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JAVA多线程(一)基本概念和上下文切换性能损耗

 纪平aa8woyo5no 2017-03-22

1 多线程概念

在理解多线程之前,我们先搞清楚什么是线程。根据维基百科的描述,线程是操作系统能够进行运算调度的最小单位。它被包含在进程之中,是行程中的实际运行单位。一条线程指的是进程中一个单一顺序的控制流,一個进程中可以并行多个线程,每条线程并行执行不同的任务。每个线程共享堆空间,拥有自己独立的栈空间。

这里反复出现的概念是线程和进程,我们在这里列出它们的区别:

  • 线程划分尺度小于进程,线程隶属于某个进程;
  • 进程是CPU、内存等资源占用的基本单位,线程是不能独立占有这些资源的;
  • 进程之间相互独立,通信比较困难,而线程之间共享一块内存区域,通信方便;
  • 进程在执行过程中,包含比较固定的入口、执行顺序和出口,而进程的这些过程会被应用程序控制。

多线程是指从软件或者硬件上实现多个线程并发执行的技术。具有多线程能力的计算机因有硬件支持而能够在同一时间执行多个线程,进而提升整体处理效能。

2 为什么要使用多线程

随着计算机硬件的发展,多核CPU已经屡见不鲜了,甚至手机处理器都早已是多核的天下。这就给我们使用多线程提供了硬件基础,但是,只是因为硬件让我们可以实现多线程,就要这样做吗?一起来看看多线程的优点:

  • 更高的运行效率。在多核CPU上,线程之间是互相独立的,不用互相等待,也就是所谓的“并行“。举个例子,一个使用多线程的文件系统可以实现高吞吐量和低延迟。这是因为我们可以用一个线程来检索存储在高速介质(例如高速缓冲存储器)中的数据,另一个线程检索低速介质(例如外部存储)中的数据,二者互不干扰,也不用等到另一个线程结束才执行;
  • 多线程是模块化的编程模型。在单线程中,如果主执行线程在一个耗时较长的任务上卡住,或者因为网络响应问题陷入长时间等待,此时程序不会响应鼠标和键盘等操作。多线程通过将程序分成几个功能相对独立的模块,单独分配一个线程去执行这个长耗时任务,不影响其它线程的执行,就可以避免这个问题;
  • 与进程相比,线程的创建和切换开销更小。使用多线程为多个客户端服务,比使用多进程消耗的资源少得多。由于启动一个新的线程必须给这个线程分配独立的地址空间,建立许多数据结构来维护线程代码段、数据段等信息,而运行于同一进程内的线程共享代码段、数据段,线程的启动和切换开销小得多。一个典型的应用例子就是Apache HTTP服务器所使用的线程池: 一个监听线程池专门用来监听是否有请求进入,另一个服务器线程池用来处理这些请求;
  • 通信方便。因为线程共享栈空间,可以通过线程之间共享的数据、代码和文件来进行线程之间的通信(详见我的另一篇JAVA多线程(四)数据共享)。相比之下,进程之间的通信则需要专门的消息传递机制;
  • 使用多线程能简化程序的结构,使程序便于理解和维护。一个复杂的进程可以分成多个线程来执行;
  • 更高的资源利用率。多CPU或多核计算机本来就具有执行多线程的能力,如果只使用单个线程,将无法重复利用计算机资源,造成巨大浪费。

3 多线程上下文切换的性能损耗

前面夸了多线程的优点,凡事都有两面性,使用多线程也有弊端。尽管使用多线程往往可以获得更大的吞吐率和更短的响应时间,但是,多线程程序不一定比单线程程序执行速度快。很多线程存在情况下,线程之间的切换会非常频繁,切换带来的性能损耗是非常可观的。

3.1 上下文切换的概念

先来解释一下什么是上下文切换(context switch)。在多任务处理系统中,作业数通常大于CPU数。为了让用户觉得这些任务在同时进行,CPU给每个任务分配一定时间,把当前任务状态保存下来,当前运行任务转为就绪(或者挂起、删除)状态,另一个被选定的就绪任务成为当前任务。之后CPU可以回过头再处理之前被挂起任务。上下文切换就是这样一个过程,它允许CPU记录并恢复各种正在运行程序的状态,使它能够完成切换操作。在这个过程中,CPU会停止处理当前运行的程序,并保存当前程序运行的具体位置以便之后继续运行。

上下文切换在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的含义,在下表中列出:

上下文切换种类 描述
线程切换 同一进程中的两个线程之间的切换
进程切换 两个进程之间的切换
模式切换 在给定线程中,用户模式和内核模式的切换
地址空间切换 将虚拟内存切换到物理内存

根据种类的不同,切换时造成的性能消耗也不同。

究竟什么时候会发生上下文切换?总共有三种情况:

上下文切换发生条件 描述
中断处理 中断分为硬件中断和软件中断,软件中断包括因为IO阻塞、未抢到资源或者用户代码等原因,线程被挂起
多任务处理 每个程序都有相应的处理时间片,当前任务的时间片用完之后,系统CPU正常调度下一个任务
用户态切换 这种情况下,上下文切换并非一定发生,只在特定操作系统才会发生上下文切换

3.2 上下文切换的步骤

为了理解为什么上下文切换的时候会损耗性能,我们应该先看看上下文切换的过程中究竟发生了什么。在切换过程中,正在执行的进程的状态必须以某种方式存储起来,这样在未来才能被恢复。这里说的进程状态包括该进程正在使用的所有寄存器(尤其是程序计数器),和一些必要的操作系统数据。保存进程状态的数据结构叫做“进程控制块”(PCB,process control block);

PCB通常是系统内存占用区中的一个连续存区,它存放着操作系统用于描述进程情况及控制进程运行所需的全部信息,它使一个在多道程序环境下不能独立运行的程序成为一个能独立运行的基本单位或一个能与其他进程并发执行的进程。

上下文切换的具体步骤是(假设当前进程是进程A,要切换到的下一个进程是进程B):

  1. 保存进程A的状态(寄存器和操作系统数据);
  2. 更新PCB中的信息,对进程A的“运行态”做出相应更改;
  3. 将进程A的PCB放入相关状态的队列;
  4. 将进程B的PCB信息改为“运行态”,并执行进程B;
  5. B执行完后,从队列中取出进程A的PCB,恢复进程A被切换时的上下文,继续执行A。

线程分为用户级线程和内核级线程。同一进程中的用户级线程切换的时候,只需要保存用户寄存器的内容,程序计数器,栈指针,不需要模式切换。但是这样会导致线程阻塞和无法利用多处理器。而同一进程中的内核级线程切换的时候,就克服了这两个缺点,但是除了保存上下文,还要进行模式切换。

线程切换和进程切换的步骤也不同。进程的上下文切换分为两步:1.切换页目录以使用新的地址空间;2.切换内核栈和硬件上下文。对于Linux来说,线程和进程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地址空间。对于线程切换,第1步是不需要做的,第2是进程和线程切换都要做的。所以明显是进程切换代价大。线程上下文切换和进程上下文切换一个最主要的区别是线程的切换虚拟内存空间依然是相同的,但是进程切换是不同的。这两种上下文切换的处理都是通过操作系统内核来完成的。内核的这种切换过程伴随的最显著的性能损耗是将寄存器中的内容切换出。

3.3 上下文切换带来的损耗

根据前面的切换步骤,我们可以很容易得到性能损耗的原因。

上下文切换会导致CPU在寄存器和运行队列之间来回奔波。这种消耗可以分为两种

损耗种类 描述
直接损耗 CPU寄存器需要保存和加载, 系统调度器的代码需要执行, TLB实例需要重新加载, CPU 的pipeline需要刷掉
间接损耗 多核的cache之间得共享数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