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那些年,上海的电影院(一)

 昵称36322368 2017-03-21


那些年,看电影,是为数不多的重要的娱乐活动之一。记得小时候,每次遇到学校组织看电影,或者父母领着去看电影,都要高兴好长一段时间。


那些年,好一些的电影院,夏天会有冷气,但不是所有的电影院都有冷气。没有冷气的电影院,夏天进场时可以领一把纸扇,看完电影退场时,放在出口处的一个箱子里,就如同现在看3D电影领眼镜一样。所以,那些好的电影院会特地打出招牌:冷气开放。


那些年,因为娱乐活动少,公园一般晚上也不开门,外滩的情人墙又挤不进去,除了压马路数电线杆,看电影也是谈恋爱的一大去处。很多人不知不觉在电影院的黑暗里一拉手,就爱上了。


1949年5月,据上海军管会文教委文艺处统计,全市共有影剧院52家:

大光明、大上海、皇后(和平)、浙江、新光、沪光、大华(新华)、国泰、辣斐(长城)、恩派亚(嵩山)、荣金(建国)、黄金(大众剧场)、亚蒙、国际、国联、东海、华德(长治)、民光(胜利)、汇山(大名)、虹光、嘉兴、海光、卡尔登(长江剧场)、南京(上海音乐厅)、金城(黄埔剧场)、中央、明星、光陆(曙光)、天韵、光华、丽都(贵州剧场)、九星、巴黎(淮海)、上海、平安、杜美(东湖)、金门、银都(沪南)、蓬莱、泰山、山西、永安、西海、沪东、百老汇(东山剧场)、金都(瑞金剧场)、美琪、沪西、大都会(燎原)、大沪、兰心、新新。 


注:《那些年,上海的电影院》共收录老上海的电影院(剧场、影剧院等)七十多家,分三集。这是第一集,更多内容敬请关注第二集和第三集。


图片、资料来自网络

方校长整理

其他公众号转载请注明:转载自方校长视点

                         ID:shidian_fang

 




据说,上海的第一家电影院在虹口区,初名虹口活动影戏园。原位于上海乍浦路388号(海宁路乍浦路口)。中国首家营业性电影院。存在于1908年-1988年

1919年改名虹口大戏院。1965年虹口大戏院停止对外演出,更名为虹口区文化馆剧场。后因海宁路拓宽全部拆除。2006年1月5日,虹口区人民政府公布虹口大戏院遗址为虹口区历史遗址纪念地。


保留下来的“徐家园”3个字成为徐园遗址的证据。



上海的第一张电影广告


按照《中国电影发展史》的说法,中国最早放映影片的时间是1896年8月11日——“据《申报》记载,1896年8月11日(光绪廿二年),一位法国游客在上海徐园的茶楼‘又一村’放映了一部短片,这是电影第一次在中国放映。”


而事实上,徐园最早公开放影戏的日期应该是1896年6月30日。请看徐园于6月29日在《申报》广告栏发布的“徐园告白”:“本园于二十日起,夜至十二点钟止,内设文虎清曲童串戏法西洋影戏,以供游人随意赏玩,向因老闸桥北一带马路未平阻人游兴,现已平坦,马车可直抵园门,维冀诸君踏月来游,足供清谈之兴,扬镳归去可无徒步之虞,游资仍照旧,章准廿三夜外加烟火大戏,游资每位三角,此布。”文中所指“二十日”是农历五月二十日,也就是公历6月30日。所谓“西洋影戏”指的就是影片.







大光明电影院(南京西路216号)

始建于1928年12月,建筑面积达1万多平方米,拥有1554个座位,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的影院之一,被国家列为近代优秀文物建筑保护单位。享有“远东第一影院”的盛名,它始建于1928年,由中国商人高永清与美国人亚伯特·华纳(全世界最大的电影公司华纳兄弟的创始人)合资成立。京剧大师梅兰芳亲自为大光明电影院的开张剪彩;1933年,由著名的匈牙利建筑师邬达克设计重建。大光明电影院是亚洲第一座宽银幕电影院和亚洲第一座立体声电影院。


大上海电影院(西藏中路500号),1999年被拆。

原名大上海大戏院,解放后改名为大上海电影院,1994年被评为第二批上海优秀优秀建筑。1933年11月建成,与大光明同年建成,英文名Metropol乃大都会之意。时人谓可与大光明媲美。其设计由近代中国最大的华盖建筑事务所承担,主要中国建筑师均为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建筑硕士。是20世纪30年代上海的第一流影院。


和平电影院(西藏中路290号)

原名皇后大戏院(今和平电影院)位于上海西藏中路290号,四层钢筋混凝土结构。1942年2月开幕,为专业电影院。是年9月利兴公司租营后,改为京剧演出场所,曾有梅兰芳、金少山、裘盛戎、谭富英、姜妙香、顾正秋、林树森等在此演出。曾改名为战斗电影院,后又改回和平电影院。。



沪光电影院(延安东路725号)

原名沪光大戏院,1938年由苏州大光明戏院老板陶寿逊等三人发起建造的。1939年初取名:沪光大戏院(英文名为:ASTOR)。

解放后,新中国第一部国产故事片《桥》也是在沪光首映的。1956年公私合营,沪光由上海市文化局接管,并改名为:沪光电影院。1956年国产新片展首映活动也在这里举办。“文革”期间,沪光电影院被更名为:七一电影院,可惜影院内的仿古艺术装饰全被拆除。1970年又恢复:“沪光”原名。1996年9月10日,为了上海延安路高架建设,创办了57年、见证了上海影坛辉煌历史的沪光电影院从地图上永远消失了。



新华电影院(南京西路742号)

原名夏令配克影戏园。由西班牙人雷玛斯投资建设,内有1000余个座位,是上海近代早期较豪华的电影院之一。1914年9月8日开幕,以放映美国、法国影片为主。中国第一部长故事片《阎瑞生》1921年7月1日首映于此。之后由于缺少维修成了危房,日军占领上海后,曾被用作马厩。1951年2月1日由上海市文化局接管,改名新华电影院。至1994年因土地批租而拆除待见,前后经历了80年的历史。


上海音乐厅(延安东路)

上海音乐厅原名南京大戏院,建于1930年,当年3月26日开业。 1950年更名为南京大戏院。1959年再更名为上海音乐厅至今。现今的音乐厅是从原址整体平移过来的,完好地保留了原貌。欧式风格的建筑,气派十足;幽雅庄重的装修,很典雅。


记得那时上海音乐厅的边门,一边在龙门路上,另一边就在我家的弄堂里。每次电影散场时,工作人员会提前把边门打开,我们小孩子会站在边门旁,往里面看一会儿电影结束时的一小段,顺便享受一下里面散发出来的冷气。



大众剧场(金陵中路1号)

原名黄金大戏院,位于上海金陵中路1号,后改名大众剧场。由黄金荣创办,民国19年(1930年)1月开幕,初映电影继演京剧,民国26年由金廷荪、孙兰亭等海上名票经营,先后邀京剧四大名旦及马连良登台献艺,上海戏剧学校正字辈学生常在此演出。1993年因市政建设需要而被拆除


国泰电影院  淮海中路870号,茂名南路口)

建于1930年,由鸿达洋行设计,钢筋混凝土结构,外墙采用紫酱红的泰山砖,白色嵌缝,十分美观,属典型的装饰艺术派风格,1994年被上海市人民政府命名为优秀历史建筑。1932年1月1日,正式对外营业。当天刊登在《申报》上广告用语是:富丽宏壮执上海电影院之牛儿,精致舒适集现代科学化之大成“。

  解放后更名为国泰电影院,文化大革命期间曾一度改名人民电影院。2003年国泰电影院进行了全面的大修改建,将原有的平坡式放映厅改建成了三个风格迥异,舒适豪华的阶梯式电影放映厅。


浙江电影院(浙江中路123号)

匈牙利著名设计师邬达克上世纪30年代在上海一共设计了4 座大戏院,浙江电影院是最早的一座,楼体共4 层,外墙贴红砖,为简约明快的装饰艺术风格,经过80余年风霜,如今在浙江中路众多石库门建筑中,浙江电影院依然显得独树一帜。




嵩山电影院(淮海中路85号)

位于霞飞路(今淮海中路85号)。1921年由葡萄牙人雷玛斯创办,“派恩亚”为Empire的译音。1951年12月24日改名嵩山戏院,1956年经市文化局批准改成嵩山电影院,专映电影,上世纪90年代被拆除。



        虹口区曾有一个赫赫有名的影剧院“金三角”,(其实是”四国大战”):国际电影院、胜利电影院、解放剧场、原虹口大戏院,鼎足而立:


       海宁路、乍浦路交汇处在上世纪30年代初期,四家电影院傲居十字路口的四个角,西北角国际,东北角胜利,西南角解放,东南角虹口大戏院,而今留下的只有国际和一块纪念碑。


  乍浦路海宁路路口有一块碑,为虹口区人民政府所建立。碑文上说,1908年,西班牙商人雷玛斯在这里建了中国第一家正规影院。最初,那就是一座能容纳250人的简易铁皮房,1918年,靠放电影发了财的雷玛斯把它变成了一幢永久性的拱形建筑。 1998年,海宁路拓宽,这座影院被拆除,存世90年。



东南角,虹口大戏院遗址,为虹口区历史遗址纪念碑




国际电影院(海宁路330号)

西北角,是四家中唯一留存至今的国际电影院,1932年开业,曾名融光大戏院。解放后,更名国际电影院,并一直营业至今,成为“四国大战”的最后赢家。解放后更名为国际电影院,并一直营业至今,现名星美国际影城,但很多人还是习惯叫它“国际电影院”。


胜利电影院  乍浦路408号)

东北角,乍浦路408号,胜利电影院。1929年开业,初名好莱坞大戏院,,由张志标(魔术师张慧冲之父)创建,1929年2月11日开幕,未久即停业。随后由德商、英商接办,先后改名国民大戏院和威利大戏院。抗战胜利后由上海市社会局接收,改名民光剧院。1949年6月7日由上海市军管会文艺处接管,同年12月易名胜利电影院,1992年内外大修,1993年10月成为上海首届国际电影节六家分会场之一。


解放剧场(乍浦路341号)

西南角,乍浦路341号,原是1927年由日本人建造的东和馆,专映日本片,内部座位为榻榻米。抗战胜利后,改名胜利剧场,后更名上海文化会堂。解放后,又更名解放剧场,演出戏剧,也放映电影。现原址已改建成商务会所。





红旗新闻电影院(西藏中路)



黄浦剧场(北京东路780号)

黄浦剧场位于北京东路贵州路口,原名金城大戏院,始建于1933年。早期曾首映了《人生》、《渔光曲》、《风云儿女》等大量左翼进步影片并引起轰动,被誉为“国片之宫”。1935年,由田汉、聂耳作词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作为影片。《风云儿女》的主题歌正是在此唱出并迅速传播,使黄浦剧场成为名副其实的国歌唱响地。如今的黄浦剧场,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面貌示人。2008年,黄浦剧场修缮扩建了“国歌由此唱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展馆。教育基地面积约400平方米,展馆运用大量史料、照片、实物、浮雕塑像及多媒体等手段,展现优秀历史建筑的经典文化主题,真实反映国歌诞生发展的历史。


贵州剧场(丽都大戏院)(贵州路239号)


淮海电影院 (淮海中路550号)

1926年5月29日由沪商丁润庠创建,初名东华大戏院。次年1月,租与孔雀影业公司,更名孔雀东华大戏院,1930年1月,改巴黎大戏院,1951年改今名。有1005座。早期放映无声电影和演出戏剧。民国32年10月至民国34年1月,苦干剧团在此上演《飘》、《梁上君子》等13本进步话剧。1947年,曾放映苏联影片《列宁在十月》等。1993年4月,由中美合作上海时代国际有限公司进行较大规模的改建。1994年5月,时代国际有限公司商娱楼(原淮海电影院)经中外合作改造竣工营业。1997年3月,通过四星级影院的验收,成为继大光明电影院、永乐宫影院后全市第三家四星级影院。建成初期曾创下了单座票房的全国之最,2003年8月起停映。



西海电影院(新闸路701号)

创建于1932年,原名为西海大剧院。 2010年初,为了配合轨道交通13号线的上海自然博物馆站的建设,永远消失了。拆除时已经有78年的历史。


新光影剧院(宁波路广西路)

曾名:新光剧场、红卫剧场等,一度因放映内部电影而出名。1994年后更名为新光影艺苑。


兰心大戏院(上海艺术剧场) (茂名南路57号)

位于茂名南路57号,是中国最早的欧洲式剧场。1866年建于上海,木结构,供上海英国侨民剧团实用。1871年毁于火灾,1874年重建。1930年2月开业,由英国设计师戴维斯和布洛克设计,具有典雅欧式建筑风格。以上演话剧和歌舞剧为主。解放后,先后由上海戏剧电影工作协会、上海人民艺术剧院、市文化局领导。1952年曾改名为上海艺术剧场。1991年复原名。


上海儿童艺术剧场(延安中路555号)

承载了几代人深情的文化记忆,就是当年中国最好的少年儿童演艺场所 — 由宋庆龄亲自创办的上海儿童艺术剧场(又名:“中国福利会儿童艺术剧场”)。建造于民国21年(1932年)2月开幕,定名:金门大戏院,专映电影。1952年改名:延安电影院。1957年经上海人民政府批准,交由中国福利会投资改造、扩建舞台,改名:中国福利会儿童艺术剧场,1958年2月启用,为中国福利会儿童艺术剧院专用剧场。1996年为配合延安路高架市政建设拆除


云峰剧院(北京西路105号)

1958年8月1日,上海警备区军人俱乐部建成,这里经常放映电影,1988年,军人俱乐部大礼堂改建为:云峰剧院





       记得有一段时间,有些好的电影票很难买到。一般的电影票都要提前几天去买,有些必须通过一些门路才能搞到,所以那时候在电影院上班是一件很吃香的工作。电影院上映好的影片时,开场前电影院门口会挤着很多人,有些是等退票的,有些是拿着其他场次的票来交换的,当然也少不了黄牛,加价卖出电影票。


未完待续,请继续关注《那些年,上海的电影院》(二)


方校长整理

公众号转载请注明来源:方校长视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