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回顾 | 赵老师小课堂简记——《大胡笳》琴曲解析及演奏技巧 (普惠雅集第36期)

 文少在此 2017-03-22

赵家珍小课堂

《大胡笳》节选





《大胡笳》有几个不同的打谱版本,我认为姚丙炎先生所打的版本是最富有音乐表现力、推进性,并且具有深刻的内涵。三国才女蔡文姬被动荡的历史洪流所裏挟,历经了流离、受掳、分骨肉、归故土等种种人生起伏。姚先生所打的曲谱,充分地表达出主人公内心的挣扎及深厚的故国情怀。

这首曲子,进入主体后,每一段开始都有一句反复演绎的主题乐句(si re fa sol  si do  re re sol re  re  si sol si do re  re ),类似于西方音乐的回旋曲。这也说明,我们古人作曲其实是内含曲式理念的,我们后人只是引用一些名词来作为理解的方便。所以,我们在弹琴时,如果能够有意识地对琴曲的结构、音乐性作一定的解析,那么就能够对乐曲有了更宏观的把握。

 

[1] 红颜随虏

第一段起到一个引子的作用。交代出生年代的背景。开头的两句重复(re si do  fa si si  re ,又再现),相当于前奏。弹的时候,第一句可以慢一些;然后起拍,再弹第二句。这样更加生动。

接下来的几句,开头是一个“拂”,然后用了类似排比的手法,进行了加强、推进,弹奏时可以进行由弱到强的处理。

 

[2] 万里重阴

第一句,同样也是一个“拂”,与第[1]段的相应句(si re fa sol  re fa sol sol  sol)比起来,扩充了一些,表明情绪发生了波动。

另外,这一段用单音取代了第一段的双音(si do re sol),并且在相似的句子上做了压缩,为什么呢?为了引出下一段落的乐章,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3] 空悲弱质

本段中,出现了很多双音(即“撮”),包括了纯五度、八度等比较纯的音效,起到了很好加强的作用。

这里还出现了“掐撮三声”,一般这个指法出现于音乐结束,但这里不是表明结束,有别于传统的用法。

很多曲子采取“慢--慢”或“快--快”的模式,但这首曲子不是,它形成了两次高潮,一是在第9段,第二是在13段。

 

[4] 归梦去来

开头的 si re fa sol si do re re 不像第三段那么慢,完全用“拂”的感觉来弹。此段本身就像个小曲子,它包含了再现。中间出现的高潮,用切分来强调几个音(si si do re re, re re re  rere),还有长锁。长锁的规律是由弱渐强的形式处理,配合由慢变快的速度。

这里我对于力度作了一些波浪形的处理,符合感情的变化。

 

[5] 草坐水宿

开头的一句,没有用到“撮”,为什么?下来会出现泛音,如果再用“撮”就会显得不干净。

后面,有强化的音,通过切分来表现。还有几处很强烈的打击的声音(re re  re re  fa sol re),而且这里的长锁也用得比较激烈。这里的强化,表现了她对流离失所的生活,有一种悲愤与不满。

这里的“掩”,不需要大力敲击,只需要把指放到准确的位置上,就会有音。

 

[6] 正南看北斗

第六段是第五段的变奏。开始是再现,后面作了变化与强化。实现了音乐的推进。

其中,这里有过弦的技巧。fa fa re  si si sol , re si resi  re sol si(在第65页,第67行《古琴曲集》第二集,许健、王迪编),很多人处理得不干净。一是要根据音乐的节奏来,二是手要尽量把重心压低,就能弹得很干脆。

 

[7] 竟夕无云

起到过渡的作用,由激烈过渡到第八段比较舒缓的开头。

 

[8] 星河寥落

本段最后一句,从低到高,都是一个非常激烈的过程,包括掩掐、双音叠加以及乐句的排比,引出第九段,乐曲的第一个高潮。

 

[9] 刺血写书

表现蔡文姬为了回归故土,刺血写书,十分的激烈。这也是姚公白先生所说的“精华段”。

第一句回到了用“撮”的双音。

Si do  re sol (第68页,第四行末与第五行初),很多人会在si上加滑音,十分错误。但re 要加“注下”的滑音。这样才能形成音乐的对比。这里也是“减字谱”给我们作的提示,可见“减字谱”包含了重要的音乐元素。

下有一句(第六、七行),用到剔单音,和剔双音,注意单音时要弱处理,剔双音时要强处理,这样突出强弱的对比。

后面的泛音段中,夹裹散音,特别要注意音量的控制,配合泛音表现出轻灵的“天籁”声。泛音与按音交错的地方,注意强弱对比,表现她内心的挣扎。

第九段,旋律的交错感很强,注意按、散音的处理,在弹奏中要善于控制右手的力度,刻画出心绪的变化。

 

[10] 怨胡天

过渡段落。表达了她对在异土遭辱,并不得不最终与孩子分离的愤懑。

 

[11] 水冻草结

音乐进入往上走的趋势。在段末有连续的、带休止符的切分。动荡的切分带出强烈的情感。

 

[12] 远使问姓名

进入稍为平和的段落,表现汉使依户寻问主人公的生动场景。也是按、泛结合,但主要是过渡的作用。

 

[13] 童稚牵衣

这是全曲的第二次高潮。强弱对比很强烈,高音部分出来的感觉,是描述小儿哭号时,主人公内心感到的悲恸。强音之中,还有弱处理的部分,好像是已经远去了,但小儿的哭声依旧能听见,很远很远,若隐若现。

 

[14] 飘零隔生死

尽管母子分离不是阴阳相隔,但毕竟一去不还,至此动如参商。

 

[15] 心意相尤

有多少无奈在其中。

这一段有大幅度的滑音(一般的滑音,不应超过一个音位,否则会音会“垮”掉的感觉),明显的上绰、下注,凝聚了很厚重的情感。

 

 

[16] 平沙四顾

这里弹得要比《平沙》还要“平沙”。《平沙》已经很淡了,突显出远去后,她所有情感的延伸,所以要非常的安静。当然,不是漫无边际的弱,前两句泛音很弱,按音就进入渐强。这里“掐撮三声”就是结束的意义。

 

16-17段,实际上是全曲感情的一种沉淀、沉淀,再沉淀。她的抱负、悲愤、无奈,很多丰富的情感,都包含在其中。

 

[17] 白云起

大段的滑音。

 

[18] 田园半芜

这里的音都滑得很开。

最后的结束,没有回到主音上。有些琴家会加上主音,让听觉有一种释放。但我没有特意去加,我想原谱中主音的缺席,恰恰表达了意犹未尽的韵味。

 

 

课后讨论

1、不同的版本的音乐性比较。

2、曲谱中有个别节拍,在五线谱中记错了,切分中的两拍应当改回一拍。

3、开篇的“擘”,为什么会有这么别扭的指法?

1)琴友提出,会不会是因为曾经“擘”、“托”不分,应弹作“托”?

2)赵老师回应,“托”再接“抹”,也会比较别扭。可能是因为作曲者原本设想是开始的速度比较快、比较“摇滚”,方便起见才用“擘”“抹”。但现在我们弹的速度较慢,所以才显得别扭。

4、不同的定弦与琴曲的定调有何关联?

   不同的定弦与音乐的需要相关联,未必与调一一对应。《潇湘》与《胡笳》都是两个降号,但是胡笳定弦除了紧五外,还要慢一,这样就多了一个主音。

5、“对起”与“掐起”的区别。对起是同音位的掐起,掐起是下方音位。


古琴中心订阅号,更多活动介绍:


欢迎大家关注分享,让更多人成为有琴人。

【赵家珍古琴艺术中心】


【方庄馆】专业古琴课程培训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方庄时代芳群三号楼704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