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专家详解:明代青花瓷砖特点,如何鉴定爵杯真假,象牙化石的形成和鉴定,踏凳做伪鉴别

 天宇楼33 2017-03-21


3月16日《华豫之门》第1件藏品:青花瓷砖




专家:徐鸿

点评藏品:青花瓷砖

我们现在的瓷砖很大,那时候瓷砖没有这么大的,这是跟烧造的原因有关系,瓷砖跟瓷板都是我们在古代就开始有了,特别是明清两代。但是它有厚薄的区别,瓷板一般都比较薄,砖一般要比较厚。这就涉及到烧造的工艺问题,如果越是厚的话,这东西就越难烧,为什么? 它烧不透,毕竟只有我们瓷器是唯一不可掌控的,最后一哆嗦,就是在那个窑里面,你这个火你掌控不了的,火好一点,烧出来的东西可能好一点,火差一点,一窑就全部报废了,这也是瓷器的魅力所在。

那时候永乐皇帝,为了纪念他的妈妈和父亲,在我们南京,造了一座叫大报恩寺,里面有一座琉璃塔,当时那个琉璃塔有差不多近八十米高,从那个时候造好以后,一直到被毁于战乱,一直是全中国最高的一个标志建筑,里面的确有确切的记载,烧造了永宣的这个瓷砖,就是用在这个里面。

但是我们现在不能考证你这件东西,就是从大报恩寺里面出来的,这点是考证不出来的,一般明代早期的瓷砖,有几个特点:

第一: 小,这个砖很厚的,你别看说现在烧出来你烧个五十乘五十, 八十乘八十,那时候烧不出来的。

第二个:非常规整, 横平竖直,而且胎很细,但是从这些青料和胎质就是我们可以判断,这件东西确实是明代早期的青花瓷砖真品。


专家徐鸿点评青花瓷砖


3月9日《华豫之门》第2件藏品:青铜爵杯





专家:苏振高

点评藏品:青铜爵杯

如果贵重的器物,摸拿青铜器的时候,大家一定要注意:如果是真品的话,它历经两三千年的历史,那么它的胎体虽然是金属的,可是两三千年以后它的胎体会由于严重的失铜, 会变成糠,就像骨头就会变酥,那么拿的时候,像爵杯这边有一个鋬,可是大家看,这个鋬是薄薄的,就是青铜器这个鋬,虽然是让你端着用的,可是作为古董的青铜爵杯,我们拿的时候并不是端它,应该一只手握住,另一只手托它的底部,端起来,握紧了,握实了,需要赏看的话旋转着进行仔细地观赏,在博物馆培训是标准的,应该是两只肘着桌面,再轻轻放下,这样就会避免爵杯的足是尖尖的,这个尖部更容易失铜,那么如果放在硬物上,你拿着这么一顿,那个尖部,腿部受大损伤的话,那个尖肯定受伤这是一定的。

到底这只爵杯是真品还是假的?如何鉴定?作为青铜器,大家作为收藏初步的爱好者,应该是先注意它的铸造工艺,学习基础的铸造工艺以及每个历史时代,它背景所牵扯的纹饰 、器形,这些信息以外,它的锈蚀地子是关卡,以及锈蚀的什么 特征,这个特征与不同的地理区域会生成什么样的皮子。

作为这只鸭蛋绿色的皮子,由于这个区域特征,它的特点是失铜较重,表面皮子会容易脱落,硬度会较软,这也是造假者容易仿制的一种皮子,那么如何鉴定?这只爵杯的修复的,原来的修复者把你流这个地方,皮壳修的很好,可是爆皮的地方,他为什么没有进行修复?这说明他很专业。

为什么我说这种皮子容易仿制?一旦你全部的用化学胶,把它皮子做得可以几乎看不出来的话,那么它更像假的,说明修复者有经验的,是把口给你留住,把你不太影响它美观的鉴定口留住,这个鉴定口我经常说,如果青铜器上有毛病,拿这个毛病点作为鉴定点使用,通过它身上的脱皮的现象,脱皮以后 露及胎体,这个胎体历经两千多年的侵蚀,它的失铜状态是造假者无法仿制到绝对到位的,那它这里面这个把里面刻有三个字,有铭文,这个铭文是它的族徽,第一个族徽偏旁由于看不太清楚,第二个、第三个是父癸,这个铭文内容大致说的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主人为其已故的父亲癸而制作的,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的癸,就是这是他放在祖庙里的礼器。

通过仔细观察,所以它是一只西周早期的青铜爵杯真品无疑!

专家苏振高点评青铜爵杯


3月16日《华豫之门》第3件藏品:象牙化石




专家:何建武

点评藏品:象牙化石


这件东西我们数了数,它有十几道,十一二道像搓板一样的,一个渠道,拿舌头舔一舔,它会粘舌的,我们曾经把这种东西都叫龙骨或者龙牙。

如果是牙就具体叫龙牙,然后如果是骨头叫龙骨,因为它都是化石了,这个你说是恐龙,我们现在无法确定它是不是恐龙。

首先一定能肯定它这种齿形都叫九齿,这种九齿这种搓板型的这种是食草动物,它不是食肉动物。大家知道食草动物还有大象,大象我们也在我们的一般的普及的古代文化,原始文化中,我们知道猛犸象。

但是这种牙齿,它的出土地点应该是我们中国内陆的或者是靠近西南,或者甘肃方向的地方,这个地方我们出现过我们中国非常著名的一种象,叫剑齿象,所以这个我们感觉它是一件剑齿象的化石珍品。

剑齿象比猛犸象稍微小一点,但是它也很大,它比猛犸象的时间拖得后一点,因为它是三百万年前就已经开始有了,在一万年以前基本在地球上已经灭掉了,然后这些象的很多动物化石和这些牙齿,在特定的环境中,在土里边,把它用土和附近的石头之类的钙化东西,把它慢慢地包裹起来和石头产生了联姻关系,最后石化了,这种东西当时我们在中药铺子,在六十年代以前都把它叫化石,都知道这是龙骨。

我们把这个地方叫臼,齿臼,然后看它的齿根,我们看到的基本都是齿臼底下一部分,它这一块保存得非常好,连齿根都有,所以说这件东西我们敢肯定,这是我们中国剑齿象的化石,时间应该在二万年左右

那应该也是属于冰河时期了。但是根据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法》把它没定为文物,可以在保护和应用它的时候,根据《文物法》的条例去执行,所以买卖是很困难的,所以说你留下以后,最后的方向一个是收藏,一个就是捐给我们地质博物馆。了解一下当时的古代的地理和气候变化,是非常好的一个古迹标本。

专家何建武点评象牙化石


3月16日《华豫之门》第4件藏品:踏凳




专家:刘传生

点评藏品:踏凳

作为新老问题来讲,炕桌按它的造型制式分两种:一种是明代的制式,一种是清代的制式,明代的制式往往是简洁典雅,如果有雕饰,往往是雕草龙或草花,你这个最典型的清代的做法。

我们把它叫马蹄腿,也叫回字纹,如果按清代来讲,首先也几百年了,那么几百年的时间,这个下面,就是我们看到桌子的底部,如果要是自然的风化状态,绝对不是这种统一的风格,它是有一个受潮以后循序渐进的那种,过渡的变化过程,应该你能看得到,这是其一。

其二, 你现在拿一个湿毛巾一擦,这个肯定马上就能擦掉,这东西是浮在表面,我都没拿毛巾,手上稍微一用力都掉了,这是人为做旧的。

还有我们可以看,无论是清中也好,清早还是清晚也好,哪怕在红木的雕工,别说其它的了,它的雕工应该是都非常有力度的,非常顺畅,那么我们现在看到的,所展现在眼前的这些雕工,你看上去好像很有力度,其实第一 不顺畅,第二 没力度,第三 就是有点叫人感觉看着乱糟糟的一团糟,也就是说跟艺术不沾边。

就这几方面我们现在来说,这件东西肯定不是一件老的器物,它是一个新做的。

那么新做的倒无所谓,因为你最关心的,我听了你的故事,你是关心材质,如果材质对了,确实价格没问题,那到底对不对?

首先我们先来看颜色,从这种颜色来看,它有点浅黄的感觉,它肯定和紫檀红木没关,颜色就不对, 偏浅,那么说黄花梨,它颜色相近,但是告诉你一个,最最关键的特点是什么?首先来讲黄花梨的材质,它也有鬼脸,但是它那种清新淡雅,那种纹理像炸开的麦穗纹,你仔细看你这上面没有?你这上头虽然说是那种碎纹很多,但是特密 特乱,这是黄花梨特征的第一要点,你从这自己一对比,它就不是。

第二个来讲就是说按仿假也好,做伪也好,他要想仿, 要想做,他起码也要懂一点点常识,那么他懂常识的时候,黄花梨的家具,就没有这个清式的做法和做工,这也是很关键的一个地方,它就是非花和巴花之类的,应该说不太值钱的材质。


专家刘传生点评踏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