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太宗曾发兵二十万攻打这个西域小国,最后的结果却让人倍感意外

 好了明理 2017-03-20

这里我们要说的这个小国名为高昌国,只有区区不到四万人口,具体位置大概在今天的新疆吐鲁番地区。那么对于这么一个小国家,唐太宗为何会如此重视,以至于派二十万大军前去攻打呢?

当时这个国家的国王名叫麴文泰。贞观四年,他还曾偕自己的夫人一起到了长安,唐太宗高规格地接待了他们,并封其夫人为公主。从这之后双方的关系就开始进入了蜜月期,西域的一切动静,麹文泰都会如实地向太宗汇报。

唐太宗曾发兵二十万攻打这个西域小国,最后的结果却让人倍感意外

然而此时发生了一件大事,打破了两国之间的这种关系,那就是西突厥发生了内讧。当年统叶护可汗病死后,西突厥就分成了两派,彼此之间谁也不服谁,一直处于交战的状态,这一打就是四年,从贞观二年一直打到贞观六年。在此期间,所有的西域诸国都不能幸免,当然更多的是无法选择,哪一派控制了自己就只得乖乖跟着他走。

此时西突厥的两派也都同时在争取唐朝的支持。到了贞观十二年,唐太宗最不愿看到的事情发生了,自己不支持的那派越来越势大,其首领欲谷设,也就是后来的乙毗咄陆可汗,不但击败了对手,甚至还大有一统西域之势。此时的他在势力大增的同时,逐渐也与唐朝发生了严重的摩擦,毕竟当初唐朝支持的可是自己的对手。后来他控制了高昌国,并联合其一起攻打焉耆国。这件事对于唐太宗来说震惊很大,因为无论是高昌还是焉耆,都曾是自己的附属国,于是太宗就派使者前去调节,要求高昌把焉耆的人放回去。

唐太宗曾发兵二十万攻打这个西域小国,最后的结果却让人倍感意外

当使者到了高昌之后,质问麴文泰为何要攻打焉耆时,只听他说:“鹰飞于天,雉窜于蒿,猫游于堂,鼠安于穴,各得其所,岂不活耶!”言下之意就是我爱打谁就打谁,你们谁也管不着。这很明显是没将唐太宗放在眼里。

那么他麴文泰为何会有如此大的胆量,敢对抗唐太宗的中央政权呢?

原来麴文泰曾对他的亲信说过,他到过隋朝,也到过唐朝,他一直认为隋朝要比唐朝强大,而强大的隋朝都没有能力出兵西域,更何况唐朝呢。就算他唐朝能出兵西域,也不会太多,因为发兵一多的话军需供应就会很困难,如果发兵三万以下,力量自然是不足以打败高昌。此外如果他们真要攻打过来的话,还要越过一个莫贺延碛(著名的戈壁滩),这会令唐军疲惫不堪,而自己只需以逸待劳。

唐太宗曾发兵二十万攻打这个西域小国,最后的结果却让人倍感意外

当然了,他还有最为重要的一个依靠,那便是西突厥。当时的乙毗咄陆可汗驻扎在可汗浮图城(唐朝的北庭,今新疆吉木萨尔),与高昌互为犄角。那么在一切和平努力都失败的情况下,唐太宗会如何抉择呢?经过众臣的一番激烈讨论之后,最终他拍板决定,坚决迎战。

于是唐朝出兵了。唐太宗发布了《讨麴文泰诏》,通篇都是历数麴文泰的罪行,提到西突厥时,也仅仅是说麴文泰挑拨了西突厥的内战,结论还是要惩罚麹文泰。这表明,此次的战争是皇帝对丧失臣子礼节的麴文泰的讨伐,是属于内战,不是对外的战争,言下之意就是不希望外人插手。

但如果外人真的插手了,唐朝会怕事吗?自然不怕,唐太宗做好了打大战的准备。

唐太宗曾发兵二十万攻打这个西域小国,最后的结果却让人倍感意外

据《旧唐书·高昌传》记载,此次战争唐朝统帅为吏部尚书侯君集,牛进达、薛万均等为副统帅,下面还有诸多的将军。参战的军队除了府兵之外,还有多民族的兵种参战,有打先锋的薛延陀军队,还有阿史那社尔率领的突厥兵以及契苾何力统率的铁勒兵。总计人数二十余万。

之前我们就说了高昌国人口一起还不到四万,很显然这支唐朝大军并不是为其准备的,而是针对西突厥的。可结果呢,乙毗咄陆可汗在唐军到达前一刻,跑了,一口气往西跑了一千多里。此时的麴文泰在听到这个消息之后十分害怕,一口气没上来,死了。新国王麴智盛即位之后立马就给侯君集送来了信件,赶紧的撇清关系,但又不想就这么投降,感觉好没面子。那就对不起了,在唐军的强大攻势下,他根本就毫无还手之力,最终还是选择了投降。

唐太宗曾发兵二十万攻打这个西域小国,最后的结果却让人倍感意外

表面上看十分的荒唐,唐朝大军不远万里浩浩荡荡的开进西域,结果就这样轻松的取胜了,这岂不是有点儿令人啼笑皆非的感觉吗?可实际上,这正是不战而屈人之兵,几乎用最小的代价取得了最大的胜利。从此之后,唐朝在西域确定了决定性的地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