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洋石又称“墩洋”、 “增洋”。产于日溪乡党洋村,以产地名。该矿洞开发于清代初年,列为山坑名品。乾隆间鉴藏家郑杰在所著《闽中录——寿山石谱》中曾评:(党洋洞)晶莹略似水洞者为上。又有黝色者,五色者,奇色者,色虽不一而质本温润,较胜它石。”惜矿位地处深山僻岭,攀登困难,采取不易,所出无多。后因当地少数民族村民认为开矿有损风水,故禁采石,以致停产。 党洋石质细嫩微透明,肌理含细纹络,以青绿色最为普遍,其它尚有白、黄等色。其品目按色相、石质分别命名。主要有: 党洋绿——指纯绿色的党洋石。色青翠,质纯而润,是党洋石最主要品种,量多质佳。所以藏家又将党洋一带所产石统称为“党洋绿”。 鸭雄绿——指党洋石中,色呈石青、石绿而明亮的矿块。因其色彩像雄鸭的翼羽,浓艳明翠,故名。属稀有品种。 党洋白——指纯白色的党洋石。近淡青藕色,粉白中略带绿意,不通灵;多含砂质。 党洋晶——指质地晶莹通灵的党洋石结晶块。色淡如豆叶,质坚实明朗,偶有乳白色斑块混杂其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