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理朋克」No.003 坏人坏人告诉我,你们到底要什么?

 新华书店好书榜 2017-03-20

本期音频:No.003 坏人坏人告诉我,你们到底要什么?

今天我们来聊一聊电影和电视剧里那些坏蛋们的欲望。

为什么要说这样一个话题呢?

这是因为我最近读了一本书,叫《我是谁:成就人生的16种基本欲望》,在这本书里,著名心理学家史蒂文·赖斯(Steven Reiss)介绍了一个他自己很有名的研究。

通过这个研究,他证明了人的基本欲望有16种。我们每个人心理的底层,都多多少少有这16种欲望。

看着书里列出的这16种欲望,我一下子就联想到一些电影、电视剧里让我印象很深刻的坏蛋们。他们的欲望是什么?他们让我印象深刻,是因为他们的所作所为对应着这些欲望吗?

坏人到底要什么

之所以会对坏人的欲望感兴趣,是因为我们发现,在电影里,好人的欲望一般不会缺位,但坏人的欲望是什么,他干坏事到底图什么,就往往会被编剧漏掉,或者交代不清。

这都把我逼出强迫症了。我现在看电影时,只要片子里有好人和坏人在互撕,我脑子里就开始循环一个问题:

「坏人坏人告诉我,你们到底要什么?」

比如说,在现在最当红的漫威电影里,很多反派的动机就交代得很潦草。像是「雷神」系列,从《雷神1》到《复联1》再到《雷神2》,里面那个人气最高的反派洛基其实一直都算不上是头号反派。

那你还记不记得除了只在彩蛋里登场的灭霸之外,电影里的主要反派都是谁吗?

可能我不提醒一下你也想不起来:是一波又一波丑丑的、黑不溜秋的、长得像半兽人的外星人。

他们如此相像,以至于我都分不清每一部里出来的是不是同一拨。他们跟雷神作对的动机是什么?在《复联1》里,他们入侵地球的目的又是什么?有几个观众还记得?

编剧仿佛是在说,你们只要知道有一群群黑不溜秋的坏蛋要跟雷神作对就行了,因为这不是重点,请大家把注意力放在兄弟搞基上。

给坏人安个欲望

但这样是不对的。在编剧界的圣经《故事》这本书里,罗伯特.麦基老爷子说,你如果把自己代入坏人,那么他的动机一定得是合理的。坏人是他自己那个世界观里的正常人。

这不是原话,但大致是这么个意思。

这个观点我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完全赞同。坏人的动机和欲望就应该跟我们正常人、跟电影里的好人没有什么本质区别才对。

那是不是说,编剧们只要给电影里的坏蛋安上一种欲望,这个角色就一定塑造成功了呢?

那可未必。

《剑雨》:一个反面典型

我立刻联想到一个「反面典型」。

它叫《剑雨》,是2010年的一部武侠片。它在豆瓣上的评分只有6.9分,很多人打一颗星,把它和过去这些年来一系列华语古装大烂片归在一类里。

我其实是不服的,等会儿再给它平反。

这部片子是台湾大编剧苏照彬自编自导的作品。苏照彬是我的偶像,我一向非常喜欢这种脑回路比较特别的编剧。他编剧的《爱情灵药》、《三更之回家》、《双瞳》、《台北晚九朝五》都是华语电影史上风格非常别致的作品,都给我留下过非常美好的观影体验。

但这部《剑雨》,估计是他的伤心之作。

下面我要剧透一下《剑雨》里最被人诟病的一个情节设定。如果你看过这片子,那我想你当年就已经疯狂吐槽过它了;如果你没看过,那我透露的这一点情节应该也不影响你今后找来看。

《剑雨》讲的是一个叫罗磨祖师的武林高人去世了之后,身体变成了干尸。江湖传闻只要拿到这个罗磨遗体,就能练成绝世神功。

于是各种势力大打出手。其中最热衷于抢这个宝贝的,是一个叫「黑石」的杀手集团。

杀手集团的老大叫转轮王,王学圻老师演的。

请忽略海报上的「吴宇森作品」

他武功本来就已经非常了得,但他抢罗磨遗体还是抢得不遗余力。江湖上所有人都想当然地觉得,转轮王这么拼,肯定是想让自己武功更上一层楼、好称霸武林嘛。对于这一点,没有人怀疑过。

但是,当转轮王终于抢到宝贝之后,故事急转直下:

我记得当年在电影院里看到这里的时候,整个影院都笑疯了。整部电影的口碑也随着这一声笑场崩溃。

观众们只听说过岳不群、林平之、东方不败这些大坏蛋为了练绝顶武功挥刀自宫,而从来也没有听说过一个大魔头费劲千辛万苦,居然只是为了重新长出小鸡鸡的。

这样的大魔头实在是太没出息啦!

但是,我完全能够理解,苏照彬其实是有意玩了这么个反套路。因为在这部影片出来之前,武侠片里已经有太多太多「为了绝世武功挥刀自宫」的桥段了:

这已经成了武侠题材里玩烂了的梗。那为什么不反过来玩一次呢?

精虫灌脑型坏蛋

但苏照彬没有料到,在观众眼里,人的欲望是分三六九等的。

《剑雨》里的这位BOSS可以叫做精虫灌脑型坏蛋。这种坏蛋的人生理想就是到处播种。

他们对应的欲望就是那16种基本欲望里的「性欲」,书里管它叫「浪漫」,也就是传宗接代的本能。

不幸的是,这种精虫灌脑型坏蛋在观众眼里大概属于所有坏蛋里最low的那一种。如果他只是个小喽啰也就算了,但身为BOSS,人生追求居然只有这个档次,就有点说不过去了吧?

其实,人的那16种欲望本没有高下之分,你爱江山也好,爱美人也罢,说到底都是为了度过某一个特殊的生存困境,所以根本谈不上哪个高级哪个low。

但对于大部分观众来说,一个武林宗师以「长出小鸡鸡」为人生目标,无论怎样都有点接受无能。在一般人心里,各种欲望还是有高下之分的。

我自己其实比较能接受「欲望没有高下」这种观点,所以完全可以把《剑雨》里最大的这个槽点给忽略掉。

而一旦忽略这一点,我就会发现,这部大BOSS把小鸡鸡当做终极目标的奇葩作品,完全可以说是过去十年来最好的武侠电影,没有之一。

吃货型坏蛋

好,讲完《剑雨》这个反面教材,那是不是说,只要坏蛋的欲望很low,就一定没法塑造出成功的角色呢?好像也不尽然。

食色性也,饱暖思淫欲。跟「性欲」一样low的欲望大概就是「吃」了。但成功的吃货型坏蛋比比皆是啊。

最近屏幕上这种吃货型坏蛋可真不少,而且是东西方吃货交相辉映。

西方两大吃货型坏蛋,吸血鬼、僵尸,一个喝人血,一个吃人脑。

最近,东方也不甘示弱,同样吃货辈出,先是出了谏山创的「进击的巨人」,去年又出了张艺谋《长城》里的饕餮。

仔细一想,这俩还特别像。《巨人》和《长城》里,人类都生活在城墙内,都用城墙来隔绝人类和吃货。而且,守城墙的人类还都是用一种类似体操的技巧一边飞高飞低,一边打怪。

你说这是巧合呢,还是巧合呢?

前面说的这四种吃货型坏蛋,除了饕餮之外,其他三种都非常成功。

从《真爱如血》到《暮光之城》,从《行尸走肉》到《釜山行》,围绕吸血鬼和僵尸这两种吃货已经生长出扫荡全球的两种亚文化体系。

《进击的巨人》也是近年来的现象级作品,最近刚被好莱坞买下版权。

但饕餮其实也不差啊,它们在片子里的演技不是仅次于马特达蒙吗?

欲望与身份搭不搭

所以看起来,不是说坏蛋的欲望low,就一定被观众嫌弃。观众看的可能是欲望与角色身份设定之间搭不搭

吸血鬼非得喝到人血不可,僵尸非得吃到人脑不可,饕餮也非得吃掉tfboys不可,否则它们就要死。所以他们当吃货,就很合理。

但是武林宗师并不是非得有小鸡鸡不可啊。

——这才是问题的根本所在。欲望和身份设定,要搭才行。

强身健体型坏蛋

只要欲望和身份设定的搭配没什么问题,即使欲望乍一看很无厘头,也能把它安在坏人身上塑造出让人印象深刻的角色。

比如16种欲望里有一种是「运动」,对锻炼体魄的渴望。

锻炼能够增强体魄,这会提高我们的祖先成功捕食和成功逃生的概率,所以它当然是我们的本能之一。

你可能会问,如果有人想把自己锻炼得更高、更快、更强,难道还有错吗?难道还有因为这个作恶的吗?

当然有啦。一个人如果自己在健身房里默默地举铁,那当然是人畜无害,但如果有个彪形大汉拍着你的肩膀说:

「这位小兄弟,来来来,你来帮我变得更高更快更强。」

你有没有菊花一紧的感觉?

有那么一个电影角色就是这样让地球上的好多英雄菊花一紧的,那就是——铁血战士

铁血战士是一种很奇葩的外星人,他们的成人礼是要跑到外星球上去单挑一个外星壮汉。

打赢了,就算成人了——也就是通过揍别的星球上的壮汉,来让自己变得更高、更快、更强。

于是,他们就这样成了影史上罕见的以锻炼身体为终极目标的坏蛋。

你看,只要有了一个合适的身份背景,即便是「为健身而作恶」这样古怪的设定也没什么违和感。

漫威的难题

好,我们现在可以回头看看节目一开始吐槽的漫威电影了。

给漫威电影的BOSS设定欲望,有个特别棘手的问题,那就是——

这些BOSS都「不是人」。

比如《奇异博士》里的多玛姆,他是一个宇宙霸主,一个在空间上无穷、时间上无尽的存在。

这样一个哲学级别的存在,还可能会有才会有的欲望吗?

理应不会。

这种级别的坏蛋,如果它的行为模式还是以人的欲望为模板,就难免逻辑不通。

在《奇异博士》里,多玛姆的欲望是:

一个宇宙还不够,要多吞并几个。

这其实是编剧们以血肉之躯的欲望来推测一个宇宙霸主的欲望。

这是不是太没有想象力了呢?我们人类吃了一个肉包子,觉得很好吃,就想再吃一个,这很合理。但宇宙又不是肉包子。

灭霸怎么办

我接下来很好奇的是,漫威的另外一个大BOSS——即将在《复联3》里登场的灭霸,他的终极目标是什么呢?

要让他的终极欲望合理,我能想到的处理方式只有两种。

正面硬刚

第一种处理方法,正面硬刚

既然大魔王是一个哲学级别的存在,那么它的欲望也应该是哲学级的。

血肉之躯最渴望的是什么?

大概是永生吧。

那么一个时空上无穷的存在,最渴望的是什么呢?

我想,跟血肉之躯应该正好相反,它最渴望的东西——是死亡

走这种正面硬刚路子的神作,推荐大家看阿西莫夫的一部短篇小说《终极答案》(The Last Answer),就不展开了。

阿西莫夫

如果漫威敢按这个路子拍,拍出来的一定是神作。不过我知道他们一定不敢。

往下限走

那么只剩下第二种处理方法,就是往下限走。既然这种哲学般的存在太高山仰止,我们就干脆把它拉低到凡人的水平。

《复联3》的最后一幕,可以是这样的:

灭霸终于收集齐了所有的无限宝石,打败了复仇者联盟。

就当被他打得七零八落躺了一地的复联万念俱灰的时候,灭霸伸出镶满无限宝石的手指说:

「你们说,全宇宙是不是我最美?

全宇宙是不是我最美?

你看,把灭霸拉低成一个收集癖加自恋狂,是不是就变得既合理又招人爱呢?

文|魏知超


文中涉及的人物、书籍、八卦:

1. 《我是谁》的作者史蒂文·赖斯

史蒂文·赖斯曾任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心智迟缓与发展障碍中心主任,是一位人格与临床心理学领域的资深专家。已于2016年10月28日去世。

赖斯提出的16种欲望模型,比大众熟知的「马斯洛需要层次模型」在科学上靠谱一万倍(虽然一个说「欲望」,一个说「需要」,但基本是一回事)。

2. 16种基本欲望

3. 《双瞳》

我认为苏照彬编剧的《双瞳》至今仍是华语恐怖片的巅峰之作。

4. 《终极答案》

文中提到的那部正面硬刚神作《终极答案》(The Last Answer)是阿西莫夫发表于1980年的作品,后收录于1983年出版的短篇小说集《The Winds of Change and Other Stories》中。

The Last Answer与The Last Question是我心目中阿西莫夫短篇双璧。


请在喜马拉雅FM网易云音乐荔枝FM蜻蜓FM等平台搜索「心理朋克」收听本节目音频。每周一、周四更新,欢迎大家订阅收听。

节目音频喜马拉雅直通通道,请戳:【心理朋克】 喜马拉雅FM

我们的公众号(节目文本、独家花絮):心理朋克(ID:PsychPunk)

相关内容:

「心理朋克」No.002 上帝为何无法阻止亚当夏娃吃禁果?

「心理朋克」No.001 张无忌的S&M爱情故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