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背影和散文诗

 圆角望 2017-03-21

 刘煜(北京)·文艺菌落

一位父亲,在1984年秋天的某一个夜晚,望着怀里熟睡的孩子唇边的笑容,想起这一天发生的事:没时间去看村头的露天电影,因为要去修缝纫机的踏板。明天要去邻居家借钱,孩子白天哭着说要吃饼干。在没人的时候躲在池塘边,他恨恨地打了自己几拳。三十年后,长大的孩子翻看着父亲泛黄的日记,泪流不止。

看着屏幕上抱着吉他的李健,用那么温暖的嗓音慢慢地讲述着人世间最美好的感情,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共同回忆倏忽来到心中。我们每个人,都曾穿过打着补丁的衣服,有人还会吃不饱饭,孩子放学了要帮父母做家务,一分钱可以买两块糖,甜一个下午。母亲会把菜里的肉拨到孩子碗里,说“我不爱吃”。而父亲,会背着粮食来到孩子的学校,为了省几毛钱的车费而在夜晚赶路回家。人世间父母子女一场,当我们终于懂得,父亲“青布棉袍的背影”已经老得像一张旧报纸,上面写满了一生的故事。

《父亲写下的散文诗》是1984年出生的诗人董玉方写的一首诗,这些诗句,源于他父亲的日记。在2016年四川卫视的综艺节目《诗歌之王》上,由歌手许飞谱曲演唱。许飞的版本质朴而深情,高音处非常动容,是民谣歌手特有的直率表达,如同清冽的山泉。相比而言,李健在《歌手》舞台上的演绎更加克制和温暖,编曲复杂之后,音乐性更强,好比缓缓的溪流。

说来有趣,作为一个以理工科闻名的学校,清华却出产了众多创作型歌手,高晓松、李健、水木年华、吴虹飞。这是一件表面看起来违和其实再符合逻辑不过的事情,功课难、女生少,不写作,不吟唱,何以度过青春的无边寂寞?

在我读书的时候,每当下自习之后走过东大操场,总能听到有人弹着吉他,唱着齐秦、罗大佑、赵传,高亢的歌声穿越略显枯燥的日常,直达诗意的夜空。

“音乐诗人”李健读书的时候,我已毕业。2000年底,清华文学社搞了一个“人生三十古来稀”的古怪活动,把许多毕业多年的诗人都打捞回来,终日聚会,读诗喝酒, 回忆其实并不久远的青春。

最后一日的活动是包了个酒吧集体唱歌,请来了当时已是校园红歌手的李健和后来水木年华里高音震撼的缪杰。李健弹着吉他领唱,把草坪和操场时代耳熟能详的各类歌曲唱了一遍,他娓娓道来的细腻嗓音,和诗句一样美。

我的朋友姜涛,曾经在选编一本清华校友的诗集的时候,提到过一句判断,深以为是。他说我们这些在清华园写诗读诗的人都有一种“稍显迟滞于时代的审美观”,当然他并没有评说这是好或不好。“浪淘尽,多少风流人物”,终归所有的写作,诗也好,歌也好,都在被大众阅读,也在被大众评说。

老友廉萍说:“诗是什么?是家常,是日用。是情怀,是牵念。是表达,是记录。是共鸣,是感动。是一草一木,是一颦一笑,是一砖一瓦,是……什么都可以是,但肯定,不单单是冷静,或者技巧。”对我而言,诗歌就是给我安慰的一无所有的天空,是高出野花的天堂,是小径秘密的花园,是一只有着大眼睛的树熊,是所有不能说出的情感,是春天旷日持久的疼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