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悬壶心悟|温胆汤临症应用感悟

 阿凤ok 2017-03-21

悬壶心悟|温胆汤临症应用感悟

《备急千金方》云:大病后虚烦不得眠,此胆寒也。明确指出了温胆汤的主治症候。然观今临床应用温胆汤范围渐以扩大。不仅是治疗虚烦胆寒,而也多用于痰热郁阻。不仅是治疗心胆疾患,凡痰热阻于肝、肺、脾、胃、大肠等部位之疾患,皆可用之。临症除治疗失眠外,凡呕吐、泄泻、胃脘痛、胁痛、眩晕、梅核气,均收良效。余在临床常加减化裁使用,深有感悟。

1.梅核气

刘某,女,42岁,2016年3月18日初诊。自诉:数日来感咽中有塞物,咯之不出,吞之不下,伴胸闷肋胀,时时嗳气,口苦便干。

刻诊:舌苔黄腻,脉弦滑。此乃七情郁结,诊为梅核气。郁久痰气交阻,化热结于咽部。

治疗当以清热化痰散结为法,温胆汤加减:竹茹12克、半夏9克、云苓块12克、陈皮6克、枳壳9克、川朴9克、炒苏子9克、浙贝母9克、香附6克、川郁金10两、甘草3克。3剂,水煎服,日1剂。

复诊,药后咽部阻塞感缓解,仍感胸闷。继以原方加瓜蒌10克、丹参10克。3剂。药后诸症皆愈。

按:梅核气虽为痰气郁结,然久必化热,则成郁阻之症。其特点是痰热与气膠结不解。投以温胆汤加开郁之药,如川朴、苏子、香附、郁金之类,以破其膠结之势,故梅核气可解。

2.眩晕

李某,女,42岁,2016年5月3日初诊。主诉:眩晕反复发作半年有余。昨日因生气后眩晕发作,头晕昏 ,恶心呕吐,心烦,口干口苦,食欲不振。

刻诊:舌苔黄腻,脉沉弦,实乃肝热郁结肝胆,上扰清窍。

立方温胆汤加减:竹茹10克、云苓12克、半夏9克、陈皮9克、菊花9克、枳实9克、天麻10克、甘草5克、生姜10克、生白芍12克。3剂,水煎饭后服,日1剂。

复诊,药后,眩晕已除,诸症减缓。继以原方加神曲10克,以巩固疗效。

按:肝胆郁热,常可引发眩晕,也正如张景岳所说:“丹溪之论眩晕,曰痰在上,火在下,火炎上而动其痰也。”临症之时,痰热作眩可用温胆汤治之。但眩晕之痰热上扰清窍,用温胆汤治疗时,常适加平肝镇逆之品,可提高疗效。

3..胃脘痛

史某,女,30岁,患慢性胃炎五年余,近日常感胃脘胀闷疼痛,饥时痛减,食后加重。时有恶心、嘈杂、腹胀、口苦、不思食,大便溏稀。曾服中西药罔效。于2016年4月28日求诊。

观其面色萎黄,舌苔黄白相兼且厚腻,脉滑。四诊合参,症属痰热郁阻中脘。

立方以温胆汤加味治之。竹茹12克、云苓15克、半夏9克、陈皮9克、枳壳9克、川楝子9克、元胡9克、木香6克、香甘松6克、生姜10克、甘草5克。3剂,日1剂,水煎饭后服。

复诊:药后胃脘痛减其大半,继以原方加砂仁6克,继服5剂,巩固疗效。

按:《证治汇补》云:“导痰汤,治痰厥心痛”。所谓痰厥心痛,乃指痰热阻滞引起的胃脘痛。然细察导痰汤与温胆汤区别,前者有胆南星而无竹茹、生姜。故临症时,针对胃脘痛,我习惯用温胆汤加行气止痛之元胡、川楝子,常获显效。

4.胁痛

史某,女,38岁,2015年11月8日初诊。主诉:2月前感全身疲乏,右胁闷痛納气,食纳不佳,服中西药月余无明显效果。近几日胁痛加重,并感口苦腹胀,納食不香,伴恶心呕吐,小便黄,大便干。

刻诊:舌边红,舌苔黄腻,脉沉弦,细辩症属痰热瘀阻肝胆。

立方以温胆汤加减:竹茹12克、生姜10克、云苓12克、半夏9克、陈皮9克、枳壳10克、栀子9克、黄柏9克、茵陈12克、神曲10克、浙贝母9克、甘草5克。5剂水煎空心服,日1剂。

2诊,服药后,胁痛大减,納食有增,症状缓解。于前方中加郁金、炒白芍,继服5剂,症状消失。

按:临床中,常见痰饮留伏而致胸胁胀痛。中医认为是痰热阻郁肝胆所致。此案用温胆汤以针对其腹胀、便干、口苦、舌红等症。可清肝胆、泻热,痰湿去则经络得畅,故取效也优。

悬壶心悟|温胆汤临症应用感悟

| 本文为作者原创投稿,首发于中医家,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