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过敏性鼻炎-----治疗汇总

 程宇宏 2017-03-22

治疗过敏性鼻炎经验好方绝对好用!处方组成:炙黄芪30   炒白术15   防风8   乌梅肉15   银柴胡10   辛夷花10   炒苍耳10   细辛5   麻黄5   蝉衣15   甘草6(以上计量单位为克)

每天一副连服7天,之后隔日一副用7-8副,再用5倍量打粗末每日25克水煎服,与附桂地黄丸交替服用。

本方治疗过敏性鼻炎疗效非常好,是我常用之方,只要证见鼻腔发痒,打喷嚏,流清水样鼻涕,鼻塞等等西医诊断为过敏性鼻炎,不管时间长短服之效若浮鼓,可谓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一张绝佳良方!

妙用艾条轻松治过敏性鼻炎

一、治疗方法

取肺俞穴。用点燃的艾条,在肺俞穴烘烤,缓缓移动而不令皮肤过烫,以免起泡。待患者局部感到温热为止,约30分钟。

二、病例介绍

谭XX,女,38岁,医务工作。 患者5年来,不分四季,常感背部微恶寒,多汗,鼻腔发痒,随即连续打喷嚏,鼻塞流涕,流泪,头痛,脉浮弱,苔簿白而润。曾经五官科诊断为过敏性鼻炎,经多方治疗无效,后用艾条灸肺俞穴,一天2次,连续4次即大为好转,以后又连续灸4次,诸症告愈3随访3年多,未见复发。

御寒汤,治疗咳嗽过敏性鼻炎

河南省郑州市中医院 杨彦伟

牛某,女,45 岁,2016 年10 月15 日初诊。

病史:2 年前因咳嗽入住某医院诊治,行肺功能、肺CT 等检查后,明确诊断为“咳嗽变异性哮喘”,予信必可都保吸入,顺尔宁、阿斯美胶囊口服,咳嗽减而未除,每因气候变化加重。半年前因自感吸入及口服西药效果不显而停用。刻下:夜间刺激性咳嗽,基本无痰,咽痒,乏力畏寒,口干饮水不多,时有鼻塞喷嚏,纳可,因夜咳致睡眠不佳,二便正常,舌淡齿痕,苔薄白,脉沉细。既往过敏性鼻炎病史。

辨证治则处方:证属气虚不固、风寒外束、肺气不利,治以益气升阳、祛风散寒、止咳下气,方选御寒汤加减。

处方:黄芪30 克,党参15 克,白术15 克,苍术10 克,陈皮10 克,羌活10 克,白芷10克,升麻10 克,防风10 克,辛夷10 克,炙款冬花15 克,紫菀15 克,炙甘草10 克,五味子10克,艾叶6 克,7 剂,水煎服。

二诊:咳嗽减轻约一半,鼻塞喷嚏好转,夜寐安,仍畏寒乏力,舌脉同前。守初诊方去艾叶、辛夷,加制附子6 克,干姜10 克,淫羊藿10 克,7 剂,水煎服。

三诊:咳嗽基本止,偶有鼻塞、喷嚏。天气渐冷,仍感乏力肢冷,改黄芪桂枝五物汤合真武汤善后。

按:咽痒咳嗽,鼻塞喷嚏,饮水不多,风寒外束之证;迁延不愈,舌淡齿痕,乏力神疲,脉象沉细,显为气虚不足。虚实夹杂,当扶正祛邪并进,方选御寒汤加减。本案以黄芪、党参、白术、炙甘草等益气;羌活、防风、辛夷、白芷等祛风散寒;紫菀、款冬花、艾叶、五味子等温肺止咳。治疗半月,在未用西药的情况下,临床症状缓解很多。

御寒汤出自李东垣的《兰室秘藏》。原方所主:寒气风邪,伤于皮毛,令鼻壅塞,咳嗽上喘,由黄芪、人参、炙甘草、羌活、防风、白芷、升麻、苍术、陈皮、佛耳草、款冬花、黄连、黄柏等药物组成。初看稍显杂乱,但结合李东垣自身学术思想分析,十分有条理。

东垣学说,立足于脾胃内伤,在此基础上又出现气虚下陷、阴火上冲等一系列兼证,治疗多以补脾胃、升阳气、泻阴火为主,御寒汤也不例外。在李东垣眼中,外感风寒也往往是因脾胃元气不足所致,故以羌活、防风、白芷、苍术、升麻等祛风散寒的同时,仍用黄芪、人参、炙甘草补脾胃之气,款冬花、佛耳草化痰止咳、下气平喘,陈皮理气以防壅滞,黄连、黄柏清热以泻阴火。

河南中医药大学李发枝教授临床擅用本方治疗慢性咳嗽、过敏性鼻炎等疾病,笔者也是受他启发,探索应用于气虚外感类疾病,确有较好疗效。本案因无明显火热表现,故未用黄连、黄柏,佛耳草目前药房多不备,以艾叶代之。

干祖望治疗过敏性鼻炎的选方用药思路。一、夙疾新恙之辨

吴某,男,54岁。1995年4月4日初诊。罹患过敏性鼻炎10年,每年4月起发作。刻下又应时而作,鼻痒、狂嚏,多清涕。检查:鼻腔黏膜色淡。舌薄苔。辨证论治:夙疾按时而作,桂枝汤化裁。

处方:桂枝3g,白芍6g,乌梅10g,干地龙10g,蝉衣3g,石榴皮10g,诃子肉10g,细辛3g,甘草3g。7剂,水煎服。

4月11日二诊:药后诸症稍安。因受凉感冒,刻下诸症发作益甚。鼻痒狂嚏,清涕潮涌而溢。检查:鼻黏膜充血。舌薄苔,中央有染黑苔,脉弦。感冒新邪,惹激夙恙。先清浮邪,兼攻夙疾。

处方:荆芥炭6g,茜草10g,紫草10g,墨旱莲10g,蝉衣3g,干地龙10g,诃子肉10g,桑白皮10g。14剂,水煎服。

4月25日三诊:诸恙告退。鼻之痒、嚏、涕已基本缓解。检查:鼻腔(-)。舌薄苔,脉平。顽疾制服,力求巩固。

处方:黄芪10g,白术6g,防风6g,太子参10g,茯苓10g,干地龙10g,蝉衣3g,诃子肉10g,石榴皮10g,甘草3g。

[作者按]过敏性鼻炎症状十分顽固,用药必须“稳”、“准”、“狠”。“准”则需抓要领,“狠”则要有力度,“稳”则不可过度。根据过敏性鼻炎鼻涕清稀、遇寒而作的特点,此病多属虚寒证。

对于新病者,干老常用桂枝汤、小青龙汤;久病者用玉屏风散、补中益气汤。在辨证选方的同时,适当加入一两味具有抗过敏作用的中药,成为干老治疗过敏性鼻炎的特色方剂。本案中选用的乌梅、干地龙、石榴皮等即是。

辨证要分寒热,观察鼻黏膜颜色是关键。初诊见鼻黏膜色淡,夙疾按时而作,属过敏性鼻炎常见之虚寒证,选择“桂枝汤化裁”亦属常法,患者药后常桴鼓而效。若患者不慎感冒风寒,入里化热,引动肺胃内热,表现为二诊时见鼻黏膜充血。此时如何变法治疗就显得十分棘手。

面临三种选择:一是效方不更,坚守原方。其后果,较大的可能性是温药助火,犯古人“桂枝下咽,阳盛则毙”之戒,较小的可能性是患者经休息后,感冒自愈而恢复原来虚寒证。

二是更改治法,从“感冒”论治,用桑菊饮、银翘散法。如此可保眼前之证无虞。

三是综合分析病情,患者兼有感冒和过敏性鼻炎双重病证,治疗应以兼顾。

显然,第一种选择是错误的,第二种选择比较安全,第三种选择对医师是考验。干老选择的是后者。因干老是名医,患者能得其一次诊治机会殊为不易,若令患者待二、三日后感冒痊愈再治过敏性鼻炎,必令患者失望。

于是因人、因时、因证,拟出一方:先清浮邪,兼攻夙疾。鼻黏膜充血、舌薄苔,中央有染黑苔、脉弦,皆热也。鼻为肺窍,故用桑白皮泻肺,蝉衣祛风,除其内热,治其感冒。

茜草、紫草、墨旱莲三味组成专治过敏性病证的“脱敏汤”,又具有活血凉血之药性,在此既泻热又脱敏,可谓一箭双雕。荆芥亦祛风散邪要药,取炭之目的在于冀其入血分,可从血分中将风邪搜出,这也是兼治感冒与过敏双重病证之法。

三诊时狂嚏、多涕等症均已缓解,为求“天街小雨润如酥”之境,安抚善后,继续用益气温阳法,这里干老亮出的是治疗过敏性鼻炎的基本方。

二、“宽以济猛”之策

马某,男,20岁,1992年10月5日初诊。鼻塞、流清涕两年,每年秋冬两季最显著,今年发作比过去严重。平时鼻塞,运动及得暖可缓解。嗅觉迟钝,在暖和的环境下比较舒服,平时也有清涕,常自淋而下,常因鼻塞、鼻痒而妨碍正常睡眠。

检查:鼻黏膜不红,右下鼻甲水肿,运动后收缩至正常。舌质偏红,苔薄腻、脉实。辨证论治:血气方刚,弱冠之年,当从实治,清肺泄热为主。

处方:桑白皮10g,马兜铃6g,黄芩3g,山栀10g,甜葶苈3g,干地龙10g,蝉衣3g,桃仁10g,当归尾10g,辛夷6g。

10月19日二诊:药进14剂,多处之痒减轻,嚏亦相应而少,口腔之干已接近消失,但对寒冷很敏感。检查:咽峡充血艳红。右下鼻甲肥大,皮肤划痕试验(-)。舌质偏红,舌苔薄黄,脉实。方取脱敏,已有成效,不妨深入。

处方:黄芩炭3g,荆芥炭6g,蝉衣3g,乌梅10g,苍耳子10g,干地龙10g,紫草10g,茜草10g,旱莲草10g,石榴皮10g。7剂,水煎服

10月26日三诊:药后鼻中奇痒有缓解,但作痒部位不在前庭而在鼻中道之区。口腔之痒已轻,喷嚏亦少。干燥及烧灼感严重,通气改善,嗅觉仍然失敏。检查:右下鼻甲稍有水肿,咽峡充血已淡。舌尖红,苔薄黄,脉实。采取刘河间清火一法,殊感合适,但多少有些嫌轻之感,故原方药加重。

处方:甜葶苈6g,川黄连3g,生地10g,荆芥炭6g,豨莶草10g,山栀10g,丹皮6g,干地龙10g,冬桑叶6g,大枣7枚。14剂,水煎服。

11月9日四诊:共进药35剂。近两天鼻痒晨作已缓解,嚏也因之而辍歇,口腔上腭之痒亦消失,通气改变而难言畅,干燥及烧灼感已轻。嗅觉似乎稍提高而总难敏感。检查:右侧鼻腔下甲肥大,不充血,左侧正常。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实。治法:改用抚安。

处方:太子参10g,白术6g,茯苓10g,山药10g,干地龙10g,百合10g,蝉衣3g,桃仁10g,乌梅10g,石菖蒲3g,甘草3g。

12月21日五诊:上方服42剂,共经治两个月,痒、息、嚏均无,早告有效而且殊感稳定,唯遗鼻塞未解。刻下左侧已通畅,右侧尚有一些。嗅觉稍有恢复。检查:鼻腔左侧正常,右下甲尚肥大,奔跑后鼻甲收缩迟钝。舌质淡红,苔薄白,实脉。

辨证论治:鼻甲留瘀,事无异议,治取化瘀,亦以常规处理,唯运动后收缩迟钝,则不能不考虑帅血之气失其充沛所致。纵然年仅弱冠,仍然重在益气。

处方:黄芪10g,升麻3g,红花6g,益母草10g,桃仁10g,当归尾10g,赤芍6g,干地龙10g,石菖蒲3g,路路通10g。

三、“楚才晋用”之法

王某,男,62岁,1998年4月14日初诊。近年来常作狂嚏,清涕奇多,遇风冷则诸症倍增。检查:鼻黏膜色淡,两下鼻甲肿胀。舌质胖嫩,舌苔薄白,脉弱。辨证论治:花甲之年,虚寒之体;脾肾不足,土不制水。取缩泉法。

处方:益智仁10g,乌药10g,山药10g,肉桂(后下)3g,太子参10g,诃子10g,乌梅10g,覆盆子10g,甘草3g。

二诊1998年4月21日:服药7剂,涕量明显减少。检查:鼻甲肿胀已减轻。舌质略胖,舌苔薄白,脉细弱。辨证论治:坤土得充,五液乃治。原方稍事增损。

处方:益智仁10g,乌药10g,太子参10g,山药10g,诃子10g,覆盆子10g,茯苓10g,甘草3g。7剂。

[按语]干老认为,凡见有耳鼻咽喉分泌物清稀、量多者,常须考虑阳气固摄作用,或补脾气,或温肾阳,或脾肾同补。此案中见清涕滂沱者,竟别出心裁,取用缩泉丸获效。

缩泉丸治疗过敏性鼻炎乃变法而非常法。脾肾不足,宜先取补中益气汤、金匮肾气丸类,唯遇正治不效时,须另辟蹊径。干老认为,使用本方的辨证要点,除了具备常见脾肾不足证候外,关键点在鼻涕的“质”须较稀,“量”必甚多。

自拟方治过敏性鼻炎      石治国 

过敏性鼻炎病程较长,患者大多接受不了长期服药。笔者在学习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近百位患者使用,总结出治疗过敏性鼻炎所致的鼻塞、流鼻涕、打喷嚏等症状的外用方,疗效良好。

药物组成:苦参10克,苍耳子10克,细辛6克,枯矾10,白芷10克,黄柏10克。

用法:上述饮片加水600毫升,浸泡半小时,大火煎开换成小火浓缩至50毫升装瓶备用。每日用棉签蘸药液擦鼻腔3次,或者用棉球浸药液塞鼻孔5分钟。

小青龙汤治过敏性鼻炎      高建忠 山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  李某,女,44岁。2011年9月1日初诊。患者于2006年因发作性喷嚏、流清涕诊断为“过敏性鼻炎”,近几年呈全年性发作,于每年8月至10月加重。近2周来发作性鼻痒、喷嚏、流大量清水涕,鼻塞、咽干,时有咽痒、咳嗽,晚上气喘、痰鸣。纳食尚可,大便正常。1月前因“宫外孕”行手术治疗,术后精神欠佳。舌质淡暗,舌苔薄白,脉细弦缓。证属寒饮停肺,治以温肺散寒化饮为法。方用小青龙汤加减。处方:生麻黄5g,桂枝6g,干姜3g,细辛3g,五味子6g,生白芍10g,射干10g,吴茱萸3g,生甘草3g。7剂,水冲服(用免煎中药),每日1剂,2次分服。

2011年9月7日二诊:药后鼻痒、喷嚏、流清涕减轻,晚上痰喘渐平,周身舒服许多,鼻塞明显。舌、脉同前。证属阳虚饮停。治以温阳化饮,祛风通窍为法。方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处方:生麻黄5g,细辛3g,制附子6g,干姜3g,五味子6g,僵蚕10g,蝉蜕6g,葶苈子10g,辛夷6g,炙甘草3g。10剂,水冲服,每剂分2次服,每日服3次。

2011年9月14日三诊:诸症已愈,偶有咽痒,精神好转,尚有疲乏感。舌质淡暗,舌苔薄白,脉细缓。健脾益气佐以温化寒饮善后。四君子汤合理中汤加减。处方:党参10g,生白术10g,茯苓10g,干姜3g,细辛3g,五味子6g,葶苈子10g,炙甘草3g。14剂,水冲服,每日1剂,2次分服。

麻黄汤巧治过敏性鼻炎         武耀光 山西省盂县中医院

患者武某,男,30岁。因外出受风寒出现恶寒,发热,无汗,周身酸痛,颈项部尤甚,舌淡,苔薄白,脉浮紧。四诊合参,辨证为太阳伤寒证,治以辛温解表,祛风散寒。方选麻黄汤加减,用药如下:麻黄10克(先煎),桂枝10克,葛根20克,杏仁10克,炙甘草6克。2剂,水煎服。嘱其温覆取汗,暂避风寒。2天后,患者复诊,述以上诸症一剂而减,两剂即愈。与此同时,多年的过敏性鼻炎也明显减轻,望继续治疗其鼻炎,遂在原方基础上减麻黄5克,加用细辛3克,白芷15克。3剂,水煎服。服后病愈,随访半年未复发,并按此法治疗多例过敏性鼻炎,效果良好。

按:过敏性鼻炎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大多数患者于20岁前出现。据国内外报道,发病率为15%左右,近几年明显增加,多与体质有关,难以短期治愈。

笔者认为时医多俱麻黄、桂枝辛温发汗太过,而喜用桑菊、银翘辛凉清热之属,寒凉郁闭,邪气留伏于鼻道而发。此案以麻黄汤加减治疗,方中麻黄发汗宣肺开毛窍;桂枝治上冲之逆气,同时助麻黄发散风寒;杏仁利肺气;甘草缓急迫,和中护正。俾腠理毛窍开启,营卫调和,逆气下达,邪气外出,痼疾可愈。

晁恩祥教授辨治过敏性鼻炎经验

2.2 用药特点 晁教授认为,风证者当“辛散主治”,故以苍耳子散为主方,取其疏风、通利鼻窍之效。并在临床实践中形成了其主症、兼症之用药特点。

主症用药:鼻塞多用辛夷、苍耳子以通鼻窍。流涕打喷嚏以祛风为主,偏寒用荆芥、防风、白芷、炙麻黄、紫苏、桂枝,用桂枝时多与白芍相须为用,取其调和营卫之意;偏热多用菊花、薄荷、蝉蜕、金银花、黄芩、鱼腥草,祛风热,利头目;寒热不显者用白芍、乌梅、五味子敛肺。

兼症用药:兼咽痒用苏子、紫菀、杏仁、蝉蜕、桔梗、蝉蜕、牛蒡子缓急利咽。兼痰多偏热加炙枇杷叶、鱼腥草、浙贝母、金荞麦根、知母、竹茹;偏寒加莱菔子、白芥子、姜半夏、瓜蒌。兼胸闷、呼吸不畅加全瓜蒌、薤白、葛根、石菖蒲。兼鼻痒者加蝉蜕、牛蒡子、苏叶、白僵蚕祛风止痒。兼咽干、鼻干者,分为热邪内蕴及阴虚失润,清热用黄芩、鱼腥草、栀子、桑白皮、山豆根,阴虚用麦门冬、太子参、五味子、木蝴蝶、锦灯笼、射干。畏寒怕冷用羌活、独活、制附子片、干姜、细辛。兼口干口苦者,辨证为阴虚者加知母、麦门冬、五味子、太子参、玄参,辨证为肝经有热用龙胆草、黄芩、炒栀子、柴胡。兼皮肤起疹者加地肤子、浮萍、蛇床子。兼汗多者加煅牡蛎、麻黄根、浮小麦。

3 典型病例

患者,男,18 岁,学生,主诉2010 年7 月20 日因流涕、喷嚏1 年来诊。患者1 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流涕、打喷嚏,晨起明显,平时流涕,鼻塞不明显,畏冷风,时有咳嗽,咽痒,不喘,纳可,大便干,排出不畅,有时服泻药治疗,唇红,曾使用抗过敏及鼻喷剂治疗,现西药控制不佳。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西医诊断:过敏性鼻炎。晁教授辨为风邪外受,鼻窍失畅,治以疏风宣肺、缓急通窍,方用荆芥10 g,防风10 g,辛夷10 g,苍耳子10 g,桂枝10 g,牛蒡子10 g,紫苏10 g,石菖蒲10 g,五味子10 g,射干10 g,蝉蜕8 g,大黄3 g,厚朴10 g,枳实10 g,生甘草10 g,15 剂,水煎,每日1 剂,分2 次服。嘱:避风寒,调情志,忌生冷、油腻、辛辣及发物,慎起居。

2010 年07 月27 日二诊。服上药后仍流涕,以清涕为主,喷嚏,晨起明显,每日流涕不止,每日用餐巾纸几十张,无鼻塞,无咽痒,口干,咽干,不咳嗽,纳食可,睡眠可,大便干,欲排便排不出,而且有排不尽感,舌质尖红苔黄,脉弦。处方:仍拟上方加大黄6 g,延胡索粉3 g,去桂枝、五味子。15 剂。

2010 年08 月27 日三诊。家属代诉症状减轻,流涕明显减少,但有时发作,大便干已缓解,但有大便排不尽感,近日来咽痒,言多时明显,少量浊涕,纳少,小便调。仍以疏风宣肺、清咽利窍为法,处方:荆芥10 g,防风10 g,辛夷10 g,紫苏10 g,蝉蜕8 g,牛蒡子10 g,锦灯笼10 g,北豆根6 g,桔梗10 g,金银花10 g,玄参10 g,生甘草8 g,15 剂。随访患者服药后症状已不明显。

频频喷嚏四逆求

笔者的三姨,40岁,频频喷嚏,常数十分钟不止,甚是苦恼。早晨与傍晚为甚,中午少闻,天气暖和时亦少。平时六脉俱沉,舌淡红薄白苔,不发热,其他均无异常。从生活习惯思,她长时间用冷水洗衣服,水寒之邪从拇指之端(少商穴)循肺经逆行袭肺;而肺主一身之气,肺宣降不利,故喷嚏频频。《伤寒论》:“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细辛附子汤主之。”笔者因其脉沉,故用小青龙汤合麻黄细辛附子汤,服2剂后症状丝毫未轻。

笔者不明所以,数日后读郑钦安《医理真传》,如获至宝。

郑氏曰:“外感之清涕、忿嚏与真气不足之清涕、忿嚏不同。外感之清涕、忿嚏,则必现发烧、头疼、身痛、畏寒、鼻塞之情形;真气不足之清涕、忿嚏,绝无丝毫外感之情状,况又服解散药不愈,更为明甚。法宜大补先天之阳,先天之阳足,则心肺之阳自足,心肺之阳足,则上焦之津液必不致外越也。”遂遵郑氏之论处方。

方药:炮附子30克,干姜20克,炙甘草15克,桂枝30克。5剂,水煎服,大火煮开后,再用小火煮45分钟(因药味较少,故炮附子没有先煎,采用同时长久煎煮之法,下同)。

嘱用陈艾煎水加少许食盐泡脚,坚持每晚一次。内服外洗后喷嚏频率明显减少。因嫌煎煮中药麻烦,大概半月许未服药。后天气渐凉,又觉全身冷渗,遂来求方医治,仍见六脉俱伏。

处方:炮附子30克,干姜30克,炙甘草30克,桂枝30克,吴茱萸10克。10剂,水煎服,大火煮开后,再用小火煮45分钟。

10剂未服完,喷嚏已基本消失。冬至过后,天气愈发寒冷,但喷嚏未发。

按:此方乃四逆汤加味而成,五脏六腑之阳皆能温通。炮附子补肾之阳,干姜补肺、脾之阳,桂枝补心之阳,吴茱萸补肝之阳(肝为刚脏,故剂量最小),炙甘草“伏火”(见《医理真传》)。

太阳少阴两感

患某,女性,23岁,2012年8月21日初诊。过敏性鼻炎.四季均常发。现鼻塞、遇风则嚏、头痛、恶风、怕冷、手足凉、舌质黯淡、苔白略黄、脉沉缓,辨证为太少合病.少阴肾阳虚,太阳经气不利。处以麻黄附子细辛汤、桂枝汤合川芎茶调散。炙麻黄10g,细辛5g,制附片10g,白芷10g,干姜l0g,当归15g,白芍l5g,黄芪20g,防风10g,桂枝10g,炙甘草1Og,辛夷8g,川芎10g,荆芥1Og,黄芩l0g。14剂。二诊:过敏性鼻炎,鼻塞、喷嚏均好转,后背痛,腰痛,舌暗,苔黄。上方黄芪加至25g,黄芩加至15g,加羌活15g。续服14剂。随诊半年鼻炎未复发。

肾阳虚则免疫力低下。人体对一些过敏原敏感性增加,从而发病。临证常以麻黄附子细辛汤为主治疗此型,阳虚重可酌加菟丝子、淫羊藿、葫芦巴、益智仁、干姜等。

太阴少阴合病

刘某,女性,59岁,2012年1O月23日初诊。鼻流清涕不止,晨起喷嚏,不嚏则鼻不通气,大便可,印堂不适,恶寒甚,易感冒,舌黯淡,苔白滑,脉沉弦。王师辨为太阴少阴同病,肺肾虚寒证。处以麻黄附子细辛汤合温肺止流丹。生麻黄10g,细辛6g,制附片l0g,生黄芪l5g,当归1Og,防风10g,炒白术15g,炙甘草10g,白芍15g,辛夷10g,白芷10g,川芎15g,生姜1Og,大枣10g,诃子1Og,干姜15g,生晒参15g,苍耳子8g,鱼脑石10g(药房无药,以鱼腥草代替)。7剂。二诊:诸证悉减,周身暖,服药后微微汗出,上方续服10剂。半年后复诊言未复发。

少阳不利,胆热犯肺

徐某,女性,42岁。2012年8月18日初诊。过敏性鼻炎,四季均发,春夏严重。鼻塞,流浊涕,眼干、眼痒,喷嚏不止,轻微咳嗽,咽干痒,纳可,眠差,二便调,舌红苔薄黄,脉弦滑。辨证为少阳枢机不利,胆热犯肺证。治以和解少阳,疏风清热兼以止咳。处以小柴胡汤合过敏煎。处方:柴胡15g,炒黄芩10g,龙胆草10g,煅牡蛎15g,炙甘草1Og,菊花10g,荆芥10g,蝉蜕1Og,乌梅10g,五味子10g,辛夷1Og,当归15g,连翘1Og,白芍2Og,杏仁10g,地龙20g,鱼腥草3Og,炒枣仁15g,桔梗10g。10剂。9月18日复诊,服完10剂后鼻塞、眼痒等好转,因未及时复诊,近日又发鼻炎,鼻塞、喷嚏,头痛,睡眠好转,舌暗红,苔白干。上方去菊花、杏仁、地龙、鱼腥草、枣仁、桔梗,加沙参15g,川芎20g,细辛5g,制附片10g。续服1O剂。三诊,鼻炎症状已无,欲咳,上方加生地黄20g。续服10剂。随诊半年鼻炎未复发。

过敏性鼻炎(张存悌验案)      蔡某,男,36岁。鼻流清涕,总揩不止,屡治乏效,已经10年,甚为痛苦。每因操劳则头痛、头胀,眩晕,口和,余无异常。舌淡稍胖润,肪滑寸弱。 辨证:营卫失和,肺虚失宣。 

方药:桂枝汤加味: 桂枝10克,白芍10克,灸草10克,生姜10片,大枣10个,附子15克(先煎),干姜10克,麻黄5克,砂仁10克,天麻15克,葛根15克。共13味。 5剂,日1剂,水煎服。

[二诊]5剂后鼻涕显减,守方加黄芪调理2周,症状消失。

[评析]10年之症,总由营卫失和、肺虚失宣引起。心肺阳虚,第因操劳重任上焦阳气,下焦阴气上逆,而见头痛、头胀、眩晕等症;口和,舌淡胖润则是阴象实据。鼻流清涕不止显系心肺阳虚,不能统摄津液,兼以营卫失和所致,用桂枝汤加附子、干姜当属正治,收效当在情理之中。若囿于过敏学说,用些所谓抗过敏中药,终是不能治本,不如把功夫用在阴阳上,求得治本之功。

过敏性鼻炎……根源在肾

肾阳虚—金匮肾气汤合麻黄附子细辛汤

因为过敏性鼻炎的患者,辨证为肾阳虚的多,一般可以选用金匮肾气汤合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

制附子10克,肉桂10克,熟地15克,丹皮10克,山药10克,山萸肉10克,茯苓15克,泽泻15克,麻黄6克,细辛3克,加辛荑6克,鹅不食草5克

肾阴虚—知柏地黄汤

过敏性鼻炎的患者少数人有肾阴虚的表现,这是体质偏于肾阴虚,又患过敏性鼻炎,患者除了有喷嚏不止外,还有咽干咽痛咽痒,鼻干鼻痒,舌质红苔薄黄等阴虚的表现,治疗可用知柏地黄汤

知母、黄柏、生地、丹皮、山药、山萸肉、茯苓、泽泻

加桔梗、薄荷、蝉蜕等。

过敏性鼻炎的治疗比较复杂,大家最好到医院找医生治疗,但是大家应该记住的问题是,治疗过敏性鼻炎的根本方法是补肾,仅仅抗过敏是很难治愈的。

过敏性鼻炎、看国医大师郭子光如何妙治!

例1 过敏性鼻炎

黄某,女,47岁,干部。

患者自诉成天鼻水长流不断,鼻痒、鼻塞、鼻鸣,喷嚏时作,西医诊断为“过敏性鼻炎”。近日加重,伴以一身不适,左眼眶频频跳动,心烦,口和,苔白润,脉浮缓。辨为风邪外感,营卫失和之证。用祛风散毒,调和营卫治之。

处方:防风15g,蝉蜕20g,僵蚕10g,桂枝15g,白芍20g,炙甘草8g,生姜15g,大枣10g,辛夷10g。1日1剂,服2剂,每剂煎2次,每次煎20分钟,两次煎液混合,分3次服。

按:患者服上方两剂后诸症迅速缓解,感到效果甚佳。但郭老说这种情况很难保证其日后不反复。因其属于风邪易感体质也。

按:考郭老发挥祛风解毒法治疗过敏性疾病常选用的药物配伍有:防风15~20g,蝉蜕15g,丹皮15g,地骨皮20~30g,白鲜皮15~20g,生地15~20g,白蒺藜15g,银花20g,连翘15g,甘草5~10g。并强调病人忌虾、蟹、酒等发物。此配伍对各种属血热生风引起的过敏性荨麻疹和皮炎尤为适宜。若属过敏性鼻炎,风多于热者,可去银翘,酌加桂枝、白芍;自汗则加黄芪、五味。他还指出,对于各种过敏性皮炎、荨麻疹,尤须注意保持大便通畅,若大便燥结者,可加大黄10g另泡服,便通停后服。

古方根治过敏性鼻炎。

方药:辛夷15克,藏红花2克,牛黄1克,蛇胆1枚(阴干),川芎15克,叶下珠20克,龙胆花10克、白芷10克。

将上八味药共研成细面待用,将7根6厘米左右长,带须葱白捣烂除去杂质,以10克药面加入伴匀,加香油调成浆状,以能自然下滴为度,不宜过稀,每天3-4次滴鼻,每次3-5滴。一般4次后鼻塞立通,5、6次会伴有粘稠、色黄白相兼鼻涕流出。多数用药10来天左右便痊愈,少数严重用药个把月也可断根。

玉屏风散加味治过敏性鼻炎案闵南祥 男 65岁 喷嚏,流涕反复3年。 患者三年来喷嚏,流涕反复发作,遇寒易作。伴头痛,畏寒,纳可,二便调。舌淡红,苔薄,脉弦。双鼻孔过大。 中医诊断:鼻鼽(肺经虚寒) 西医诊断:过敏性鼻炎中医治则:治以温补肺脾,祛风散邪。 方药:玉屏风散加味:白术12g 黄芪15g 防风 5g 干姜 5g 桂枝10g 白芷 6g 柴胡 6g 蝉蜕 3g 陈皮 3g 细辛 6g 辛夷 6g 甘草 6g  7剂 2011年3月1日 流涕,喷嚏大减,畏寒减。头痛已失。 舌淡红,苔薄,脉弦缓。 效不更方,原方续服7剂.  笔者体会: 此类患者中医临床见之甚多,可能于现时过敏性因素增加而人体免疫异常有关。 中医总的疗效还是不错的,只是要除根则不易。干祖望教授:“脱敏汤”治“过敏性鼻炎”药物组成:紫草10克、茜草10克、墨旱莲10克、蝉衣3克、干地龙10克   功效:凉血疏风脱敏止嚏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过敏性鼻炎-------中医经验盒集成】

(一)辩证论治  

1.风寒犯肺    (1)主症发病时间不长,发作性鼻痒、喷嚏,鼻流清涕,鼻塞,或有咳嗽,咳痰色白,恶风;检查示鼻黏膜色淡白,水肿;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紧。

(2)处方桂枝5g,白芍药、生姜、防风各10g,辛夷6g,甘草3g,大枣5枚。若鼻塞重者,加马兜铃、路路通各10g。水煎取汁,分次服用。  

2.肺热内蕴

(1)主症  反复发作鼻痒,喷嚏,鼻流清涕,量不多,鼻塞,间歇期鼻腔干燥,口渴喜饮,面色偏红;检查示鼻黏膜色红,肿胀;舌红,苔白或黄,脉数。

(2)处方紫草、茜草、旱莲草、徐长卿、辛夷、鹅不食草各10g,蝉蜕、甘草各3g。嗅觉较差者,加苍耳子、白芷各10g.水煎取汁,分次服用。  

3.肺气虚弱

(1)主症卒然发作鼻内奇痒,酸胀不适,迅即喷嚏连连,鼻涕如水,量多不止,鼻塞不通,嗅觉减退;检查示鼻黏膜苍白、水肿,鼻甲肿大;舌淡,苔薄白,脉虚弱。

(2)处方党参30g,炙甘草、诃子、荆芥、桔梗各10g,细辛5g,鱼脑骨15g.鼻塞甚者,加辛夷、苍耳子;肺气虚弱者,加黄芪、五味子;鼻痒甚者,加刺蒺藜、蝉蜕、僵蚕、地龙。煎服。

4.脾气虚弱

(1)主症  鼻痒、鼻塞、鼻胀较重,喷嚏频频,清涕如水,量多;检查示鼻黏膜苍白、水肿,双下甲为甚,或中鼻甲息肉样变;舌淡,苔白,脉濡弱。

(2)处方黄芪、党参各30g,白术、当归、柴胡各15g,升麻、陈皮、炙甘草各10g.清涕多者,加五味子、乌梅;鼻塞者,加苍耳子、白芷、细辛。煎服。  

5.脾肾阳虚

(1)主症卒发鼻痒,喷嚏频频,流大量水样鼻涕,鼻塞,嗅觉差;检查示鼻黏膜苍白、水肿;舌淡,苔白,脉沉细。

(2)处方制附子(先煎)、干姜、党参各15g,当归、陈皮、厚朴、白术、炙甘草各10g,吴茱萸、肉桂各6g.涕多清冷者,加胡桃肉、覆盆子、肉苁蓉;五更泄者,加肉豆蔻、补骨脂;鼻塞者,加苍耳子、辛夷;腰膝冷痛者,加杜仲、制首乌、续断。煎服。

6.肾气亏虚

(1)主症  鼻痒,喷嚏连连,清涕长流,畏寒,四肢不温,面色淡白,精神不振;检查示鼻黏膜苍白、肿胀,双下甲肿大;舌淡胖,苔白,脉沉细。

(2)处方熟地、山药各20g,泽泻、茯苓各15g,丹皮、桂枝、附子各lOg.喷嚏频繁者,加黄芪、防风、细辛;清涕多者,加五味子、金樱子;面色潮红,手足心热,舌红苔少,脉细数,为肾阴不足之征者,上方去附子、肉桂,加麦冬、枸杞子。煎服。

1.支楠诊治经验

(3)常用药物疏风通窍药:常选用麻黄、防风、白芷以疏风散寒;辛夷、苍耳子以通鼻窍;金银花、连翘、薄荷等以疏散风热。

清利湿热药:多采用生石膏、黄芩、佩兰、竹茹、茯苓皮、滑石、蒲公英、车前子、羚羊角粉、赤小豆等。生石膏清肺胃之热;黄芩清热燥湿;佩兰芳香化湿;竹茹清胃热化痰湿;蒲公英清热解毒利湿;滑石利水渗湿;羚羊角粉清热解毒。生石膏配麻黄具有疏风宣肺清热的作用;羚羊角粉与生石膏配伍可清肺胃之热,且清热作用加强;生石膏与辛夷合用辛温散寒、清热通窍。利湿之品选用甘平或甘寒的药物,如滑石、茯苓皮、赤小豆等利湿而不伤脾。

补益虚损药:不用党参、黄芪、白术、附子、肉桂等,支教授认为,这些药物温燥助热,不利于缓解过敏症状,会使病情加重或迁延不愈。常选用生薏苡仁甘淡微寒,可健脾除湿;怀山药甘平,炒用后可健脾,而不养阴滋腻;补肾选用平补之品炒杜仲、桑寄生等,这些药物均无助热之弊。

(4)常用方剂风寒袭肺、湿热内蕴型:喷嚏流清涕,鼻痒,口干,舌胖苔黄腻,脉浮。药用生石膏30g,麻黄、炒苍耳子各5g,辛夷、黄芩、桔梗、蒲公英、白芷、佩兰、车前子、防风各10g,竹茹、生甘草各6g,滑石15g,羚羊角粉1.2g(冲).如风寒之邪入里化热,见咽痛,咳嗽,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浮数,去麻黄、白芷,加金银花、连翘各lOg,薄荷5g。

风寒袭肺、肺脾两虚型:反复喷嚏,流清涕,怕风,倦怠懒言,乏力,气短,纳差,舌淡胖,苔薄白,脉细弱。药用怀山药、生薏苡仁各15g,防风、苏叶、辛夷、桔梗、大枣各10g,苍耳子、白芷各5g,茯苓皮30g.

风寒袭肺、肺肾虚损型:鼻塞为间歇性,时通时塞,晨起鼻痒,喷嚏阵作,鼻涕色白而稀,量多,遇寒加重,畏寒肢冷,舌质淡,苔薄白,脉沉。药用防风、辛夷、白芷、桔梗、炒杜仲、石菖蒲各10g,苍耳子5g,桑寄生30g,细辛3g. 

2.谢强诊治经验

临床经验拟温鼻通窍饮一方,方中以炙黄芪、葛根、白术益气升阳,补益肺脾为君;以桂枝、生麻黄、辛夷花温肺散寒,温鼻通窍为臣;以防风、蝉衣、薄荷祛风止痒为佐;以炙甘草补中益气,调和诸药为使。本方的使用虽然在变应性鼻炎发作期不如西药迅速显效,但从临床来看远期效果较满意,且避免了西药的诸多不良反应。通过辨证论治,可调节患者脏腑功能,改变其过敏体质,降低变应性鼻炎的发生率。

3.王湘诊治经验

十分推崇玉屏风散对过敏性鼻炎的治疗作用,遣方用药多围绕此方加减:黄芪20g,白术、防风、辛夷花、泽泻、紫草、徐长卿、黄精、党参、潼蒺藜各10g,甘草2g。

如寒邪袭肺明显,症状表现为清涕如水,喷嚏频频,遇冷加重,面色咣白,倦怠懒言等,宜酌加调和肺气、温肺祛邪之药,如桂枝、细辛、荜茇、干姜等;若肾阳无火,表现为患者鼻痒、鼻塞、喷嚏较多,伴腰膝酸软、项背冷痛、小便清长等,宜酌加温补肾阳之药,如补骨脂、附子、肉桂、肉苁蓉、鹿角胶等;小儿先天禀赋不足,脾胃多虚弱,宜酌加健脾益肺之药,如党参、薏苡仁、怀山药等。

专科检查亦有助于对疾病的辨证,一般鼻腔下鼻甲黏膜苍白或青灰色、鼻甲肿大多属阳虚;鼻黏膜水肿明显,鼻道内有清涕,多属气虚;鼻黏膜充血肿大明显,多属肺热。此病发生多有季节性,王老辨病时多采用“天人合一”理论。如病发在秋季,秋为金令,肺气易耗散,宜酌加酸涩止涕之药,如诃子肉、乌梅、石榴皮等;如病发在春季,春为木令,万物升发,宜酌加宣通肺气之药,如麻黄、升麻、桔梗等。 

4.齐文升诊治经验

齐教授在治疗过敏性鼻炎时采用宣肺气为治疗原则,以辛温发散诸药为基础,以桂枝汤为主方以调畅气机,合黄芩以清肺内郁热,并制桂枝之热性;又合辛夷、细辛增强其宣发肺气之力;再合桑螵蛸、乌梅以收敛肺气,以防发散太过之虞。

5.张泽民诊治经验

张教授根据大量的临床病例观察以及追踪随访,从而制定了益气温阳基本方:补骨脂、益智仁、巴戟天各12g,黄芪、红枣各20g,白术10g,防风、桔梗各6g,桂枝、白芍各8g,细辛3g,炙甘草4g.如鼻痒明显者,加紫草、茜草、旱莲草各lOg。方中补骨脂、益智仁、巴戟天补肾温阳为君,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中医补肾阳药具有调节机体细胞的功能,拮抗过敏介质及提高下丘脑—垂体一肾上腺皮质轴的功能等多个环节以调整人体免疫;选玉屏风散组方黄芪、白术、防风益气固表为臣,其中黄芪补肺气以实卫,又因脾为肺之母气,虚则补其母,故用白术补中实土以生金,防风与黄芪、白术相合既有升健脾阳之功,又有补中寓散,发而不伤之妙;桂枝、白芍、红枣、炙甘草为桂枝汤之意,功在温经散寒,调和营卫,取其辛甘化阳以助卫阳,酸甘化阴以滋营阴,阴阳协调以提高机体对外界的抗病能力。

6.丛法滋诊治经验

常用方有玉屏风汤加减、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附子桂枝汤加减、小青龙汤加减

等,同时选择一些经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具有抗菌消炎、抗氧化、抗过敏及免疫调节作用的药物,如茜草、紫草、防风、蝉蜕、地龙、徐长卿、乌梅、五味子、柴胡等,可随症加入。在治疗初期,鼻塞、流涕用辛夷、石菖蒲等;鼻痒用苍耳子等;大量清涕不止用石榴皮、五味子、乌梅、诃子、生龙骨、牡蛎等收涩药物,以治其标。

7.陈小宁诊治经验

肺气虚寒型:临床表现主要为阵发性鼻痒,喷嚏,流清涕,早晚易发,遇风(寒)即作,自汗,怕冷,易感冒,鼻黏膜苍白水肿,舌质淡,苔白,脉细。治宜温肺散寒,常以益气脱敏汤治之:黄芪、防风、白术、白芍、辛夷、当归、乌梅各10g,桂枝、白芷各6g,细辛、甘草各3g

等。

肺经伏热型:临床表现主要为阵发性鼻痒,喷嚏,流清涕,鼻塞,遇风易作,口干,喜冷饮,大便干结,鼻黏膜潮红,舌红苔黄。治宜清肺,常用清肺通窍汤加减:桑白皮、鱼腥草、苍耳子、徐长卿各10g,黄芩5g,柴胡、白芷各6g,甘草3g等。

肾阳亏虚型:临床表现主要为阵发性鼻痒,喷嚏频作,连连不已,鼻流清涕,量多如注,形寒怕冷,腰酸腿软,小便清长,夜尿频,鼻黏膜苍白水肿,舌淡胖,苔白,脉沉细。治宜益气温阳法,以益气脱敏汤加减附子、肉桂、桑寄生、杜仲等温肾阳之药。

脾气虚弱型:临床表现主要为阵发性鼻痒,喷嚏,流清涕,鼻塞、鼻酸胀较重,四肢乏力,头昏头重,饮食不香,大便偏稀,鼻黏膜肿胀明显,苍白或灰黯,舌质淡胖边有齿印,苔白或腻,脉细或弱。治宜益气健脾,常用参苓白术汤加减:党参、白术、山药、茯苓、辛夷、扁豆、薏苡仁、豨莶草各10g,甘草5g,柴胡6g等。

肺气虚寒型为临床最常见的证型,其每多遇有自汗症状,陈教授在临床实践中总结出,对付自汗可选用牡蛎这一重镇敛汗之品,且止汗效佳,但由于其为介类药,碍胃,故配以生山楂则两全其美,因生山楂不仅健胃,还有活血消肿之用。

(2)气滞血瘀型,以补阳还五汤加减:黄芪30g,当归、桃仁、赤芍、川芎、桂枝各10g,红花、白芷各6g,细辛3g等。补阳还五汤出自清·王清任之《医林改错》,其主要为治疗气虚血瘀之偏瘫的常用方,此处借其补气活血通络之用,以改善鼻甲的局部瘀血症状,达到满意的疗效。这一证型的补充将完善鼻鼽的辨证论治。

(3)药理研究,黄芩、五味子、淫羊藿、徐长卿、乌梅、豨莶草等中药皆具有抗过敏作用,在临床上结合辨证,准确地使用上述药物可以很好的提高疗效。如:使用益气脱敏汤治疗肺气虚寒型过敏性鼻炎,方中以苦寒之黄芩作为佐药,防止用药过于温燥,使用酸收之五味子或乌梅,寓敛于散,防止肺气宣散太过。地龙、全蝎、蜈蚣等中药虽有抗过敏作用,但临床上较少用之,认为过敏性鼻炎患者本身就是过敏性体质,易发生过敏反应,地龙、蜈蚣等对于人体属于异种蛋白,本身也容易引发过敏反应,故其在治疗过敏性鼻炎中的使用有待临床进一步研究。

(4)中西结合,配伍新法陈教授在临床中偏好使用当归、乌梅这一药对。大量研究亦表明,过敏性鼻炎患者的鼻甲多水肿苍白,鼻黏膜多呈缺血状态。当归味甘、辛,性温,甘能补、养血,辛能走散、活血行血,温亦能温通,加强行血之用,改善鼻黏膜的缺血状态;乌梅具有能够提高机体免疫力并具有抗过敏作用,可以阻断变态反应的发生。

(5)清窍罹恙,治之以轻鼻为清窍,居于头面部,使用轻浮之药便于药力上达病所,同时药量亦需轻,药味不多。以肺经伏热型证治为例,以清肺通窍汤为例作一详细说明:方中最大药量不过10g,药味也一般在10味左右。

(6)不泥常规,紫草、茜草、旱莲草、五味子、干地龙、苍耳子等所组成的,该方为干祖望教授的经验方。现今临床上有很多人撇开辨证常规使用该方治疗过敏性鼻炎。陈教授在临床实践中发现,并不是所有的病人使用该方后均能取得很好的疗效。其总结出,虽然现代药理学表明该方组成药物皆有一定的抗过敏作用,但其性皆寒凉,适用于热证,仅对该证型有确切的疗效。 

8.徐学勤诊治经验

(1)温补肺气,祛散寒邪适用于营卫不和,肺气虚弱,以鼻窍奇痒、喷嚏频作、清涕量多为特征。平素畏寒喜温,易感冒,倦怠懒言,气短音低,自汗,面色淡白,舌淡苔薄白,脉弱。药用温肺固卫汤加减:黄芪、牡蛎各30g,党参、白术各15g,桂枝、五味子、诃子、防风、苍耳子、蝉蜕各10g,细辛3g,甘草6g.

(2)补肺敛气,调理脾胃  适用于肺脾气虚,清阳不升,以鼻塞重、鼻痒、喷嚏连连、嗅觉迟钝、鼻流清涕或流黏白涕量多为特征。平素常感头重头晕,气短怯寒,神疲肢软,胃纳不佳,面色萎黄,大便或溏,舌淡胖,苔白,脉濡弱。药用补肺健脾汤加减:黄芪30g,党参、白术、茯苓各15g,诃子、桂枝、苏叶、辛夷花、陈皮各10g,当归12g,砂仁(后下)、干姜各8g,炙甘草6g。

(3)健脾益气,芳香化湿  适用于脾虚湿困,升清降浊失调,以鼻塞重、鼻音重浊、鼻痒、喷嚏频作、流黏液样涕量多为特征。平素纳呆,脘腹胀闷,泛恶欲呕,大便时溏,身重或肿,面色晦黄,舌质淡,边有齿印,苔白厚腻,脉濡缓。药用健脾醒胃汤加减:黄芪309,党参、茯苓、苏叶各15g,厚朴、苍术、白术、藿香、佩兰、辛夷花各10g,砂仁6g(后下),谷芽20g.

(4)温肾补肺,纳气归肾  适用于肾阳亏虚,肺失温润,以常年鼻流清涕、鼻痒不适、喷嚏连连、鼻窍黏膜苍白水肿为特征。平素畏寒肢冷,腰膝酸软,小便清长,舌淡胖,脉沉细弱。药用温肾纳气汤加减:黄芪30g,党参、金樱子、熟地、枸杞各1 5g,山茱萸1 2g,五味子、附片、覆盆子、淫羊藿、补骨脂各10g,肉桂3g,全蝎5g。

(5)清肺养阴,宣泄郁热  适用于肺经郁热,上凌清窍。平素鼻胀鼻塞,鼻中酸痒不适,鼻流浊涕,咳嗽咽痒,口干喜冷饮,遇热症状加重,鼻窍黏膜肿胀充血或紫暗,舌质红苔黄,脉弦滑。药用辛夷清肺饮加减:黄芪、黄柏、知母、辛夷花、蝉蜕、麦冬各10g,石膏30g(先煎),生地、桑白皮、赤芍、百合各15g。

(6)温经补气,活络祛瘀  适用于寒凝经脉,瘀阻鼻络,以鼻塞、鼻痒、喷嚏连连、流清涕、嗅觉迟钝为特征。平素头晕肢软,畏寒肢冷,唇面瘀黑,舌质淡,尖边有瘀点,脉细涩。药用温经通窍汤加减:黄芪30g,桂枝、川芎、石菖蒲、辛夷花、熟附片、防风各10g,赤芍15g,地龙20g,红花8g,当归12g。

临床药物选用:通窍止痉镇嚏用蝉蜕、地龙、全蝎;通窍止头痛用川芎、白芷、羌活、苍耳子、辛夷花;芳香消导用藿香、佩兰、苏叶、麦芽;补益用黄芪、党参、白术、熟地、当归、枸杞、菟丝子;温阳用附片、肉桂、补骨脂、桂枝、干姜、淫羊藿;收敛固涩用五味子、金樱子、山萸肉、诃子等。因本病为体质虚弱之人多见,故预后调养,增强身体抗病能力,预防致病因素的侵袭,对提高和巩固疗效很有裨益。

(三)内服效验方  

1.过敏煎

(1)处方银柴胡、防风、五味子、辛夷、丹皮、白术各12g,乌梅、黄芪各15g,炙甘草6g.兼脾虚者,加山药30g,茯苓15g,大枣6枚;兼肾虚者,加仙灵脾、补骨脂各12g,菟丝子15g.本方有益气固表,散邪通窍之功。煎汁温服。  

2.鼻鼽灵

(1)处方黄芪30g,白术、防风、乌梅、石菖蒲、路路通、白芷、露蜂房各10g,淫羊藿15g,徐长卿20g,细辛3g,甘草6g.鼻痒甚者,加地龙;清涕多者,加山楂;腰酸乏力者,加补骨脂;鼻黏膜充血者,加丹参。本方有健脾温肾,固表防邪之功。煎服。  

3.九味汤

(1)处方黄芪、徐长卿各24g,蝉衣、蔓荆子、苍耳子各6g,炙僵蚕、白术、炮干姜各IOg,炙甘草9g。肺气虚者,加党参、沙参;脾气虚者,加茯苓、陈皮、辛夷花;脾虚湿阻者,加茯苓、薏苡仁、藿香、夏枯草;气滞寒凝者,加牡蛎、昆布、夏枯草、地龙;肾阳虚者.加山萸肉、五味子、女贞子、细辛、制附子;头痛,头胀或耳胀闷堵鼻塞者,加白芷、川芎、石菖蒲。本方有疏风通络,健脾除湿,益气通窍之功。

(2)方法每日l剂,水煎取汁,分次温服,4周为1个疗程。  

4.鼻鼽汤

(1)处方党参、山药、薏苡仁、黄芪各15g,白术、防风、荆芥、桔梗、诃子、甘草各10g,细辛3g,蝉蜕5g.鼻塞重者,加石菖蒲10g,辛夷、薄荷各9g;鼻黏膜水肿严重,清涕多者,加泽泻、五味子各IOg。本方有健脾益气,祛风通窍,培肾固本之功。

(2)方法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次服用,10天为1个疗程。同时配合中药外敷。  

5.劫敏汤

(1)处方黄芪、乌梅、诃子肉、干地龙各IOg,柴胡3g,防风、豨莶草各6g病重者,加大黄芪、柴胡、防风用量;涕多者,加石榴皮;鼻塞,下鼻甲水肿明显者,加藿香、石菖蒲;鼻黏膜充血肿胀者,加茜草、旱莲草;肺气虚者,加党参;脾气虚者,加炒白术、茯苓;肾阳虚者,加补骨脂。本方有益气通络,敛阴和营,疏风开窍之功。

(2)方法  每日1剂,水煎取汁,加蜂蜜30g和服。

6.屏风汤

(1)处方黄芪、防风、白术、云苓、怀山药、薏苡仁、葛根、丹参各15g,苍耳子12g,辛夷花、僵蚕各IOg,生甘草6g.奇痒难忍者,加细辛3g;头痛甚者,加白芷10g;腰膝冷痛者,加熟地15g,桂枝10g,麻黄6g。本方有健脾固表,祛风通络之功。

(2)方法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次服用,10剂为1个疗程。  

7.益肺固肾汤

(1)处方蝉蜕、僵蚕、桔梗、地龙、黄芩、防风、柴胡、白术各lOg,山药、生黄芪、川芎、山茱萸各15g,补骨脂6g.流涕重者,加量生黄芪30g,补骨脂IOg;鼻黏膜苍白者,加红花lOg;鼻黏膜充血者,加量黄芩、柴胡各15g.本方有补益肺脾肾,祛风通鼻窍之功。

(2)方法每日l剂,水煎取汁,分次温服,连服10剂为1个疗程。患者自觉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则将上述中草药研末制成丸剂,继续服用,以巩固疗效。  

8.温阳通窍汤

(1)处方制附子、炙甘草各6g,黄芪12g,白术、炙麻黄、防风、白芷、苍耳子、辛夷花(包煎)各9g,细辛3g.脾气虚者,加党参、茯苓;肾气虚者,加仙灵脾、巴戟天;肺热者,加黄芩、桑白皮。

15.附子细辛汤

处方制附子、防风、辛夷、蝉蜕各6g,桂枝、甘草各10g,生黄芪、炒白术、白芍、荜澄茄各15g,细辛3g,生姜、大枣为引。受凉吹风易发作者,加桑叶;鼻痒甚者,加地龙、徐长卿、凌霄花;清涕多者,加乌梅、诃子、台乌药;鼻塞、下鼻甲水肿者,加石菖蒲;腰酸乏力者,加仙茅、淫羊藿、补骨脂;黏膜充血者,加茜草、旱莲草。本方有宣通鼻窍,温阳益气之功。

(2)方法每日l剂,水煎取汁,分次温服,30天为1个疗程。

9.参苓半夏汤

(1)处方党参15~30g,白术lOg(炒),猪苓、茯苓、制附子各10g,干姜6g,黄芪15g,姜半夏9g,甘草8g.若在发作期或有预兆者,加炙麻黄6~9g,细辛3g(后下),桂枝5g;若上焦有火热证者,加黄芩、连翘各10g,鱼腥草、金银花各30g,去干姜、附子;若脾胃虚寒明显者,加大干姜、附子的用量,加桂枝3~5g.本方有健脾益气,通络化痰之功。

(2)方法上方药加水煎煮成300~500ml,去渣取汁,分2~3次服用,每日1剂,15剂为1个疗程。以上均为成人量,6—8岁服半量,9—12岁服2/3量。

10.健脾补肺汤

(1)处方  白术10g,党参、怀山药、黄芪各30g,茯苓、枸杞子、五味子、地龙各20g,僵蚕15g.若腹胀纳呆明显者,加草果、陈皮、半夏;若有头痛者,加白芷、藿香;若四肢不温,畏风怕冷者,加桂枝、防风。本方有健脾补肺,祛风通窍之功。

(2)方法每日l剂,水煎取汁,分次服用。

11.桂枝龙蝉汤

(1)处方桂枝9g,生白芍、苍耳子、辛夷、地龙各10g,蝉衣、乌梅、诃子各6g,黄芪、茯苓各15g,生薏苡仁20g.病重者,加柴胡、防风;涕多者,加石榴皮;鼻塞、下鼻甲水肿明显者,加藿香、石菖蒲;鼻黏膜充血肿胀者,加茜草、旱莲草、黄芩;肺气虚者,加党参;脾气虚者,加炒白术;肾阳虚者,加补骨脂。本方有益肺健脾,调和营卫,熄风解痉,散寒通窍之功。

(2)方法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次温服,4周为1个疗程。同时配合针刺颧髂穴:患者仰卧,穴位常规消毒,用28号或30号不锈钢2—3寸针灸针,迅速直刺入皮下,至颧骨下缘,然后针尖沿偏内偏上15 °的方向,慢慢进针,深度成人2.5寸左右,儿童2寸左右,刺中蝶腭神经节,病人有酸、麻、胀、痛等感觉,传至耳根或咽喉或口唇部。每周2次,8次为1个疗程。

12.升陷塞流汤

(1)处方党参、黄芪、白术、当归、补骨脂各10g,山萸肉15g,生薏苡仁12g,辛夷花6g,炙甘草4.5g,伴鼻息肉者,选加车前子、泽泻、海藻、浙贝母、瓜蒌仁、海浮石、法半夏;鼻塞较甚者,选加细辛、桂枝;喷嚏多者,选加干地龙、蝉衣、蛇蜕;鼻涕量多者,选加五味子、金樱子、诃子、乌梅。本方有健脾益气,养阴活血,宣通鼻窍之功。

(2)方法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次温服,5剂为1个疗程。  

13.益气活血汤

(1)处方  黄芪20g,白术、续断各15g,川芎12g,细辛3g,白芷8g,苍耳子、辛夷花、淫羊藿、诃子、乌梅各10g。口苦咽干者,加黄芩、蒲公英;鼻咽痒者,加蝉衣、白蒺藜;咽喉疼痛者,加麦冬、玄参、桔梗。本方有益气活血,散寒通窍之功。

(2)方法  每日1剂,先用水浸泡30分钟,煎煮2次,早晚各分服1次,10天为1个疗程。  

14.实卫通窍汤

(l)处方黄芪、灵芝各20g,辛夷、蜂房各15g,麦冬12g,肉桂、细辛、甘草各6g,苍耳子、鹅不食草各9g。辨证为肺气虚者,加防风、白术各12g;脾虚者,加云苓12g,白术15g;肾气虚者,加仙灵脾lOg,补骨脂12g;鼻干舌燥者,减肉桂用量,加玄参20g,生地15g;清涕不止者,加益智仁、诃子各lOg;易感冒者,加紫河车6g,仙灵脾、肉苁蓉各10g;下鼻甲水肿长期不消者,加水蛭、坤草各5g.本方有实卫通窍,温肺散寒之功。

(2)方法每日1剂,先用水浸泡30分钟,煎煮2次,药汁混合,早晚各分服1次,10天为1个疗程。症状消失后,将本方作加减研粉,炼蜜为丸,每丸9g,每次1丸,日服3次,坚持服用2月以资巩固。

15.附子细辛汤

(1)处方制附子、防风、辛夷、蝉蜕各6g,桂枝、甘草各10g,生黄芪、炒白术、白芍、荜澄茄各15g,细辛3g,生姜、大枣为引。受凉吹风易发作者,加桑叶;鼻痒甚者,加地龙、徐长卿、凌霄花;清涕多者,加乌梅、诃子、台乌药;鼻塞、下鼻甲水肿者,加石菖蒲;腰酸乏力者,加仙茅、淫羊藿、补骨脂;黏膜充血者,加茜草、旱莲草。本方有宣通鼻窍,温阳益气之功。

(2)方法每日l剂,水煎取汁,分次温服,30天为1个疗程

16.公英防风汤

(1)处方黄芪、蒲公英各15g,白术、柴胡、僵蚕、苍耳子各10g,防风、桔梗、炙甘草、白芷、蝉蜕各5g,黄芩3g.口鼻干燥者,加冬桑叶、沙参;形寒怕冷,四肢少温者,合麻黄附子细辛汤;腰部酸痛者,加淫羊藿、巴戟天。本方有清热解毒,疏风解表,宣通鼻窍之功。

(2)方法  每日l剂,水煎取汁,分次温服。  

17.益气通窍汤

(1)处方党参、茯苓各15g,黄芪、苍耳子各12g,白术、石菖蒲、辛夷花、黄芩、桔梗各10g,川芎、甘草各5g,前胡8g.肺气虚弱、感受风寒者,加细辛3g,荆芥1 0g;脾虚湿泛者,加扁豆10g,砂仁5g(后下);肾阳亏虚、肺失温煦者,加肉桂3g,肉苁蓉15g;肺经伏热者,加石膏15g,桑白皮10g.本方有健脾益气,化痰通窍之功。

(2)方法  每天l剂,水煎取汁,分次温服,lO天为1个疗程。 

18.御风健鼻汤

(1)处方苍耳子、蝉衣各6g,防风、白蒺藜、玉竹各lOg,炙甘草4.5g,薏苡仁、百合各12g.表现气虚之象者,加黄芪、白术各10g,其人多怒者,黄芪应少用或免用,亦可再加党参10g,山药12g;头痛者,加白芷10g与方中蒺藜配合,可增强效果;若嚏时涕泪俱下且头额有紧束之感者,加荆芥子10g;鼻痒者,重用蝉衣;若表现血郁之象,如局部苍白,且现青蓝之色者,可加当归9g;若顶门发冷畏风,遇外风或受寒则更重,且腰脊酸者,加鹿脊髓或鹿角10g,以温煦肾经及督脉,亦可用羊脊髓加作料煮熟用作食疗。本方有祛风脱敏,健脾益气之功。

(2)方法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次温服。亦可根据具体需要,制成蜜丸服,每丸重6g,日服3次。  

19.黄芪大枣汤

(1)处方黄芪、党参、山药、茯苓、枸杞子、补骨脂、菟丝子各12g,白术、辛夷、白芍各9g,大枣15g,五味子4.5g,细辛l.5g.阳虚较甚者,加淫羊藿、仙茅、肉桂;舌偏红或鼻腔黏膜充血者,加熟地、麦冬;腰酸溲多者,加山萸肉、芡实、益智仁;鼻塞重者,加苍耳子;哮喘发作时,加麻黄、葶苈子、苏子(炒)。本方有健脾补肾,调和营卫,宣通鼻窍之功。

(2)方法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次温服。  

20.龙胆泻肝汤

(1)处方龙胆草、栀子各9g,生地黄20g,当归、柴胡、木通、泽泻各12g,车前子15g(包煎),白豆蔻仁10g,甘草3g.头痛眩晕,口苦目赤者,加菊花12g,夏枯草30g;小便黄赤,舌苔黄腻者,加黄柏12g,滑石18g.本方有清热利湿,滋阴通窍之功。

(2)方法每日l剂,水煎取汁,分2次温服,脾胃虚弱者分4次温服。

21.固表止嚏汤

(1)处方生黄芪20g,白术、防风各15g,柴胡、苍耳子、五味子、防己、黄芩、乌梅各10g.生甘草、炙麻黄各690脓涕中带血丝者,加沙参、白茅根。本方有健脾益气,疏风通窍之功。

(2)方法每日l剂,水煎取汁,分次温服。  

22.桃红四物汤

(1)处方当归、赤芍、生地、苍耳子各15g,川芎、红花、桃仁各12g,黄芪、白术、防风、辛夷各10g.鼻塞重,喷嚏频,涕呈水样者,加麻黄6g,细辛3g;脓涕量多者,加黄芩、丹皮各10g;脾虚纳呆者,加茯苓、山药各12g,炒扁豆10g;肾虚者,加女贞子12g,五味子IOg;鼻痒者,加荆芥、蝉衣各10g.本方有活血化瘀,疏风通窍之功。

(2)方法每日l剂,水煎取汁,分次温服。  

23.黄芪建中汤

(1)处方黄芪50g,党参、山药各30g,白术、白芍、桂枝各15g,甘草log,杏仁、菟丝子、巴戟天各12g,大枣5枚,生姜3片。有热者,加黄芩15g,白芍改为20g,去巴戟天。本方有补脾益肺,调和营卫之功。

(2)方法每日l剂,水煎取汁,分次温服。连续用药最短1周,最长20天。用中药期间停用抗组织胺药。

24.加减健固汤

(1)处方党参、白术、茯苓、玉米各15g,巴戟天10g,干地龙、蜂房、钩藤各8g,辛夷花(包煎)6g.体虚气短,面色不华者,重用党参至30g;咽痒者,加蝉衣、桔梗;眼痒者,加菊花;头痛者,加白芷;兼有热邪者,加黄芩,减轻党参、巴戟天的剂量;兼有咳嗽痰白者,加炙紫菀、炙冬花;若阳虚者,加淫羊藿、制附子等。本方有健脾益气,温阳利水,祛风通窍之功。

(2)方法  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次温服,10天为1个疗程。在服用本方期间,停服抗过敏西药及中药鼻炎丸。  

25.桂枝加味汤

(1)处方桂枝、白芍、蝉蜕各9g,炙甘草4.5g,生姜3片,大枣5枚,葶苈子15g.气虚者,加黄芪、党参、白术;鼻流稠涕,色黄者,加黄柏、黄芩;头痛鼻塞甚者,选加藁本、川芎、白芷、僵蚕、辛夷花、苍耳子;鼻流清涕难以休止者,加五味子、诃子、乌梅。本方有调和营卫,疏风通络之功。

(2)方法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次温服。  

26.加昧黄芪汤

(1)处方黄芪30g,防风、白术、苍耳子、石菖蒲、五味子各10g,辛夷12g,桔梗6g。风热者,加黄芩、枇杷叶、薄荷、金银花;风寒者,加麻黄、细辛;肺气虚者,加党参、黄精;脾气虚者,加茯苓、山药;肾气虚合并支气管哮喘者,加核桃、蛤蚧、枸杞子。本方有宣肺益气,宣通鼻窍之功。

(2)方法  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次温服,10天为1个疗程。  

27.补气固表汤

(1)处方黄芪、防风各15g,白术、党参、当归、五味子、郁金各12g,柴胡、乌梅各8g,石菖蒲30g.若为急性发作期,可佐以祛风通窍之品,酌加辛夷、苍耳子各12g,并重用柴胡、防风;兼脾虚者,加云苓12g,山药15g;兼虚者,则加淫羊藿、补骨脂各10g.本方有补气固表,宣通鼻窍之功。

(2)方法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次服用,平均疗程为30天。若黏膜肿胀明显加点1%麻黄素;若伴息肉形成,中隔偏曲则可手术治疗;伴鼻窦炎症酌情穿刺冲洗治疗。  

28.止嚏通窍饮

(1)处方黄芪25g,白芷20g,辛夷花、苍耳子各15g,荆芥、防风、柴胡、薄荷各12g,川芎、五味子各IOg,甘草5g.肾阳虚者,加鹿角胶、补骨脂;肾阴虚者,加山茱萸、女贞子;脾肺气虚重者,重用黄芪,加党参、沙参、山药、白术;瘀血重者,重用川芎,加当归、赤芍;风寒重者,重用荆芥、防风,加羌活、独活;风热重者,重用柴胡、薄荷,加金银花、连翘。本方有补益中气,疏风清热,宣通鼻窍之功。

(2)方法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次温服。  

29.新苍耳子散

(1)处方苍耳子、蝉衣、辛夷花、白芷、薄荷、淡竹叶各6g,防风、玉竹各9g.兼风寒者,佐以桂枝汤或玉屏风散加减;兼脾虚者,佐以补中益气汤加减;兼肾虚者,佐以金匮肾气丸加减。本方有清热解毒,祛风通窍之功。

(2)方法  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次服用,7日1个疗程。  

30.新玉屏风散

(1)处方黄芪1 8g,防风、白术各12g,当归、柴胡、桂枝、白芍各9g,郁金6g.急性发作期,鼻塞重,打喷嚏频繁,鼻涕多,呈水样,鼻黏膜肿胀明显者,加辛夷花、苍耳子、麻黄,并重用柴胡、防风;鼻黏膜潮红,鼻涕黏白者,加黄芩、丹皮;兼见腰膝酸软者,加补骨脂、菟丝子、山萸肉、胡桃仁;兼见纳呆,腹胀,便溏者,加茯苓、山药、红枣;若妇女月经前后发作明显,鼻黏膜灰暗者,加当归、川芎、鸡血藤。本方有益气固表,调和营卫之功。

(2)方法每日l剂,水煎取汁,分次温服,平均疗程28天。

(四)中药外治方  

1.辛遂散

(1)处方细辛、甘遂、辛夷各15g,白芥子、延胡索各10g.

(2)方法  以上方药研粉,用生姜汁调成糊状,贴敷在肺俞、膏肓俞和风门穴,每穴涂药面积如蚕豆大,贴敷30~60分钟后擦掉药面。局部可有热痛、红晕等反应,如起泡可排破流尽黄水,涂以甲紫。10天贴敷1次。  

2.芥药散

(1)处方  白芥子2份,延胡索、甘遂、白芷、细辛、制川乌、制草乌各l份。

(2)方法  以上方药研粉,过80目筛,以生姜汁调成糊状。每取一定量摊于4cm×4cm的纱布块上,药糊面积为2cm,于药糊中心撒一层肉桂粉,再将药物贴于大椎、肺俞(双)、膏肓俞(双)、肾俞(双)、膻中穴上,胶布固定。每次敷贴时间6小时,7天1次,3次为

1个疗程。  

3.辛温散

(1)处方细辛、生姜、辛夷、莶耳子、麻黄、川乌、草乌、白芥子各10g.

(2)方法  以上方药共研细末,过80目筛,装瓶备用。选取双侧肺俞、膏肓俞。取药少量,用新鲜姜汁搅拌成糊状,敷药于穴位上,用伤湿止痛膏固定,3小时后拔去敷药。每日1次,连续敷药

7~10次。待局部皮肤红肿,起水泡为佳。

4.贴敷散

(1)处方熟地18g,山药30g,云苓、当归、菟丝子、路路通、川芎各15g,山萸肉、制附子、肉桂、辛夷、白术、五昧子、乌梅各9g,细辛3g,鹅不食草12g,麝香1g.

(2)方法将上药烘干研细末,过筛,用鲜生姜汁调和,分做成直径lcm大小的药饼,药面放入麝香少许,用4cm2大小胶布将药物固定于所选的穴位上。于每个伏天的第一天贴敷。取穴肺俞、风

门、大杼、膏肓、肾俞、脾俞,每次用3个穴位,均取双侧,交替使用,每次贴1~3小时。病人感觉灼热难受时,可提前将药物自行除去,小儿贴药半小时即可。  

5.鼻嗅散

(1)处方辛夷、苍耳子、白芷、丝瓜藤各100g,绿矾50g,薄荷60g。

(2)方法将上药研成细粉,过1 20目筛,将细粉装入胶囊内备用。用鼻吸人或将药末吹人鼻腔,每日3次,每次O.lg

6.五香散

(1)处方  公丁香、荜茇各39,五倍子59。

(2)方法  以上方药共研极细末,贮瓶备用。每取药散适量,用脱脂药棉薄裹药末如球状,塞入患鼻孔中,以嗅其气,每日早、中、晚各换药1次。  

7.鼻炎散

(1)处方鹅不食草、辛夷各30g,白芷、薄荷各15g,苍耳子60g,冰片lg.

(2)方法先将前5味药共研极细末,再入冰片同研,和匀,反复磨研,贮瓶备用。每取药散少许,吹入患鼻中,每日2~3次。  

8.扑冰散

(1)处方冰片2g,扑尔敏4mg×100片。

(2)方法  以上方药共研极细末,贮瓶备用。每用少许,先从一侧鼻孔猛吸一下,再从另一鼻孔吸入等量。每日吸2~3次。  

9.搐鼻散

(1)处方苍耳子、藿香、王不留行各3g,辛夷1.5g.

(2)方法  以上方药共研细末,用鼻吸入或将药末吸人鼻腔,每日3次。  

10.五昧散

(1)处方党参、白术各10g,干姜5g,炙甘草3g,盐酸苯海拉明1.25go

(2)方法先将前4昧药混合烘干研细末,加入苯海拉明研末备用。每次用0.2g填脐,3~7天换药1次。 

11.辣椒膏

(1)处方辣椒酒浸液5ml,颠茄5g,樟脑8g,冬青油10ml,橡皮5g。

(2)方法  以上方药混匀成膏状,备用。裁成小块状,睡前贴双侧肺俞穴及迎香穴,每晚1次,7天为1个疗程。  

12.葱药膏

(1)处方细辛5g,白芷、辛夷、川芎各15g,漏芦20g,薄荷10g,葱白适量。

(2)方法  以上方药共研细末,以lOg生药面加7根6cm长洗净带须葱白,先将葱白捣烂,除去粗纤维后与药面搅拌,加香油调成浆状,以能自然滴下为度,不可过稀。每日3~4次滴鼻,每次3~5滴。

13.发泡膏

(1)处方斑蝥、白芥子各20g.

(2)方法  以上方药研末,以50%二甲基亚砜调成软膏状。取药如麦粒大,用胶布贴于内关或外关穴,均双侧,交替贴治。每周1次,4次为1个疗程。一般贴后3小时(儿童2小时)发泡,对出现水泡不要擦破,约2~3天即结痂。

14.鼻炎膏

(1)处方黄柏、乳香各259,玄参109,蛇蜕1.8g,头发59,没药12.5g,阿魏2.5g,豆油500ml,樟丹(约为药后油量的1/2)。

(2)方法先将豆油放人锅内,加热使之微沸,放人头发、蛇蜕,炸至略变黑色,再放木鳖子、炮山甲,炸至略变黑,再放其他药料炸至断裂而微焦。将锅离火,清除药渣,再将油倒人锅内加热至冒白烟,入樟丹,离火,稍凉,搅入乳香、没药、阿魏药面,使之均匀成膏。每帖膏药重590膏药的质量应黑细腻,软硬适度,贴牢后,手拉不动,揭下去稍留痕迹为宜。治疗时先将鼻上部(两眼内角平行处)用湿布拭净,膏药用慢火烤或紧贴于热水容器外壁,待全部变软,展开贴于鼻上部,用手捂按至牢。一般于睡前贴,早晨洗脸前揭下。用纸包严,每贴膏药可连用3~5天,直至不粘。如有痕迹,可用棉花稍蘸豆油或其他植物油轻轻擦掉。

15.鼻敏水

(1)处方辛夷、白芷、百部、牛蒡子、白蒺藜、鱼腥草、地肤子、鹅不食草各160g,荆芥120g,薄荷70g。

(2)方法上方除薄荷后下外,将药放入砂锅内,加清水7 000ml,泡浸4~6小时,煮沸后改用文火煎1.5~2小时,后加入薄荷,继续煎半小时,用纱布将药水滤出,待药水冷却后,用生硼砂粉调节pH至8,再按0.3%加入苯甲酸钠防腐,静置2~3天,取澄清液分装滴鼻瓶备用。每日滴鼻4~5次,每次2~3滴

16.细辛药油

(1)处方细辛、川椒、干姜、川芎、吴茱萸、附子各20g,皂角15g,桂心30g,猪脂180g.

(2)方法  先将前8昧药用苦酒浸泡24小时,猪脂熬油后,入药煎熬至附子变成黄色止,取出药渣,存药油备用。治疗时用棉签蘸药油塞入鼻孔中,每日3次。

17.复方辛夷水

(1)处方辛夷、千里光各lOOg,苍耳子120g,麻黄15g,地龙50g,天仙子20g。

(2)方法将此六味药按饮片标准炮制为粗粉,装入玻璃瓶内,加入75%乙醇700ml,浸泡20天后取上清液,滤清。药渣内再加入蒸馏水600ml,慢火煎煮30分钟,压渣取汁滤清后,与浸泡液合并。回收或蒸发乙醇后浓缩至200ml,过滤后分装20支眼药瓶内使用。自起床后每间隔2小时左右点鼻1次,每次2~3滴,每日约点鼻6~8次,连续7日为1个疗程。 

18.板蒲麻鼻剂

(1)处方板蓝根200g,鹅不食草40g,蒲公英60g,麻黄素20g,氯化钠16g,尼泊金醇0.6g。

(2)方法取板蓝根、鹅不食草、蒲公英加适量水煎煮2次,每次半小时,滤液浓缩成200ml,加95%乙醇300ml,放置过滤,滤液回收乙醇,加入氯化钠、麻黄素及适量水煮开,过滤,加入尼泊金醇溶液,加水至2 000ml.滴鼻,每日滴3~4次。  

19.雾化方

(1)处方黄芪、灵芝各20g,辛夷、蜂房各15g,麦冬12g,肉桂、细辛、甘草各6g,苍耳子、鹅不食草各9g.辨证为肺气虚者加防风、白术各12g;脾虚者加云苓12g,白术15g;肾气虚者加仙灵脾10g,补骨脂12g;鼻干舌燥者,减肉桂用量,加玄参20g,生地15g;清涕不止者加益智仁、诃子各10g;易感冒者加紫河车6g,仙灵脾、肉苁蓉各lOg;下鼻甲水肿长期不消者加水蛭、坤草各5g.

(2)方法  以上方药浓煎取汁,每取药液20ml,置于超声雾化器的药杯内,接通电源,启动开关后借超声雾化器的声能将药液雾化成雾状,通过烟斗样塑料管,使中药气雾直接吸入鼻部。每日1次,每次吸入药雾20分钟。

20.熏鼻方

(1)处方无花果30g,无花果叶10g,鹅不食草、蜂房各15g.

(2)方法以上方药加水适量,煮沸10分钟后熏鼻,每次30分钟。 

21.熏洗方

(1)处方黄芪、白术各20g,防风、黄芩各12g,丹皮8g,白鲜皮10g,金银花、赤芍各15g.

(2)方法  以上方药加水500ml,浸泡10分钟,再煎至400ml,趁热用药液蒸气熏鼻,熏时嘱患者尽力深吸气,使药液蒸气充分进入鼻腔内,待药液温后用药液冲洗鼻腔。每日熏洗2次,每次30分钟,连用5~7天。

22.塞鼻方

(1)处方细辛、蜀椒、干姜、炮附子、吴茱萸、皂荚(去尖)各1.5g.

(2)方法  以上方药切碎,酒浸一夜,用猪油煎至附子色黄为度,去渣待凝后纱布裹取适量,塞入鼻腔。

23.握药方

(1)处方  冰片4g,丁香10g,川贝母15g,生附子20g,蓖麻油适量。

(2)方法  以上方药研末,贮存备用。用时取药粉5g,加蓖麻油调为糊状,贴敷两手心,胶布固定。

24.药袋方

(1)处方黄芪30g,白术、辛夷花各20g,黄芩、薄荷、地龙、蝉蜕各I5g,牡丹皮10g,细辛、甘草各5g。

(2)方法  以上方药粉碎,过2号筛,混匀,装入特制的药袋。药袋采用透气性好的薄棉质布料,制成椭圆形口袋,两侧用扁宽形橡皮筋固定于腰部。每袋装药30g.戴于神阙穴位,20天换1次药。

25.药枕方

(1)处方荆芥、防风、羌活、川芎、白芷、薄荷、菊花、藁本各60g,辛夷花、细辛各30g,山柰、檀香各15g.

(2)方法  以上方药共研细末,装入枕心做成药枕。夜卧时枕之。

18.穴位注射法

(1)穴注I法  取穴肩髑、曲池。药物为当归注射液。每次取单侧穴位,两侧穴位轮流交替使用。按穴位注射操作常规进行,穴位皮肤常规消毒,快速进针刺入皮下,稍作提插,待有针感得气后,经回抽无血,将药液徐缓注入,每次每穴注射2ml,每日注射1次,10次为1个疗程。

(2)穴注Ⅱ法取双侧下关。药物为2%盐酸普鲁卡因注射液2ml,地塞米松注射液5mg。按穴位注射操作常规进行,穴位皮肤常规消毒,用5ml注射器接6.5号注射针头,抽取上述混合药液后,快速进针刺入皮下,再深达2.5~3.Omm,稍作提插,待有酸、麻、胀感得气时,经回抽无血,将混合药液的半量注入其中的一侧穴位,余半量注入另一侧穴位。隔日注射1次,4次为1个疗程。

(3)穴注Ⅲ法  取穴肺俞、迎香、足三里。甲药为鱼腥草注射液,乙药为维丁胶性钙注射液。按穴位注射操作常规进行,穴位皮肤常规消毒后,快速进针刺人皮下,稍作提插(不捻转),待有针感得气时,经回抽无血,用甲药注射肺俞穴,用乙药注射迎香、足三里穴,每次每穴注射Iml,隔日注射1次,6次为1个疗程。

(4)穴注Ⅳ法取穴肩髑、曲池、足三里。药物为核酪注射液。每次取单侧穴位,双侧穴位轮流交替使用。按穴位注射操作常规进行,穴位皮肤常规消毒,快速进针刺入皮下,稍作提插待有针感得气后,经回抽无血,将药液缓缓注入,每次每穴注射1.3ml,每周注射3次。

19.针刀穴注法

(1)取穴定喘。

(2)操作  用甲紫在定喘穴上做记号,常规消毒。用小针刀快速直刺穴位进入皮下,针尖方向斜向脊柱与表皮成60 °,深度1寸左右,沿着肌纤维方向纵行提插切割3~5刀,病人局部有明显酸胀感出刀。再用2%利多卡因2ml,确炎舒松A20mg分别注入两侧的定喘穴,用创可贴封贴针刀口。每周1次。

20.隔姜灸治法   

(1)取穴肺俞;脾虚者加脾俞,肾虚者加肾俞。

(2)操作用鲜姜切成直径大约2~3cm,厚约0.2~0.3cm的薄片,中间以针刺数孔,然后将姜片置于所选穴位上,上置艾炷。施灸,每穴灸3壮,使皮肤潮红而不起泡为度。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21.雷火灸治法

(1)取穴迎香、合谷、印堂、上星、颈椎夹脊、列缺。

(2)操作取雷火灸药条(组成为防风、苦蒿、苍耳子、田七等),将顶端点燃,对准应灸穴位,离开皮肤1~2cm,施以回旋灸法,灸至局部皮肤微红,深部组织发热为止,随时吹掉药灰,保持红火状态。每穴灸15分钟,颈部旋灸3分钟。每日2次,每次半支雷火灸条,6天为1个疗程。

22.药线点灸法

(1)取穴  印堂、鼻通、下迎香、耳尖,加大椎、肺俞(双)、膏肓俞(双)、脾俞(双)、肾俞(双)。

(2)操作采用广西中医学院提供的壮医2号药线,用酒精灯点燃药线后,用药线之火星直接点按在上述穴位的皮表处即可。印堂、鼻通、下迎香、耳尖点灸1~2壮;大椎、肺俞、膏肓俞、脾俞、肾俞应用梅花形灸法(即在穴位1cm范围内呈梅花形点灸5壮),以加强刺激。

从湿治过敏性鼻炎     龙某某,男,48岁。2004年4月15日初诊。过敏性鼻炎病史12年,诉突发性鼻痒,喷嚏,流鼻涕,伴嗅觉下降,乏力纳呆,头昏身重,腰腿酸疼,易外感,舌体胖大,色淡苔白腻,脉沉迟弱,常服抗过敏药、感冒药。近年来,自感体质下降,过敏性鼻炎反复发作,经久不愈。辨证为脾肾阳虚,肺气不足,寒湿阻窍,治疗宜温肾运脾,益气固表,祛湿通窍为治。处方:生麻黄12克,炒白术24克,炒苍术15克,制乌附30克,熟地黄15克,生黄芪24克,防风15克,炒莱菔子15克,辛夷花10克。3剂,水煎服。

二诊:药后鼻痒、喷嚏、流鼻涕明显减轻,乏力纳呆,头昏身重好转。效不更方,服上方一周诸症基本痊愈,因本病易反复发作,后将上方为丸,嘱患者坚持服用,以巩固疗效。半年后随访诸症已痊愈,感冒也少发。

按:笔者多年临床发现,过敏性鼻炎多为湿邪作祟,更有湿邪郁久化热者,医者往往一味清热,殊不知,本病因于湿邪,易伤阳气,病不愈,乃阳气不足,一味清热,虽当时症状减轻,却不知阳愈伤,湿越盛,而致过敏性鼻炎经久不愈,临证不可不知。

桂枝白芍等煎水有助治疗过敏性鼻炎     常克

组成  桂枝15~30克,白芍15~30克,蝉蜕15~30克,僵蚕15~30克,白土苓15~30克,地肤子15~30克,白鲜皮15~30克,炒乌梅15~30克,生百部15~30克,炙甘草15~30克。

功效  调营和卫,驱风燥湿,缓冲激惹,解除过敏。

主治  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咽喉炎、过敏性咳嗽、过敏性哮喘、过敏性皮疹及荨麻疹、过敏性紫癜等各种过敏与变态反应相关性疾病。

用法  将上药一剂入砂罐,取生水750毫升,浸泡半小时,大火至水沸,中火煎煮15分钟,取汁约300毫升,再加开水600毫升,水沸后煎煮20分钟,约取汁300毫升,一二煎药混合后,分4次微温服,每次服用150毫升,每日1剂,连用7~14天。

加减  鼻塞者,加少许麻黄、细辛辛开鼻窍;鼻痒者,加荆芥、蔓荆子疏风利鼻;清涕者,加苍耳、辛夷通窍止涕;脓涕者,加皂角刺、刘寄奴解毒透脓;久清涕者者,加肉桂、益智仁温肾敛津;咽痒喉痛者,加牛蒡子、木蝴蝶驱风利咽;咽痒而咳,加岩白菜、金荞麦解热利肺;咳嗽甚者,加矮茶风、肺经草祛风降气;皮疹红者,加石膏、白茅根清热凉血;皮疹湿者,加苦参、漏芦根渗湿解毒;皮疹痒者,加防风、紫荆皮祛风止痒;眨眼耸鼻,加全蝎、蜈蚣熄风止瘛;面黄苔腻者,加藿香、栀子清热醒脾;面白舌淡,加黄芪、黄精益气填精;面白舌淡畏寒者,加附片、生淫羊藿温阳祛风。  

小儿过敏性鼻炎的中药方          1:处方:白芍、15克,生黄茋20克,白术、防风、当归、辛夷子、五味子、石菖蒲各10克。蝉蜕、甘草各6克,细辛3克。 

服法:水煎,日1剂,服2次,1个月为1疗程。 

疗效:服药1-2疗程,有效率达97% 

2:处方:乌梅20克,苍耳子15克,黄茋30克,辛夷12克,白芷、防风、荆芥各10克,白术、诃子各9克,柴胡、薄荷各6克,麻黄3克,细辛2克。 

用法:日1剂,水煎2次,取液混合,分两次服,10天为1疗程。 

疗效:用药1-3疗程,治愈率达100%

《鼻通散》 中医恩师留下的治疗鼻炎绝方      白芷10克,筚拨6克,川芎6克,酒远志6克.共为极细末,装入瓷瓶勿叫泄气.不管风寒风热引起的头疼,都可用,而且立杆见影.用时到入手心,按在鼻孔上连吸3口,头疼剧烈者当可减轻.轻者几次全愈。也可用于过敏性鼻炎,鼻窦炎。。

李可先生过敏性鼻炎案解析

郭炳成,54岁,过敏性鼻炎32年。整日喷嚏连连,其声达于户外。服中西药不计其数,无效。

1(太阳营卫)鼻中痒如虫行,频频打嚏不止---麻黄5细辛5;乌梅5五味子5;

2(太阴水饮)清涕不止----干姜10茯苓30

2(少阴空虚)体质下降,腰困如折,气短懒言,畏风 畏寒,感冒不断;声音微弱;年仅54岁,弯腰驼背,俨然一老人;脉沉细微弱(少阴脉 附子脉),舌淡欠华,小便余沥,咳则遗尿,阳事亦废(本病初病在肺,久病及肾。万病不治,求之少阴)----熟地30肾四味各30生晒参12+制附片30炙甘草10。

5日后,为余饯行,一路上竟未闻喷嚏声,多年痼疾,3剂而愈。但少阴怯弱如此,难保来年不犯,为预防之计,疏培元固本散夯实下元:三七、琥珀+紫河车、鹿茸、红参、蛤蚧、冬虫夏草。制粉,日服2次,每次3克。

蒋昌福医案:晨间喷嚏(过敏性鼻炎)

张某,女,27岁,1988年3月3日初诊。

患者晨间喷嚏已经2年,每天早晨起床,即作喷嚏,连连十数声,甚至数十声,经本院五官科诊断为“过敏性鼻炎’。多方医治疗效不佳,脉象平和,舌尖略红,苔薄黄,牙龈紫赤,患者曾因连续喷嚏,引起腹肌强烈收缩,致流产两胎。    

此乃邪热相争于肺窍,

拟麻黄连轺赤小豆汤加薏苡仁,宣散肺部郁邪:

药用:麻黄5克,连轺15克,赤小豆1O克,桑白皮6克,杏仁8克,甘草3克,薏苡仁15克,生姜3片,大枣5枚。

服上方3剂,晨起喷嚏大减,继原方连服1周而痊愈,

后改用玉屏风散巩固疗效,至今已半年未发。 

按语:邪热郁闭肺窍,作嚏不止,本方以辛宣开散为主,能助肺气开发,透窍达邪,是获其效。者,加前胡、白前;痰涎壅盛者,加苏子、甜葶苈等。

过敏性鼻炎   干祖望

验之临床、对过敏性鼻炎确有疗效,基本方如下:蝉蜕20g   地龙15g   乌梅10g   防风10g   柴胡10g   五味子10g   麦门冬10g   牡蛎25g   桑螵蛸15g    水煎服,临证尚需圆机活法,有是证用是方。

慢性过敏性鼻炎怎样医好(张梦侬 加减十全大补汤)。

加减十全大补汤。方药生炙黄芪各12克,党参、北条参、龙牡粉各15克,当归、白芍、焦白术、炙甘草、茯苓、熟附片各10克,桂枝5克,生姜3片,大枣5枚。(怕不太内行的不知道,生炙黄芪指生黄芪和炙黄芪,龙牡粉指龙骨粉和牡蛎粉,炙者用蜂蜜慢火炒黄。)    症状:对温度变化特别敏感,打喷嚏、流清涕(有时久了也会有黄色的),吃了扑尔敏就有改善,经常鼻塞,汗多。

具体操作:先浸泡好药(一般半小时以上)再熬药,桂枝后下。每天一服药。我第一次连吃了4天,出现心烦、口干、腹鸣、大便稀烂,我以为药不对症,不敢再吃。嘿,有连续一个星期不打喷嚏。不心烦、不口干了,但又打喷嚏了,再吃。第二次吃了三天,又出现心烦、口干、腹鸣,又停,这下子有一个月不打喷嚏了。第三次再吃,又吃三天,半年不打喷嚏。第四次吃两天,再也不用吃了。。

张重华扶正止鼽汤治鼻鼽(过敏性鼻炎)

组成:黄芪15g  炒白术9g  防风9g  丹皮9g  蝉衣9g  仙灵脾12g  煅牡蛎30g  山茱萸肉9g  炙甘草3g。

功能主治:补肺温肾,益气固表,祛风散邪,收敛固涩。用治鼻鼽(过敏性鼻炎)。

方解:本方由《丹溪心法》的“玉屏风散加减而成。方中黄芪益气固表,白术补气健脾,使气充血旺,卫表得固;防风走表,散风邪,上清头目七窍,与黄芪同用,可使固表而不致留邪,祛邪而不致伤正,为补中有疏,散中寓补之意。因此,对于过敏性鼻炎,卫表虚弱,遇风则发,具有补散兼施作用,现代药理证明,玉屏风散能增加免疫球蛋白IgG的数量,提高T细胞活力,从而增强免疫功能。仙灵脾,即淫羊藿,味辛甘,性温,入肝肾经,功能补肾助阳,祛风除湿,有温养补虚作用,而无燥烈之偏颇,是治疗肾阳不足的常用药物,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其有类糖皮质激素作用。故过敏性鼻炎,由于肾阳不足,命门火衰,肺气虚寒,寒水上犯,清涕不止,肾失摄纳,气浮于上,喷嚏频频,用仙灵脾温肾阳、益肾气,嚏止鼽收,再配山茱萸肉味酸,性微温,补益肝肾,收涩固脱,其微温不燥,补而不峻,平补阴阳,与仙灵脾同用,能温肾固涩,止涕止嚏,与黄芪、白术、防风同用,能补虚益气,固涩敛汗,改善肺胃虚弱、腠理疏松,易汗出、易感风邪的状况。蝉衣疏风散热,祛风止痒:《素问玄机原病式·六气为病》曾曰:“嚏,鼻中因痒而气喷作于声也,鼻为肺窍,痒为火化,必火邪热干于阳明,发于鼻,而痒则嚏也。”认为鼻痒喷嚏由火邪而致,故蝉衣疏风散热止痒而奏效。煅牡蛎收敛固涩止涕。丹皮能清热凉血活血,能通血脉中之热滞,药理研究证明,丹皮中的主要成分丹皮酚,有抗炎和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的作用,减少流涕,丹皮酚还有抗过敏作用。炙甘草补气及调和诸药。全方补肺温肾,益气固表,祛风散邪,收敛固涩,寓扶正祛邪、固涩散邪于一方。

名老中医李可治疗过敏性鼻炎痼疾验方。

【案例】余之战友郭炳成,1950年夏,患过敏性鼻炎,整日喷嚏连连,其声达于户外。1982年10月,遇于甘肃西峰镇,询其旧恙,竟缠绵32年不愈。

每年夏初必犯,至秋凉渐渐减轻而愈。服中西药不计其数,无效。今年体质下降,腰困如折,气短懒言,畏风畏寒,感冒不断,鼻流清涕不止,鼻中痒如虫行,频频打嚏不止,声音较32年前已微弱许多。年仅54岁,弯腰驼背,俨然一老人矣。诊其脉沉细微弱,舌淡欠华。

询知近2年,小便余沥,咳则遗尿,50岁后阳事亦废。考本病初病在肺,久病及肾。已非益气固表,疏风散寒所能见效。万病不治,求之于肾,遂拟一方嘱服3剂。

【组成】附子30克,麻黄、细辛、红参(另炖)、炙草各10克,肾四味120克,鲜生姜10片,枣10枚,葱白3节,麝香0.3克(冲服),加冷水1500毫升,文火煮取500毫升,2次分服。

另配《金鉴?碧云散》:鹅不食草、细辛、川芎、辛夷、青黛各5克,研粉少许吸入鼻内,日2次。

5日后,为余饯行,一路上竟未闻喷嚏声。老郭素来拙讷,喜怒不形于色。至家,则嫂夫人迎候门外,频频道谢不迭。久年痼疾,3剂而愈,大出意料之外。

而体质怯弱如此,难保来年不犯。为预防之计,疏全河车2具,鹿茸、红参、三七、琥珀各60克,蛤蚧3对,冬虫草50克制粉,日服2次,每次3克,热黄酒送下。余事毕返晋,此事久已淡忘。

1984年夏,老郭偕夫人、长子回忻州探亲,专程半途下车,登门造访。知其痼疾已2年未发,且体质改变,迈步稳健,红光满面,难言之隐疾亦愈。之后,余遇此症,即投麻附细加味方,皆获奇效。

此证之关键,多属肾中元气不固。肾为先天之本,生长发育、强壮衰老之所系。所谓种种“过敏性”疾病,皆责其先天不足,亦即自身免疫力低下。从肾论治,可谓治本之道。益气固表,脱敏止痒,隔靴搔痒而已。

过敏性鼻炎中医辨证论治 

(一)

【辨证】卫阳不固,肺气不宣。

【治法】扶正祛邪,宣肺通窍。

【方名】辛黄汤。

【组成】薄荷(后下)3克,防风4.5克,桔梗4.5克,辛荑花4.5克,黄芪9克,白术9克,牛蒡子9克,百合9克,南沙参9克,北沙参9克,蒌皮根9克,前胡6克,石菖蒲2.5克,甘草2.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二)

【辨证】气虚。

【治法】益气固表,抗过敏止涕。

【方名】劫敏汤。

【组成】黄芪10克,诃子肉10克,干地黄10克,乌梅10克,豨莶草10克,柴胡3克,防风6克,蜂蜜(兑服)3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三)

【辨证】脾肺气虚。

【治法】温肺宣窍。

【方名】脱敏汤。

【组成】黄芪10克,乌梅10克,诃子肉10克,干地龙10克,柴胡3克,防风6克,豨莶草6克,蜂蜜(和服)3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四)

【辨证】肺肾虚寒。

【治法】温补肺肾,祛风散寒。

【方名】温阳散风汤。

【组成】白蒺藜10克,川芎10克,白芷10克,细辛3克,荜拨5克,乌梅10克,枸杞子12克,桑椹12克,白芍12克,蛇床子10克,锁阳10克,淫羊藿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五)

【辨证】肺脾肾气虚。

【治法】温肺补肾,散寒通窍。

【方名】升陷塞流汤。

【组成】党参10克,黄芪10克,白术10克,当归10克,补骨脂10克,山萸肉15克,生苡仁12克,辛荑花6克,炙甘草4.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六)

【辨证】肺脾气虚。

【治法】补肺健脾利湿。

【方名】参苓白术散加减。

【组成】党参6克,白术6克,茯苓10克,淮山10克,泽泻6克,苡仁15克,苍耳子10克,黄芪6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七)

【辨证】肾阳虚损。

【治法】祛风,补肾。

【方名】附苍汤。

【组成】耳子10克,辛荑10克,赤芍10克,川芎10克,桑寄生10克,杞子10克,酸枣仁10克,熟地10克,附子6克,防风6克,当归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八)

【辨证】风寒侵扰。

【治法】辛温散寒。

【方名】荆防败毒散加减。

【组成】荆芥10克,防风6克,薄荷(后下)5克,苍耳子10克,菊花10克,羌活10克,川芎10克,生姜2片,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九)

【辨证】肾虚。

【治法】温肾壮阳,通窍。

【方名】温肺止流丹加减。

【组成】人参(炖服)10克,荆芥10克,细辛4克,诃子10克,桔梗10克,鱼脑骨15克,甘草6克,胡桃肉10克,肉苁蓉10克,金樱子10克,蛤蚧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次,日服2次。

(十)

【辨证】血郁。

【治法】通气活血,通窍。

【方名】当归芍药汤。

【组成】当归10克,白术10克,赤芍10克,川芎6克,黄芩10克,泽泻10克,茯苓12克,薄荷(后下)6克,辛荑花10克,蝉衣10克,干地龙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益气通窍化浊 治慢性过敏性鼻炎。

方药组成:黄芪30克,焦白术30克,防风15克,苍耳子6克,辛夷10克,鹅不食草10克,桔梗15克,陈皮15克,甘草10克。

服用方法:上药浸泡2小时,武火煮开,文火再煮30分钟,取汁;加水再煎25~30分钟,取二汁,混匀,分2次早晚温服。

功用:益气固表,通窦化浊。

加减运用:如头痛明显者,加川芎、白芷以祛风散寒,燥湿止痛;喷嚏频发者,加僵蚕、蝉衣以疏风散热,息风止痉;伴见咽干、咽痛者,加板蓝根、射干以清热解毒,清咽利喉;伴见寒热往来者,加柴胡、黄芩以和解表里,透热外出;伴见咳嗽、咯痰者,加炙百部、陈皮以润肺降气、化痰止咳;伴见大便干结者,加大黄以通腑泄热。。

【西医对本病有多种治疗方法     优势分析】

①细胞膜稳定剂或炎症介质阻释剂,如色甘酸钠、酮替芬、托普斯特;②抗组织胺类药物,如扑尔敏、息斯敏(阿司咪唑)、地氯雷他定、氯雷他定(开瑞坦);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如扎鲁司特、孟鲁司特;③鼻用激素鼻腔局部应用,如丙酸倍氯米松(伯克纳)鼻雾剂、丙酸氟替卡松(辅舒良)喷雾剂、曲安奈德(珍德)鼻喷雾剂、布地奈德(雷诺考特)气雾剂;④鼻腔用减充血剂,如麻黄碱滴鼻液、盐酸赛洛唑啉喷鼻液;⑤非特异脱敏疗法,如细菌脱敏、组织胺脱敏、封闭抗体脱敏(胎盘脂多醣)疗法,以及特异性脱敏疗法,如粉尘螨滴剂(畅迪)等;⑥其他治疗方法。其中临床上用得最广泛的是前四种方法,主要针对变态反应的病理,具有针对性强、起效快的优点,但均有一定副作用,停药后可能易于复发。非特异性脱敏疗法具有增强患者机体对变态反应原耐受力的作用,效果较巩固,疗程较长;特异性脱敏疗法是近几年才被推广应用的新方法,但适应证太窄,疗程一年半左右或更长,很难对多种变态反应原全部起作用,效果尚有待临床进一步评价。

国医大师王琦教授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经验方。脱敏止嚏汤

【组成】辛夷10克(包煎),苍耳子6克,鹅不食草6克,细辛3克,乌梅20克,蝉衣10克,黄芩10克,百合20克。

1辨症状加减

(1)病人鼻塞流涕重者,加白芷10克、薄荷10克增强宣通鼻窍、疏风散邪的功效。

(2)鼻痒、眼痒者,加路路通10克、百部10克以杀虫祛风止痒。

(3)对冷空气过敏者加玉屏风散(生黄芪20克、炒白术15克、防风10克)以益气固表。

2辨病加减

(1)兼有过敏性哮喘者,加炙麻黄8克,生石膏30克,杏仁10克,炙甘草6克。

(2)兼有咳嗽者,加杏仁10克,桔梗10克,青黛(布包)6克,百部10克。

(3)兼有荨麻疹者,加茜草15克,紫草10克,旱莲草15克,白鲜皮15克,地骨皮15克,冬瓜皮30克。

3辨体加减

(1)兼有气虚体质,平素气短、恶风、容易感冒者,加黄芪20~30克,白术15克,防风10克。

(2)属于严重过敏体质者,加无柄灵芝10克,徐长卿10克,制首乌20克。

【适应证】过敏体质,伏热蕴肺,外邪诱发,鼻窍不利所致的过敏性鼻炎。临床以患者遇到冷空气或尘螨花粉等过敏原而引发的连续打喷嚏、鼻痒、鼻塞、流清涕等不适症状为主要表现。

【使用方法】早晚饭后温服。21天为1个疗程。

【注意事项】变应性鼻炎属于肺寒者忌用。

【临床疗效】课题组采用病例系列研究的方法观察脱敏止嚏汤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变应性鼻炎的诊断标准和疗效评价标准采用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分会2004年兰州会议上制定的标准。结果:共纳入52例成年人变应性鼻炎的病例,病人服用脱敏止嚏汤4周、6周、8周的显效率分别为57.69%、59.45%、63.33%,总有效率分别为88.46%、89.18%、90%。结论:脱敏止嚏汤治疗变应性鼻炎具有明显改善病人的症状、减少复发、不良反应少的优势。

【整理人】张惠敏,李玲孺,倪诚,杨玲玲,郑燕飞,杨寅等。

【临床验案】

案1   变应性鼻炎伴痤疮案

赵某,男,15岁。2010年9月6日初诊。

主诉:变应性鼻炎反复发作近10年。

现病史:患者自小学开始,经常不定时因鼻部发痒突发喷嚏,一次连续打10余个,伴有鼻流清涕,严重时伴有眼痒、流泪,自觉与吸入冷空气有关。饮食、睡眠、二便正常,口干口渴,面部有痤疮。舌尖红有点刺,舌上有裂纹,苔薄黄有剥苔,脉细数。

中医诊断:鼻鼽。

西医诊断:变应性鼻炎。

治法:清肺泄热,脱敏散邪,宣通鼻窍。

处方:辛夷(包煎)10克,苍耳子6克,细辛3克,白芷6克,鹅不食草6克,乌梅15克,蝉蜕6克,黄芩10克,百合15克,薄荷(后下)6克,防风10克。21剂,水煎服,一日1剂,早晚各1次服用。

2010年11月15日二诊:变应性鼻炎已控制。刻诊额头部有痤疮。

处方:桑白皮15克,黄芩10克,地骨皮10克,丹皮10克,马齿苋20克,白芷10克,板蓝根10克,白花蛇舌草30克,枇杷叶20克,芦根20克,冬瓜子20克,生薏仁20克,桃仁10克。21剂,水煎服。

疗效:病人在此次诊疗后未曾复诊,2012年3月28日通过电话随访得知患者服完21剂汤药后所有症状消失,感觉非常好,因学业繁重,未来复诊。

分析:该患者15岁,尚未成年,患变应性鼻炎10余年,治疗前有典型的变应性鼻炎的表现,采用症状记分表测评喷嚏、流涕、鼻塞、鼻痒等症状的严重程度,都达到了最重级别,说明病情严重。从患者口干口渴,面部有痤疮,舌尖红有点刺,舌上有裂纹,苔薄黄花剥,脉细数等症状看,患者属于肺热阴虚证。故用黄芩、百合清热养阴润肺;病人为过敏体质,对冷空气过敏,用乌梅、蝉蜕抗过敏,且可敛肺散邪;薄荷、防风疏风止痒,清利头目;辛夷、苍耳子、细辛、白芷、鹅不食草引药上达鼻窍,宣通鼻窍。患者服用21剂药后,变应性鼻炎已经控制。二诊主要以痤疮就诊,痤疮也为肺热所致,因此用千金苇茎汤合枇杷清肺饮治疗。后来患者未来继续治疗,经电话随访,病人痤疮改善,变应性鼻炎的不适症状消失。患者仅服用了21剂药就将10余年的变应性鼻炎控制未再复发,显示出本方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优势。

案2    变应性鼻炎伴哮喘

于某,男,39岁。2011年7月27日初诊。

主诉:变应性鼻炎20年。

现病史:患者诉遇到冷空气、大风时出现鼻中不适,喷嚏频作,流清涕,鼻腔中干伴严重热感,晨起喷嚏频作,连续10个以上,自觉肺中热,遇异味及气温变化病情加重。患者幼时患过湿疹,后缠绵难愈,长期反复发作,自觉湿疹无明显诱因。冬季哮喘甚,夜间呼吸憋闷,无法平躺,服氨茶碱后可缓解。平素纳少,食后腹胀,食凉水果后便溏,夜间休息可,不耐受空调,小便黄,大便每日2次,不成形。舌紫胖边有齿痕,苔薄黄,脉弦滑。

既往史:轻度脂肪肝、胆囊息肉、慢性胃炎。总胆固醇升高,甘油三酯升高。二、三尖瓣收缩期轻微返流。

个人史:抽烟、喝酒。

中医诊断:鼻鼽。

西医诊断:变应性鼻炎。

治法:清肺泄热,脱敏散邪,宣通鼻窍。

处方:炙麻黄10克,杏仁10克,生石膏30克(先煎),炙甘草10克,桃仁10克,辛夷10克(包煎),苍耳子6克,乌梅20克,蝉蜕10克,路路通10克,金荞麦20克。21剂,水煎服。

2011年9月19日二诊:哮喘明显减轻,变应性鼻炎症状改善。现有胃胀,进食冷食物后胃脘不适,大便易溏,皮肤有湿疹,下肢有冷感,脉弦滑。

处方:炙麻黄10克,杏仁10克(后下),生石膏30克(先煎),炙甘草6克,乌梅20克,蝉蜕10克,金荞麦20克,辛夷10克,厚朴10克,法半夏10克,生姜10克,党参12克。21剂,水煎服。

2011年12月12日三诊:变应性鼻炎、哮喘均已控制。但遇冷空气或进食凉物感到胸闷不适,胃胀,脉滑。继续巩固治疗。

处方:炙麻黄10克,杏仁10克(后下),生石膏30克(先煎),黄芩10克,乌梅20克,蝉蜕10克,金荞麦20克,桂枝10克,杭白芍10克,厚朴10克,百合20克。21剂,水煎服。

2012年5月24日,电话随访病人,变应性鼻炎及哮喘均未发作。

分析:该患者39岁,患有变应性鼻炎20余年。根据患者就诊时的状态,即常觉鼻腔燥热、肺中热,这些肺热的表现证实了变应性鼻炎伏热蕴肺的病机假说;患者兼有哮喘、湿疹等过敏性疾病,说明过敏体质严重;不喜寒凉食物、腹胀便溏等症状又提示脾胃虚寒之象。患者目前主要的痛苦是频繁的喷嚏流涕,夜间哮喘发作,严重影响了工作和生活,因此,应当治疗其变应性鼻炎和哮喘,用药时还要考虑其脾胃虚寒,适当顾护胃气。

治疗选用辛夷、苍耳子散邪通鼻窍;乌梅、蝉蜕抗过敏兼散邪敛肺;麻杏石甘汤清肺泄热,止咳平喘;又加路路通祛风止痒,金荞麦清肺化痰,抗过敏。病人服用21剂药后,变应性鼻炎及哮喘均大大改善,在原方继续巩固治疗的基础上,考虑患者胃胀便溏,又加法半夏、生姜、党参、厚朴健脾燥湿,行气除胀。第三诊时,患者的变应性鼻炎和哮喘均已控制。病情虽已控制,但此二病均易复发,因此坚守“治疗慢性病要有方有守”的治疗原则,继续巩固治疗,又增加桂枝、白芍调和营卫,加厚朴理气除胀。后电话随访,病人的变应性鼻炎及哮喘至今未发。

【按语】王琦教授认为,过敏性鼻炎的主要病机是患者平素为过敏体质,伏热蕴肺,复感外邪,外邪引发肺中伏热,热气灼肺,肺失通调水道,津液凝聚为痰饮清涕,火性炎上急迫,逼迫清涕未能化为黄涕即外流于鼻窍,鼻为肺之门户,外邪引动肺中伏热上干鼻窍,因此表现为鼻痒、喷嚏、鼻塞、流清涕等鼻窍不利之象。本方根据过敏性鼻炎的主要病机——过敏体质、伏热蕴肺、外邪诱发、鼻窍不利而进行组方用药。药物分为三组,第一组为宣通鼻窍的药物,第二组为改善过敏体质的药物,第三组为清肺养阴的药物。方中辛夷、苍耳子、鹅不食草、细辛宣通鼻窍,辛夷、苍耳子、鹅不食草、细辛是中医常用来宣通鼻窍的药物,这些药物可以直达鼻窍,兼有散邪祛风的功效,能够明显地改善鼻塞、鼻痒、流涕、喷嚏等症状。乌梅、蝉衣敛肺散邪、抗过敏:过敏体质是过敏性鼻炎发生的内因,因此在防治时一定要兼顾过敏体质。现代药理研究发现,乌梅、蝉蜕具有抗过敏的作用。另外乌梅还可以敛肺,生津止渴;蝉蜕祛风止痒,两药一收一散,调节肺的宣降功能,减轻或消除喷嚏、鼻痒、咽干等不适症状。黄芩、百合清泻肺中伏热,黄芩擅长清泻肺热,百合能够养阴润肺,两药配合使用可以清透肺中伏热,滋养肺阴,补充肺热灼伤之肺阴。

干祖望益气法在变应性鼻炎运用。

益气脱敏汤: 黄芪、白术、炒苍耳子、辛夷、桂枝、麻黄、地龙、乌梅、豨莶草、甘草。

方中黄芪为君,益气固表,臣以白术、苍耳子、辛夷花,白术辅佐黄芪以加强益气固表之功,苍耳子、辛夷花辛散风邪、芳香通窍,桂枝、麻黄辅助臣药以加强疏散风邪、芳香通窍之功,上药合用补气祛寒、散邪通窍,地龙、乌梅、稀莶草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有抗敏感作用,乌梅又可补敛肺气,甘草为使助芪术益气,又可调和诸药。

每日一剂,水煎服。加减用药:便溏、纳差较明显者加炒山药、焦山楂、炒麦芽,咽干者去桂枝、麻黄加旱莲草,伴失眠者加酸枣仁、远志。儿童用药量6~8岁炒苍耳子为3克。

治疗气虚型( 包括肺气虚、脾气虚、肺脾气虚)变应性鼻炎,证见:发作性鼻痒、喷嚏连作、清涕量多、鼻塞;鼻腔检查:鼻甲黏膜肿胀不红或苍白。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有畏寒或怕风,自汗,食少、大便溏薄等次证。

①营卫不和,风寒袭肺:治当调和营卫,温肺开窍为 法,方取桂枝汤加减。

②清阳不升,浊阴上犯:脾运失健,清阳不升,空清之窍被浊阴所扰者,常用补气固卫,升清化浊法。方选补中益气汤合玉屏风散加减。

③肺经伏热、上凌清窍:常为肺经伏热所致,用清肺脱敏汤治之。

④肾阳不足、脾肺失温:肾阳为诸阳之根,温暖脾阳( 气) ,使之升举有力,温煦肺气使之得朝百脉。方用金匮。肾气丸加减。

⑤冥顽不灵,诸药无效:顽固性过敏性鼻炎,虽辨证无误,却诸药无效,在束手无策

之时,投自拟的截敏皮乌梅汤,多获疗效。 

益气祛风 宣痹化饮法治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症

“ 益气祛风、宣痹化饮” 为主,结合宣肺通窍、利咽散结、清肺化痰方治疗,基本方:

黄芪25克、防风10克、麻黄6克、桃杏仁各10克、瓜蒌皮10克、薤白10克、法半夏10克、干姜5克、细辛3克、白芍15克、地龙15克、炙蜈蚣3条、炙甘草15克等。

加减:

①鼻痒、流涕明显,加辛夷10克、苍耳草10等;

②咽痒、咳嗽明显,加桔梗5克、射干6克等;

③舌黄、咯吐黄浓痰、或流浓涕,加桑白皮15克、重楼15克。

益气活血通窍汤.慢性鼻炎

太子参10g,黄芪20g,升麻6g,葛根10g;桃仁10g,红花10g,川芎10g,石菖蒲6g,路路通10g,辛夷6g,苍耳子10g。 

干祖望不仅从虚、瘀、痰立论,而且认为“ 肺气虚弱” ,“ 气虚血瘀"主要导致慢性单 纯性鼻炎,而脾虚“ 痰浊内蕴,凝结于鼻一与“ 气滞血瘀"则致发慢性肥厚性鼻炎。

(1)守中安土汤

炙甘草30克、白术30克、党参15克、茯苓15克、葛根30克、女贞子15克、金樱子15克、泽泻30克、牛膝30克、干姜30克、大枣10枚。水2400毫升,煮取1000毫升,去滓,分五次温服。

上方可以汤剂服两周,自觉胃脘舒畅,肠中蠕动作响,或放屁连连,鼻窍略畅通,可服下方两周,以图大效。

(2)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加减

组方:当归15克、 芍药15克、炙甘草15克、 通草10克、桂枝15克、生姜45克(切) 吴茱萸30克 、大枣25枚(擘)

用法:以水2000毫升,黄酒400毫升,煮取1000毫升,去滓,分五次温服。

(3)粥疗:适应肾虚型过敏性鼻炎,症状有鼻流清涕,喷嚏频频,鼻痒不适,反复发作,早晚为甚;腰膝酸软,形寒肢冷,夜尿多,舌质淡,苔白,脉濡弱。

菟丝子细辛粥:菟丝子15克、细辛5克,粳米100克,白糖适量。将菟丝子洗净后捣碎和细辛水煎去渣取汁,入米煮粥,粥熟加白糖即可。

过敏性鼻炎应从体虚寒侵论治

常年性过敏性鼻炎

患者临床多表现为阳虚或气虚,舌体多淡胖,笔者治疗常用玉屏风合麻黄汤或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疗效很好。

王某,男,30岁。2012年12月12日初诊。

自诉患鼻炎3年,每日早晨起床后打5~10个喷嚏。近因劳累、受凉加重,日喷嚏20个以上,需用半卷卫生纸;时鼻塞,汗出,纳可,大便不畅,较常人怕冷,多梦。舌淡,脉细。

处方:黄芪30克,白术15克,防风10克,甘草10克,麻黄6克,附子15克,细辛6克,牡蛎30克,陈皮15克,生姜5片,大枣5枚。9剂,水煎服,日一剂,分两服。

患者服本方后症状消失。继服补中益气丸加附子巩固疗效。

季节性过敏性鼻炎

患者表现较复杂,外寒内热,上热下寒均可见,单纯阳虚者少见,方用小青龙加石膏汤、麻黄附子细辛汤加黄芩、小柴胡汤和升降散等方治疗,但疗效不若常年性过敏性鼻炎。以下3个病例的初诊时间都是2013年立秋前后一两天。

病例1

李某,男,3岁。

家长诉鼻塞,喷嚏连连一周。患者目赤发痒、流泪,咽痛,咳嗽气短,鼻涕早晨清,中午浊;汗出,思饮,夜卧有哮鸣音,纳可,大便正常。舌红苔薄,脉细。

处方:麻黄6克,杏仁6克,桂枝6克,白芍6克,细辛3克,半夏6克,甘草6克,五味子3克,干姜6克,桑白皮10克,陈皮10克,石膏30克。3剂,水煎服。

服上药后鼻塞、喷嚏、气短症状大减;继服3剂后,症状没有进一步减,改用玉屏风加麻黄杏仁甘草细辛继服。

病例2

刘某,男,35岁。

诉过敏性鼻炎5年,每年七八月间发病。刻诊:鼻头发红,喷嚏鼻塞,气短,张口抬肩,汗多,夜不能平卧,咳嗽痰稀白,鼻眼痒,纳呆,大便溏,舌胖大少苔。

处方:麻黄6克,附子15克,细辛6克,甘草10克,黄芪30克,白术15克,牡蛎30克,桑白皮15克,杏仁10克,陈皮15克。水煎服,日1剂。

患者服5剂后症状缓解。

病例3

郭某,女,23岁。

诉患过敏性鼻炎5年,加重一周。患者鼻塞严重致夜不能寐,鼻痒喷嚏,涕浊,心烦易怒,口干口苦,思饮思冷,大便不畅,目涩,无汗。舌红少苔,脉数。

处方:柴胡15克,黄芩10克,半夏15克,党参15克,甘草10克,蝉蜕6克,僵蚕10克,大黄10克,桑白皮15克,菊花15克,辛夷6克,荆芥10克,防风10克。5剂,日一剂,分两服。

患者药后大便日3~4次,鼻塞缓,睡眠好转,口干口苦减,鼻痒喷嚏不减,鼻涕变清,用小青龙加石膏、大黄、桑白皮、蝉蜕。服5剂后症状皆减。

体会

现在,季节性过敏性鼻炎病人越来越多,且发病年龄越来越小,症状越来越重,应引起人们注意。若把该病简单归因于对某种物质(如花粉或蒿草)过敏来解释,是对病人不负责,也没有临床意义。笔者通过观察、与病患交流,以及在治疗中总结成功和失败经验,有以下一些体会,与同道交流。

体虚是发病内因 

大部分过敏病症是虚的表现,肺气虚、脾虚、肾虚常见。有一位患者患过敏性鼻炎多年,近两年却未发病。细究原因,是2年前在春季流产后身体不适,笔者曾用温补气血的方子调理两三个月后,患者自觉体质改善而停药。当时虽没有刻意去治疗鼻炎,但当年秋季鼻炎就没有发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