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花是忠贞的象征 赵孟坚是宋宗室第十世孙,宋亡后他隐居画兰以示清高。据说兰花从此成为忠贞的象征。而他的堂弟赵孟頫(书法家、画家)由于在元朝做官,有弃宋之嫌,故从不画兰。著名画家郑思肖擅长画兰,宋灭之后,元朝统治者慕名请他作画,结果竟被严词拒绝。此后他画的兰花,一直都是露根的,且不着地,旁人问其故,他答曰:“国土之不存,兰根焉能着地?”借以抒发其爱国之心与亡国之痛,传为千古佳话。 花卉写生图册 黄居寀 墨兰图 南宋 赵孟坚(1199~1264) 墨兰图 宋 郑思肖(1241~1318) 著色兰竹图 元 赵雍(1289~1360) 兰竹石图 明 文徵明(1470~1559) 双钩兰花图 明 仇英(1482~1559) 四季花卉图卷 明 王穀祥(1501~1568) 墨兰图 明 陈元素(陈古白) 百花图 明 周之冕 兰花图 明 徐渭(1521~1593) ![]() 素竹幽兰 明 马守真(1548~1604) ![]() 长春图 明 蓝瑛(1585~1666) ![]() 兰花图 明 白丁 ![]() 花卉草虫图 明 杜大成 ![]() 兰竹图册 清 诸昇 ![]() 水仙兰花图 清 八大山人(1626~1705) ![]() 兰竹双清图 清 石涛(1630~1724) ![]() 国香春霁图 清 恽寿平(1633~1690) ![]() 兰石扇面 清 蒋廷锡(1669~1732) ![]() 兰花图 清 李鱓(1686~1762) ![]() 红兰花图 清 金农(1687~1763) ![]() 兰花图 清 郑燮(1693~1765) ![]() 兰石图 清 李方膺(1695~1755) ![]() 兰花图 清 卓秉勋 ![]() 兰花图 清 王素(1794~1877) ![]() 兰花图 清 余稺 ![]() 香骚遗意图 吴昌硕(1844~1927) ![]() 兰花图 齐白石(1864~1957) ![]() 兰有馨香 陈半丁(1876~1970) ![]() 兰花图 冯超然(1882~1954) ![]() 兰花图 徐悲鸿(1895~1953) ![]() 兰花图 潘天寿(1897~1971) ![]() 兰花图 张大千(1899~1983) ![]() 兰竹双清图 李苦禅(1899~1983) ![]() 兰花图 董寿平(1904~1997) ![]() 兰竹图 启功(1912~2005) 教程: 画兰也叫“写兰”、“撇兰”,要以书法之用笔“写”出兰之形、之神、之品格。应以清为上。 1.如作草书一样,写成一组: ![]() ![]() 根据需要接叶,接叶要肯定,不要留下接痕。用笔要有提按关系: ![]() 斗方构图一般应占够三边才会好看,所以画兰不但要有主次安排,更应将气韵延向三边。 画花要舒展洒脱,所谓喜气写兰,力求婀娜多姿,疏密有致,方可观也。![]() ![]() ![]() 为了不使长叶散气,所以要堵,给右下画石头来堵气。画石头应用长锋,逆锋向左戳去,而后调换笔锋方向拧笔画下,再以托笔拉回,勾起画出石头轮廓。 ![]() 石头轮廓画完,皴出阴阳,石分三面,要画出立体感。提款位置很重要,要与画面协调并起到平衡画面的作用。 ![]() ![]() ![]() 此种画法的优点是不容易画坏。过去的“一笔长,二笔短,三笔破凤眼”容易让人都画成长叶。而此种画法是先画短叶,那里需要长的加接就行,所以容易掌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