国香港

潘柬芝:没有什么比得上自由的心

部分收藏:

2016年被中国文化管理协会艺术家委员会收藏

2015年被杭州两岸文化研究与交流中心收藏

2014年被上能艺术当量美术馆中国北京收藏

2013年被奥沙观塘中国香港收藏

出版/采访:

2016 中国日报 20161108

2015 上层杂志 P80-83

2014 上层杂志 P86-91

2014 艺讯 P16-17

潘柬芝:没有什么比得上自由的心

Bio:

Born 1987 in HongKong, Poon Kan Chi received her Master of Arts in Fine Art Degree at The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PKC’s artistic output spans from digitalphotography to sculpture ,video and drawing.Her work addresses private spaceand personal identity in a rapidly changing society.Artworks has been collectedby Art organisation and private collector.

Education :

The ChineseUniversity of Hong Kong Master of Arts in Fine Arts

Artist inResidency:

2015 Artist inHangzhou Residence Program , China Hangzhou

2014 Shangyuan ArtMuseum ,China Beijing

Solo Exhibition:

2014 Flower ,Thegallery of Hong Kong Art School ,HongKong Arts Centre

Selected Awards:

03/2011 Ms PoonSau Kuen Sponsorship for To PangyaoInternational Photography Festival2011, The Hong Kong Art School ,Hong Kong

10/2010 GoodPoster Hong Kong Winner ,Outer Limits Design Association (OLDA) Sino Group’s ’Artin Hong Kong’OC Gallery,Hong Kong

10/2010 PreventingSexual Harassment short video -2 nd Runner –up, The Chinses University of HongKong,Hong Kong

09/2010 The BestCover Design Award – 2 nd Runner –up , > 22nd Anniversary“THE COVER DESIGN CONTEST WITH Club Monaco” Hong Kong

07/2009Certificate of Excellence movie : Love is blind ,The 2nd Hong Kong Mobile Film Festival,HongKong

07/2008 The BestExperimental Short Film Award in 2008 The Hong Kong art school,Hong Kong

07/2006 The bestacademic award in Visual Art The Hong Kong art school,Hong Kong

Selected GroupExhibitions:

2017 “Liu he ya ji”Kuan art Space , China Beijing

2017 Inter-YouthArtMuseum of CAA ,China Hangzhou

2016 TheChina-Korea Art Exchange Exhibition,Fine Arts EQUIVALENCE , China Beijing

2016 Weekend ARTContemporary Art Salon Tianjin Tianjin China

2016'Collision - Chinese Cultural Association of Artists Management BoardMember of excellent works exhibition' The First Sound Gallery 'ChinaNational Art' magazine 798

2015 Through Art,We Grow ,The gallery of Hong Kong Art School ,Hong Kong Arts Centre

2014 2014-2015Exhibition for Nominated Young Artist in Asia , songyangart798 , China Beijing

2014 Taipei FreeArt Fair YIRI ARTS / Freedom Men Art Apartments Huashan 1914-CreativeParkTaiwan Tapei

2014 Alone /Together Seven people group show ,Fine Arts EQUIVALENCE , China Beijing

2014 Breeze/Landscape:Invitation & Exhibition of Shangyuan Artists , Shangyuan Art Museum ,ChinaBeijing

2013 “Embrace OurCulture Empower Our Future - CUHK Alumni Art Exhibition” CUHK 50th Anniversary Celebration Committee ,Exhibition Gallery of Hong Kong Central Library ,Hong Kong

2013 Osage pop upmarket - Boing! (Love lost PhotoBooth) Osage Kwun Tong ,Hong Kong

2013 Cliftons ArtPrize Finalist Hong Kong 2013 ,Level 33, 9 Queens Road ,Hong Kong

2012 SEESAW CUHKMA Fine Arts 2010 ,CUHK Art Museum Gallery Ⅰ ,Hong Kong

2011 Study andexhibition tour for students and alumni to Pingyao , China PingyaoInternational Photography Festival 2011

2011 NEMFA –little Mermaid 2011 , Seoul International NewMedia Festival NEMAF 2011 , SouthKorea

2010 VAFA - VideoArt For All “Ego trip 2008” VAFA in China Macau

2009 EgoSystems Curated by Andrew Guthrie, TseMing chong The Hong Kong arts centre 10/F ,Hong Kong

2007 East/WestTelematic Exchange , Looptopia Festival ,Chicago, USA and Hong Kong

Collection:

2016 by the ChineseAssociation for the management of culture and management (1)

2015 by Artist inHangzhou Residence Program , China Hangzhou(10)

2014 by Fine ArtsEQUIVALENCE , China Beijing (1)

2013 by Hong KongOsage (1)

Publication/interview:

2016 CHINA DAILY 20161108 by Lin Qi

2015 HighLifemagazine P80-83

2014 HighLifemagazine P86-91

2014 ArtlinkP16-17

高端艺术传媒联盟(排名不分先后):

天涯艺术 一点资讯 今日头条 搜狐 百度 腾讯 新浪 网易 雅昌 艺起来 艺术公社 艺术天成 5A画廊 Art90艺术控 明星传媒 终南画谱 天津画廊联盟 宁夏日报艺术风尚 浙江艺术网 今日鉴藏 墙艺术 99艺术网 央视网

投稿邮箱:yujian0707@163.com 私服微信:81095908

微艺术馆 | 更专业的网络展览馆

中国文艺媒体联盟 | 艺窝疯 核心成员

忠于好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