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海黄与越黄的区别和联系-久龙说文玩

 蚌之沙 2017-03-21

说起海南黄花梨,就自然会聊到越南黄花梨。然而,在红木国标中,越南黄花梨却不属于红木范畴,而且其中文学名也一直未定,只是后来中国林科院木材研究所在对越黄检测后,把它暂归入香枝木类。

香枝木和红酸枝、黑酸枝同属黄檀属。香枝木第一次出现是在2000年由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的GB/T18107-2000《红木》国家标准中。然而,在《红木》国家标准中只列有产于我国海南岛的降香黄檀(即黄花梨)。而香枝木本身并不是一个科学而准确的名称,也不是一个木材学或植物学的名称。它主要是为了区别豆科黄檀属中的“酸枝木”,广东匠人将锯解时发出酸味的豆科黄檀属中木材叫酸枝木,后来,在他们锯解海南黄花梨时发现也有刺鼻的辛香味,于是为了区别酸枝木而将有香味的黄檀属木材均称之为“香枝木”。因此,在林科院木材研究所把越黄暂归香枝木后,等于默认了它和海南黄花梨是同类,就有学者表示:“用香枝木来代替越南黄花梨的学名是不科学、不严肃、不可取的。”因此,对于越南黄花梨的分类,有的木材学家认为“越南黄花梨”应归于豆科黄檀属酸枝木类,而也有的认为应归入黄檀属香枝木类,但绝不能等同于海南产降香黄檀。那么,我们常说的越南黄花梨,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久龙说文玩(50)——浅谈海南黄花梨与越南黄花梨的区别与联系

越南产黄花梨的说法,自古就有记载。唐代陈藏器在《本草拾遗》中说:“花榈出安南及海南”,这里的安南就是指如今越南一带。明代黄省曾·《西洋朝贡典录》也记载了占城朝贡的事情:“其朝贡以三载。其传位受皇帝之封。……其贡物:象牙、犀牛角、犀、孔雀……奇南香、土降香、檀香、柏木、烧辟香、花黎木、乌木、苏木……。”这里的占城,也就是现今越南的中南部。清人李调元的《南越笔记》卷七也记载有位于今越南的占城向明廷进贡花梨的文字,这样写道:“占城,本古越裳氏界。洪武二年,其主阿答阿首遣其臣虎都蛮来朝贡,其物有乌木、苏木、花梨木等。”此外,清人谷应泰·《博物要览》也说“花梨产于交广黎峒,一名花榈树,叶如梨而花无实,木色红紫,而肌理细腻,可做器具,桌椅文房诸具。”而这里的交广,“交”即交趾国,也称交阯,在越南中部。“广”—广东(包括海南)。

然而,虽然越南黄花梨屡次写进多部典籍之中,但越南黄花梨的家具,却从未在明清家具中有记载或出现过。直到1996年以后,越南黄花梨被引进国内,并大量用于冒充海南黄花黎而仿制成明式家具,做旧后难以辨别,才真正引起人们的关注。后经有关人士调查发现,这种被称为“越南黄花梨”的木材,分布在与海南一海之隔、纬度相同的越南、老挝、泰国、柬埔寨、缅甸等东南亚国家。主要产于越南与老挝交界的长山山脉(Giai Nui Truong Son)东西两侧。老挝北起中南部的甘蒙省(Khammouan)、沙湾拿吉省(Savannaknet)、沙拿湾(Saravan)、塞公(Sekhong);越南从河静省(Ha Tinn)西部向南广平(Quang Binh)、广治(Quang Tri)、承天-顺化(Thua Thien-Hue)、广南(Quang Nam);泰国东北部的乌隆(Udon Thani)也发现了这种木材。在泰国、老挝等地,它的土名叫Mai Dou Lai,老挝语意为“有花纹的花梨木”。拉丁学名为Dalbergia spp.(海南黄花梨的拉丁学名是Dalbergia odorifera T.Chen),而Dalbergia,就是黄檀属的意思。

久龙说文玩(50)——浅谈海南黄花梨与越南黄花梨的区别与联系

越南黄花梨一般生长在海拔400-800米的悬崖峭壁上,低于海拔400米的地方很少生长。其伴生木有条纹乌木、黑酸枝、红酸枝和黄波罗。越黄是雌雄异株植物,雌雄比例为680:1,雌株有较浓的酸香味,容易与海南黄花梨相混淆。雄株则几乎没有味道,且难得一见,但其纹理多鬼眼,心材颜色和纹路颜色也比较深,原木心材容易有轻微裂纹。越黄的心边材色明显,边材浅黄色,厚约2-5cm,心材黄褐色至红褐色或深红褐色,且具有变化多端的鬼脸纹。新切面木材辛辣气浓郁,久则微香。由于海南黄花梨和越南黄花梨产地在地理纬度和气候条件方面的相似性,造成二者的木材特征十分相近,如果没有足够丰富的实践经验,辨别起来难度较大,因此也造成了一部分商家用越南黄花梨替代海南黄花梨的情况。如果要区别海南黄花梨和越南黄花梨,可以从以下几点判断:

久龙说文玩(50)——浅谈海南黄花梨与越南黄花梨的区别与联系

第一,纹路上来说,“海黄”的纹理(棕眼)较为清晰细密,规则也较明显。在有光线照射的情况下,会出现奇特的荧光现象,十分漂亮。而越南黄花梨纹理则相对粗散,形状多变,有些毫无规则可循,颜色也没有海南黄花梨那么清晰,所以也没有荧光现象。同时,由于海南黄花梨生长周期长,生长环境恶劣,使得木质纹理多发生扭曲、变形,从而出现很多“鬼脸”花纹。而且,海南黄花梨“鬼脸”四周多伴随有波纹状纹理,以“鬼脸”为中心一圈一圈四散开去。相比较而言,类这种“鬼脸”花纹,越南黄花梨则少很多。

第二,从气味上说,虽然“海黄”和“越黄”新锯开的木料都有浓郁的辛辣味,但“海黄”新料的味道淡,老料的香,也有带甜味的。相比而言,“越黄”的味道浓烈,新切面散发出一种浓郁的酸香气味,甚至会有种“冲鼻子”的感觉,类似橘子烂了发霉的那种味道,海南人讲就是有一股牛尿的骚味。如果要从香味分辨二者区别,在条件允许下,也可以通过火烧闻烟味的方法来鉴别。

第三,颜色上,“海黄”的颜色要深一些,“越黄”的颜色浅一些。但这点也不能一概而论,毕竟海黄中有的糠梨的颜色也比较浅,越黄中也有颜色深的料。

第四点,从心材上来看,市面上目前能见到的海黄的心材,直径最大的不超过30厘米。而越黄由于生长环境好,阳光充足,心材要比海黄粗大一些,心材直径可达40至60厘米。

久龙说文玩(50)——浅谈海南黄花梨与越南黄花梨的区别与联系

第五点,质感上,海南黄花梨的色泽较为油润通透,纹理也更加细密华美,其材质的琥珀感和玉质感十分鲜明,看上去木质的表面就像是打了一层蜡或覆了一层透明材料,摸起来如同婴儿肌肤一样光滑。即使是用了好长时间的家具,只要稍加擦拭,木质皮壳依然光洁莹亮,极为美观。相比之下,越南黄花梨摸上去则略微发涩,有颗粒或凸凹感。这主要是因为海南黄花梨的油性大,而越南黄花梨的油性差。因此,如果给两种材料同时擦上同一种蜡,海黄的渗透会比较慢,而越黄的渗透要快一些。

第六点,“海黄”的比重一般较大,拿在手中沉甸甸的,分量感十足,而“越黄”则分量稍轻。但也有例外,如果是“越黄”根部的木料,那就不一样了,它的分量感比“海黄”东部糠梨料可能还大。

第七点,海南黄花梨的硬度要比越南黄花梨高,如果用指甲在木材表面上划动,“海黄”一般不会留下划痕,而“越黄”除了根料部分,一般都会有明显的划痕。这一点,正是海南黄花梨更适宜精雕细刻的原因所在。

不过,算说“越黄”在纹理、颜色、光泽、油性、气味及手感上略逊于“海黄”,但很多人都并不能否认“越南黄花梨”是黄檀属中的良材。因此,由于“海黄”的稀缺,“越黄”的价格也开始不断上升。同时,随着“越黄”被广泛的认知,很多人也开始有明清黄花梨家具中有“越黄”的说法。比如,中国统家具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台州兴隆明式家具艺术公司老板伍炳亮,他认为明清黄花梨家具中所使用的宽料、大料中很多是越南黄花梨。不过,这种说法也遭到了很多人的否定。比如古典家具鉴定家、故宫博物院研究员胡德生,他认为:“类似这样的说法,完全是无稽之谈,毫无根据。”并且强调说经过他对故宫博物院库房内的家具给予清查,确认故宫博物院没有一件越南黄花梨家具。并说:“故宫博物院内有60公分宽,4米6长的,12公分厚的黄花梨独板,可以说散发这样消息的人,是怀有个人目的的。”当然,明清家具有用进口木材是有共识的,至于是否有使用越南黄花梨,确实还缺乏充足的证据。

如今,有关“海黄”与“越黄”的学术纷争还在进行。我个人比较认可张德祥老先生的说法。他认为:“海南黄花梨和越南黄花梨本质上是没有区别的,由于生长环境、日照、砍伐时间等不同,两者只是在颜色和气味上有所差别。明清家具的优秀,不仅是因为材料,家具本身所承载的历史价值、人文价值和艺术价值也极高。海南黄花梨固然是制作古家具的上乘材料,但如果没有好的设计者、制作者,做出的家具亦无法传承明式家具的精髓,也是暴殄天物。因此,倒不如留着原料,等待名师良工加以利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