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知识总结」注射方法汇

 操刀郎中 2017-03-21

「知识总结」注射方法汇

一、皮内注射法(ID)

定义:是将少量药液或生物制品注射于皮内的方法。

目的:药物过敏试验;预防接种;局部麻醉起始步骤。

评估和观察要点:患者病情、治疗情况、用药史、不良反应史及药物过敏史;了解用药反应和皮试结果。

用物准备:1 ml 注射器、4 1/2 号针头、注射卡、注射药液、0.1% 盐酸肾上腺素和注射器。

注射部位:药物过敏试验常选前臂掌侧下段;预防接种常选上臂三角肌下缘;局部麻醉选择麻醉处。

操作要点:一手绷紧皮肤,一手持注射器针头斜面向上,食指固定针栓,与皮肤呈 5° 刺入皮内,注入0.1 ml 药液,使局部呈半球状皮丘,皮肤变白并显露毛孔。

注意事项:皮肤消毒时,避免反复用力涂擦局部皮肤,忌用含碘消毒剂,以免影响对局部反应的观察;嘱患者勿按揉,20 min 后观察局部反应;备好相应抢救药物与设备,及时处理过敏反应;药物过敏试验结果若为阳性反应,告知患者不能再应用该药物,并作相应记录;特殊药物的皮试,按要求观察结果。

二、皮下注射法(HD)

定义:将少量药液或生物制剂注入皮下组织的方法。

目的:不宜口服给药而需迅速达到药效时;预防接种;局部麻醉用药。

用物准备:1 - 2 ml 注射器、5 - 6 号针头、注射卡、注射药液。

注射部位:上臂三角肌下缘、两侧腹壁、后背、大腿前侧和外侧。

操作要点:一手绷紧皮肤,一手持注射器针头斜面向上,食指固定针栓,与皮肤呈30° - 40°刺入皮下,进针深度为针梗的 1/2 - 2/3。确认无回血后,缓慢注入药液。

注意事项:对皮肤有刺激的药物一般不作皮下注射;过于消瘦者可捏起局部组织,减少穿刺角度;进针角度不宜超过 45°,以免刺入肌层;药液少于 1 ml 时用 1 ml 注射器吸药并注射;需长期注射者,应有计划地更换注射部位。

三、肌肉注射法(IM)

定义:将一定量药液注入肌肉组织的方法。

用物准备:2 - 5 ml 注射器、6 - 7 号针头、注射卡、注射药液。

部位及定位:

(1)臀大肌注射:十字法和连线法。

(2)臀中、小肌注射

(3)股外侧肌注射

(4)上臂三角肌注射

操作要点:进针角度为 90°;进针深度为针头的 2/3。

注意事项:2 岁以下婴幼儿因臀大肌尚未发育好,不宜选用臀大肌注射,应选臀中、小肌注射,以防损伤坐骨神经;两种药物同时注射时,注意配伍禁忌;如因长期多次注射出现局部硬结时,可用局部热敷。

四、静脉注射法(IV)

定义:自静脉注入药液的方法。

部位:上肢肘部浅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腕部及手背静脉;下肢浅静脉(大隐静脉、小隐静脉、足背静脉)、头皮静脉、股静脉。

「知识总结」注射方法汇

操作要点:进针角度为 15° - 30°,进针后见回血,再进针少许。

注意事项:对需长期注射者,应由远端小静脉开始,以保护静脉;注射对组织有强烈刺激的药物,应先注入少量生理盐水,证实针头在血管内,再换有药液的注射器注射,以防药液外溢而发生组织坏死。

特殊患者静脉穿刺要点

肥胖患者:皮下脂肪厚,静脉位置深不明显,在摸清血管走向后,由静脉上方进针,进针角度为 30° - 40°。

水肿患者:按揉局部,驱散皮下水分,待静脉充分显露后穿刺。

脱水患者:局部热敷、按摩,待血管充盈后穿刺。

老年患者:皮下脂肪少,静脉易滑动脆性大,难以刺入或易穿破血管对侧。注射时,可用手指分别固定好静脉上下两端,再行穿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