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蜀国在三国中最早灭亡,诸葛亮临终前犯下的一个大错误

 昵称413468 2017-03-21
>


一直以来,诸葛亮都是贤相的代表,为蜀汉忠心耿耿,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然而,他死后,在三国中蜀汉最先亡国,不得不说这和他的一些治国措施有关。

首先我们要谈下诸葛亮北伐的事情,到底是错是对?

刘备死之前,将大权交给了诸葛亮。诸葛亮也倾尽心力,蜀国变的好转,但他却执意北伐,在诸葛亮看来,益州这个小小地方,再怎么发展也到头了。王业不偏安,历代都有人说,诸葛亮北伐的另一个考量,就是争取引起中原新的动乱,阻挠或者拖延北方经济恢复的过程。

从很大程度上,确实给曹魏遭成了很大麻烦,迫使魏国在离开边境很远的征发兵户,消耗国力的同时,引起潜在的社会动乱,减缓北方经济恢复。

但诸葛亮五次北伐,而且失败告终,也使得蜀国内部矛盾激化。要知道,刘备主要是以北方的武人集团和以诸葛亮为代表的荆州集团进入益州,和当地人乃至先到益州的流民,互相依存,也在此存在很多矛盾的大背景下,建立了蜀国。

当时刘备的思路是,以诸葛亮为代表的荆州集团统治益州,以李严为代表的益州集团统治荆州。这样呢,以荆州的政治经济利益,满足益州集团,也以益州之重,交给荆州集团。长江上游和中游互相依托和牵制,形成一种政治上的制衡。

诸葛亮最大的错误,接管蜀国,并没有延续刘备的用人策略,开始重要外地来的官员,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本土的川系,蜀国内部,反对和阻挠北伐的派系一直存在。尤其是本土川系,反对北伐是自身利益,他们在蜀地拥有土地家业。即使蜀国灭亡,投降魏国或西晋仍可安心做大官。而开战不光有危险,还损害其经济利益。

当然,北伐对蜀国的经济有一定副作用。史家并不讳言,在历时多年北伐期间,一段时间内蜀国百姓“面有菜色”,这让益州集团很是不满,尤其因为北伐,诸葛亮处理了同为托孤大臣的李严一事上,使得矛盾激化。尽管李严等并非全部是当地人,然而他们确实益州集团的支持者,或者说靠山。

诸葛亮离世前,曾嘱托过辅政大臣,但这些大臣里没有一个是益州集团的人物。这下外地的朝臣和益州本地士族的矛盾是更深了。两者闹矛盾,最后对国家最不利,蜀国内部乱成一团。

在当时的社会环境,本地士族势力之大,任何人争霸天下,谁也无法忽略的。

最后就不用说多了,魏国邓艾带兵攻打过来,益州士族和百姓不愿抵抗,甚至还主张投降,所以蜀国有灭亡的结果,并不奇怪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