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桌二椅”式的贫困越剧真没市场了吗?

 cxag 2017-03-20
周一:麻辣点评

什么是“贫困戏剧”?

“贫困戏剧”又叫“质朴戏剧”、“穷干戏剧”。顾名思义,“贫困戏剧”就是逐渐地把并非为戏剧艺术所必须的戏剧“附加物”排除掉,把目光完全集中在戏剧的必不可少的两大因素——演员与观众身上。这个论点是波兰戏剧家格洛托夫斯基提出来的。


中国戏曲的一桌二椅

中国戏曲表现人物生活、活动的场所、环境与话剧绝然不同,舞台上仅凭一桌二椅(最多数桌数椅),极简单的道具却能能表示出形形色色的环境处所,大小场合。“一桌二椅”可以表示宫廷禁院,可以表示军帐将台,可以表示庵覌寺院,可以表示亭台楼阁,可以表示配楼山岗,可以表示居室闺房,可以表示房门、围墙。总之,凡人物所在客观环境都可包括在“一桌二椅”之内。但是,上述这些“表示”是怎样反应出来的,观众又是怎样领悟理解呢?主要是通过剧中人物所穿戴的服饰、所唱的词语、话白和一系列的动作来表现的,在这些表演的基础上,观众再加以想象、联想、感悟“一桌二椅”所标示的丰富内涵。这个特点是话剧无法比拟的。再者,观众看戏所欣赏的是出神入化的表演,注意力并不在“一桌二椅”上。

西方经典融入中国戏曲元素——一桌二椅

当代中国戏曲舞台的现状

 多数将戏曲打散,然后根据话剧的样式组接。叙述方式也是话剧式的,追求故事的铺排,忽略戏曲的抒情功能。表演上,放弃中国戏曲“无话不歌”的美学特征,甚至将必须唱的地方都改成话剧的对白。舞台美术,更是花大钱,费力营造,奢华繁复之极。

中国传统戏剧为西方人所羡慕和称道的象征、比拟、指代等等简洁节省的高级的美学手段用少了,甚至一概不用。中国戏曲、中国文学、中国艺术中以“无”表现“有”的高超技法,不用,因为导演、观众不理解,要直接看得见,要直白。许多现代新编戏曲,演员的表演作用被大大销减了。演员惟一能表现自己实力的,就是在舞台上拉警报似地唱高音,无理由地咏叹、脱离人物地喊叫。当代戏剧舞台,舞美的作用被过分地重视。


——许石林

观点一

纵观中国戏曲演出,越剧作为中国第二剧种,近年来新编戏在舞美和编排上都有了突破。要让更多的年轻观众走入剧场,单纯的一桌二椅的舞台很难吸引新时代的观众。越剧的舞美表现形式要跟上时代的步伐,保留戏曲传统的精髓基础上,在舞美、灯光、道具上的巧妙设计,会提升整体的演出效果。另外目前各大城市剧院的场地都比较大,为满足观众的观赏角度,需要一些更庞大的舞台呈现给离舞台较远距离的观众。


观点二

近年来越剧演出市场出现了过分重视舞美的现象。在编剧、唱腔流派设计、演员的基本功等各方面有下滑趋势。舞美投入过大,直接影响到演出票价,增加了演出成本,势必增加了走入剧场观看演出的门槛。而传统的一桌二椅的演出形式很少采用。这也间接导致了青年演出演出机会的减少。越剧演出未来应鼓励小剧场模式,让青年演员有机会上台,让原滋原味的越剧重现舞台。



PS:你是老戏迷,老戏骨,你有何高见,请在评论处留言。



视频来源:国家大剧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