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竟用黄金换套管 老解放砸锅卖铁渡难关

 q1338 2017-03-22
                     

每当看到解放的第一台车CA10,那些久经沙场的老司机们总是一把鼻涕一把泪,不禁唤起了他们当年刚刚入行时的艰辛,车虽然难开,但里面蕴含的汗水和情怀则无法被替代。同样,对于一汽的老员工来说,解放CA10也同样承载着他们独一无二的记忆,不管过去多少年都清晰如初。

之前卡车之家曾多次为大家讲解过一汽从建厂到新车开发的历史,相信每个卡友都能倒背如流。但就在那建厂的前3年中,一汽还曾发生过很多有趣但也很无奈的事情,且听笔者为大家一一道来。

● 俄语恐慌 200个翻译不够用?

我们都知道,一汽初建时曾得到了苏联的全面支援,大量的设备和技术人才来到了中国参与一汽的建设。但也正是因为这种“原汁原味”的引进模式,其中施工图纸、技术资料和上万台机床的使用说明均为俄文印刷,中国在使用的时候就需要完成大量的翻译工作。

介于特殊时期的政治原因,中国在成立一汽之前从未培养过俄语翻译,那个时代懂得俄语的都是自学成才。

当时的一汽将工人送往苏联学习俄语,要求他们在1个月的时间里记住3000个俄语单词,并临时从全国各地调来了一批俄语人才,组成了一个总计200多人的翻译团队。然而即便如此,一汽的翻译能力还是无法满足庞大的需求,一方面是资料繁多,足以堆满一个屋子;另一方面是能力差,光是为苏联派来的总顾问谢科乔夫进行口译的人就有3个。

● 购买钢板 先买60辆奔驰

建厂后意味着就要立即生产车辆,以一汽对外公布的资料来看:CA10的轮胎、轴承、玻璃、电气系统是进口零件,底盘、发动机、车身等主要部件均由一汽自主生产。但当时我国钢材加工工艺大幅落后,根本达不到制造汽车的要求,72%的金属材料都需要依赖国外进口。

1956年5月份,一汽遇到了物资紧缺的状况,按照年产3万辆的目标,向国外进口的钢材薄板到货量不足50%。此时中国正在筹备中共八大会议,需要从德国进口60辆高档奔驰轿车,而负责采购任务的人正好是一汽生产准备处的陈祖涛。

在此之前,奔驰从未接到过如此大的订单,为了凑够60辆,奔驰调来了所有在全球巡展的车辆。当陈祖涛借着购买轿车的机会请求帮忙采购薄板时,奔驰方面的代表直接为一汽联络到了当时世界上最好的薄板厂——拉希斯泰因工厂。正是因为得到了这个极佳的采购机会,陈祖涛一次性购买了大量的钢材薄板,足够一汽用几十年。

● 黄金换套管 砂纸造齿轮

后桥半轴套管(图片仅用作示意)

刚才已提到,CA10中绝大部分金属材料需要进口,然而进口的零件不光数量多,价格也极其的贵。据时任一汽后桥工部工艺师的秦懋(mào)荣讲,CA10后桥上的半轴套管来自苏联,并且不允许中国用人民币来购买,而是要用黄金来换取半轴套管的毛坯产品:一两黄金换一个毛坯。

后桥半轴套管的毛坯直径为80毫米,按照俄方的标准:零件加工后直径75毫米,光洁度要达到3花7,公差要控制在3道半。无奈当时一汽工人的技术经验不足,第一批到厂的20个半轴套管毛坯,在加工的过程中就产生了12个报废品。后来秦懋荣跑到工具分厂才找到了修好套管的技术,挽回了部分损失。

1956年7月13日,解放CA10试制成功,两天后的7月15日,长春举行了盛大游行活动,中国人首次见到了自己国家生产的汽车。

然而就在活动举办的前10天,第一批合格的后桥齿轮才刚刚出炉,并且数量极少,只有5个。在那个工业落后的时代,加工零件的设备也十分简陋,工人们只能用金刚砂纸和粗制砂轮来靠人力不断打磨,良品率极低。

从1953年到1956年,我国在一汽的建设上投入了接近6亿元,在那个人均年GDP只有一百多元、国家主席的工资只有600多元的年代,其经济支出用“举国之力”来形容也并不过分。也正是源自当时不顾一切代价的疯狂付出,新中国汽车制造的历史才得以顺利书写,才有了今天汽车年产量超过整个欧洲生产总数的辉煌。

● 编后语:

以前我们常说:落后就要挨打。虽然一两黄金换一个毛坯零件的“勒索”经济环境已有所改善,但不可否认的是,在汽车技术上我们仍然受制于人,只有技术上的独立创新,才能让中国汽车产业真正走出“模仿”的被动局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